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罗马的历史与社会罗马建立的传说根据罗马神话,当年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以后,年幼的埃涅阿斯跟随父亲逃到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台伯河口定居下来,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阿尔巴隆加。世代相传后,王位传到侬多米尔手里,他弟弟阿木留斯篡夺王位,软禁国王,杀死王子,并强迫公主当女祭司。公主与战神相爱,生下一对孪生兄弟。阿木留斯为斩草除根,派人将孩子扔进台伯河。孩子顺流而下,被一只母狼搭救,用乳汁哺育孩子。后来孩子被一对牧羊夫妇收养,取名罗穆卢斯(Romulus)和雷穆斯(Aeneas)
。他们长大后杀死阿木留斯,重新建都,罗穆卢斯杀死自己的兄弟争得王位,以自己名字命名新都为“罗马”,成了城市的唯一主人,并于公元前753年成为罗马第一位国王。意大利艺术家在公元6世纪建造了著名的“母狼育婴”的青铜塑像。一、古罗马历史时期1、王政时期(1)时间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2)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氏族军事民主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3)社会特性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为主(4)教育缺乏资料王政时期的罗马: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建在七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在王政时期,罗马城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邦。
2、共和时期(1)时间
前期(509B.C.——300B.C.)后期(300B.C.——30B.C.)(2)社会性质共和政体的建立帝国的逐步转换(3)社会特性
传统罗马社会
希腊文化影响十二铜表法共和之初,罗马尚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规范十分含糊,而且其解释权和司法权又完全操在贵族手里,贵族法官利用没有成文法典的习惯法为贵族谋利益。平民们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编纂成文法。罗马政府被迫于公元前451-449年颁布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3、帝国时期(1)时间30B.C.-476A.D.(2)社会性质罗马帝国建立(3)社会特性拉丁文化成熟基督教的影响二、古罗马的社会特征(一)政治制度
1、共和政体混合均衡法治政体
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2、帝国政体皇帝与征服西塞罗在元老院的演说罗马元老院(拉丁文,Senatus)是一个审议团体,在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共和时期有三百名成员。西赛罗说,元老院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二)文化1、宗教自然崇拜——泛神论祖先崇拜——家长祭司:家庭关系的神圣化基督教2、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享乐的唯物哲学斯多葛哲学——强调个人和平等的自然法哲学罗马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凯撒去世时的地图3、法律公民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统一法(《民法大全》)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的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罗马法精神》(三)民族精神1、强烈的道德意识2、强烈的功利主义3、强调技术轻思辨4、强调尚武和爱国第一节 古罗马教育发展概述古罗马历史分三个时期:
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末
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27年(又分共和前期和共和后期,罗马教育主要从共和时期开始)
帝国时期:前27年至公元476年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奴隶制共和国,在庞大的帝国内,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贫民与贵族的矛盾也很激烈;帝国境内各被压迫民族与帝国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更是日益加深,反抗帝国控制和奴役的斗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一、古代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在共和前期,罗马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教育的形式看,这时的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从总的方面看,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1、概括
罗马传统本色教育时期2、特征
以家庭教育为主,进行军事,农业,法律和政治、道德教育3、教育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
母亲保育0-7岁父亲教育7-16岁(2)社会教育阶段
同伴社会教育16-17岁
军事教育18-19岁4、教育内容(1)读写算(2)宗教教育
(3)法律教育
十二铜表法为每个公民必读的“教科书”(4)道德教育
勇敢、果断、庄严、谨慎、节俭等(5)体育(6)农业教育5、教育方法(1)亲身经历(2)参与实际活动(3)对榜样的模仿共和时期罗马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共和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初级学校。初级学校招收7-12岁男女儿童,学校的主要内容是拉丁语。文法学校。学校招收12-16岁男性入学,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修辞学校。这类学校招收16-20岁男性,主要进行演说、雄辩训练,以培养未来政治家。1、初级学校
(1)出现时间公元前3世纪末(2)教育对象7-12岁儿童(3)教育内容读写算、道德格言、十二铜表法
(4)教育方法
讲授、抄写、背诵、复述、体罚(5)教师情况
希腊人,收入微薄,地位低下(6)教学设施
简陋随意古罗马学校的教学活动古罗马儿童受体罚的情景2、文法学校(1)出现时间
希腊文法学校——公元前2世纪拉丁文法学校——公元前1世纪(2)教育对象
贵族或富豪子弟(3)教育内容
希腊文学作品和拉丁文学作品地理、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4)教师情况
希腊文法学家
拉丁文法学家(5)教学程序和方法1)由教师朗读作为教材的作家作品2)由学生反复诵读3)由教师解释教材内容4)研究作品,指出改进之处和改进方法5)学生写一篇评论,对作品风格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3、修辞学校(1)学校性质
罗马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机构(2)出现时间希腊文修辞学校——公元前2世纪拉丁文修辞学校——约在公元前94年(3)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律师、政治家等(4)教育对象
贵族和富豪子弟(5)教育内容
雄辩术(修辞学)、辨证法、法律、天文学数学、几何学、伦理学、音乐以及风俗人情(6)教学程序
1)选题,摘出作家的格言2)释义,概括格官的基本思想3)主题,说明格言所含思想的具体针对的问题4)动机,分析作家提出思想的原因5)反证,寻找与格言持相反的观点,进行比较6)论据,从作品中寻找根据,以支持观点7)结论(7)教学方法
1)模仿2)练习(8)教师情况
修辞学家(9)教学条件
所有学校中最好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特色的学校先后建立和完善。其中主要有:
1.拉丁文法学校
2.拉丁修辞学校
3.医学校从罗马教育发展历史看,共和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个时期,罗马教育逐步从原有的、相对落后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开始建立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从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30年,共和政体结束,罗马将军乌大维称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在帝国时期,由于政体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重大转变,罗马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显著变化。罗马教育上的变化(1)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政府加强对初级学校视察和监督,政府限制言论自由。(2)教师由政府任命,政府给予教师某些豁免权,国家支付薪水。(3)由于专制政体建立,通过演说而获得权力、地位、财富和荣誉的社会基础完全丧失。(4)学校教育内容范围逐步缩小。(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法律学校这种新型专业教育机构。普通学校教育
(1)初等学校(2)文法学校
形式主义倾向(3)拉丁修辞学校
培养律师而不是政治家
形式主义倾向
医学学校教育1)出现时间
公元1世纪2)教育内容
内科、外科、药理学和兽医学3)教材
盖伦的《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4)意义罗马的医学教学传统为中世纪萨拉诺大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建筑学教育1)教育思想著名建筑师维特鲁维乌斯《论建筑》2)教育内容
广泛自由的教育3)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和锻炼4)意义为基督教教堂建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师和理论基础。
法律教育
1)出现时间
帝国时期出现私人法学教育5世纪时,设立了法律公共教授席位
2)教学形式和方法
讲座,阅读,记诵,评注,法庭旁听3)教材
《查斯丁尼法典》(Justiniancode)4)意义
罗马的法律教学传统为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的法律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罗马帝国晚期公共学校的教学场景三、基督教育的兴起
基督教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产生于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区。在帝国统辖地区,为了摆脱帝国的奴役和蹂躏,一些人用救世主降世即将即将解救人间苦难等宗教迷信宣传,秘密传播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思想。公元313年,西罗马帝国发布“米兰赦令”,基督教成了西罗马帝国的正统意识形态。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以后,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特别热衷用基督教精神改变教育的性质。与此同时,教会便开始自办学校,在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逐渐衰亡,教会学校取而代之。从公元2世纪开始,为了传播教义、吸收教徒,基督教会先后开办了初等教义学校和高等教义学校等教育机构。初等教义学校是教会最早设立的初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其目的是对原来信仰“异教”的皈依者.高等教义学校则以培养神职人员为宗旨。在基督教学校的兴起和发展的同时,罗马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却在不断衰落。到西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之际,帝国境内的世俗的教育机构大多已不复存在,教会学校代替了他们原有的地位。第二节 古罗马教育思想在罗马教育制度发展的同时,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了罗马教育思想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基督教教育的观点。古罗马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1、时间公元前3世纪-前1世纪中叶2、代表人物(1)加图(2)瓦罗(3)卢克莱修确立阶段1、时间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2、代表人物
(1)西塞罗(2)塞涅卡(3)昆体良(4)普鲁塔克传统主义与进步主义之争
传统主义
1、基本观点(1)强调保存维护古罗马原有的文化教育传统
(2)反对模仿希腊文化2、代表人物
加图(Catotheelder,公元前234—149)加图教育思想基本情况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曾担任过执政官和监察官,也是一位演说家和作家,著有《起源》(Origines)、《论农业》(onAgriculture)、《道德格言》(CarmendeMoribus)等著作。教育目的培养罗马社会传统的公民。教育内容重视道德、法律、农业军事技能和传统习俗教育;关注爱国主义、公民责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方法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实行和模仿。具体表现反对骄奢华丽的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曾禁止希腊文化在罗马的传播。历史评价反映了罗马受希腊教育影响之前的教育状况,以及当时罗马人的教育价值取向。停留在直观性、经验性、描述性和片断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把握和反思高度。进步主义基本观点强调吸取希腊文化和教育中的积极因素主张罗马和希腊文化教育的融合代表人物西塞罗
昆体良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赛罗(MarcusTullius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雄辩术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共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等著作中。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他指出,一个雄辩家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素养。首先,他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在雄辩家所学习的各项知识中,伦理学是最重要的。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他不仅具有知识,更具有使知识充分、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再次,雄辩家应该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西塞罗进一步提出了以“人道”为教育理想的主张。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练习,模拟演说和写作。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对昆体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Quintinlianus,35-100或40-114),古罗马帝国时期雄辩家、教育家,主要著作《雄辩术原理》,是一部雄辩术的教程,也是一部教育著作。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库支付薪金的雄辩术教师。2)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有道德的人
律师
政治家
广博知识良好教养的人3)教育的作用教育与天性关系
天赋和教育的结合4)系统培养方案即教育阶段
a、家庭教育
b、初级学校
c、文法学校
d、雄辩术学校6)关于教师重视教师的作用;素质全面,才德俱优、即言即行;
具有广博的知识;
热爱学生又不放纵;
熟悉所教的内容,又能熟练运用教学方法;
应当深入了解学生。7)评价a、古代罗马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b、论述了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c、文法学校的性质和课程体系;d、班级授课制的初步设想;e、确立了教学理论和原则。f、对后世欧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评价:我爱昆体良更甚于几乎所有其他教育权威,因为他既是教师,也是模范的雄辩家,即是说,他以理论和实践的最巧妙结合进行教育。英国学者弥尔(JohnStuartMill,1806—1873年)评价:他(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我终身服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
(一)雄辩家的培养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基本目的。他认为,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思想、高尚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二)昆体良的教学论1)教学组织形式分班集体教学
因材施教结合2)教学原则反对体罚原则;
教学适度原则;劳逸结合原则;
明白晓畅原则;
能力培养原则。昆体良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三)关于教师的论述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素质。首先,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言行一致的人。其次,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第三,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感情对待学生。第四,教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可能有效地教学。第五,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三、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经历,历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一)宗教哲学和教育奥古斯丁的最高精神实体就是上帝。上帝是不变的存在的本体,是绝对的精神。奥古斯丁虚构的“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会实现其国际神权政治以及与世俗国家争夺政治权力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对于加强教会在欧洲国际政治中以及各国中的地位,对于加强教会对教育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二)灵魂论和知识论人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实体,它也是上帝的创造物,具有三种功能:知、情、意。人的认知活动,在人的灵魂活动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人的认知活动包括三种能力:感觉、灵魂、思想。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教学活动就是通过符号、语言、数等等,引起学生对心中已有概念的重新认识。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也同样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强调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但是,奥古斯丁并没有达到完全弃绝知识的地步。(三)伦理学和德育原罪论和禁欲主义是奥古斯丁宗教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两个极重要的理论。到了中世纪,它们就成为基督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亚当夏娃故事引申出“原罪论”,对教育带来了极坏影响,成为中世纪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理论根源。禁欲主义是奥古斯丁原罪论派生物,他每天采取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效的装修合同(2篇)
-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件-教学课件:餐饮设备用品-布件
- 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与决策优化研究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脑梗塞的临床护理
- 贲门肿瘤的临床护理
- 2025合同执行中的违约责任
- 2025全面售后服务合同模板
- 2025电影剧本版权购买及发行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三-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福建省动植物疫病防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版)》配套教学课件
- 离婚协议书免费版大全
- DB32T 4076-2021 生活垃圾焚烧稳定化飞灰填埋处置技术标准
- 分析化学第三章酸碱滴定法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含深井铸造)
-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
- 工程地质测绘ppt版(共61页)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测绘PPT
- 崩塌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