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九(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1.gif)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九(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2.gif)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九(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3.gif)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九(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gif)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九(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4784f5cfda622503b198e9027ab05dd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忧愁不能寐②,揽衣起徘徊③。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④。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衣裳。【注释】①罗床帏:罗帐。②寐:入睡。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两句,描写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两句,塑造了一位夜不能寐、披衣徘徊的人物形象,“忧愁”一词点出了其不能寐的原因。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两句意思是说,在外的日子虽然物质生活优裕,但精神生活却不如家中那样让人舒心。D.“出户”“引领”“还入房”几个动词,通过对几个具体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难以平复的相思之愁。E.通观全诗,诗人巧妙地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人物心理,把人物心理和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抒情含蓄蕴藉。2.对诗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游子,有人认为是思妇。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分点列出你的理由。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奄忽随物化③,荣名以为宝。(注)①驾言迈:驾车远行。②寿考:寿命。③奄忽:很快。随物化:指死亡。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情文并茂,富含哲理,质朴自然,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B.“所遇”二句写到触目已无“故物”,人世变化之快,让人顿生衰老之感。C.“盛衰”二句是说草木的盛衰有其时令,人生安身立命也应该尽早打算。D.“奄忽”二句所表达的主旨是抒发顺应造化、乐安天命的消极感慨。E.中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回车驾言迈”属近体诗。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2.《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未分类(共6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庭中有奇树①《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38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381.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8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E.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坚韧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执着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385.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步出城东门(汉)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38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C.“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D.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387.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涉江采芙蓉①《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芙蓉,荷花。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③遗(wèi)赠送。④以:连词,表示结果。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滋:繁盛。388.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389.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去者日以疏《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注)因,由也。395.下面对此诗的理解赏析的各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将“去”和“来”作对比,又将“疏”和“亲”作对比,直接阐明事理,带给人思考,也发人警醒。B.第三到第八句既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结合,也是触景生情,所见为萧瑟之景,了无生趣,从而引发诗人的愁思。C.第七、八句情景交融,一个“愁”字,使用拟人手法,既照应了开头两句,又直接抒发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D.全诗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近写眼前景象,远写人生感悟;既表意的宽度,又有抒情有的深度。396.此诗景情思结合很好。请简要分析诗中抒发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淳游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15.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诗歌鉴赏1、1.CE2.参考一:主人公是游子。理由:①开头四句写游子因月光穿户而思乡难眠,起身披衣在室内徘徊。②五、六两句写游子的心理独白:在外的日子再好,也不如回到家中。③最后四句写游子忧愁无可诉,徘徊于室内外,遥望故乡,泪落沾襟。参考二:主人公是思妇。理由:①开头四句写明月映照闺中罗帐,使思妇难以入眠,起身披衣在室内徘徊。②五、六两句写思妇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在外的日子再好,有回到家中那样好吗?③最后四句写思妇忧愁无可诉,徘徊于室内外,遥望远方,泪落沾襟。【解析】1.试题分析:C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缺乏文本支撑。“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E项,“抒情含蓄蕴藉”错,总体来讲,本诗的心理刻画不直白,但抒情还是比较直接的。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分析了诗歌意境,B项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C项分析诗歌的情感,D项重点分析诗歌塑造人物的手法和人物的心理;E项总体鉴赏全诗的艺术特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试题分析: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而关于该诗的主题,历来有两种解读:一说该诗通过皎皎明月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该诗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可答诗中的主人公是“游子”,也可答诗中的主人公是“思妇”,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愁思是由皎皎明月引起,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两句诗刻划出主人公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出户独彷徨”半夜三更,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2、1.DE2.前四句借景抒情,用“悠悠”修饰“道”,又添“长”字,更显其前路漫漫,强化了诗人的迷茫怅惘之感;东风拂草本是春季之景,但着一“摇”字,写百草飘摇之态,感觉衰飒如秋,暗示年华易逝、人生无常,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紧张、焦灼与悲哀。
(意思对即可)【分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风格,BCD考核诗歌的内容,E项考核诗歌常识,其中D项,本诗中,作者虽有盛衰有时、人生苦短之感,但仍发出及早“立身”的感慨,对“荣禄”的向往和对“声名”的珍爱,有积极进取的一面。E项,本诗是古体诗。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情景关系”,答题时答出情景关系,然后具体分析什么景,什么情况,此题借景抒情,诗句用“悠悠”修饰“道”,又添“长”字,更显其前路漫漫,强化了诗人的迷茫怅惘之感;东风拂草本是春季之景,但着一“摇”字,写百草飘摇之态,感觉衰飒如秋,暗示年华易逝、人生无常,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紧张、焦灼与悲哀。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1.B2.D3.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可见这是李白当下的想象,并非“追忆”。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等的鉴赏能力。A项,“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错。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是表达离家日久,对家人特别是一双儿女十分想念。B项,“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理解错误。“谁种龟阴田”是看到吴地春蚕结茧,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想到家中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因之汶阳川”是自己暂时无法回家,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C项,“金陵酒楼”错。“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是说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楼。故选D。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这首诗中的“桃树”有其象征意义。“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从诗歌结构来看,“桃树”是抒情的线索,“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从诗歌意境来看,“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树与酒楼构成优美的春景;“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桃花与女儿因思念“我”而流泪,构成一幅美丽又忧伤的图画;“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桃树下一双儿女行走,画面优美。总之,桃树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4、1.B2.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分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秋雨连绵”错误,“淅沥”句中形容落叶声,不是秋雨。故选B。2.试题分析:题干是“《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通过诗中的重点词句“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有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外,此诗主要是离别的“惆怅”,而《别董大》显得更为“乐观积极”,抒情方式的角度看,前者多为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后者直抒胸臆。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二、未分类1、380.BE381.“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分析】38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E考核内容,C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不经意间”有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E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38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注意结合句子“绿叶发华滋”“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分析其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孤独、寂寞、情感的美好浓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2、384.DE385.“兰泽多芳草”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解析】38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含蓄地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E项,芙蓉应该是“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用它来象征纯洁的爱情。故选DE。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38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作用分析。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兰泽多芳草”,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3、386.D387.(1)孤独之感,“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惆怅之情,“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分析】386.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分析有误。诗中写友人离去的是三四句,这个场景描写是虚写。故选C项。387.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诗中,“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出了友人顶风冒雪离去,主人公惆怅不已,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担忧之情,也烘托了自己的孤独之感。“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主人公想渡河回去却不能,表达了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不惆怅伤感之情。“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主人公想变成黄鹄高飞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对故乡的思念,“双黄鹄”表达了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心愿。【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4、388.D389.《涉江采芙蓉》和《庭中有奇树》都是通过采花寄远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分析】388.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错在“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是说“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折花的目的就是要送给思念的人。故选D。38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的题目、作者、创作背景、注释等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及情感。本题要求“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本题比较两首诗内容的相同之处,答题的关键是要联系两首诗的内容来分析:《涉江采芙蓉》中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庭中有奇树》中有“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是通过采花相赠来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PCA输液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结构型包装用蜂窝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自主最后一英里送货机器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见光超透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教育行业CRM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艾氏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卡车液力变矩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钴铁合金软磁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RDF制粒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