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_第1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_第2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_第3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_第4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至1939年弗洛伊德简介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生于弗莱堡,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和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自我与本我》等。

弗洛伊德主义的组成

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1.精神病治疗的方法与理论,属于精神医学的范畴2.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属于深蕴心理学的范畴(以上两部分合称精神分析学)3.精神分析在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属于哲学范畴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来源古希腊柏拉图的“爱的本能”、“回忆说”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变态心理学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弗洛伊德曾指出他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了揭开“斯芬克斯之谜”,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非理性作用:1.从人的心理深层结构和内在心理动力方面去探讨人的奥秘;2.强调性,把人的心理动力和能量都归结为性的问题,并且把性的作用提高到整个社会文明基础和动力的地位;3.既有科学实证成份,又带有神秘色彩第一点:无意识世界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意识:现实原则,是一切感觉、知觉和理性思维的主体,是自觉活动的激发者。前意识:中间环节,是无意识向意识发展的过渡领域,是临近意识的心理现象,是当下意识不到却可能被回想起来的东西无意识:快乐原则:“里比多”的原始的、本能的永恒冲动,遵循“快乐的原则”,强烈的寻求发泄和满足。冰山理论

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如同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世界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山尖,它在全部精神世界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无意识世界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无意识向意识转变的机制和途径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等抑制在无意识之中。转移:无意识的本能并不会因为被压抑而消失,反而力量会变得更强大,渗透力更强,它或者顺利进入意识领域,或者在某种条件下通过伪装意识领域,这就是转移。升华:理想的转移方式是把本能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认可或赞许的目标、对象方面去,这就是升华。

如果本能冲动找不到任何升华渠道,就会造成明显的心理变态,导致精神病的发生。第二点: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曾说,他有两个足以触怒全人类的的最基本的发现,一个是无意识学说,另一个就是性本能理论。如果说无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那么性的理论就是无意识学说的核心。无意识的动力和根源正是来源于原始性欲的冲动,离开性本能就无法解释无意识,从而也就无法说明人的心理过程。弗洛伊德的性概念弗洛伊德称原始性欲的力量为“里多比”

弗洛伊德扩大了“性”的含义,使之成为一种人性理论性的第一含义是:以快感为目的的肉体功能和生殖功能;性的第二含义是:爱的冲动,包括手足亲情、友爱等等第三点:生和死的本能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爱的本能,主要指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保存个体发展的另一性本能)。性本能导致新生命的出现,保证个体和种族的存在和发展。这样性本能就是一种生的本能。死本能,意味着生命回复到无机物状态,它重要的表现是破坏本能和攻击本能。迫使生命体趋向死亡。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它是受人类死之本能的欲望所驱使。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弗洛伊德还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之本能转向,由指向自己转变为指向别人,于是变而为攻击别人的形式。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在精神分析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展示了个体的人如何以先天的本能为基础和动力进而成长为具有社会性和文明标志的人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弗洛伊德认识到无意识理论和性理论的不完善,开始从人的现实生活考察人的精神生活,在《自我与本我》等著作中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认为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集中体现和代表。它向我们表明,人的精神结构不是平静的,而是“各种力量相互冲突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现实的人的精神活动或精神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结构的要素(本我)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人格结构的要素(自我)自我,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人格结构的要素(超我)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至善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第四点:社会文明观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被压抑的得不到满足本能总是力求得到满足,,它可能获得升华,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于是创造了社会文明。“文明不过是人类利用本能冲动又舍弃性的目标,而转向较为高尚的社会目标,即性的精力的升华”。文明的发展是以对性本能的的压抑为代价的,文明通过“超我”实现其对人性的压抑。

第五点:释梦理论

“如果弗洛伊德没有创造一种精神病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他将仍是人类中的最杰出的精英之一,因为他发现了释梦的艺术”———弗洛姆这本书“包括了我好运得来的所有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弗洛伊德第六点: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西方现代心理学、现代西方哲学、现代文学艺术、现代医学的影响等诸方面。这里只介绍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对科学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