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论
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社会是由诸多相互依存的单元组成的统一系统,系统一般保持均衡状态,当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刺激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统内部开始进行调整,尔后建立新的均衡。
基本观点:一、结构功能主义局限性
结构功能理论强调内部的均衡和自我调适,但现实社会中无处不见的诸多矛盾表明冲突比均衡更多地存在。而且帕森斯的这种巨型理论忽视了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个人和小群体之间的互动,无法用它进行微观社会研究,这种理论也无法用经验资料进行验证。
二、冲突理论1、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2、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3、冲突对社会的总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代表人物:科塞:主张探讨冲突对真个社会所发挥的功能。达伦多夫:社会基本上是一种不均衡全力分配的组合团体,社会学的人物就在于寻求冲突的社会的原因贡献与局限:1.冲突理论率先打破了结构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2.解释了社会冲突的社会作用3.这一理论对冲突产生的根源分析没有真正涉及到问题的实质。4.冲突理论的架构不健全,学者之间的观点也无法一致,这就大大影响了这一理论的发展。三、交换理论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布劳、霍曼斯
。
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是围绕着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而展开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以自己的物质的或非物质资源去交换对方的资源。
这种理论是对商品交换原则的扩大应用。
四、互动论
1、任何客观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构成和维系的;2、在互动过程中,个体具有使用、识别和解释互动符号(语言、姿势等)的能力,从而判定情境,把自己看作是特定情境中的适当客体,方能使互动顺利进行;3、只有通过解释人们在微观社会联系中的社会互动性质,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代表人物:乔治.米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拟剧论1.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库利(“镜中我”)乔治·米德郝伯特·布鲁默(哈伯特·布鲁姆)威廉·托马斯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
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第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五,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正自我的概念。
2.拟剧论
代表人物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决心留级保证书
- 2024年度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合作协议股东权益
- 合同协议装修合同
- 劳务分包招标文件模板精讲
- 柴油购销合同格式
- 私车出租协议范本
- 销量保证书模板
- 律师外遇悔过书范本
- 农民工守法经营声明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校园及周边重点人员排查情况表
- mbti性格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