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_第1页
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_第2页
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_第3页
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_第4页
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的分析与应用区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区域特征信息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区位、地域类型、特色作物)工业(区位、地域类型、特色部门)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布、迁移、问题)城市(区位、城市化水平、环境问题)交通(区位、交通枢纽、重要干线)商业贸易(进出口食品构成、贸易对象)气候特征(类型、分布、特征)河流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形特征(类型、分布、特征)自然景观(植被、土壤)地质、地壳(地壳运动、地质灾害)资源与灾害(特色资源、频发灾害)必修1原理和规律人地基本地理观念获取解读空间定位获取解读调动运用调动运用描述解释描述解释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温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处沿海还是内陆)初高中衔接1、大尺度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特殊种类多样或单一以哪种地形为主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变化特点某区域地形特点的描述方法(大尺度)独特性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2句或3句话)地形种类多样或单一或地形以

为主;地势

(方位)高,

(方位)低。具体区域独特的特征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③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的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

某种地形区的特征描述(小尺度)海拔高低+起伏变化+特殊地形地貌例:我国重要地形区的特点

地形区主要特征青藏高原①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③我国第一大高原,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内蒙古高原①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②地面坦荡、山脉少。③我国第二大高原,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黄土高原①平均海拔1000~2000米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③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①平均海拔1000~2000米②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③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形区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①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海拔800~1300米。②地势西高东低,内部平坦③我国最大盆地,盆地内沙漠广布,分布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多绿洲准噶尔盆地①周围高山环绕,西侧山间有缺口,海拔500~1000米。②地势西高东低,内部平坦。③我国第二大盆地,沙漠面积小,多风蚀地貌,边缘多绿洲。柴达木盆地①地势高,海拔在2000~3000米,是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②东部多沼泽、盐湖四川盆地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海拔在300~600米。②地势北高南低,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③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地形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①海拔多在200米以下②地势坦荡③我国最大,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华北平原①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②地势平坦

③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①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②地势低平,

③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某区域气候特征七大洲气候特点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非洲: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干旱面积大;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气候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受地形影响大,东西气候有所不同。南美洲: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是各大洲中最为湿润的大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广。

大洋洲: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南极洲:全境属于冰原气候,酷寒、烈风、干燥为主要特征;世界极端最低温和最大风速都出现仔这里。中国主要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气候为主)+水热特征(水热特征:气温、降水的特征和水热组合;水热变化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特殊(一般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河流水文特征要素:1.补给水源(降水、地面积雪、冰川积雪、地下水)2.流量大小、流量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4.含沙量大小5.结冰期(有无、长短)6.凌汛(哪些河段?)河流水系特征要素:1.长度(发源地、入海口)2.支流多少、形状3.流域面积大小4.弯曲度、平直度5.河床状况(高度、宽窄、形状)农业生产特征

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工业生产特征

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人口、城市特征

分布均匀或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哪里?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2、分析区域地理地理因素间联系的能力3、高中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的能力1、描述区域(或某要素)特征的分析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4【答案】1.B2.D3.A4.C【例1】读图4并回答1~4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180千米B.280千米C.380千米D.480干米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俄罗斯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比例尺信息:纬度相距1°实际距离为111KM经纬位置定位、国界线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河流、湖泊、沼泽自然环境及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影响关系分析图13【例2】(江苏高考)图13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脊D.耕作粗放3.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4.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1.A2.C3.A4.D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经纬度位置定位自然要素:水系特征→地形特征运用自然要素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相影响关系知识分析(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例3】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BB′●●CC′AA′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自然要素:地形、地势人文要素:村落与小路的分布题干文字信息的运用—亚热带气候区调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例4(2009广东)

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共10分)资料一:见图23。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l0%;面积大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3分)(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2分)(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5分)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合化石。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3)各种可能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周边地表水;本地降水。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围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发现地理问题,结合相关资源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考查考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区域地图试题的解题流程空间定位区域整体图区域局部图区域等值线图地理事物或要素的点、线、面状特征图等根据试题设问提取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确定区域★分析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和联系★分析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2、分析区域地理地理因素间联系的能力3、高中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的能力1、描述区域(或某要素)特征的分析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空间定位训练步骤(1)构建“心理地图”—画简图快速画简图20°N30°N40°N50°N130°E120°E110°E100°E90°E80°E20°N30°N40°N50°N130°E120°E110°E100°E90°E90°E云桂粤台琼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上海新甘内蒙古晋冀京辽内蒙古黑1、空间定位训练步骤(1)构建“心理地图”—画简图(2)丰富“心理地图”--叠加自然地理要素大洲地形图六大板块图洋流模式图气候分布图自然带分布图1、空间定位训练步骤(1)构建“心理地图”—画简图(2)丰富“心理地图”--叠加自然地理要素(3)局部到整体—把局部区域放到整体空间定位简图中练习1:中亚自然环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中亚的自然条件对中亚的经济有何影响?深居内陆,距海远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内流区域面积广大草原、荒漠面积广大,森林稀少工业: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主题2: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1、欧洲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分布★写一写:西欧气候特点: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气候显著②从西往东呈现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③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写一写:原因分析(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35°N-79°N之间,终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的西岸,受海洋影响大。(3)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深入内陆。(4)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近,使本地受海洋影响大。(5)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向北扩展,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主题1:英国的农业分布的原因西部西部: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日照少,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西部东南部:平原为主降水较少,日照较多,生长期较长。---种植业为主。主题:写一写: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评价其航运价值平原高原山地练习1: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地形对南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季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使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多寒潮天气;夏季暖湿气流可深入北部,使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且多飓风。

西部高大山系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内陆,山前迎风坡多雨,内陆山间盆地和高原少雨。

东部大西洋水汽可越过东部低山进入内陆,离海越远,降水越少;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练习2: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及原因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人;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主要原因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不同特点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主要原因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共同特点主题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1.优越的自然条件:(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2)地形以平原为主,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广阔(3)土壤以黑土为主,深厚肥沃(4)密西西比河流经,水源充足2.便利的交通运输: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3.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4.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服务;5.先进的科技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机械地价劳动力政策方法提升作业:美国乳畜业区位条件分析热带沙漠的成因:①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下沉气流为主。②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③西澳大利亚寒流对其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热带雨林的成因:①地形:东南信风受东北部山地的抬升,降水丰富②洋流: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体现了非地带性体现了地带性主题:非洲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①成因: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c.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主题: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人口稠密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历史和经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其他地区人口稀少广大内陆、西部地区东北部沿海气候湿热,原始热带雨林。气候干旱,多为荒漠。主题: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安第斯山脉的形成:----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而成为什么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远离赤道但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远离赤道但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靠近海洋但形成温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且延伸到赤道附近?山岭阻隔远离海洋干旱原因突出特征对其它因素的影响城镇:铁路:以高原、盆地为主,多沙漠、多风蚀地形河少,多是内流河多草畜牧业为主,种植业需灌溉择水而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