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_第1页
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_第2页
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_第3页
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_第4页
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信贷和社融回顾及中国信贷和社融展望

一、2019年信贷和社融回顾

我国的社会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贷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债务驱动的经济体中,投资对经济增长格外重要。因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在我国,市场参与者经常通过分析信贷及社融数据来窥测经济以及并借以预测未来。

2019年信贷平稳多增,社融改善明显。得益于18年下半年以来政策缓和,以及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19年信贷发力,社融回暖。19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8万亿,同比多增0.6万亿;社融增量为21.23万亿,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得益于信贷发力,表外融资降幅收窄,专项债发行较多,19年11月末社融增速达10.7%,较18年末明显回升。

1、信贷

近年来,新增贷款持续走高,年度新增贷款从2011年的7.47万亿上升至2018年的16.17万亿。19年前11月新增贷款15.68万亿,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达16.8万亿,同比多增约0.6万亿。19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15.68万亿,同比多增0.6万亿;其中,多增来自于对公贷款,个贷增量同比基本持平。

2019年前11月新增贷款达15.68万亿,同比多增0.6万亿,但由于基数抬升,信贷余额增速较18年略微放缓。19年11月末,贷款增速12.4%,保持平稳。

2019年11月企业新增贷款达9.03万亿,同比多增1.19万亿。从结构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同比接近,短贷则明显多增。

2019年前11月,住户新增贷款6.78万亿,同比略微少增;其中,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少增明显,或是受消费贷款不良上升等影响,银行放缓了消费贷款投放。

2、社融

2018年,受资管新规落地及银行业强监管等影响,多层嵌套被禁止,非标融资大幅下降,社融当中的表外融资由17年的大幅增长转为显著下降,使得社融同比明显少增。

社融回暖。18年7月,央行发布资管新规补充通知,政治局会议提出补基建短板。18年下半年以来政策有所缓和,从去杠杆走向稳杠杆,且逆周期调整力度加大。2019年信贷有所发力,表外融资降幅收窄,专项债发行较多(19年专项债额度达2.15万亿),前11月社融达21.1万亿,预计全年社融达23.0万亿,较18年的19.42万亿明显多增。

得益于信贷发力,表外融资降幅收窄,专项债发行较多,19年11月末社融增速达10.7%,较18年末明显回升。2019年,社融增速扭转了18年持续下降之态势,回暖明显。

二、20年信贷展望

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信贷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定调明年宏观政策主旋律为“稳”,一方面是由于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20年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是去产能和调结构必经的阵痛阶段,并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为了实现圆满收官,必须确保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平稳运行,我们预计20年信贷与社融将稳中向好。

近五年,金融和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稳定在12-15%区间。预计2019年新增贷款16.8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预计2020年新增贷款18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投放节奏方面,2020年年1月份受春节较早之影响,预计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但2月同比多增。19Q1投放较快,新增贷款5.81万亿元,为全年16.8万亿的35.5%。当前,银行信贷项目储备平稳,可以维持一季度较大的信贷投放节奏。因而,我们预计20Q1新增贷款6.4万亿元。

近三年,住户新增贷款基本平稳增长,2016-2018年各年居民贷款增量分别为6.3万亿、7.1万亿和7.4万亿元;19年前11月住户新增贷款6.78万亿,信贷需求维持平稳态势。

目前,零售、个人业务是银行竞争的焦点,大小银行都在大力开展财富管理、信用卡、消费贷业务。为了争夺客户,消费贷、信用卡业务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2019年消费贷不良率明显上升,部分银行放慢了消费贷款的投放,使得住户短期贷款增长放缓,影响了19年住户贷款增量。

预计2020年企业贷款平稳增长。企业信贷需求中基建需求确定性较高,制造业有望改善。

尽管当前企业信贷需求一般,但考虑到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预计基建信贷需求呈现较强韧性。此外,随着中美关系缓和,PPI见底回升,企业库存周期反转,预计2020年制造业融资需求改善。房地产融资端受地产政策影响,可能有所微调,但总体仍偏紧。基建方面,逆周期调节力度将有所加大,基建项目信贷维持较好。

201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基建补短板”,但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在低位徘徊。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逆周期调节下本应由基建投资托底经济,但基建投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全口径投资增速全年在2.5%-3.5%区间徘徊。

非标融资作为城投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投基建融资的缺口。但随着金融去杠杆和地方债务管理趋严,非标融资压力陡增。2019年,社融中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持续收缩,从2018年12月的20.21万亿下降至2019年11月的19.12万亿元。与此同时,隐性债务处置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的要坚决问责、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政府举债动力骤减,进一步压制融资需求和投资增速。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额度逐年增加,专项债限额从16年0.4万亿元增长至19年2.15万亿元。虽然专项债额度增速较高,但相较于基建整体融资需求,总量并不大。同时,由于专项债是为了建设一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通常以建成项目的收入作为担保,在大部分基建项目仍具有公益性质且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一半以上的专项债用于土储和棚改项目,用于基建的较少。

2020年,宏观经济强调“稳”,通过加码基建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速是较为可能的,然而如何解决项目融资是核心难题。因此基建补短板的重点将从项目推出转至融资难题。

三、20年社融展望

2018年7月起,人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18年9月起,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债权债务在托管机构登记日统计。19年9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

2019年社融将达到23.0万亿,同比增长10.7%。其中,表外融资减少约1.62万亿,直接融资约为5.62万亿(专项债为2.15万亿,企业债为3.13万亿),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约16.9万亿。

预计20年社融平稳增长,社融将达到25.1万亿,同比增长约10.7%。其中,信贷预计多增1.1万亿,专项债多增0.8万亿至至2.95万亿,表外融资多增0.3万亿。19年1月社融高达4.62万亿,导致1月基数较高,考虑春节错位影响,预计20年1月社融增速将暂时性地显著下降。

作为广义财政的一部分,预计地方专项债将会进一步扩容,20年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将达2.95万亿左右,较19年的2.15万亿增加0.8万亿左右,与19年相对18年额度增量相当。

按照惯例,往年地方政府专项债一般在全国两会结束后开始发行,而19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提前。1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财政部于11月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此次提前下达是对国常会要求的落实。

19年前11月直接融资达5.28万亿,超过18年全年;其中专项债贡献2.15万亿,为同比多增之主力。

由于资管新规及强监管等影响,非标融资受影响较大。此外,隐性债务置换会使得融资平台的非标融资余额下降,预计2020年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将延续下降态势,预计全年下降1.2万亿,表外融资下降1.3万亿。

2018年以来,非标净融资额显著下降,对社融增速贡献为负,成为社融拖累项。资管新规落地以来,投资端金融机构的资金池、期限错配和多层嵌套受到巨大冲击,融资端的房地产融资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得到大幅规范,非标融资持续下降。

预计20年社融平稳增长,社融将达到25.1万亿,同比增长约10.7%。其中,信贷预计多增1.1万亿,专项债多增0.8万亿至2.95万亿,表外融资多增0.3万亿。19年1月社融高达4.62万亿,导致1月基数较高,考虑春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