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常见手法1_第1页
诗歌中的常见手法1_第2页
诗歌中的常见手法1_第3页
诗歌中的常见手法1_第4页
诗歌中的常见手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中的常见手法栾川一高程玉锋2009年各地考察点江西卷

寓情于景安徽卷对比福建卷寓情于景四川卷夸张上海卷细节描写湖北卷衬托山东卷以景写情、烘托江苏卷今昔对比、借代宁夏海南卷对比浙江卷对比、反衬诗歌的艺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考纲》规定的八种修辞)描写技巧(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入景、以景结情3、托物言志(咏物诗)4、借事抒情抒情方式的解答模式1、常考类型:情景交融托物言志2、题目类型:(1)本诗是怎么表达情感的?(2)简析本诗景与情的关系?(3)本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3、解答方式:

本诗采用了-----手法,通过描写了------景物,抒发了------情感。情景交融手法例析(09江西卷)喜外弟卢纶见宿①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09福建卷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09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以景写情(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托物言志(象征)例析1、陆游《卜算子咏梅》2、于谦《石灰吟》3、《画菊》郑思肖①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①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高考容易考查类型:《考纲》中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出题类型:某句诗歌采用了什么手法?解题思路:

手法﹢分析(结合诗句)﹢效果(作用)﹢写出的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1、对比、映衬(今昔对比、正反对比)(也是描写手法)例:①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②欧阳修《生查子元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09年高考例析(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浙江卷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萼。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⑴想当年,到而今。借代。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2衬托(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也是描写手法)烘托(描写手法,与正衬类似)王维《山居秋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09年高考例析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1)(4分)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4分)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3、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①朱熹《观书有感》

②2005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4、拟人(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外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南。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本诗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09年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十四、四川卷答案(8分)12.(1)(2分)“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6分)这两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7、借代8、设问、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0、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11、叠词叠词的使用可以:A更好的表现事物的特色。B使诗歌更富有音韵美C更好的表达的情感。例:《迢迢牵牛星》12、赋、比、兴描写手法1、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2、虚实结合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设想的未来之境。“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例:柳宗元《江雪》4、明暗结合5、正侧结合6、声色结合(视听结合)09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