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_第1页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_第2页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_第3页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_第4页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第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风荷载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得地方流动形成风,当风遇到建筑物时,在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即建筑物的风荷载。第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场)2/6/202310第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场)2/6/202311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的破坏力)2/6/202312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的破坏力)2/6/202313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的破坏力)2/6/202314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的破坏力)2/6/202315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风荷载(风的破坏力)2/6/202316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高、大、细、长等柔性工程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1)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2)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藐及周围环境(3)建筑本身的高度、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风力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角区和建筑物内收的局部区域,会产生较大的风力。风力作用与建筑物外形有直接关系,圆形与正方形受到的风力较合理。风力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处于高层建筑群中的高层建筑,有时会出现受力更为不利的情况(4)与地震作用相比,风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更接近于静力,但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出现较大风力的次数较多。(5)风力作用具有静力、动力两重性质。风荷载特点

2/6/202317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地球演化同在;无法避免。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有感地震(3级左右)约占总数的1%

;很小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9%;5级以上地震(破坏性地震)即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什么是地震?第五节地震作用一、地震与地震动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地震成因与分类(1)按地震成因分类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占90%以上。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产生的震动相当于一个6.7级地震。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诱发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第三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按震源深浅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浅源地震波及范围小,但破坏力大;深源地震波及范围大,但破坏力小。2002年6月29日晨1:20发生于吉林的7.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40km,无破坏。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1960年2月29日发生于摩洛哥艾加迪尔城的5.8级地震,深度为3km。震中破坏极为严重,但破坏仅局限在震中8km内。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地震序列根据强烈地震中前震、主震和余震的分布特点,地震序列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主震型:主震震级显得很突出,且有很多余震,但其中与主震震级相近的地震很少。主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序列的90~95%(如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震群型:地震能量主要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没有突出的主震。最大地震在全序列中所占能量比例一般均小于80%。震群型地震的特点是地震频度高,能量的释放有明显的起伏,衰减速度慢,活动的持续时间长。(3)孤立型:或称单发性地震。其显著特点是前震和余震都很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很大。地震能量基本上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出来。前震余震的能量总和通常不到主震的0.1%(如1668年山东莒县-临沂地震)。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横波(S波)纵波(P波)面波瑞雷波洛夫波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100-800m/s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200-1400m/s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定义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

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3.震级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按震级的地震分类微震---2级以下。人感觉不到有感地震---2-4级人有感觉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有破坏强烈地震---7级以上有破坏特大地震---8级以上有破坏

由于震源深浅、震中距大小等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同。震级大,破坏力不一定大;震级小,破坏力不一定就小。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地震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1).定义及影响因素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用I表示。(2).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无感1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2悬挂物微动门、窗轻微作响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3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门、窗作响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43(2-4)31(22-44)不稳定器物翻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56(5-9)63(45-89)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惊惶失措,仓皇逃出613(10-18)125(90-177)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大多数人仓皇逃出725(19-35)250(178-353)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摇晃颠簸,行走困难850(36-71)500(354-707)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9100(72-141)1000(708-1414)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10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毁坏毁灭11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12个别:10%以下少数:10%——50%多数:50%——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速度加速度

其它现象

一般房屋

人的感觉烈度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用Ib表示。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下图是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4).多遇烈度

(5).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用Id表示。)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6).设防烈度设防烈度的取值依据: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请思考:图中的两座建筑在经历不同周期特点的地震作用下,那座建筑更易破坏?5.设计地震分组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设计地震分三组对于Ⅱ类场地,第一、二、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0s、0.45s.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2.地面运动的周期3.强震的持续时间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曲线来说明。6.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上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的强震,我国约占35%。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

原因是:我国正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二、我国地震活动性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8%。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位于巨大的欧亚地震带上

中国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十世纪中国强地震活动分布图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灾难性地震中死亡人数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灾难性地震次数死亡人数平均全世界20101万5.05万/次中国244.2万22.1万/次中国占10%43.76%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8.5级)死亡23.4万人。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2万人。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均发生于我国。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3.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在这10年里,国家地震次数死亡人数日本14129美国1265中国1026.3万20世纪70年代,是近代世界上地震灾害较大的10年。

第五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至2007年底我国大陆境内共发生5.9级以上成灾地震41次,伤亡人数61816人,房屋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由此可见,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高发地区。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28:04,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东径103.4º,北纬31.0º)震中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造成了特别重大灾害。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

主震发生后,截至2008年6月26日,共发生余震14595次,其中5级以上的强余震达33次,最大余震为5月25日16:21:46的6.4级。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及至境外,是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汶川地震影响范围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位于一地震断层的建筑,由于地震断错和地面强烈振动,房屋毁灭性坍塌。北川县城地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

案例一: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震后的北川县城

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茂县县城处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绝大多数建筑物倒塌,仅少数幸存

案例二: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茂县县城第六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建造在山坡处的建筑,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作用,引起建筑物的倒塌或被掩埋,有些山区整个村庄的人和房屋一起被泥石流埋没

案例三: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北川县城,山体滑坡冲毁了大片建筑

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汶川地震造成地面塌陷、隆起和喷砂案例四: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地面塌陷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川汶川地震汶川地震造成34个大小堰塞湖,对其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中尤以唐家山堰塞湖最为严重,其蓄水量最大达到2亿多立方米,对下游北川、绵阳形成巨大的威胁。

案例五: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堰塞湖

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三、地震灾害概述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1)、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1.直接灾害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第七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次生灾害: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东京市内227处起火,33处未能扑灭造成火灾蔓,旧市区烧毁约50%;横滨市烧毁80%,死亡10万。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3)、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4)、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工程结构破坏现象1)、结构丧失整体性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第七十八页,共八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