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学生心理_第1页
第2章-学生心理_第2页
第2章-学生心理_第3页
第2章-学生心理_第4页
第2章-学生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提要心理发展概述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关键期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广义)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心理问题),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

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1、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2、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大肌肉运动觉到小肌肉运动觉)。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

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这种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码显现出来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例如,儿童在一岁前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最快。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例如,儿童掌握语言的速度是神速的,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育。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每一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三、发展的关键期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发展的关键期

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发展的关键期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三、发展的关键期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

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做“年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下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婴儿期(1个月~1岁);(3)幼儿早期(1~3岁);(4)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6)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有固定的阶段顺序和变化的速度;(2)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例如,思维发展的阶段顺序等都遵循共同的规律。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例如,有人运用智力测验法测定,1972年儿童的平均水平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龄6个月左右。良好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不良的教育则会束缚心理的发展。思考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教育工作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及时——重视早期教育外语、书法的学习学前教育的重视

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有哪些启示?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3、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天生的瞎子能不能欣赏美术?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你认为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为什么?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

遗传决定论观点: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反思】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二)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代表人物:洛克、华生

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闲了棍子,宠坏了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反思】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但是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是以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它不能超越遗传的作用而决定儿童的发展.而且…(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环境教育条件决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环境教育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潜在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更离不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内外)。思考一对双胞胎在出生后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了。30年后,当他们再重逢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不仅在身高、体重、面貌上十分相似,而且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非常一致。他们有着类似的专业、类似的学历、类似的工作,甚至有着外貌和性情等都很接近的妻子。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遗传的作用真的这么大吗?环境和教育对于他们是否真的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呢?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你认为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讨论学校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阅读教材29页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

(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十岁时发表第一篇描写麻雀的“学术性”作品。1915年获得学士学位。1918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他的研究方向从生物学转向心理学。192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3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西方把他视为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齐名的思想家、文化巨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1、动作的重要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互动是通过儿童的动作来完成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饥饿的婴儿)(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2、图式

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不同的主体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有所不同。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3、同化与顺应

同化:就是使用已有的图式去解释新的信息或经验的过程。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温度高的开水)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建构起越来越高级的图式。(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机体的成长(主要指神经系统的生长)---不是决定条件物理环境因素:个体与物体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它们对主体发展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能被主体所同化。平衡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使用感知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并获得关于环境的基本知识。被动反应——主动探究;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开始凭借表象进行思维;自我中心(捉迷藏);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运算: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一些逻辑思维活动,逐渐克服了自我中心,获得了物体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可观察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相当抽象、系统的思维活动。(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每一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所有孩子都要依次经历这四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环境、文化、教育等的差异,这些阶段的出现可能提前,也可能推迟。皮亚杰的教育观点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教育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教学——引发不平衡2、多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活动),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3、根据儿童的认知(阶段)方式设计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方法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伴影响法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准备好了”。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机能,是社会文化作用的结果。

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和内容随着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发展的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三)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帮助成人将已经形成的概念、原理、办法等传递给儿童。其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第三,“自我中心言语”帮助儿童作出计划、选择策略和调节行为。后来,逐渐内化为内部言语。(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3.学习的关键期: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其关键年龄。语言发展1-5岁。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2、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学生充分交流。抓住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思考1、什么是同化与顺应?请举例说明。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请举例说明。第三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美国心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祖籍丹麦。埃里克森从未获得大学学位。

1933年,他到波士顿,成为当地第一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

1950年,出版《儿童与社会》,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8个阶段论。

1960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1970年退休。

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0-1.5岁)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繁殖对停滞(30-60岁)完美无撼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

主要发展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对未来的影响: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上就可以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否则,就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2、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5-3岁)

主要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对未来的影响:过多的怀疑和羞怯可能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主要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对未来的影响: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与未来在社会中所取得的工作、经济上的成就有关。过多的干涉可能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对未来的影响:个人未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与习惯,都与本阶段的勤奋感有关。危机没有解决好,往往是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主要发展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对未来的影响:对自我同一性的寻求,可以导致形成整合的自我概念,并出现真正的社会创新。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主要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对未来的影响: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7、繁殖对停滞(30-60)主要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影响: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对后代及他人感情冷漠。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8、完美无撼对悲观绝望(60以后)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体验智慧的实现。影响:完全接受自我,获得自我完满感;反之,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二)应用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所有入学的儿童都相信自己能学,他们满心期望在学校里获取成功。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学校是定义成功和失败的地方!

(二)应用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应用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当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二)应用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教师通常是最合适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引导中学生寻找真实的自己。思考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一)自我意识(自学)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二)自我概念(自学)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三)自尊(自学)自尊心: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重要感:父母关爱;教师及同学的接纳成就感:挑战性工作中达到预期目标力量感:

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

思考

什么是自尊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第四节学生的个体差异智能差异与教育学习风格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一、智能差异与教育

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学生的智能类型、智能水平和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及其教育。

(一)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与教育一般智能类型的差异和特殊智能类型的差异.一般智能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称智力.特殊智能是指完成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智力。特殊智能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与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哈佛大学加德纳认为人有9种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

(一)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与教育智力类型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言语/语言智能通过言语日记、会话、讨论、争论阅读、写作、说故事、做文字游戏逻辑/数理智能通过推理实验用的素材、喜欢去科学馆参观实验、提问、逻辑推理、复杂计算视觉/空间智能通过想象和画面艺术、电影、插图、艺术博物馆设计、绘画、涂鸦身体/运动智能通过身体的感觉角色扮演、戏剧、运动、体育比赛、动手操作性学习跳舞、奔跑、触摸觉

(一)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与教育智力类型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人际交往智能通过与他人交换想法要有众多的朋友,喜欢小组游戏,社会参与带头、组织、管理、参与社会活动自我反省智能通过自身的需要、情感和目标需要有单独的时间、需要自定步调学习、有自主选择自定目标、不断调整、有条不紊、自我反省自然观察智能通过自然和自然形态接近自然、需要与动物交流的机会、需要探索自然工具喜欢做园艺工作、探究自然奥秘、饲养动物、关心太空启示1、正视智力的多元文化性,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2、从更广阔方面发现并识别学生独特的才能;3、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4、评价学生的学习,应注重多元化、情景化的评价。(二)学生的智能水平差异与教育智力等级分布表智力等级IQ的范围人群中的理论分布比率(%)智力超常≧1302.2优秀120-1296.7中上110-11916.1中等90-10950.0中下80-8916.1临界70-796.7智力低常≦692.2启示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大多数正常儿童身上,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三)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与教育人才早熟。如王勃10岁能赋。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曲,11岁创作歌剧。大器晚成。如爱迪生,牛顿。大多数人的正常发展。启示要关注并着力培养那些智力早熟者,在这些儿童中经常会造就一些对社会卓有贡献的人物;如果不能对他进行及时的培养,则会浪费人才。不能轻视那些发展较慢的儿童,在这些儿童中,有的可能是大器晚成者。思考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二、学习风格与教育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一)感觉通道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1、视觉型学习者

2、听觉型学习者

3、动觉型学习者1、视觉型学习者对于视觉刺激较为敏感,习惯于通过视觉接受学习材料。适合于自己看书和做笔记进行学习,而不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和灌输。2、听觉型学习者偏重听觉刺激,对于语言、声响和音乐的接受力、理解力较强。一边学习,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喜欢多听多说。3、动觉型学习者喜欢接触和操作物体,对于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二)认知方式与教育认知方式又叫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教师不必去改变儿童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儿童不同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教育方法。最常见的认知方式分类是: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威特金),冲动型-沉思型(卡根)。根据人的知觉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可将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性: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信息加工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表现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重构高低人际交往低高解决问题,需要灵活思维的问题高低学习喜好一般原理具体知识学科倾向理科文科职业偏好理论研究、工程建筑等社会定向职业对两种不同认知方式的应用与评价1、两者之间都没有好、坏之分。2、认知方式通过训练可以改变。有人通过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有效提高了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3、教学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产生更好的效果。

冲动型-沉思型冲动型: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使用整体性策略,当学习任务要求作整体解释时,成绩较好。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高。使用细节性策略,在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

应用冲动型-沉思型的认知方式差异的形成与教养方式有关系,这意味着着冲动型-沉思型认知方式是可以训练的。如果强迫学生改变对学习风格的偏重,会损害学生的自我概念,并导致对学校的疏远,对学习风格的改变要慎重!

自学内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具体见课本65页思考题: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它对教育的影响。三、性别差异与教育人分为男女两性,性别是由第23对染色体决定的。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受精卵就发育为女性胎儿,含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就发育为男性胎儿。在性染色体的作用下,才出现男女在解剖生理方面的差异。男女两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哪些差异?如何形成?该如何应对?三、性别差异与教育(一)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兴趣的性别差异行为的性别差异自信心的性别差异1、智力的性别差异(1)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年龄倾向性

学龄前,男女差异不明显婴儿期,几乎没有性别差异幼儿期,女孩的智力略优于男孩(不显著)

小学阶段,女孩智力优于男孩

青春发育期,女性智力发展优势开始下降;男性智力逐渐优于女性。1、智力的性别差异(1)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年龄倾向性

男女两性在智力总体上的平衡性男性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

学业成绩也有类似的情况,男女生的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1、智力的性别差异(2)男女两性智力发展上的不同优势

感知能力上,男性的视觉能力特别是视觉的空间能力明显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能力明显优于男性。记忆能力上,男性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女生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较为精确,模仿性强。

1、智力的性别差异(2)男女两性智力发展上的不同优势思维能力上,男性偏向于逻辑思维,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言语能力,女性占优势。从青春期开始,女性在言语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中阶段。

1、智力的性别差异结论:男女两性智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各占优势智力的构成因素上各有优劣智力差异的分布上,男性优异和很差都比女性多男女两性智力,难以判定谁优谁劣

2、兴趣的性别差异男性注意多指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主动进行科学实验,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

————————物体定向女孩则表现出人物定向,注意多指向人,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升学抱负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3、行为的性别差异侵犯性,男性的侵犯性强于女性(学龄儿童、成年人)。支配性(支配他人、抗拒他人影响),女性更易受他人影响,容易被说服,易受暗示,易产生从众行为。合作性,女孩的合作性活动多于男孩。女孩倾向于找比自己小的玩伴,男孩相反。男孩对同伴的苦恼或不舒服有点漠然.

4、自信心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在自我评价上,男性对自己的成绩倾向于作过高的估计,而女性对自己的成绩倾向于作过低的估计。在成败归因上,女生更多把成功归于运气,把失败归于能力;男生更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思考

联系实际,分析男女两性心理和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大脑的发育:女性控制言语过程的左脑的专门化速度要比男孩强。性激素:男性的侵犯性主要来自于雄性激素的作用。男性的雄性激素水平是女性的6倍。(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2、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母亲对女儿说话比对儿子多;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强化。(2)社会现实男女不平等;“男子养家”(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3、教育因素(1)教育内容的分析(1979-1982小学《语文》)数量:男多于女职业:男女有别个性品质:男女有别(2)教育方式小学偏爱女生,忽视对其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中学偏爱男生(数理化),认为女生成绩是“苦干”的结果。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差异的存在?消极被动地适应这种差异?(三)针对性别差异进行教育1、发扬优势,克服劣势女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小学男生言语能力较弱——加强言语训练2、创造条件,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双性化: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3、消除偏见,对男女一视同仁(儿子、女儿)。(三)针对性别差异进行教育4、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男性巧言善辩,女性高自信心5、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女生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中女性的弱点和成因。6、修订教材和课外读物,消除男性社会“一边倒”的传播。思考1、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它对教育的影响。2、联系实际,分析男女两性心理和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参考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容易导致对人或事的偏见,并通过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发展。刻板印象会给人增加额外的情绪和认知负担,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参考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自身因素发扬优势,克服劣势;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培养双性化人格;避免教育教学中的性别偏向。四、人格差异与教育气质差异与教育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气质差异与教育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显露程度等方面。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一)气质差异与教育古希腊医生希波格拉底对气质的分类影响至今。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了人的气质差异。黄胆汁过多,称为“胆汁质”;血液过多,称为“多血质”;黑胆汁过多,称为“抑郁质”;粘液过多,称为“粘液质”。气质特性1、感受性:指对刺激的敏感程度。2、耐受性:即在时间和强度上经受刺激的能力。3、反应的敏捷性4、可塑性:指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而随之改变与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难易程度。5、情绪兴奋性6、内向性与外向性气质类型与心理活动特性的关系气质类型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速度不随意反应胆汁质低较高不灵活小高外向快强多血质低较高灵活大高外向快强粘液质低高不灵活稳定低内向慢弱抑郁质高低不灵活刻板体验深刻内向慢弱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噪易怒。有顽强拼劲,但往往缺乏自制力和耐心。意志坚强、勇敢果断,但注意力难于转移。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灵活而易动感情,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但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耐力。粘液质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注意比较稳定且不易转移。内向,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强,不易冲动。办事谨慎细致,但对新环境、新工作适应较慢;行为表现坚韧、执着。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小事,反应缓慢;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和持久,但外表很少流露。内向,谨慎,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易畏缩,但对力所能及且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不善于交往,比较孤僻。气质与看戏四位先生下班后赶到剧院,但已开演了。第一位急匆匆走到门口,就要入内,看门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场规定,为了不防碍其他观众,开场后不得入内。”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则认为再等一下,耐心地跟看门人好好说说,也许能让进。第四位见看戏无望,一边叹息一边说,“唉!真倒霉,我老是不走运,不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