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故都的秋_第1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_第2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_第3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中语文故都的秋

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更多高中语文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调,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的眷恋?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斟酌下面两个问题:1.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2.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斟酌题:

1.“北国的秋,却更加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恬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早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聊秋凉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的体验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比较,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概括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敬仰、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探讨,这段探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探讨,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探讨,在前面记叙的根基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心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容许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情。

四、课外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调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成片段。教学设计例如二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2.领会把故都自然风物的客观色调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色调高明融合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