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西苗族鼓舞的民族志背景,文化论文【题目】【第一章】【第二章】湘西苗族鼓舞的民族志背景【3.13.2】【3.3】【第四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2湘西苗族鼓舞的民族志背景2.1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2.1.1苗族与苗鼓今日的苗族在我们国家主要散居于西南诸省,但在苗族的起源上,学者有不同见解。丁文江、英国学者克拉克、法国学者萨维那等人在苗族的起源和迁徙上做了不同的阐述15.历史上的苗族人民历经屡次迁徙,也遭屡次镇压。苗族身份的构成经过不断地贯穿着国家权利、主流社会的多重作用,而苗族在历史上为了摆脱多难的命运,也积极吸收主流文化,向处于强势的民族文化靠拢16.国家不仅介入了苗族的构建,也强烈地影响了苗族内部象征物--苗鼓的认定。苗族人民在对抗外敌入侵和朝廷压迫的的斗争中,需要强大的凝聚力,通过鼓声,他们能够跨越山川和丛林地传递信息,也能在抗击外敌时,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苗人的鼓声和他们的心跳紧紧联络在一起,苗鼓伴随着苗族的发展,见证了苗族的兴衰17.苗民迁徙到闭塞之地,条件落后,在无法解释瘟疫和灾害的时候,他们只能借助苗鼓求助神灵,期望消灾祈福,绵延子孙;而在战争中,苗鼓凝聚的是他们团结一致的心。不管是作为祭祀器具还是战争号角,苗鼓都被塑造成苗族的象征,代表着苗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精神。在湘西地区,苗鼓被苗族人看作是一种神圣的器具,湘西苗族鼓舞深深扎根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中,展现了他们忠诚的信仰和对古老文化的尊重,不断响起的鼓声、飘舞的彩带,彰显着他们不断拼搏、发愤图强的精神,折射出他们勤劳英勇的品质18.每一种舞蹈或激情飞扬,或温婉深情,都凝聚和吸纳着湘西苗族人民的民族热情。2.1.2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与流变作为人类最早发明并使用的打击乐器,鼓广泛存在于我们国家西南少数民族中间,其起源悠久且分布广泛,云、贵、川、湘、桂一带的佤、侗、彝、瑶、壮、傣、水、布依等族都使用由不同材质制成,带有本民族特色的鼓,及伴随击鼓而构成的舞蹈动作。明清时期史料显示,苗鼓多出如今椎牛祭祖的祭祀场合,而且将击鼓起舞的形式固定下来,清人严如煜编纂的(苗防范览风俗考〕中跳鼓藏条载,〔苗〕刳长木空华而不实,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五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无色纸两条垂于背,男左女右旋绕而歌,迭相和唱,举手顿足,疾徐应节,清康熙年间(红苗归流图〕中的(农毕鼓脏图〕之志记载:苗人于农毕冬月跳鼓脏以祀神,先期设棚于寨外平坦处,预告亲友,至日,邻苗男妇老幼鼓吹而来抵暮,主人率男妇击金伐鼓,群主棚下,设位奏乐以迎神。可见,当时的鼓舞与民间祭祀活动严密联络,鼓被赋予了神圣性,而舞的目的是为了迎神娱神。民国时期,以为椎牛祭是淫祀,履出告示禁止,因此跳鼓脏一类的鼓舞,已不常举行19,也正是该时期,鼓舞逐步从与祭祀并行的娱神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日常节庆中的娱人活动。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有持续不断的年鼓表演,而逢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等岁节时庆,各村寨擅于苗鼓的鼓手就聚集在一起,村寨前后的宅场、平坝、场院就成为切磋技艺,供人娱乐游艺的场地,苗鼓的神秘感和仪式化倾向越加淡化,逐步与苗族的生活融为一体,鼓舞合一,苗语保农〔音译〕,即边跳边鼓的意思。建国初,鼓舞作为湘西苗族本土艺术的精华要髓,屡次作为民族文化优秀代表入选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作为比赛项目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苗鼓手、本地知识分子、文化精英介入到对鼓舞形式、套路的编排改造中,实现对苗鼓知识的再生产,所谓去粗取精.人们将敬神、驱鬼、祭祖等内容和意涵全部删除,突出并参加模拟生产劳动的内容,使其成为国家构建民族政治身份框架下,地方呈现当代民族符号的重要标志,并根据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形式确定下花鼓舞、猴儿鼓舞、团聚鼓舞三大种类,根据参赛人数,再分为花鼓舞女子单人鼓舞、花鼓舞女子双人鼓舞、花鼓舞男子双人鼓舞、花鼓舞男女双人鼓舞、花鼓舞四面鼓舞等,华而不实四面鼓舞形式创新于1986年,当时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前,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会专家建议将双面苗鼓改变为具有四个鼓面的特制鼓,既能够丰富演出形式和内容,加大比赛难度,又知足观众视觉效果。湘西苗族鼓舞动作来源于生活,各种类别的鼓舞源自于生产生活动作,比方庆贺丰收的采茶舞、插花舞、播种插秧,节庆迎宾的迎宾鼓、庆贺年节的年鼓等。这些鼓舞类别主要用于表示出民众的喜悦之情。旅游开发后的湘西,捉住市场对于民族文化的需求,将苗族鼓舞作为一个品牌搬上舞台、推向市场,这就使苗族鼓舞成为一种能够表演的商品,呈现给消费群众。苗族鼓舞从传统的民间艺术转变为可供别人观赏的文化产品,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苗鼓艺人,也消除了其固有的神圣性和私隐性,进而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苗族鼓舞纳入比赛范畴,使苗族鼓舞具有了竞技性。为了创立天下鼓乡的品牌,吉首市、德夯旅游公司办起了鼓舞比赛,介入比赛的人数诸多,既加深了湘西苗族鼓舞竞技的性质,也使各地的苗族鼓舞得到沟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2湘西苗族鼓舞的功能演变及分布2.2.1湘西苗族鼓舞的功能及其演变〔1〕祭祀通神苗鼓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通神,作为一种祭祀的器具而存在,这在前面的起源中已有介绍。祭祀通神的苗族鼓舞多存在于苗族的宗教仪式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以椎牛祭为例,清康熙年间,(农毕鼓脏图〕记载:苗人于农毕冬月跳鼓脏以祀神,先期设棚于寨外平坦处,预告亲友,至日,邻苗男妇老幼鼓吹而来抵暮,主人率男妇击金伐鼓,群主棚下,设位奏乐以迎神。跳鼓脏即椎牛祭,击金伐鼓即跳鼓。椎牛祭是苗族最大的祭典,是以前湘西苗族人民为了消灾解难、求子祈福而举行的活动,一直到解放前椎牛祭在德夯仍然盛行。在椎牛祭祖的仪式上,亲戚朋友、邻里乡亲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地唱歌击鼓,进行一系列的鼓舞表演,既娱神又娱人20.如今,在湘西苗族很少能看到完全宗教意义上的苗鼓仪式,椎牛祭更是可遇不可求。建国后,社科院曾经记录了椎牛祭,现椎牛祭已被列为非遗名录。〔2〕庆祝娱乐湘西苗族鼓舞动作来源于生活,各种类别的鼓舞源自于生产生活动作,比方庆贺丰收的采茶舞、插花舞、播种插秧,节庆迎宾的迎宾鼓、庆贺年节的年鼓等。这些鼓舞类别主要用于婚礼仪式、宴请宾客、丰收庆贺等民俗活动,以表示出民众的喜悦之情。〔3〕表演竞技旅游开发后的湘西,捉住市场对于民族文化的需求,当地精英和发现苗族鼓舞节拍明快,舞姿飒爽,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易于被人接受和喜欢,进而对其进行了改造利用,将苗族鼓舞作为一个品牌搬上舞台、推向市场,呈现给消费群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苗族鼓舞纳入比赛范畴,使苗族鼓舞具有了竞技性也逐步定式化。为了创立天下鼓乡的品牌,吉首的德夯旅游公司办起了鼓舞比赛,介入比赛的人诸多,既加深了湘西苗族鼓舞竞技的性质,也使各地的苗族鼓舞得到沟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2.2湘西苗族鼓舞的分布苗鼓及鼓舞主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一带。根据资料显示,吉首市、保靖县、花垣县及凤凰县腊尔山、禾库、两林、山江、大田和勾良等地区盛行的是花鼓舞古丈等县区以集体性舞蹈团聚鼓舞、跳年鼓舞为主;保靖、花垣、凤凰地区则盛行猴儿鼓舞21.位于吉首市内的德夯苗寨,盛行的是花鼓舞,以其精致化出名。〔湘西苗族鼓舞分布情况见附录4:图1〕2.3德夯的湘西苗族鼓舞2.3.1德夯的基本情况与历史变迁〔1〕德夯的基本情况德夯为苗语,苗语发音为deihang,意为美丽的峡谷。从武汉乘坐火车到长沙,再从长沙坐火车到吉首,下了车就看到了吉首--德夯的农村公交,苗家人一见到游客打扮的人就会上前来询问:是不是到德夯的?是不是到德夯的?德夯的德夯的?经过约45分钟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德夯。沿途山深草长,雾气围绕,山路蜿蜒弯曲复杂。一路上经过了三四个苗寨,多依山傍水而建,聚居,吊脚楼和当代楼房都有。这些村寨之间相距都不远,脚程半小时左右都能到达。以前还没有公路和汽车时,苗民们都背上背篓,翻山越岭,在各个村寨之间穿梭来回。吉首市到德夯苗寨的农村公交最后一站就是德夯苗寨,沿路都是高耸的喀斯特地貌山林,郁郁葱葱的树林,流淌的干净的小溪,连成片的吊脚楼,苗寨就在这山谷中。苗寨的正中间是一条主街,两边布满了商铺,有餐馆、家庭旅馆、小卖部、旅游纪念品店、照相馆、民族服装店等,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靠着小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德夯苗寨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西部,从属矮寨镇,距市区约24公里,面积580平方公里。德夯苗寨地处云贵边缘与武陵大峡谷中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走低,其间山峦屹立,怪石崚峋,犬牙交织,树木茂盛,构成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亦因而成为难得珍贵的旅游资源。德夯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004、北纬2808-2829,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6℃-18℃。最冷平均气温3.1℃-6.9℃,最热平均气温26.1℃-29.1℃,年降雨量1440.5毫米,春季多暴雨22.1982年,该村有86户,436人23.据该村村支部书记介绍,该村1958年是一个公社,属于矮寨镇管理,后来变成了德夯大队,真正确定为一个独立村落是在1984年4月。当前,该村有144户,562人,主要的姓氏为石、龙、施等。村内通行的语言是苗语,属于湘西方言的东部土语,与吉首话有一些不同,作为外来人,笔者来往于吉首市和德夯苗寨之间,深入地感觉到吉首话更接近于普通话一些,德夯的苗语略微有些难懂,但他们相互之间沟通并无障碍,且德夯人基本都会讲吉首话24.旅游开发前,德夯一直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村落,村民背着背篓穿行于高山流水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德夯苗寨居民信仰鬼神,崇拜自然,敬畏祖先,但在村民的家中从未看见神龛或者祖先牌位。以前的祭祀活动很多,且由苗法师执行,主要仪式有接龙、椎牛、跳香会等等。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如今这种祭祀活动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他们仍然信仰鬼神,也仍然存在苗法师、仙娘这种神职,大型节日如四月八,总不能缺少法师的身影。在与村民的接触经过中,时常能感觉到他们对自然鬼神的敬畏,比方捉鬼、雷公的故事,他们仍然在讲述着。另外,德夯居民也信仰雷神,这与汉族的信仰倒有些类似。在德夯苗寨有一个雷公洞,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去雷公洞祈福。石开旺是德夯苗寨的一名苗法师,他告诉笔者,即便是到了如今,村民碰到了小孩生病久病不起,寻医问药却找不到原因,就会求助于他,让他施法驱鬼。一些经济更为落后的村寨甚至在人一生病就求助于法师,让其驱鬼医病。20世纪80年代,德夯苗寨及苗族鼓舞逐步进入世人眼帘,吸引着很多外来者的目光。湖南省于1991年成立了德夯风景旅游区,并于2005年将该旅游区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区,该旅游区由峒河景区、德夯景区和小龙景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25.德夯风景区的招牌景点就是德夯村,在秀美风景的陪衬下,德夯村主要以民族风情为卖点,是整个德夯民族旅游的核心。2020年,笔者进入德夯苗寨时门票全价为100元,学生半价。〔2〕德夯的历史变迁在清朝康熙、雍正以前,德夯苗寨所属地区一直处在政令教化不达的状态,穷困闭塞26.直到1987年,德夯一直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落,甚至是吉首市最贫困的村落之一。村里的老人讲,那时候村里的姑娘能够嫁出去,外面的姑娘却不愿意嫁进来,都讲德夯太穷了,因而造成了很多男性三、四十岁仍然打光棍。但在80年代,由于当地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很多学生到那里写生,那些学生接受当地村民帮助或者赠与的时候会支付金钱,一开场当地人还不习惯,但渐渐的知道了原来自个的东西是具有价值的,是可消费的。当时村里的村民施云生27发现了这一点,他找来镇领导建议实行旅游。他讲85年我把镇的领导叫到我家里,讲这里有好多人学生啊来来往往,那时候相机少,他们来画画。很多学生过来都讲这个地方好,漂亮,风景好,他们要吃东西、买东西,都会付钱。我就想我们能够借这个搞一下旅游,这样村里生活水平就好了。当时就是很简单的想法。〔20201007-M-M01〕个人的气力也许是薄弱的,但潜移默化中,写生的学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确实对德夯村民造成了一定影响,逐步的村民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原来我们这里有景色和民族特色能够吸引外地人过来旅游。这为后来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1986年,各机关开场在德夯实行旅游开发政策,不仅直接组织人员对德夯景区进行管理,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德夯的影响力,而用于开发的资金都来自于的财政收入28.1987年1月1日,德夯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吉首市在之后的两年里向景区投资了7.85万元的建设资金。1991年,湖南省将德夯景区设立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在的努力下,德夯景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区29.实行旅游开发政策之前,德夯苗寨人均收入缺乏30元。而实行这一政策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较大的转变,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2020年1-9月,德夯景区共售票45.38万张,门票收入2726.92万元,旅游收入7460.82万元,分别增长167.58%、198.65%和206.12%,实现了质的飞跃30.市场经济背景下,德夯的旅游开发自然离不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和资本的作用始终存在华而不实。然而,旅游开发也为湘西苗族鼓舞展开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冲着苗族风情、苗族鼓舞、德夯自然景观而去的游客们,为鼓舞带去了不同的文化冲击;的参与,包括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支援等,让散落在湘西边缘苗寨的鼓舞得到了开掘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鼓舞一个进入更大的舞台的契机;同时,曾经只要苗法师才能够进行的苗鼓仪式,在和市场的多重作用下变得愈加开放,而容易被接触和了解。2.3.2德夯的鼓文化开发近年来,从矮寨镇进入德夯村途中另一个吸引眼球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苗鼓,或是水泥材质的苗鼓模型,或是木材的真苗鼓,苗鼓成为了德夯的一个象征物。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有600面苗鼓,或者更多。天下鼓乡,湘西德夯的名号绝非虚名。作为德夯民俗文化的重头戏,也因苗鼓对于苗族人民的历史意义,苗鼓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旅游开发以后,在德夯修建了表演场,组织了很多当地文艺人士对各地的苗族鼓舞进行了收集,将具备表演和观赏价值的苗族鼓舞编成了一套完好的舞蹈。他们到农村吸收各苗寨苗鼓的打法,并参加了舞蹈中的跳转翻的基本功,将湘西苗族鼓舞分为出场、中间和高潮部分。文艺工作者们在将基本套路固定下来后,将详细动作进行了美化,同时也对鼓点进行调整来配合动作,使得鼓舞变得更丰富。女子单人花鼓舞非常灵敏,经过由慢到快,节拍变化很大。学鼓的人在汇编个人的单人鼓时,能够充分发挥自个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布置鼓舞内容,自由布置顺序和处理衔接,因而每一个鼓舞表演者的单人鼓套路都会有所差异不同。本来苗鼓的动作就是比拟传统的,东一点西一点,没有成套,那时候就有一些教师、领导,省体委的吴主任就找了几个会跳舞会打鼓的人还有我,一起编舞,把生产动作编出来,纺线怎么纺,我们穿衣服、吃饭是哪里来的,打粑粑怎么打,插秧怎么插都不能忘,就按那些把他编出来。然后把它变好看,加舞蹈动作。〔20201007-F-G01〕不仅如此,还将苗族鼓舞与苗族的很多民俗项目进行了结合,配置了音响设备,统一了表演服装,使湘西苗族鼓舞呈现出完好的演出效果。而同样是在那个时期,将鼓艺出众,遭到接待的龙英棠和石顺明为第一代苗鼓王和第二代苗鼓王,石成业为第一代猴儿鼓王。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斩获一等奖的龙菊兰也成为了第三代苗鼓王。之后,由吉首市委、市、旅游公司联合举办了屡次苗鼓节和苗鼓活动,进一步推动苗鼓的发展。2002年9月,举办中国苗鼓节,选拔第四代苗鼓王;2005年6月举办德夯中国鼓文化节活动,同时邀请专家举行了鼓文化研讨会;1年举办了击神鼓、迎奥运鼓事活动;2020年11月,吉首市委、市举办了首届国际鼓文化节,华而不实的重头戏即是第六代女子苗鼓王和第三代猴儿鼓王的选拔;2020年9月,举办了2020年吉首国际鼓文化节,选拔中国鼓王2021年3月,举办了首届湘西民间苗鼓达人大赛,让苗鼓走向了普通民众。这些活动都对苗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探求湘西苗族鼓舞的魅力,民众也开场介入到这一举措中。上文提到的施云生,作为德夯苗族精英的代表,在鼓文化的推广上,也做出了自个的努力。他是土生土长的德夯人,对苗鼓有着最深入的理解和热爱。施云生目击了德夯的旅游开发,在担任矮寨镇文化站站长期间,介入了德夯的鼓文化开发和推广工作。鼓王的推选工作,与他也有些许关系。他讲,我们先是推选了第一代苗鼓王,后来她老了,我们又推选第二代苗鼓王,保证苗鼓的传承。再后来为了把苗鼓进一步推广,我们把苗鼓作为一个品牌,搞苗鼓比赛,把它推出去。〔20201007-M-M01〕湘西苗族鼓舞在一次次的苗鼓王选拔和授予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在德夯苗寨,苗鼓随处可见,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打几下,连三、四岁的小朋友也能登台表演,表演场上鼓声更是不绝于耳。一进入德夯苗寨首先就能看到由苗鼓形状的石头刻制而成的天下鼓乡,湘西德夯沿街的每一家餐馆门前都摆着一面苗鼓,有时游客经过,也会好奇的上去敲几下;有时餐馆老板娘和鼓舞表演演员就在餐馆门前切磋技艺,引来一群观看的人群;德夯天天上午十点一场三分钟的普通演员表演,周末晚上7点一场鼓王献艺,已成为常态;2005年至今,在当地举行鼓王选拔赛也成了一个固定仪式一般。曾经神秘的湘西苗族鼓舞、鼓王,已经变得开放而包涵。表演、比赛,为鼓舞的表演者们打开了更大的世界,鼓王们、鼓舞表演者们不断的在与全国全世界的鼓文化的碰撞中博采众长,对鼓舞进行积极的创造,丰富了鼓舞内涵。2.3.3现实常态中的湘西苗族鼓舞〔1〕湘西苗族鼓舞的非遗认定得益于、文艺工作者对德夯湘西苗族鼓舞鼓文化的开发和汇编,200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卫综合试点地区,苗族鼓舞被视为保卫的重点项目。经湘西州申请,国家文化部考核,2006年,国家将苗族鼓舞收入了国家级的非遗名单中。至此,湘西苗族鼓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公布为国家级传承人的是第二代苗鼓王石顺明以及洪富强。石顺明曾介入德夯的鼓文化开发和汇编,一度是德夯苗族鼓舞的代名词,颇受尊重。在第二代苗族鼓王出现之后,每一代鼓王的授予仪式中都有石顺明的在场,新鼓王、演员的鼓舞一方面得益于石顺明的整编,另一方面是在其基础上的再创造。〔2〕村落生活中的鼓舞据当地老人介绍,很久以前,也不记得到底多久以前,德夯村里只要一面鼓,具有很强的神圣性,只要节日的时候拿出来由苗法师进行跳鼓仪式,苗法师用它来祭祖、做法事,一般人碰不得。杨再忠是村里土生土长的苗族小伙子,刚刚二十岁,他的爷爷以前是苗法师。他告诉笔者,跳鼓仪式只要在小孩生重病的时候,才会由其家人来请苗法师作法,苗法师即要求其供上一头水牛,进行椎牛祭.椎牛祭曾由于过于奢靡而被取消过,以椎牛祭为代表的祭祀活动也已经越来越少,鼓舞逐步脱离出祭祀仪式。杨再忠讲,自他出生懂事时起,村民们极少自个使用苗鼓,或跳上一段鼓舞,但在节日期间,如春节的百狮会,村民们就会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举行鼓舞比赛,村委会还设置了奖品,如毛巾、香皂等,村民们介入热情极高。杨姐是地地道道的德夯村民,在德夯长大又嫁给了德夯小伙子。旅游开发后,凭借着自家房屋的地理位置优势,临街开起了餐馆和旅馆。她的餐馆门前摆着一面苗鼓,既方便练习和表演,也容易招揽顾客。她在村里人缘极好,平常在饭点的时候,总有几个人端着碗过来聊上几句,夹上几口菜。碰上游客要求看鼓舞表演,杨姐就会拿起鼓槌,跳起鼓舞。她的鼓舞与演员表演的略有差异不同,更有力道,也更简单,动作变换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杨姐就会邀上几个人一起琢磨琢磨鼓舞技巧,还会请那些从事苗鼓表演的小姑娘教她几下她们的好看的表演〔20201107-F-D01〕。在笔者的田野调查经过中,没有遇受骗地人的传统节日,但沿街的餐馆每一家都有一面苗鼓,客人只要要求看一看传讲中的湘西苗族鼓舞,店家就会跳上一支,以飨宾客。至于外界所传,人人都会跳鼓舞,则略有夸大,很多小孩和年轻人会跳鼓舞,但并不是一套完好的鼓舞。然而,他们知道湘西苗族鼓舞是他们的瑰宝,是被他们引以为傲的,这样的意识已经难能可贵。时至今日,湘西苗族鼓舞从祭祖仪式上脱离出来,变成了节日庆典中的组成部分或生活娱乐的休闲方式,湘西苗族鼓舞已经深深植根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3〕日常表演中的鼓舞德夯旅游公司看中了德夯苗寨得天独厚的苗族文化和旅游景观,于1987年进驻德夯苗寨。旅游公司虽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湘西苗族鼓舞的宣传,尤其是在村落中构成了天天闻鼓响的气氛。笔者在德夯调研期间,住在村落的农家旅馆里,每日都能够听到鼓声阵阵,苗鼓表演者欢声笑语。在调研最初的几日里,笔者天天都在表演场观看鼓王和鼓舞表演者的演出,感受着苗鼓的魅力,与笔者一起欣赏鼓舞表演的还有德夯村村民和外地的游客。在德夯的跳歌场每一天都有固定的鼓舞表演:10:00--10:45苗族婚俗展演〔以苗族鼓舞开场〕15:00--15:45苗族服饰展演〔以苗族鼓舞开场〕夏季19:30,冬季18:00苗家大型跳歌晚会--德夯玛汝〔鼓舞表演贯穿始终,鼓王献艺总能带来高潮。〕所有的这些表演,德夯村民都能够免费观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德夯村民营造了良好的鼓舞气氛。偌大的表演场,村民能够随意进入。牛头装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数据中心设备拆除及数据安全保护合同范本2篇
- 2024版二手房贷款购买房屋租赁权保障合同2篇
- 2024年大型展会摊位柜台租赁与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农机车买卖合同范本:智能化农业机械交易协议3篇
- 2024年度云计算平台搭建与运营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度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知名品牌商标许可6篇
- 租房合同范例交割清单
- 2024年度某科技公司与研发团队合作开发智能硬件设备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用支付合同2篇
- 2024年专利技术购买协议3篇
- 银屑病教学查房课件
- 防止重复性劳损RSI的预防措施
- 仓库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 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机制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比赛试题附答案
- 滑坡监测方案
- 歌曲演唱 万疆
- 城管招聘典型试题
-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报告
- 集中供热企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