2021年H1中国HUD(抬头显示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_第1页
2021年H1中国HUD(抬头显示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_第2页
2021年H1中国HUD(抬头显示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H1中国HUD(抬头显示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HUD行业产业链抬头显示简称HUD,又被叫做平视显示系统,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风挡玻璃上,让驾驶员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就能看到时速、导航等重要的驾驶信息。HUD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挡风玻璃、光源组件、显示器等硬件与地图、导航、光学软件等软件,目前HUD产品主要有C-HUD、W-HUD与AR-HUD,下游应用于整车厂商与后装市场。二、中国HUD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据统计,2020年国内乘用车HUD产品配套出货76.5万台套,整体市场渗透份额在4%左右,目前国内HUD的渗透率仍较低,其中AR-HUD的配套量与渗透率接近于零。随着HUD技术逐渐成熟和HUD车型不断量产上市,预计乘用车HUD搭载率有望扩大至38%左右,其中W-HUD渗透率有望达30%,AR-HUD有望达8%,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AR-HUD单车价值量有望降至2500元,W-HUD预计平均约700元水平,对应AR-HUD市场规模约51亿元,W-HUD市场规模约49亿元,5年CAGR高达65%。在国产化降本效应下,更多本土主机厂车型开始将HUD配套旗下车型,HUD渗透率显著提升。据统计,长城汽车HUD2021年Q2的渗透率达到了33.3%,居于首位;华晨汽车、广汽集团、江淮汽车的HUD渗透率分别为20.1%、12.3%、11.8%,均超过10%。三、中国HUD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国内当前HUD系统主要供应商有华阳集团、泽景电子、台湾怡丽、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点石创新、京龙睿信、衍视科技、一数科技、锐思华创、疆程等。众多企业已有AR-HUD产品布局,但投影单元核心元器件等对海外仍有较大依赖:DLP技术路径采用的DMD芯片专利由德州仪器掌握;索尼和爱普生主导LCD技术;索尼和JVC在LCOS芯片方面遥遥领先。随着国内自主供应商的技术成熟,凭借产品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上优势客户有望不断突破。如华阳集团的国内首款自主AR-HUD落地广汽GS8,W-HUD也深度配套长城、长安、广汽等主机厂,泽景电子也已经在配套吉利、蔚来等主机厂。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方面华阳集团位列第三,仅次于海外两大供应商日本精机和电装,在国内自主品牌中市占率第一,市占率为14.4%。国内市场W-HUD搭载量排名方面,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日本精装在中国市场W-HUD搭载量为13.73万辆,位居第一,电装在中国市场W-HUD搭载量为13.69万辆,紧跟其后。本土企业华阳集团在中国市场W-HUD搭载量为6.6万辆,位居第三。四、AR-HUD为未来趋势目前HUD产品已经历三代升级(C-HUD、W-HUD、AR-HUD)。C-HUD安全性不足,成像效果一般,故份额逐渐萎缩。技术较成熟的W-HUD为当前市场主流,占比超过90%。然而,AR-HUD因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且可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高度融合,正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为未来升级方向。当前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