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材料_第1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材料_第2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材料_第3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材料_第4页
2023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林场)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记录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涉及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可以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涉及:(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性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征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派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派和再分派结果总量特性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线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二.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公司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公司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长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毕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11公司的总产出涉及是指公司(生产出货品和服务的所有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23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公司部门总产出为7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23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公司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涉及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司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涉及(进口货品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长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奉献度是指(该部门增长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三.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涉及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重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白(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应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2象限重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9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重要反映(增长或最终投入的构成)

10下列等式对的是n∑Xij+Vj=Xji=1

11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12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13Xij表达(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

14完全消耗系数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

四.1收入分派与消费所需遵循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

2下列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派过程的是(居民消费)

3下列分派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派的是(所得税)

4收入核算的对象是(当期的生产成果)

*5收入分派核算的起点指标是(增长值)

*6收入初次分派所形成的收入属于(生产性收入)

7原始收入分派核算的初始流量是(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8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原始收入分派帐户的平衡项是(国民总收入)

9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派帐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增长值和营业盈余)

10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非金融公司部门)

11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营业盈余)

12原始收入分派帐户的平衡项是(原始收入)

13对于公司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14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国民总收入).

15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6收入在分派中产生的收支流量属于(转移性收支)

*17某公司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公司该项交易属于(资本转移)

18某大学一名学生将所得的1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该项活动属于(其它经常转移)

19收入使用核算的中心内容是(消费核算)

20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不涉及(购买房屋支出)

21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以(可支配收入)为初始流量

22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的平衡项是(总储蓄)

23室内装饰用品属于(非耐用消费品)

24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某公司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25假如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470)

*26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27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五.1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公海)

*2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是(住宅)

4在资本帐户中资本形成总额涉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长)

*5各机构部门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储蓄)

6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

*7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政府对某公司划拨500万元用于增长固定资产)

8资本形成重要核算的是机构单位(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额)

*9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

10投资率一般定义为(非金融投资额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11以下关于投资率的说法错误的是(公司部门的储蓄率要大投资率)

12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重要标志是(耐用性)

13在资本帐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4假如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当等于(储蓄率)

15在金融资产中不存在相应负债的是(货币黄金)

16下列交易行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的是(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

*17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贷款)

18金融帐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金融资产的增长)

19有关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对的的说法是(在资本帐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帐户中属于来源方)

20在资金流量表中反映间接融资的指标是(贷款)

21在金融交易的资金流量表中部门内部存在的重要平衡关系是(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长-金融负债增长)

22价格变化或汇率变化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应记入(重估价帐户)

六.1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公司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2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经济资产)

3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守的评估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评估)

*4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常住机构单位)

5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资产负债差额)

6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当记录在(资本和金融账户)

*7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资产数量其他账户)

*8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000)亿元

9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负债和净值)

10国民资产负债表中,若国外部门相应的金融资产净额为负值,表达(国内净贷出)

11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资产负债项目机构部门)的平衡表式

12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1800)亿元

13在一国国民经济积累账户中,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15000亿元,期间由于资本交易变化10000亿元,资产数量其他变化-150亿元,重评估变化50亿元,则该国期末非金融资产总额为(24900)亿元

14对于制成品库存,应按照(产出时基本价格)计价

15金额联系比率是(金融资产与有形实物资产之比)

16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资产)

17下列部门不核算非金融资本的是(国外部门)

七.*1.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3.假如国外某公司今年6月份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创建了一个子公司,则我国在年终进行常住单位数目记录时,(不涉及)该公司.

4.目前各国通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编制的.

5.金融资产增长应记自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6.国外账户是立足于(国外)编制的.

7.国外账户中亩某个平衡项为正值,表白(国外盈余或者顺差).

8.判断一笔货品是否出口或进口,关键是看其是否(发上了所有权的变更).

9.货品的进出口安(靠岸价格)计算.

10.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对外账户记录的项目与该国(收入初次分派和再分派账户)的记录是相应存在的.

11.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市场价格).

12.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的平衡像”经常交易对外差额”的功能类似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储蓄).

13.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14.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八.1.国民经济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营过程)

*2.货品和服务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与(生产账户)相连接。

3.货品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相连结。

4.货品和服务账户中的总资本形成与(资本交易账户)相联系。

5.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派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

6.收入形成账户中的生产税净额河源收入分派账户中的生产税净额之间的差额是(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7.下列说法对的的是(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营业余额和混合总收入转到原始收入分派账户来源数量是完全一致的)。

8.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派账户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

9收入形成账户中的产品税净额和原始收入分派账户中的产品税净额之间的差额是(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10.下列说法对的的是(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赔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11.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派来讲,再分派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制不等重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

12.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账户不反映(储蓄的形成)

九.*1.国民经济核算在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上的发展,产生了(人口、劳动力核算)

2.环境及其他附属核算是为了满足(经济分析及应用的特殊需要)

*3.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4.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5.人口总量是一个(时点指标)

*6.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常住人口)

*7.劳动适龄人口是指(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所有人口)

8.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大于社会劳动者总数)

9.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社会劳动人口)

十.*1.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重要是(综合指数)

2.拉氏物量指数是按(基期价格)加权

3.帕氏物价指数是按(报告期数量)加权

4.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5.已知某国家199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21%,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10%,则该国GDP物价指数是(110%)

6.若某国计算期GDP为5720亿美元,比基期增长32%。GDP价格指数是110%,则GDP物量指数为(120%

*17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立的平衡项目是(净误差与漏掉)

判断题:

1.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拟定的价格形式。×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重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拟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拟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重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应当是机构单位根据其重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重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派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机构部门帐户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派、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立帐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派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朴相加。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记录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记录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互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管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记录为生产的产出。

2.1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上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品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两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性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品,起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公司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当涉及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当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从整体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毕限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长值。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涉及货品的生产。×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涉及货品的生产外还涉及服务单位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公司内可以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是公司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公司最终产品有也许成为其它公司的中间产品。因此在公司内部不能反复计算但在公司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由于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公司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反复计算,但在工业公司之间可以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是公司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公司最终产品有也许成为其它公司的中间产品。因此在公司内部不能反复计算但在公司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长值。两个指标的重要区别是前者涉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涉及。√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所有价值测度,所有价值中既涉及消耗的转移价值也涉及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长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涉及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3.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2象限。×第2象限重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涉及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1象限重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2象限的宾拦为最终产品。√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重要是通过第1象限反映的,所以第1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对的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来看第2象限的主拦与第1象限相同。而宾拦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他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达,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白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应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白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4.*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结余资金×理由: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品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公司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理由:经常转移涉及收入税收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类内容该题中政府对政策性亏损公司的补贴是作为负生产税解决而生产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政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范围√理由:收入初次分派和算得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重要涉及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范畴。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理由: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弟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长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象。×理由: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派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派收入。

5.1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本×根据生产资本和非生产资本的定义和各自所涉及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本

2劳动者从公司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椅,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公司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本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各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公司)的负债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资本转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第一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

6.1同公司资产负债分类重要着眼于公司经营过程相比,新SNA资产负债分类重要着眼于资产性质√公司资产负债分类重要着眼于公司经营过程,以便揭示公司经营活动和成果及其变现能力;新SNA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以便掌握国家(或部门)拥有各种资产负债的水平

2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互相转化×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分别得到两类总量指标。存量的内容涉及资产与负债、财富与资源等方面。各种经济流量的沉淀就形成存量;存量的变动自身又是流量。这表白存量与流量彼此又是互相转化的,它们的联系可以表达为: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3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由于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达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4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财产为18200亿元√由于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达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由于:(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2500+7000-6000=3500亿元

6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核算中,对于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不予以核算,由于价格变动不属于经济交易活动×价格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也属于经济交易活动,也要进行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过重评估来核算

7.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品进出口,要以货品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不是以货品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品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常发生所有权变更。

*2无偿捐赠应当记录在我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经常转移,记录的是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各种单方面转让的收支。判断经常转移涉及两个最基本的因素:非资本转移和单方面转移。

*3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5对外经济核算的记帐单位是本位币。×对外经济核算中的国外帐户的记帐单位必须是本国货币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单位既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只要在表中的所有的记帐都折合成同一种货币就可以。

8.1收入形成帐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派帐户来源方数量完全一致。×原始收入分派帐户是对一国一定期期国民(或称常住单位)所分派生产收入的核算,它与收入形成帐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派收入,只是核算的主题对象不同,其中重要涉及的是对外经常交易帐户的部分内容。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将收入形成帐户中劳动报酬支出(使用栏)与原始收入分派帐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来源栏)之间核算关系联系起来。所以收入形成帐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派帐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2.国民总收入=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收入净额×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初次收入分派收支流量而形成的。对的的计算公式:国民总收入=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国民生产税净额收入+国民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收入支出。

1社会劳动者是指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指社会劳动力资源。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部分复习范围(每题3分,考5题,共15分)

1.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ACE)。A、某大学B、某大学团委C、某公司D、某住户E、某百货公司

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ABCDE)。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两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3、我国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涉及(ABCDE)

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4、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有(ABCDE)。A、货品和服务交易B、分派交易C、金融交易D、其它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

5、市场价格的重要形式有(ABCD)。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E、服务价格

6、下列表述属于对的的是(ABDE)。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

C、渔业属于第二产业D、国家机关属于第三产业E、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性是(BCD)。A、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B、具有一定生产场合

C、可以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E、具有法人资格

*8、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涉及(ACDE)。A、市场原则B、对等原则C、所有权原则D、三等价原则E、核算记录原则

9、机构部门账户涉及(ABCD)。A、生产账户B、收入分派和使用账户C、积累账户D、资产负债帐户E、国外账户

10、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收人初次分派和再分派结果总量特性的指标有(BC)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原始收人C.国民可支配收人D.最终消费支出E.总储蓄额

11.下列哪些产业涉及在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CD)。A.渔业B.邮电通讯业C.建筑业D.自来水业E.房地产业

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为(ABCDE)A.生产核算B.收入分派核算C.积累核算D.资产和负债核算E.国外核算

13.国民经济核算的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营过程中(CDE)三者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记录原则。

A.国民消费B.国民储蓄C.国民生产D.国民收入E.国民支出

14.产业部门账户涉及(AC)。A.货品和服务账户B.收入分派账户C.投入产出表D.收入使用账户E.资产负债表

15.从宏观总体出发,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数以万计的个别市场基本上可以归于(CDE)三大类。

A.劳动力市场B.资本市场C.产品(含服务)市场D.生产要素市场E.金融市场

2.1、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涉及:(ABCD)

A、对外货品生产B、自给性货品生产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

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E、无酬的自我家庭服务

2、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C)A、居民部门B、建筑部门C、国外D、地质勘探部门E、农业部门

3、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涉及以下内容(ABCDE)

A.生产单位外购的燃、材料B.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动力C.生产单位自制的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

D.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支出E.职工教育费用及服务性作业

4、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CDE)。

A、固定资产损耗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

5.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DE)A.购买一辆旧车B.购买股票4年C.蛋糕厂购入的5吨面粉

D.银行从公司获得的贷款利息E.购买旧车时支付中介费1000元

6、劳动者报酬涉及(ABCD)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E、政府补贴

*7、固定资产形成涉及(ABDE)

A、购买大型机器设备B、现有设备大修理C、现有设备平常保养D、现有设备改造E、新建厂房工程竣工

8、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涉及以下各项(ABD)。A、总消费B、总投资C、净进口D、净出口E、期末国家储备

9、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记录时间和估价原则的说法对的的是(ABDE)

A、以权则发生制原则作为货品和服务的记录时间B、以市场价格对货品和服务进行估价

C、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情况下,按往年价格进行估价

D、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情况下,按类似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估价

E、每笔交易都要在交易双方按相同的时间和价值记录、估价。

10、计算工业总产出时应涉及(ACDE)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B、上期存储的成品价值C、半成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

D、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E、工业性作业价值

11、建筑业总产出涉及(ABC)

A、建筑工程产出B、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产出、C、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D、装修装饰业产出E、房屋物业管理产出

12、下列各流量中应算作金融行业总产出的是(ABCDE)

A、手续费收入B、信托业务收入C、外汇业务收入D、征询业务收入E、投资分红收入

13、服务产出涉及(ABCD)。A、教育服务B、居民服务C、娱乐服务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E、金融、保险业服务

14、下列表述对的的是:(ABCE)

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D、无论是否存在记录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都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E、若存在记录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也许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3.1、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涉及(ABCD)。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

2、某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账户的作用表现在(ABDE)。

A、反映该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B、反映该产业部门初次收入形成

C、反映产业部门间的复杂联系D、反映该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的使用去向

E、是反映产业部门间关联的基础

3、下列表述对的的有(ABE)。

A、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B、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C、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等于该部门的中间产品D、直接消耗系数是稳定不变的

E、完全消耗系数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

4、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的说法对的的是(ABCE)。

A、主栏是中间投入B、宾栏是中间产出C、是投入产出的核心

D、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E、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5、投入产出表中的重要平衡关系有(BCD)。

A、中间投入列总计等于中间产品行总计B、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C、第Ⅱ象限总计等于第Ⅲ象限总计D、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

E、中间使用增长值等于总产出

6、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涉及(ABDE)。A、最终消费B、固定资产形成C、生产税净额D、库存增长E、净出口

7、投入产出表的最终产品涉及(ABDE)。A、最终消费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C、生产税净额D、存货增长E、净出口

8.投人产出表的结构涉及(ABCDE)

A.第工象限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第I象限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C.第m象限反映各部门增长值分派。D.第N象限重要反映再分派关系。E.总投入=中间投人十最初投人

4.1、初次分派过后,某机构部门收入占有份额增长,它也许是(CD)

A、非金融公司B、金融机构C、政府部门D、居民部门E、财政部门

2、下列流量哪些属于收入初次分派流量(ABC)A、劳动者报酬B、财产收入C、生产税D、所得税E、社会缴款

3、以下收入分派流量中属于收入初次分派的是(ACD)。A、劳动报酬B、社会福利C、生产税D、进口税E、所得税

4、以下收入分派流量属于转移性质的是(BD)A、劳动报酬B、社会福利C、生产税D、所得税E、财产收入

5、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有(ABE)。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C、财产收入D、社会缴款E、营业盈余

6、下列属于居民家庭财产收入的是(ACD)。

A、当年获得的存款利息B、工资收入C、投资股票的红利D、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E、各种补贴收入

7、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有(ACDE)。A、地租B、机器设备租借费用C、利息D、红利E、准法人公司收入的提取

8、下列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ABCDE)。

A、住户和法人单位缴纳的所得税B、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C、各单位代其职工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D、居民个人购买体育彩票E、交通警察对违章司机的罚款

*9、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CDE)。

A、非金融公司B、金融公司C、居民D、政府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10、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特性有(ABCD)。

A、与实物收入再分派账户相衔接B、来源方记录可支配收入项目

C、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项目D、储蓄是账户的平衡项目E、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项目无关

11、下列收支流量属于收入再分派核算范围的是:(ACDE)

A、我国捐赠价值3000万元给邻国赈灾B、居民在国外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

C、个人收到福利彩票中奖D、公司给职工买医疗保险E、支付给退休职工的退休金

12、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包含的平衡关系有(ABCD)。

A、部门增长值+分派性收入=分派性支出+可支配总收入B、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

C、分派性交易的各行来源总计等于使用总计D、总储蓄+资本转移净收入=非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

E、各机构部门劳动报酬来源=该部门劳动报酬使用

13、从下列表述中选出对的的表述(ACDE)。

A、非金融公司部门总储蓄率为100%B、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线认为:20%-40%为小康水平

C、收入初次分派阶段涉及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分派流量D、最终消费支出涉及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E、可支配收入既可以按总额,也可以按净额计算

14、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涉及有(ABE)。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C、社会缴款D、社会福利E、营业盈余

15、原始收入分派核算所记录的内容涉及(BC)。

A、各部门作为生产的参与者所发明的收入B、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而获得的收入

C、各部门之间的财产收入收支流量D、各部门之间的经常转移收支流量E、各部门净借出与净借入流量

16、下列总值与净值差别在于固定资产总值的是(ABCE)

A、总营业盈余与净营业盈余B、总增长值与净增长值C、原始收入与原始净收入

D、生产税与生产税净额E、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净收入

17、经常转移项目涉及(ABDE)A、收入税B、社会保障C、固定资产投资D、社会福利E、其他经常转移

18、关于可支配收入,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BD)

A、等于原始收入加上再分派收入净值B、等于增长值加上分派收入净值

C、等于增长值加上再分派收入净值D、等于实际消费支出加上储蓄E、等于储蓄减投资

19、下列属于公司间接税的是(ACD)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品税D、公司财产税E、以上皆是

20、下列居民消费支出中属于依照消费目的分类的有(CDE)

A、耐用消费品支出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C、食品和饮料D、服装和鞋类E、娱乐、教育和文化服务

21、下列属于耐用消费品的是(AB)A、微波炉B、小汽车C、住房D、装饰品E、西装

22、个人消费支出涉及下述内容(BCD)

A.缴纳个人所得税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C.耐用消费品支出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E.购置房产

5.1、厂房属于(ACE)A、有形资产ﻩﻩB、无形资产C、生产资产 ﻩD、非生产资产E、固定资产

2、在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有(ABD)

A、原材料ﻩB、机器设备C、矿藏D、建筑物E、商誉

3、在具体的核算中,非金融资产重要提成的三个类别是(ABE)

A、固定资产 ﻩB、存货C、有形资产ﻩﻩD、无形资产E、其他非金融资产

4、下面关于资本转移和现期转移的说法,对的的是(ADE)

A、现期转移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前 B、资本转移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前

C、现期转移不会影响交易者的储蓄水平 ﻩD、资本转移不会影响交易者的储蓄水平

E、资本转移应记入资本帐户

5、以下关于资本形成核算的记录时间,对的的说法是(CDE)

A、固定资产的资本形成的记录时间应以生产时间为准

B、固定资产的资本形成的记录时间应以投入生产使用的时间为准

C、购入方式下应以购入时间为准D、自产方式下应以生产时间为准

E、赠予转移方式下应以交接时间为准

6、存货的内容涉及(ABD)A、原材料ﻩB、在制品C、在建工程D、半成品和产成品E、未完毕安装的设备

7、资本转移的内容涉及(ABCDE)A、资本税缴纳 ﻩ B、政府对国外拨付的固定资产实物

C、各单位间的巨额赠予ﻩD、各单位对非营利机构固定资产形成的特大捐赠

E、国际间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取消的债务

*8、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ACD)

A、某户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23元的保险B、某户居民购买股票后年终获得分红3000元

C、某户居民购买了2.5万元的国债D、某公司向银行贷款200万元E、财政部门向民政部门拨救济款3000万元

9、在金融资产中,储备资产涉及(ABCE)

A、货币黄金ﻩ B、特别提款权C、外汇储备ﻩ D、直接投资E、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0、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是(ABE)A、通货ﻩB、存款C、贷款ﻩD、证券E、保险准备金

11、在金融帐户中,属于使用方的项目是(AC)

A、其他对外债权ﻩB、其他对外债务C、储备资产D、国际收支净误差与漏掉E、资金余缺

12、关于金融核算,下面说法对的的是(ABC)

A、在取净值原则下,金融核算只记录当期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和负债的净发生B、资产净获得是总获得与处置相抵后的净额

C、金融核算的合并是指把某一组机构单位的资产交易与同一组机构单位的相应负债相抵消的过程 D、金融核算的合并可以在经济总体、机构部门和单位内部的层次上进行E、在国民经济层次上,金融核算的合并有助于追踪部门之间的金融流动

13、形成积累的重要来源有(ABCDE)A、资产的购买B、资产的出售C、资产的发现 D、资产的毁损E、资产价格的变动

14、积累核算的帐户涉及(BCDE)A、收入分派帐户ﻩB、资本帐户C、金融帐户ﻩD、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E、重估价帐户

15、国外金融资产重要涉及的三项内容是(ACE)A、直接投资 ﻩB、间接投资C、证券投资 D、期权投资E、其他投资

16、关于金融核算,下面说法对的的是(ABC)

A、在取净值原则下,金融核算只记录当期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和负债的净发生ﻩ

B、资产净获得是总获得与处置相抵后的净额

C、金融核算的合并是指把某一组机构单位的资产交易与同一组机构单位的相应负债相抵消的过程

D、金融核算的合并可以在经济总体、机构部门和单位内部的层次上进行

E、在国民经济层次上,金融核算的合并有助于追踪部门之间的金融流动

6.*1、下列核算属于流量核算的有(ABCE)

A、国民收入核算B、投入产出核算C、资金流量核算D、资产负债核算E、国际收支核算

2、资产负债核算中的机构部门有(ABCDE)

A、非金融公司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国外部门

3、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公司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A、两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B、前者是后者的简朴汇总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两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公司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4、资产负债估价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涉及(ABCD)

A、现行市场价格估价B、交易双方同一估价C、估价真实性D、资产负债存量重估价E、对个别资产要用特定价格估价

5、资产负债的价值在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涉及(ABCE)。

A、资本交易引起的变动B、金融交易引起的变动

C、资产数量其它变动D、收益率变动引起的变动E、价格变动引起的变动

6、下列属于金融资产的有(ACDE)A、货币B、贵重金属C、存款D、股票E、特别提款权

*7、资产负债核算的对象涉及(ACE)A、常住机构单位的资产B、非常住机构单位的资产

C、常住机构单位的负债D、非常住机构单位的负债E、常住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差额

8、资产负债表按核算的范围划分可分为(ABC)A、机构部门资产负债表B、地区资产负债表

C、全国资产负债表D、期初资产负债表E.期末资产负债表

9、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CE)

A、市场价格B、股票价格C、市场利率D、投资收益率E、外汇汇率

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7.1.我国某一具有2023历史的大型公司甲公司,前年在美国建立了它的子公司乙公司,则在今年的对外经济核算中,下列说法对的的有(ADE)。

A.甲是我国的常住单位B.乙是我国的常住单位C.甲是美国的常住单位D.乙是美国的常住单位E.甲是美国的非常住单位

2.下列描述对的的有(AB)。

A我国驻国外的使馆、领馆为我国的常住单位B活动在公海上的我国船只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C到国外短期访问的我国公民为国外的常住单位D在我国的外资公司应视为国外

E在我国拥有住房,并长期在我国工作的美国人,因其未加入我国国籍,应视为国外

3.对外交易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涉及(ABCDE)。

A.货品与服务交易B.收入分派交易C.投资和金融交易D.互换式交易E.单方面转移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内容涉及(ABCD)。

A.经常项目B.资本和金融项目C.净误差与漏掉D.储备资产E.其他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涉及(ABCDE)。

A.其它债权B.货币基金C.外汇D.特别提款权E.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记录的项目涉及(BCE)。

A.实际资源增长项B.收入性经济行为C.出口D.进口E.金融资产减少和负债增长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关系表现在(ABCDE)。

A两者有关定义、核算范围的原则具有一致性B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国外账户的基础

C两者在核算层次上有一定相应关系D两者立足点不同E两者在分类上有差别

8、货品和服务的出口由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进行货品和服务的(ABD)所组成。

A销售B易货交易C离开国境但所有权没发生变更

D赠与E在跨越边境后,但在所有权发生变更前丢失或毁坏

9、运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计算和分析的差额指标有(ABCE)。

A对外贸易进出口差额B经常收支差额C国际收支基本差额D误差与漏掉差额E国际收支总差额

10.国外账户涉及的具体核算内容有(BCDE)。

A.对外生产账户B.货品与劳务对外账户C.积累对外账户D.对外资产负债账户E.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

*11.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中与国内机构部门收入初次分派账户有关项目相关的流量有(ABC)。

A.雇员报酬B.生产和进口税减补贴C.财产收入D.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E.社会缴款和福利

8.1在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积累账户涉及(ABCE)。

资本交易账户B金融交易账户C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D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E重估价账户

2、国民经济总量账户(ACD)。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的汇总或合并B描述了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行为

C重要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而不存在对机构部门关系的反映

D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E与机构部门账户无联系

*3、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收入分派账户和使用账户涉及以几个账户(ABCD)。

收入形成账户B原始收入分派账户C收入再分派账户D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E投资账户

4、对外积累账户涉及(ABC)。

A对外资本交易账户B对外金融交易账户C对外重估价账户D对外经济交易账户E对外资产负债变化表

5、原始收入分派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的关系是(AB)。

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派收入B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不同C只有原始收入分派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派收入

D只有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派收入E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6、下列公式对的的是(AC)。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再分派收入-再分派支出

国民总收入=增长值净额-支付给国外的增长值+从国外得到的增长值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国民总收入=增长值总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E、期末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重估价+期初金融资产

9.1、国民经济其他核算涉及(ABCE)。

A、国民经济短期核算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C、人口、劳动力核算D、自然资源核算E、环境及其他附属核算

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特点有(BD)。

A、核算期为年度、季度和月度B、核算期为季度和月度C、核算范围与一般核算基本一致

D、核算范围仅限于国民经济运营的部门环节和部分流量E、短期核算比一般核算更准确

*3、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是(AC)。

A、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C、对经济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D、检查年度计划完毕进度E、为年度核算积累数据

*4、国民经济地区核算的特点表现在(BC)。

A、核算的范围比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小B、地区界线的划分,会对基层单位做地区上的限制

C、地区界线的划分,会对机构单位做地区上的限制D、所有的交易可划分为地区内交易和地区外交易

E、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口从性质范畴考察有(AD)。A、常住人口B、临时人口C、平均人口D、现有人口E、总人口

6、人口变动记录涉及(ABCDE)。

A、人口出生记录B、人口死亡记录C、人口自然增长记录D、人口迁入记录E、人口迁出记录

7、人口构成记录的内容涉及(ABCE)。

A、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B、人口的经济构成C、人口的出生构成D、人口的地区构成E、人口的社会构成

8、劳动适龄人口涉及(AB)。

A、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年龄人口B、无劳动能力的劳动年龄人口C、16岁以上的劳动人口D、18岁以上的劳动人口E、全体人口

9、社会劳动者涉及(ABCDE)。A、公司协议工B、临时性从业人员C、由国家分派的在职人员D、自谋职业者E、事业单位招聘的职工

10.1、指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重要用来(BC)。

A、反映经济活动的规模B、反映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C、反映实际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

D、反映物价指数的偏差E、反映物量指数的偏差

2、投入产出的物价指数涉及(ABCD)。

A、中间投入物价指数B、最初投入物价指数C、总投入物价指数D、总产出物价指数E、固定资本消耗物价指数

3、国民财富物价指数涉及(ABCDE)。

A、固定资产物价指数B、流动资产存量物价指数C、无形资产存量物价指数D、土地及资源存量物价指数E、金融资产存量物价指数

4、物量指数的编制方法有(BE)。

A、用价值指数减去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B、用价值指数除以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

C、用物价指数除以价值指数来间接编制D、用帕氏指数来直接编制E、用拉氏指数来直接编制

5、根据所选定权数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指数方法,主要有(ABCD)。

A、拉氏指数B、帕氏指数C、抱负指数D、超越对数指数E、质量指数

四、计算题部分复习范围(计算题第一步必须写公式,否则没有分数)

3.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记录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品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品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规定:(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品和服务账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品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货品和服务账户单位:万元

来源

使用

总产出100

中间消耗60

进口5

最终使用45

最终消费32

资本形成3

出口10

合计105

合计105

(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32

可支配总收入42

居民26

政府6

总储蓄10

合计42

合计42

(3)经常项目:货品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经常项目

1.货品与服务

10

5

出口

7+3=10

进口

3+2=5

简要分析:货品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4.假设某地区公司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长值为4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2023亿元,生产税净额8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300亿元;(2)当期利息收人10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9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18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10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18亿元,外商公司中的留存收益30亿元。规定:据此计算公司部门财产收人净额,并编制公司部门的原始收人分派账户。

解:(1)该公司部门财产收人净额=当期利息收人一当期利息支出+投资收益一地租净支出一红利支出一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一外商公司留存收益=100一35+1800一10一900一18一30=907(亿元)

(2)该公司部门原始收人分派账户的编制环节如下:

总营业盈余=总增长值一劳动者报酬一生产税净额=4800-2023-800=2023(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一固定资本消耗=2023-300=1700(亿元)

原始收入分派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993

原始收入总额2907

固定资本消耗(一)300

原始净收人2607

总营业盈余2023

固定资本消耗(一)300

净营业盈余1700

财产收人1900

合计3900

合计3900

5.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

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长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设不存在记录误差)

规定:(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

(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公司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长=980+370=1350(亿元)

ﻩ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ﻩ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960+36-1350-0=-354(亿元)

(2)部门的资本帐户

使用

金额

来源

金额

1.资本形成总额

1350

1.总储蓄

960

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6

⑵存货增长

370

⑴资本转移收入

45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⑵减:资本转移支出

9

4.资金余缺

-354

合计

996

合计

996

(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

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并且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鉴定该部门为公司部门。

6.已知某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增长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1)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派帐户;

(2)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帐户;

规定:(l)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增长值、总营业盈余、初次分派总收人、可支配总收人及资金余缺;

(2)编制原始收人分派账户及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该国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总营业盈余=增长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收入分派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劳动报酬800

生产税净额100

总营业盈余780

总增长值1680

合计1680

合计1680

原始收入分派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142

总营业盈余780

原始收入总额776

财产收入138

合计918

合计918

收入再分派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75

所得税450

社会福利17

捐款8

可支配总收入301

原始收入总额776

合计776

合计776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500-(-108)=608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贵重物品净获

=(301-200)+150-(500-200+0)=251-300=-49

资本帐户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5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608

库存变化-108

固定资本消耗(-)200

净贷出(+)净借入(-)-49

总储蓄301

固定资本消耗(-)200

净储蓄101

资本转移净额150

合计251

合计251

9.某公司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公司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长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解: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长=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长=6260+430=6690(万元)

10.有关某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有关收入分派、支出资料: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增长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贴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

资料二: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

规定:(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派账户、收入再分派账户。

(2)计算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账户。

(3)计算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总营业盈余=增长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800-300-(100-10)=41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10+(40—50)=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00+(0-8-5-40)=347(亿元)

收入分派账户如下: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来源

劳动者报酬300

生产税净额90

总营业盈余410

总增长值800

合计800

合计800

原始收入分派账户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50

原始收入总额400

总营业盈余410

财产收入40

合计450

合计450

收入再分派账户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53

可支配总收入347

原始收入总额400

经常转移收入0

合计400

合计400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380—(—10)=390(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贵重物品净获得

=(347-200)+3—(380200+0)=—30(亿元)

资本账户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38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90

库存变化—10

贵重物品净获得0

固定资本消耗(—)200

净贷出(+)/净借入(—)—30

总储蓄347

固定资本消耗(—)200

净储蓄147

资本转移净额3

合计150

合计150

(3)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公司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380/347=109.51%

11.某公司2023年有关资本形成记录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950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万元;(3)缴纳资本税54万元;(4)接受捐赠90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35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1000万元;(7)年初库存50万元;(8)年末库存40万元。

规定:(1)分别计算该公司总储蓄和净储蓄指标;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公司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1)该公司总储蓄=950万元,由于公司不具有消费功能,所以可支配收入就直接转为总储蓄指标;

净储蓄=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950-530=420万元

(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3)资本账户单位:万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99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000

库存变化-10

贵重物品净获得0

固定资本消耗(-)530

资金余缺-39

总储蓄950

固定资本消耗(-)530

净储蓄420

应收资本转移90

应付资本转移89

合计951

合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