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关于唐诗的繁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显现:一、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等,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有姓名的作家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大,作者面之广,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名家。二、题材内容上从诗歌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唐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争胜负、宫廷歌舞、民间渔樵耕织、山河景物、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诗歌几乎成为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从风格(流派)看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四、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第二节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
一、唐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1、政治上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使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经济上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1)文人心态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3)读书山林的风气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绘画(题材、诗画技艺的互渗)、雕塑、音乐(与词的产生)、书法、舞蹈(对诗歌题材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的抒发。(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为唐代近体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发展空间。2、南北文风的合流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此外,君主统治者的喜爱、提倡,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等因素,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节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唐代诗歌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关于这几个阶段的断限则历来不尽相同,所谓断限只能是相对的、大致的。1、初唐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后期:“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2、盛唐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盛唐之音)(3)李、杜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顿挫。3、中唐(中兴期)
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历十才子”、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元白诗派:诗风平易浅近,韩孟诗派:诗风奇崛险怪。独具个性的诗人: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4、晚唐诗歌发展总体趋于衰落,但仍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二、唐代散文
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三、唐代小说(唐传奇)唐代小说相对魏晋六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已是文人有意识的小说创作,“标志着小说发展的一大变迁”(鲁迅),对后世影响极大。初盛唐: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中唐:繁荣期,佳作竟出。(量多质高)晚唐: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四、唐五代词
初盛唐:处于民间词阶段中唐:文人词出现,词开始自民间步入文坛。晚唐:依声填词已形成风气,并出现了一位以词名世的大家:温庭筠五代时期:词体呈现片面的繁荣。出现了两大词坛:西蜀词坛:以“花间派”为主,代表词人:韦庄南唐词坛:代表词人:李璟、李煜、冯延巳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1、宫廷诗人与宫体诗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2、王绩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1、“四杰”简介
《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高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闻一多说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2、“四杰”的创作情况
“初唐四杰”有着相近的审美追求。首先,他们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矛头直指风靡当时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其次,他们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而他们的创作实践,却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追求壮美的境界。“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3)感怀述志诗(4)咏史、咏物诗3、“四杰”的贡献(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闻一多:“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中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唐诗杂论·四杰》)
(2)转变了初唐诗风明·王世贞称四杰的诗歌“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意象翩翩,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卷四)(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四杰”作品讲读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一反传统赠别之作的低沉情调,表现出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怀。艺术特色:(1)意境开阔,音调爽朗(2)章法结构上,形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格局,显得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3)格律上的合律与创新。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一、陈子昂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659—700)字子昂,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三、陈子昂及其诗歌创作
2、思想: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这是他从事文学革新的动力和思想基础。二、陈子昂的文学(诗歌)革新及贡献:陈子昂是一位有着强烈革新意识的诗人。当时风行文坛的,有“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沈宋体,仍是六朝文风的余波。对此,陈子昂在他的诗文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予以批评。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有文献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陈子昂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正是诗人对诗歌创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诗美理想。
就是要求诗歌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统一,即诗歌必须同时具有内容的美,语言的美和声律的美。
陈子昂的上述主张,貌似复古,实则具有革新的意义。这一革新主张,常为后代力图矫正绮靡诗风的革新者所继承,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形成一种传统,对于革新诗歌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不良倾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1、主要作品
陈子昂的诗今仅存120多首。这些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昂扬激越的思想感情、雄浑质朴的艺术风格,完全摆脱了齐梁以来绮艳诗风的影响,在端正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写作背景介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他多次进献破敌之计,武攸宜不但不加采纳,反而把陈子昂从随军参谋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满腔悲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卢藏用《陈氏别传》)。陈子昂赋《蓟丘览古》七首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可见此诗是对《蓟丘览古》七首的感情的总结和升华。是在诗人从军失意、壮志难伸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2)分析:诗中直抒胸臆,以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现实与人生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了上下求索的自我形象,显示了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领悟。
在这仅有二十二字的短歌中,交织着诗人缅怀前贤、吊古伤今的激情,天地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悲哀,志不获骋、理想破灭的苦闷,千百年来,不知引起了多少怀才不遇的志士仁人的共鸣。全诗悲而壮、伤而愤,摒弃六朝气味,饱含盛唐风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清·黄周星《唐诗快》(卷二):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神!”
(3)艺术特点:
A/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全诗不作具象描绘,只是直抒胸臆,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这里明显受屈原《远游》中时空感受的影响而构思成篇。《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但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苍茫遒劲。
B/长短参差的句法。
在句式上采用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造成了音节的相应变化,抑扬相间,声情相应,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陈子昂的地位和影响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忠实地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他的诗一扫齐梁以来诗歌的华靡纤弱之风,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陈子昂的这一历史功绩,历代诗人和评论家都给予了成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极其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李白、殷璠提倡风骨,杜甫、白居易重视风雅比兴,都可以说是陈子昂诗论的发展和深化。
他的《感遇》组诗,一直为后代诗人所效法,如张九龄的《感遇》诗二十首,就是直接受其启迪而产生的名篇。李白的《古风》五十首,也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影响。正如朱熹所说,“(李白)《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李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朱子语类》卷一四零)四、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的生平及创作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两《唐书》均无传。据《旧唐书·贺知章传》,可知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今属山东)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
张若虚今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抒写闺中少妇春思之情,尚未脱尽齐梁诗的脂粉气息。从立意到遣词,都缺少创新。而另一首《春江花月夜》七言歌行却是千载传颂的杰作,并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二、《春江花月夜》1、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是吴地民歌。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乐志》所云,此曲后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的诗题之一。2、形式、主题和格调的创新
张若虚以前的五首,属于宫体诗,且皆为五言四句或六句的短章。张若虚的这一首,却改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成了一首不入乐的徒诗。诗中抒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纯真而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那种“猎艳”的低级趣味,表现出一种净美、纯洁的格调(闻一多:“替宫体诗赎了百年的罪”)。同时,诗人又把这种男女之情同对人生真谛、宇宙奥秘的探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富于哲理意味。诗中对于自然美景、青春爱情的期待和向往,对于永恒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
诗的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高潮。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没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有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全诗以“月”为中心写景抒情,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展现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神奇图景,创造了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艺术特色:(1)景、情、理的水乳交融多视角写景,且以“月”为中心;多层次抒情……(2)章法井然有序,句式变化多样或复叠咏叹,或偶句反复,或蝉联而下,或前后呼应,结构浑然一体。(3)语言清丽优美,韵律宛转悠扬闻一多称赞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梁启超说它像是“虎跑泉泡的雨前龙井,望去连颜色也没有,但吃下去几点钟,还有余香留在舌上。”(《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感情》)第二章盛唐诗歌
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开、天盛世),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盛唐诗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艺术时代,堪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媲美,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再难企及的典范。人们以“盛唐气象”赞美这个时代的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第一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唐代取士比较重视声名,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来说,由仕而隐,边仕边隐,既不影响生计,又能避免政治上的祸难,达到名利双收。3、佛、道思想的兴盛,也造成了隐逸风气的流行。4、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二、孟浩然1、孟浩然的生平孟浩然(689--740),本名不详,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出生于一个诗书家庭。孟浩然以布衣终其一生,在唐代著名诗人中是罕见的。他的清高人品和诗品,受到当时和后代士大夫文人的景仰。2、思想
孟浩然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同时也受到佛、道二家的思想影响。前期的人生观,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后期则受佛老思想的浸染更深。儒家的“独善”思想和释道的消极出世。3、诗歌创作
在孟浩然现存二百多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那些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的作品。这一部分诗数量既多,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最能代表孟浩然诗的风格——清幽淡雅(自然平淡)。
(1)山水行旅诗孟浩然善于对自然景物作出神入化的描写,他很少像李白那样运用惊人的夸张和瑰奇的幻想,也很少如王维那样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他往往只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超妙自得之趣。
如: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秋登万山寄张五》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在这些诗中,诗人用笔简练,着墨轻淡,并不设色敷彩,却准确地捕捉住鲜活的景物意象,这是高明的白描艺术。这种素朴清淡的白描手法,运用到极致,便臻于“清空”境地。
孟浩然的山水行旅诗虽以清幽淡雅或清空闲远为主要艺术风格,但亦有雄浑、壮逸之作。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类诗虽不多,也是孟浩然山水诗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2)田园诗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远少于山水诗。他把田园风光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写得亲切、质朴、自然、平淡(受陶渊明的影响较大)。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过故人庄》,自然平淡中蕴藏着浓厚的情味、浓郁的诗意。
孟浩然的诗也有不足之处。诗中涉及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多为短篇,内容较单薄,缺乏思想容量大的长篇巨制。总体说来,孟诗成就不如王维,然亦能独标风韵,自成境界。是初唐诗歌向盛唐诗的高峰过渡期的一座丰碑,对唐宋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浩然作品选讲《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亦是一首干谒求进之作。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艺术特色:对仗工整,写景宏阔,绘景与述志、抒情相结合,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一首代表作。三、王维1、王维的生平和思想
王维(701—762),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词”(《新唐书》本传),且多才多艺,诗、书、画、乐兼擅。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终仕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王维的诗歌创作
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现存有四百多首。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较丰富,按其题材划分,可大致分为四类:(1)意趣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诗这类诗意境雄浑,笔力刚健,境界阔大,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如游侠诗《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趣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其一)王维的边塞诗反映盛唐时代精神,比游侠诗更加丰富深刻。如:《使至塞上》、《观猎》。
(2)赠别、思亲、怀友的抒情诗
这类诗也颇多名作。他擅长用绝句短小的形式,抒发悠长的情思,且各具机杼。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和有余不尽的韵致。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4)描写旅游和隐居生活、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成为与李白、杜甫差可比肩的一代诗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的的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
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丰富多样的意境和风格。其中一部分作品从大处落笔,写出了对自然山水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气魄宏大,笔力劲健,意境壮阔(《终南山》、《华岳》、《汉江临泛》等);更多的作品,则或以轻灵的笔触和匀润的色泽渲染溪山一角的幽景、或细致地表现景物在瞬间的声息动态的微妙变化(《辋川集》二十首、《山居即事》等)。均能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有着非常敏锐、精细、独到、深刻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王维的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的幽美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曲折表达了对混浊官场的厌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如《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诗中有画”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更明确地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色彩美:
王维善于运用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线条美:
王维还成功吸取了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如:《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构图美:
王维又将绘画中“经营位置”之法运用于诗,将空间并列的各种景物按照远近、高低、大小加以巧妙的布置,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田野、白水、近山、远峰,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景深的画面。又如《终南山》一诗中运用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移动视点透视法,从仰视、俯瞰、回望、入看等不同的视角,分别描绘终南山山峰的高峻、山势的延绵、山域的阔大深远,以及山间岚霭变幻的景象。显示了“诗中有画”的独到之处。音乐美:
王维又是一位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敏锐而精细,这在他的诗中也有表现。他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觉察的大自然的音响、声息,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2)诗中有禅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具有诗情、画意、音乐美,而且还富有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追求寂静的境界。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3、王维的诗歌语言
正如明人李东阳所谓:“丰缛而不华靡”(《怀麓堂诗话》),即真率自然、清婉流丽,深得陶诗语言“清腴”的风韵,却更有色泽和光彩。4、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受陶渊明的影响,诗风冲淡自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则既得益于陶的平淡自然,又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秀丽,并且有所发展。二人同中有异:孟多行旅览胜,王多山林隐逸;孟诗有景语,有情语,能借景抒情,王诗借景写心,情融景中,富于含蓄隽永的韵味;孟诗疏淡,王诗明秀。5、王维的地位和影响
王维与李杜一起,在盛唐时代创造精神的鼓舞下,各自开辟了风貌不同的崭新的诗歌天地,成为盛唐诗坛上的大家。后代的诗论家誉之为“诗佛”,并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提并论。还有将三人分别称为:“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
王维的诗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思想洒脱,情趣横溢,兼具阳刚美和阴柔美。他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着对自然美的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由于他的丰硕创作成果,中国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达到了高峰。
中唐前期的“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后期的柳宗元,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晚年的山水田园诗)、苏轼,南宋陆游、范成大,明代王世贞,清代袁枚等,都受到了王维诗的沾溉。总之,王维的诗歌艺术哺育了历代的许多诗人。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凉州宣慰劳军并访察军情,这首诗大约作于此次出塞赴边途中。
颈联是历代读者所激赏的写景名句。这一联在艺术上确实颇具特色:一是捕捉了西北边疆上特有的自然意象,使边塞风光显得格外奇异;二是画面辽阔,意境雄浑,王国维誉之为“千古壮观”;三是构图巧妙;四是用字精当。艺术特色:(1)出色的景物描写景物壮阔雄浑,且景中融情。(2)章法之妙
四联起承转合分明,但笔力集中于颈联之转,既转写壮丽之景,又转抒豪壮之情,成为篇中高峰,别具一格。《渭川田家》
此诗描写了暮春季节渭河平原上一个普通村落晚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愿望。艺术特色:(1)白描手法的运用诗中纯用白描来描绘渭川田家的晚归图景,气氛闲逸,意境高远,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白描写景的佳作。(2)铺叙手法诗中对“归”意进行大量铺写(夕阳归山、牛羊归圈、牧童归家、田夫归村、雉鸡归窝、春蚕归眠),使诗中充满归趣,进而传达出万物皆归而独我未归的意旨。《山居秋暝》
本诗为王维山水田园诗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诗描绘了山村秋日傍晚的恬美景色,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意趣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诗中充满着诗情画意。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诗、画、乐三者的交融)(2)动态与静态的和谐配置
(3)倒装句型的运用
第二节盛唐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其一,唐代从建立开始,长期而频繁的战争,必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引起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这样,边塞生活自然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其二,盛唐朝气蓬勃的时代风尚和崇尚勇武的社会心理,促使广大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向边关,以战功谋取官职,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甚至想以此作为“蹑级进身”之途径。边塞生活和个人的体念,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兴盛。同时,有些读书人虽未正始从军,但也曾游历边塞,从而充实了他们诗歌的内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章。
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条件,使中国古代边塞诗在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众多的诗人构建了一个新的诗人群体——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最充分地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貌,创造了激昂高扬、雄健奔放、遒劲开阔的艺术境界,显示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一、高适及其诗歌创作1、生平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流寓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五十岁入仕前长期混迹渔樵,漫游各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连续升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领兵平永王李璘之乱。后历任彭州、蜀州刺史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是“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
2、诗歌创作
(1)边塞诗在高适的240余首诗中,边塞诗代表了其主要的创作倾向与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着慷慨奋发的时代精神。抒发了他报国立功的志向;仕途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揭露军中的一些弊端,歌颂了士卒的战斗豪情。还有一些诗篇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尚和习俗。
(2)反映生活现实、同情民生疾苦之作如《封丘作》“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3)酬赠、送别之作
这类诗与其边塞诗有相近的格调。如《别董大》3、高适诗歌的风格特点(1)沉雄悲壮
高适志怀经济,才兼文武,为人倜傥尚义,为诗雄壮而风骨凛然。他阅历丰富,忧时伤国,发而为诗,则内涵深厚,格调悲壮。(2)“多胸臆语”、“尚质主理”
他的抒情诗以胸臆语抒慷慨之气,多用赋法,较少比兴,状景写人,也常用大笔濡染,较少精雕细刻。4、作品讲解《燕歌行》(并序)这是一首盛唐时代杰出的边塞诗,也是高适边塞诗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边关一次战争全过程的描写,抨击了边将的骄奢,揭露了军中的不平等,赞扬了士族奋不顾身杀敌报国的勇敢精神,并对他们久戍边关的痛苦寄予深切的同情。风格雄浑悲壮。艺术特色:(1)扩大了乐府旧题的表现范围,加大了诗歌的内容涵量。(2)议论手法的运用(3)善于对比(将士对比、苦乐对比、今昔对比)二、岑参1、生平简介
岑参(715—769),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曾祖、伯祖、伯父均位至宰相。岑参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天宝三年(744)进士及第,授右内帅府兵曹参军。曾多次参戎幕。《唐才子传》卷三称其“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这为他的边塞诗创作奠定了坚实丰厚的生活基础。2、岑参的诗歌创作
在岑参的诗歌中,边塞诗写得最有特色,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成就。(1)描绘西域边疆雄奇壮丽的风光(2)歌颂大唐帝国的赫赫军威,赞扬将士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3)表现西域的风土人情,反映胡汉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4)表现乡思边愁(这类诗写得格外深挚真切)。
岑诗艺术风格:新奇、峭丽殷璠:“岑诗语奇体俊,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岑参的诗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语言瑰奇壮丽;风格奇丽雄放,富有浪谩气息。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作品讲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了一幅景色奇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
艺术特色:(1)写景奇丽
诗人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与色彩之丽,给读者流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传情别致或正面烘托,或反面映衬,使全诗情意深蕴,耐人寻味。3、岑参与高适边塞诗风格比较
岑参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一向被并称为“高岑”。二人在艺术风格上也确有相近之处。
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
高、岑诗之不同:
高诗内容较为丰厚,于沉郁中见豪迈雄健,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诗则多写军中上层人士的活动与边地风物,在俊爽中见奔放奇峭。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充满浪漫气息。简言之,“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元代陈绎曾《吟谱》)三、王昌龄王昌龄的诗歌创作
王昌龄现存诗180多首,其中七绝代表了他诗歌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七绝圣手”,并在这一领域与李白同领风骚。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宏大蓬勃的盛唐气象的鲜明写照,是“盛唐之音”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高度统一的产物。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李白的身世、出生地、行踪、家庭异说纷纭,成了聚讼不休的公案,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蜀中时期(705--724)(二)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谒漫游时期(725--742)(三)长安三年时期(742--744)(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再次漫游时期(744--755)(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第二节李白的诗歌创作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现存诗900余首,充分反映了盛唐的时代精神,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诗人的精神品格与心灵世界,构成了一代诗歌的宏音巨响。
1、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是他的诗歌重要的内容和特征。
2、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冲撞后的痛苦、矛盾的思想感情
3、揭露现实的黑暗,抨击时弊
4、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反映
5、对壮美山川的描绘与讴歌
6、表现亲情、乡情和友情的诗篇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总体——豪放飘逸
1、豪迈雄放
这是李白诗歌最显著的风格特征。诗中充沛的激情、高昂的格调、奔放的气势,突出体现了其诗的艺术个性(这一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乐府歌行中)。皮日休说他的诗: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
2、俊爽飘逸
其诗往往境界高远,风度飘洒,显示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和舒展自如的格力。而这种风格又主要体现在他的五、七言绝句中。3、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的美学思想与审美追求,也是其诗歌风格的体现。他的许多诗,不假雕琢,冲口而出,自然鲜活,天真坦率,呈现出清新自然之美。4、大量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构成奇幻绚丽、色彩斑驳的艺术世界,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气息。(1)丰富奇特的想象(2)大量的比喻和夸张5、诗歌结构奇突多变、跳跃跌宕思想感情的恣肆奔放、跌宕起伏,决定了他的诗歌结构不拘一格。变化多端。而正是这种大度落差、跌宕跳跃的结构,才足以充分宣露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
管世铭云:“李供奉歌行长句,纵横开阖,不可端倪,高下短长,唯变所适。”(《读雪山房唐诗·七古凡例》)
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三、李白作品选讲蜀道难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镵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对于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的渲染,也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渲染。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李白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作。诗歌借用了神话、传说、想象、夸张等大量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山川的奇异和形式的险要,赞叹了蜀地山川的壮伟,也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本诗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特色。在时间上由古到今,在空间上由远及近,情感上由浅入深,表现了由秦入蜀的道路之高、险、奇、难。艺术特色:(1)运用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丰富的想象、大量的神话传说、极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蜀道的艰险,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2)结构上:以反复咏叹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抒写感情,深化主题,具有回环往复之美,因而成为千古名句。(3)句式自由灵活,长短错落,形成了全诗感情奔放而又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殷璠《河岳英灵集》:“至于《蜀道难》诸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调也!”贺知章也赞曰:“真谪仙也!”《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洁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中的曲调旧题,题目之意即“劝酒歌”。作者咏酒之诗篇最能代表他的个性,此篇即其代表作。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宴饮,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得以尽情宣泄。艺术特色:(1)诗情豪迈悲壮,具有震动人心的气势与力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夸张的手法、排比的句式,充实深厚而又波涛汹涌的情感。(2)结构大起大落,诗情跌宕。
悲——乐——狂放——愤激——狂放(3)语言富于变化(长短,节奏等的变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此诗题为登楼饯别,实际上是李白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是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的精神苦闷的一种爆发。本诗共十四句,感情几经起伏跳跃,结构大开大合、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与诗歌结构的跳跃发展,很完美地得到了统一。第四章杜甫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在反映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民生的疮痍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被誉为“诗史”。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他集前人之大成,又沾溉万代,开后世无数法门,因而被尊为“诗圣”。第一节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其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为武后朝著名诗人。这个家世使杜甫引以自豪,成为其毕生追求功业的动力之一。其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
诗人自幼聪颖好学,青少年时代就熟读了儒家经典、历代史书和文学作品。“读书破万卷”的学养,为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十九年(731),十九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时十年、前后四次的壮游生活。壮游丰富了他的阅历,开阔了他的视野,陶冶了他的性情。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也是杜甫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玉成了诗人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败、民生的苦难、世态的炎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此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这是安史叛乱之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进入高峰的时期。4、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详见教材280页)第二节杜甫的诗歌创作一、杜诗的“诗史”性质
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安史之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杜诗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把战火中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二、杜诗的主要内容1、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2、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3、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4、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5、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6、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三、杜诗的艺术风格及成就1、总体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深沉、博大,“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含蓄蕴藉。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潦倒,思想感情的深沉博大以及表现手法的含蓄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高考数学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八-平面解析几何【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转让与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协议3篇
- 2024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防水材料企业战略联盟与合作开发合同3篇
- 第一章日本茶道历史概述培训课件
- 人民币系列知识完美版教学提纲
- 三章烯烃教程文件
- 2024年阳高县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阜阳市鼓楼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钣金喷漆行业培训与认证合同
- 2022年中医馆相关制度
- 异常反应调查诊断ppt课件
- 涂料行业-立邦-立邦产品介绍-销售( 145页)ppt课件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3.1空气与氧气(3课时)(68张PPT)
- 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
- 身体健康状况自测表
- 50T汽车吊吊装施工方案
- 陕西医院目录
- PID控制原理与调整方法
- 花键强度校核程序
- 塔吊附墙加节顶升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