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已过半百却壮志未酬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E.“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概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咏怀(魏晋)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②。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③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魏晋时期诗人,此诗创作于曹氏政权日渐衰落,司马氏势力日渐强盛之时。②齐景……交流: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③松子: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隐居得道的仙人。1.诗中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源自《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及有关艺术手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野田黄雀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暗示了环境的险恶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C.“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两句表达诗人对突破困境,实现理想壮志的憧憬D.“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5、阅读下面曹操的《短歌行》,完成下列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
②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悠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③
,
④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在空白处填上诗句,使全诗完整。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周公吐哺”二句,是作者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的“忧”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列举出来。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咏怀诗阮
籍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①,不见行车马②。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③用自写。(注)①永路:漫长的道路。②不见行车马:对路过的车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③晤言:对话。⑴诗人这一整天做了哪些事情?请从诗中摘录几个词语来回答。⑵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试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7、野田黄雀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注: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杀了曹植挚友丁氏兄弟,以削弱曹植的势力.丁氏兄弟死前多处求救,但无济于事.曹植因此作此诗寄意.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罗:捕鸟用的网。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捎(xiāo):挥击;削破;除去。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从内容上看,可归类为讽喻诗一类。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C.最后四句作者想象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在天空中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D.本诗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2.本诗前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B.三四句写佳人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通过行踪的对比表现其不同凡响的举止。C.五六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说世俗之人不看重佳人,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整首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悲慨之中又具有自然之美。2.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咏怀(其四十三)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玗②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③,携手共言誓!(注)①阮籍: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省开封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②琅玗: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果实供凤凰食用。③乡曲士:乡里地方上见识浅陋的士绅。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字,描摹了鸿鹄群飞的景象。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突出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注)使心伤。(注)怆悢:悲伤。(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开篇第一句中的“奇”字,总写出了凤凰自视甚高、不同凡俗、高蹈于世的形象特点。B.第三到六句以“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等举动描写了凤凰的品格、志向和抱负。C.第七句中“商风”即秋风,点明了凤凰的艰辛处境,第八句写出了其自珍自爱的形象特点。D.凤凰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诗中以此来比兴和象征,使诗歌主题隐晦而曲折。(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诗歌鉴赏1、1.BC2.这首诗通过佳人的居无定所、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以久持的悲叹,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分析】1.试题分析:B项,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C项,“薄”作动词用,鄙薄、不看重的意思,而不是轻薄。“佳人”虽艳若桃李,但世俗不看重红颜美貌,她又能为谁去启齿歌唱呢?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B项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C项分析诗句的内容,D项鉴赏诗中的语言,E项分析诗歌的构思技巧。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试题分析:诗中作者以佳人自比,抒发自己虽值盛年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南国有佳人,容华者桃李“,起首两句就描绘了一个艳若桃李、风华绝代的形象。是作者借屈原以香草美人代君子的写法,借美人形象来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两句,写美人朝游江北,夕宿潇湘水的小洲上,居无定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两句写美人空有色艺,却遭时俗所鄙薄,那么佳人为谁去启皓齿歌唱?这两句,自怜之意已出。“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两句写时光流逝,青春美色难以久驻,暗示人生易老,如不趁青春年少建功立业,恐怕要留下终生遗憾。作者那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伤喷泄而出。2、1.AE2.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解析】1.试题分析:A项,“悲观厌世”不当。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诗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似乎“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E项,“借代”不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B项,鉴赏诗中的用典手法;C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D项,鉴赏诗歌的主题;E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主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鉴赏。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诗歌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怜才”就是“爱才”“惜才”之意,因此本题考生应答“同意”。本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是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青青子衿”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含蓄的方法来提醒当时的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明明如月”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月明”四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犹豫不定的贤才,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周公吐哺”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3、1.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2.
①前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借朝阳不盛而西落,含蓄哀叹个人命运和曹氏国运(注意利用注①);②中间八句先将短促人生与永恒天道进行对比,再化用齐景公与孔子的有关典故,抒发了人生短暂、年华似水一去不复返的悲伤;③“愿登”四句化用赤松子与渔父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逃避残酷现实,隐逸山林,泛舟清流的渴望(注意利用注③)。
【解析】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注意诗中的典故的运用。2.试题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分析“对比”“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运用的典故分析“抒发了人生短暂、年华似水一去不复返的悲伤”和“诗人逃避残酷现实,隐逸山林,泛舟清流的渴望”情感。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4、1.古诗(古体诗)2.D3.诗的开篇“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恐怖气氛,“利剑”喻权力,“罗网”喻迫害,“黄雀”喻自己及遭受迫害的朋友,“少年”则是诗人摆脱困境,实现“飞飞摩苍天”的宏图大志的寄托。比喻含蓄深沉,又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内心的愤懑和胸怀的理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体裁的识记能力。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有四古、五古、七古等。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本题,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古诗。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分析错误,前句中的“少年”是诗人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这不是乐观、开朗的性格。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的开篇“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恐怖气氛。“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诗人喊出了石破天惊之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利剑比喻权力。“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罗网”喻迫害,“黄雀”喻自己及遭受迫害的朋友,“少年”则是诗人摆脱困境,实现“飞飞摩苍天”的宏图大志的寄托。。“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谚曰:“树大招风。”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这一自身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
“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2.A3.设问、比喻、用典、借代、起兴、引用、用典【解析】1.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衿,契。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说法错误。不是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这些艺术手法的特点,本诗中运用大量的艺术手法,如:起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借代:诗中用了鹿、嘉宾、明月、乌鹊等字词指代人才;诗中用了山、水、周公等字词指代曹操自己。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后引《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用典: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6、⑴出门、登高、思亲友、自写。⑵孤独寂寥的形象。开头四句即表现那种旷古的寂寞:没有人而只有空堂四壁的压抑,没有人而只有自己面临这漫漫的人生之路与孤独的心路。接下来四句写景,将自己面对宇宙、自然时所产生的无边的落寞,融于雄浑苍凉的天地之间。最后两句写孤独中灵魂对于亲情与友谊的渴望,然而,那也只不过反衬了此时作者内心的孤寂。【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语句等;审清题目要求,进行理解概括。本题:要从关键语句“出门临永路”“登高望九州”“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中来提炼,写的是“出门走上大路”“登高远望”“想和亲友对座谈心,却只能自言自语”的内容,从而得出“出门”“登高”“思亲友”“自写”等关键词语。(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人物塑造的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人物描写手法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然后仔细阅读诗歌,确定属于哪一类。如是直接描写,则需找出人物的相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如是侧面描写,需要分析是通过什么烘托人物形象,从而分析人物特点。本题:开头四句,“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两句,开始诗人就创设独坐空堂,寂寞无人可亲近的凄惨孤独场面。“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两句,诗人难耐室中的孤独,出门走上大路,竞不见有车马行走,这使诗人孤独的心情愈发沉重。接下来四句,“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四句,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旷野茫茫,只有孤单的飞鸟和失群的走兽。三至八句,诗人描绘了一个荒凉空寂的空间,影射当时的政治环境。
它给读者的一个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世界上似乎只有作者一个人。当他在家里时,是“独坐空堂上”;当他出门瞭望时,在漫长的道路上竟然看不到车马;登上高处,远瞻全国,也只有无边无际的土地和出没的鸟兽。那么,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也许作者所住的地方特别荒僻,因而看不到人来往,也许他出门瞻望时正是傍晚,人们都回去休息了。然而,为什么他所看到的鸟兽也都是孤零零的“孤鸟”和“离兽”呢?可见他在这里所写的并不是实际的情况,而只是他自己的心境。最后两句,“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傍晚暮至临近,使愁肠更为凝重,想和亲友对座谈心,却只能自言自语。诗人孤独的境况、孤独的心情就全部表达出来。该诗语言淡漠,冷峻,似不着一丝感情。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可以透视到诗人孤独无助的心灵。诗中所写的一切景物,全部围绕孤独这一主题展开,以景衬情,以事衬情,极为感人。由以上分析,作者的形象是孤独寂寥的。7、1.B2.托物起兴,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表现自己内心的悲愤与忧惧,同时奠定了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此题B项,“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理解有误,结合诗句,“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诗人喊出了石破天惊之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利剑比喻权力;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故选B。2.此题是考查赏析诗句及作用的题。也是对诗歌手法的考查,只是本题考查手法很隐晦,故考生要明确题干的问法,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后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前两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这两句象征环境的险恶,渲染危难降临的紧张恐怖气氛。,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可谓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谚曰:“树大招风。”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这一自身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8、1.B2.①写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表达对自己杰出才能的肯定、欣赏;②写佳人行踪不定、美貌不为时人所赏,表达自己境遇不佳、怀才不遇的苦闷;③写佳人容华难以久持,表达人生短暂、容颜易老的无奈以及自己盛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解读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细读诗歌,认真思考。本题B项,“通过行踪的对比表现其不同凡响的举止”,不合文意,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故本题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能力。考生答题时应逐句分析,有手法的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通过“容华若桃李”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通过“朝游”和“夕宿”看出佳人居无定所,“薄朱颜”“俯仰岁将暮”可以看出青春难以持久。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应该想到佳人乃是诗人的自比,诗人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9、1.C2.①阮籍这首《咏怀诗》寄托遥深,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②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乡曲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错误。这两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间借款合同的财务信息保密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的媒体选择和费用计算
- 2024年度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标的属性
- 心脏手术停跳液配方
- 小家电促销活动方案
- 2024年度短视频平台与带货主播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租赁设备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护理案例护理程序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租赁代理合同:短期租赁经营权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商务平台仓储服务合同
- 酒店电梯的设置及选择运行要点管理
- 浓密机电气部分说明书
- 职能部门安全培训PPT精选文档
-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国家卷
- 联盟企业现状调查问卷
- 渗透汽化膜-有机溶剂与水分离
- 2022年《父母课堂》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分化年级教学案例
- 幕墙拆除施工方案-(2)
- 8安全记心上 (3)
- 青春期人际交往
- 职工环保教育培训档案最新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