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讲座(下册)_第1页
实验讲座(下册)_第2页
实验讲座(下册)_第3页
实验讲座(下册)_第4页
实验讲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1-2讲座10级化学、应化、材化专业物理化学实验1-2安排(10化学、应化、材化)

实验一: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210)实验二:燃烧热的测定(210)实验三: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211)实验四: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210)实验五: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211)实验六: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211)实验七: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210)实验八: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211)实验地点:理化实验楼210、211实验时间:化学:

材化:星期三下午2:00应化: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P.28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了解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2、用平衡管和压差计测定不同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掌握用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实验方法方法。

3、学会用图解法求算被测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和正常沸点。一、实验目的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其气相压力(分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蒸发1mol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二、实验原理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表示:

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ΔvapHm为在温度T时纯液体的摩尔气化热。ΔvapHm可以近似作为常数,积分上式,得:

(2)

其中C为积分常数。由此式可以看出,以lnp对1/T

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由斜率可求算液体的ΔvapHm

。压差计321真空泵自来水三、仪器装置缓冲瓶平衡管水浴恒温水浴四、实验步骤ABC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水浴去离子水1、平衡管中加入纯水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开动真空泵,缓缓关小活塞3,当气压计指数约是-20kPa时,关闭活塞2,同时打开活塞3,约5分钟后,若气压计指数不变,则表明系统不漏气否则,应逐段检查,直到消除系统漏气原因。2、系统气密性检查密闭体系3、排除A、B弯管空间内的空气4、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五、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表大气压

kPa室温

℃2.绘出水的蒸气压温度曲线。3.以lnp对1/T作图,并由直线的斜率得出平均摩尔气化热ΔvapHm,并求出水的正常沸点。

燃烧热的测定P.34一、目的要求1、掌握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和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及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3、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苯甲酸和蔗糖的燃烧热。

二、基本原理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称为燃烧热。所谓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烧物质中的C生CO2(g),氢生H2O(l),硫生成SO2(g),氮生成N2(g)等。如298.15K时,苯甲酸的燃烧热3226.8kJ·mol-1。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体积功的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V=ΔU,恒压燃烧热QP=ΔH。在氧弹量热计中测得燃烧热为Q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为QP,两者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QP=QV+ΔnRT氧弹热量计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m克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值即可算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p36,公式4-2)雷诺温度校正图燃烧前后的温度差ΔT是用雷诺图(温度~时间曲线)来确定的。

图中b点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c为观察到最高温度的读数点,作相当于室温的平行线TO交曲线于O,过O点作AB垂线,然后将ab线和dc线外延交AB线于E和F点。E点与F点温差即为欲求的温度升高值ΔT。图中EE'为开始燃烧到温度升到室温这一段时间内,因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而造成量热计温度的升高扣除。FF'为温度由室温升高到最高点B这一段时间内,量热计所因向环境辐射出能量而造成温度的降低,故需要添加上。由此可见F,E两点的温度差较客观的表示了由于样品燃烧使量热计温度升高的值。氧弹式量热计(附压片机)氧气钢瓶(附减压阀及氧气表)实验步骤1.量热计水当量C计的测定样品压片和装置氧弹氧弹充氧气装置热量计点火燃烧和升温的测量整理设备,准备下一步实验2.测量萘的燃烧热称取1g左右的萘,用上述方法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日期:

;室温:

℃;气压:

KPa

1、量热体系C计的测定苯甲酸样品重

g;引火丝长度

cm;引火丝剩余长度

cm;水的体积

ml;水的温度

℃;氧弹计外壳套筒温度

℃。2、萘燃烧热的测定萘样品重

g;引火丝长度

cm;引火丝剩余长度

cm;水的体积

ml;水的温度

℃;氧弹计外壳套筒温度

℃。文献值:

萘C10H8(s)的ΔcH0m(101.325KPa,298K)

文献值为-5153.9KJ/mol如温度差别不大(即≈298K),压力影响不大,可认为ΔH≈ΔcH0m实验结果与讨论⑴结果:实测值=⑵计算实验偏差: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⑷有何建议与想法?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p.68)1.明确理解电极、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可逆电池电动势等的意义。2.理解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熟练电位差计的操作方法,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式中:是正极的电极电势;是负极的电极电势。以Cu-Zn电池为例:电池符号Zn|ZnSO4(a1)||CuSO4(a2)|Cu负极反应Zn→Zn2+

+2e正极反应Cu2++2e→Cu电池中总的反应为Zn+Cu2+=Zn2++Cu电池由正、负两个电极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的差值锌电极的电极电势:铜电极的电极电势:所以,Cu-Zn电池的电池电动势为纯固体的活度为1所以电池电动势的测量以饱和KCl溶液为盐桥,用制备好的电极组成电池,并接入电位差计的测量端,测量其电动势。Hg2Cl2,Hg|KCl(饱和)||CuSO4(0.01000M)|CuHg2Cl2,Hg|KCl(饱和)||CuSO4(0.1000M)|CuCu|CuSO4(0.01000M)||CuSO4(0.1000M)|Cu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P.124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子反应动态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涵义。

3.了解宏观反应和微观基元反应之间的统计联系。二、实验原理

分子反应动态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的最基本过程——分子碰撞;

准经典轨线法是一种以经典散射理论为基础的分子反应动态学计算方法。设想一个简单的反应体系,A+BC,当A原子和BC分子发生碰撞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

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

将A,B,C都近似看成经典力学的质点,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能知道原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过对各种碰撞条件的结果作统计平均,就能得到可与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论动力学参数。1.哈密顿运动方程设一个反应有N个原子,它们的运动情况可以用3N个广义坐标qi和3N个广义动量pi来描述。若体系的总能量计作H(是qi和pi的函数),按照经典力学,坐标和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符合下列规律。对于A原子和BC分子所构成的反应体系,应当有9个广义坐标和9个广义动量,构成9组哈密顿运动方程。根据经典力学知识,当一个体系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整个体系的质心应当以一恒速运动,并且这一运动和体系内部所发生的反应无关。同时,体系的势能由体系中所有原子的静电作用引起的,所以它只和体系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有关,和整个体系的空间位置无关。只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扣除体系质心位置的三个坐标,将9组哈密顿方程简化为6组,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若选取正则坐标系,有三组方程描述质心运动的可以略去,还剩6组12个方程。选取正则坐标时,式中μA,BC是A和BC体系的折合质量,μBC是BC的折合质量。若知道了位能V就知道了方程的具体表达式。2.位能函数V

位能函数V(q1,q2,…,q6)是一势能超面,无普适表达式,但可以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数值解,然后拟合出半经验的位能函数——LEPS解析表达式。3.初值的确定V确定之后,方程就确定。只要知道初始pi(0),qi(0),就可以求得任一时间的pi(t),qi(t)。

碰撞时,BC分子在不停地转动和振动,BC的取向、振动位相、碰撞参数等无法控制,让计算机随机设定,这种方法称为Monte-Corlo法(蒙特卡罗法)。设定BC分子初态时,给出了振动量子数v和转动量子数J,这是经典力学不可能出现的,故该方法称为准经典轨线法。4.数值积分初值确定后,就可以求任一时刻的pi(t),qi(t),程序中我们采用的是Lunge-Kutta值积分法,其计算思想实质上是将积分化为求和。

选择适当的积分步长Δx是必要的,步长太小,耗时太多,增大步长虽可以缩短时间,但有可能带来较大误差。5.终态分析确定一次碰撞是否已经完成,只要考察A,B,C的坐标,当任一原子离开其它原子的质心足够远时(>5.0a.u.),碰撞就已经完成。然后通过分析RAB,RBC,RCA的大小,确定最终产物,根据终态各原子的动量,推出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模拟。6.统计平均由于初值随机设定,导致每次碰撞结果不同,为了正确反映出真实情况,需对大量不同随机碰撞的结果进行统计平均。如对同一条件下的A+BC反应模拟了N次,其中有Nr发生了反应,则反应几率为:Pr=Nr/N四、实验步骤

启动程序,按照实验数据记录表输入初值,计算100条反应轨线,记录反应几率、反应截面及产物的能态分布。根据计算程序作出的反应轨线图,从中选出一条反应轨迹和一条非反应轨迹,观察RAB,RBC,RC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改变初值,再计算100条反应轨线,记录结果,讨论对于F+H2反应来说,增加平动能、转动能或振动能,哪个对HF的形成更为有利?“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表

原子量:

F—18.9984(A),H—1.0079(B),H—1.0079(C)积分步长:10.00最大碰撞参数:3.7800a.u.最初A-BC距离:6.0000a.u.反应轨线数:100根据计算程序作出的反应轨线图,与非反应碰撞相比,反应碰撞中原子间距RAB、RBC、RAC的变化规律是: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增加①平动能②转动能③振动能中的

,反应几率显著变大,对反应F+H2=HF+H最有利。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P.98实验目的: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2.了解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酶是由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它表现出特异的催化功能,因此叫生物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和高度选择性,酶催化反应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酶催化反应中,底物浓度远远超过酶的浓度,在指定实验条件时,酶的浓度一定时,总的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底物过剩此时底物的浓度不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米切力斯(Michaelis)应用酶反应过程中形成中间络合物的学说,导出了米氏方程,给出了酶反应速率和底物浓度的关系:米氏方程:

Vmax.CSv=—————

CS

+Km上式中v代表反应速度,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度,CS代表底物浓度,Km称为米氏常数。在指定条件下,对每一种酶的反应都有特定的Km值,与酶的浓度无关,故其对研究酶反应动力学有重要意义。(一)米氏常数的定义由米氏方程可以导出:(Vmax-v)〔S〕Km=———————

v当v=1/2Vmax时,Km=〔S〕。因此Km值为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Km值的应用1.鉴定酶的种类

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在反应条件一定时,只与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种类的酶其Km值不同,对于一种未知的酶,可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其Km值加以鉴定。某些酶的Km值

酶底物Km(mmol/L)乳酸脱氢酶丙酮酸0.017己糖激酶D-葡萄糖0.05D-果糖1.5-半乳糖苷酶D-乳糖4.0碳酸酐酶H2CO39.0过氧化氢酶H2O225蔗糖酶蔗糖28糜蛋白酶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1082.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小,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大。

3.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Km值取决于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在酶一定时,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酶活力测定时,应优先选择酶的最适底物,使酶促反应容易进行,并节省底物用量。

4.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比率根据米氏方程可以计算

5.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表明,只有初速度才能真正代表酶活性,一般要求初速度达到最大速度90%~95%、底物消耗率为1%~5%。这样既可以近似地表示酶活性,又不致于使底物浓度过高而造成浪费。

(三)Vmax的应用定义:Vmax指酶完全被底物分子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应用:

Vmax可用来计算酶的转化率(TN),即单位时间内每分子酶可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数,单位为分子数/秒。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如果已知酶量,则可计算出酶的转化率:

TN=底物转化量(mol/s)/酶量(mol)(四)Km和Vmax的测定为了求得Km值,可用双倒数作图法

1Km+〔S〕Km11——=—————=———·——+———vVmax〔S〕Vmax〔S〕Vmax以1/V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的截距1/Vmax,斜率是Km/Vmax,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为-1/Km.

本实验用的蔗糖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该反应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的量和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程度成一定比例关系,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葡萄糖的量,从而计算出反应速率。所以测量不同底物(蔗糖)浓度的相应反应速率,就可用作图法计算出米氏常数值Km。实验步骤

1.蔗糖酶的制取。称取10g即发干酵母配成10%的溶液,摇匀静置5~6小时后,以3000转离心30min,取出上层清液,为粗制酶液,用软木塞将瓶口塞住,放入37℃的恒温箱中保温60h。2.溶液的配制。(1)0.1%葡萄糖标准液(1mg/mL):先在90℃下将葡萄糖烘1h,然后准确称取1g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移至1000ml容量瓶中。(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即DNS):6.3gDNS和262ml的2mol/LNaOH加到酒石酸钾钠的热溶液中(182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ml水中),再加5g重蒸酚和5g亚硫酸钠,微热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3)0.1mol/L的蔗糖液:准确称取34.2g蔗糖溶解后定容至1000容量瓶中。3.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在9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蔗糖液、醋酸缓冲溶液,总体积达2ml,于35℃水浴中预热,另取预先制备的酶液在35℃水浴中保温10min,依次向试管中加入稀释过的酶液各2.0ml,准确作用5min后,按次序加入0.5ml2mol/L的NaOH溶液,摇匀,令酶反应中停止,测定时,从每支试管中吸取0.5ml酶反应液加入装有1.5mlDNS试剂的25ml比色管中,加入蒸馏水,在沸水中加热5min后冷却,用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540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P.103一、目的要求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二、基本原理乙酸乙脂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动力学方程为kt=x/[c(c-x)]

只要测出t时刻的x值,就可以算出速率常数k

由于反应体系具有导电性,体系电导值的减小与产物浓度x的增大成正比

t=t,x=β(G0-Gt)t=∞,c=β(G0-Gt)

代入反应速率方程,即可得公式(18-5b)(p.104),用(G0-Gt)/(Gt-G∞)对t作图,即可由直线斜率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

的相对分子量P.140目的要求

一、测定聚合物—聚乙烯醇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二、掌握用乌贝路德(Ubbelohde)粘度计测定粘度的原理和方法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其中因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表现出来的粘度叫纯溶剂粘度,记作η0;此外还有高聚物分子相互之间的内摩擦,以及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三者之总和表现为溶液的粘度η。在同一温度下,一般来说,η>η0。相对于溶剂,其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记作ηsp,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为相对粘度,记作ηr,即ηsp=(η-η0)/η0ηsp=(η-η0)/η0=ηr-1ηr=η/η02、比浓粘度,比浓对数粘度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出的增比浓度,即ηsp/c称为比浓粘度;而lnηr/c称为比浓对数粘度。ηr和ηsp都是无因次的量。将溶液浓度无限稀释,使得每个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极远,其相互干扰可以忽略不记,则:[η]被称为特性粘度,其值与浓度无关。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测定,以ηsp/c和lnηsp/c为纵坐标,c为横坐标作图,得两条直线,分别外推到c=0处,其截距即为[η],

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η]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可用MarkHouwink方程式表示:式中K为比例常数,α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常数。它们都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在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K和α的数值,只能通过其它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等。粘度法只能测定[η]求算出M。

乌氏粘度计实验步骤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40g聚乙烯醇样品,倒入预先洗净的150mL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在水浴中加热溶解至溶液完全透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溶液移至1000mL的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然后用预先洗净并烘干的3号砂芯漏斗过滤,装入广口瓶中备用。

一、溶液配制

先将洗液灌入粘度计内,并使其反复流过毛细管部分。然后将洗液倒入专用瓶中,再顺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净。容量瓶、移液管也都应仔细洗净。二、粘度计的洗涤

三、溶剂流出时间t0的测定开启恒温水浴。并将粘度计垂直安装在恒温水浴中(G球及以下部位均浸在水中),用移液管吸10mL蒸馏水,从A管注入粘度计F球内,在C管的上端套上干燥清洁橡皮管,并用夹子夹住C管上的橡皮管下端,使其不通大气。恒温后,在B管的橡皮管口用洗耳球将水从F球经D球、毛细管、E球抽至G球中部,松开洗耳球,同时松开C管上夹子,使其通大气。此时溶液顺毛细管而流下,当液面流经刻度a线处时,立刻按下停表开始记时,至b处则停止记时。记下液体流经a、b之间所需的时间。重复测定三次,偏差小于0.2s,取其平均值,即为t0值。

用移液管吸取已预先恒温好的高聚物溶液10ml,注入粘度计内,夹住C管上的橡皮管,用洗耳球从B管吹气,以使溶液混合均匀。将溶液抽洗至粘度计的G球,使粘度计内各处溶液的浓度相等,同上法,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然后依次加入5.00,5.00,10.00,10.00ml恒温后的蒸馏水。每次稀释后都要将稀释液抽洗粘度计的G球,使粘度计内各处溶液的浓度相等,按同样方法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

四、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做完实验,将溶液倒出后,要先用自来水,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粘度计,使高聚物完全被冲出,将粘度计自然晾干以备下次使用。数据处理一、根据实验对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得相应流出时间计算ηsp、ηr、ηsp/c和lnηr/c。二、用ηsp/c和lnηr/c对c作图,得两直线,外推至c=0处,求出[η]三、由[η]值计算M。四、25oC时,聚乙烯醇水溶液的参数见下表。实验注意事项1、粘度计必须洁净,如毛细管壁上挂有水珠,需用洗液浸泡(洗液经2#砂芯漏斗过滤除去微粒杂质)2、高聚物在溶剂中溶解缓慢,配制溶液时必须保证其完全溶解,否则会影响溶液起始浓度,而导致结果偏低。3、本实验中溶液的稀释是直接在粘度计中进行的,所用溶剂必须先在与溶液所处同一恒温槽中恒温,然后用移液管准确量取并充分混合均匀方可测定。4、测定时粘度计要垂直放置,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偶极矩的测定P.164实验目的:1.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的关系。

2.了解溶液法测定偶极距的原理和方法。3.测定极性物质(乙酸乙酯)在非极性溶剂(四氯化碳)中的介电常数和分子偶极矩。

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偶极矩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有无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三、实验原理偶极矩是矢量,规定:方向是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分子极性大小用偶极矩来度量,其定义:

q为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r是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偶极矩的SI单位是库[仑]米(C·m)。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德拜(D),1D=3.338×10-30C·m。偶极矩的理论最初由Debye于1912年提出,测量工作开始于20年代,分子偶极矩通常可用微波波谱法、分子束法、介电常数法和其它一些间接方法来进行测量。

由于前两种方法在仪器上受到的局限性较大,因而文献上发表的偶极矩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于介电常数法。由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来计算分子的偶极矩至今已发展成多种不同的独立方程式。

只有极性分子才有偶极矩,所以本实验的待测物质(实验对象)是极性分子,溶液法是将待测的待测物质溶解在溶剂中(一般是较稀的溶液),以溶剂作为分散剂,以减小待测物质间的作用力,然后测定溶液的性质,再根据测定的数据利用作图法(可利用计算机拟合),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溶质(待测物质)的偶极矩。选择溶剂应考虑以下因素:(a)必须是非极性的(b)与溶剂的性质(如密度等)相差越大越好,这样不同浓度溶液测量数据的差别,测定相对误差小。(c)溶剂稳定,毒性小,挥发性小,便于操作。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在没有外电场存在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偶极矩指向各方向机会均等地,故其偶极矩统计值为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分子将会沿电场方向作定向转动,同时分子中的电子云对分子骨架发生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变形,称为分子极化。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极化度P来度量。因转向而极化称为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P0)

,由变形所致的极化称为摩尔变形极化度P变形(PD)。而P变形又是电子极化P电子

(PE)和原子极化P原子(PA)之和。测定偶极矩的基本公式

在某一定温度下测溶剂和溶液的介电常数,则利用

可计算总摩尔极化度P=PE+PA+P0

;D、E、A、0分别为变形极化率、电子极化率、原子极化率和分子转向极化率;为物质介电常数;P称为总摩尔极化度,PE、PA、P0

、PD分别为电子极化度、原子极化度、转向极化度和变形极化度;M为分子量,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d为T温度下密度。摩尔折射度(R)是由于在光的照射下分子中电子(主要是价电子)云相对于分子骨架的相对运动的结果。R可作为分子中电子极化率的量度,其定义为M为分子量,d为T温度下密度。摩尔折射度与波长有关,若以钠光D线为光源(属于高频电场,=5893Å

),所测得的折光率以nD表示,相应的摩尔折射度以RD表示。根据Maxwell的电磁波理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折射率n之间有关系:和n均与波长有关,将其代入前式得的关系。R称为摩尔折射度,n为折射率。忽略贡献较小的PA一项,则有

在同一温度下测定溶液和溶剂的折射率n,用钠黄光(可见光)测定相当于在高频电场中有

实验测定P、R后,即可计算偶极矩0。需要指出的是,克劳修斯-莫萦第-德拜方程推导出来的1式,以及3式均应有相同的适用范围,即气态、非极性液体、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稀溶液。原因是极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强误差大,为消除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极性溶质以较小的浓度溶于非极性溶剂中,配成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其摩尔极化度P12也可用克劳修斯-莫索第-德拜方程表示:···············4同理(在高频可见光下测n时)有

····

6···55式-6式,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