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之副词_第1页
古汉语之副词_第2页
古汉语之副词_第3页
古汉语之副词_第4页
古汉语之副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常识之副词【教学目的】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副词。学习本章要让学生了解副词的特殊性质要掌握一些主要副词古今含义和用法的差异能从古籍中正确辨认出这些副词并准确理解其用法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古籍的能力。

【重点难点】“少、稍、颇、但、第,弟、直、仅、曾、再”古代的含义“不”和“弗”用法的差异“表敬副词”概念“请”古今用法的差异一、副词的性质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等作用的词。副词是半实半虚的词①实词的性质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份。②虚词的性质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事实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等。古代汉语的副词有些今天已经不使用了有的还在使用还在使用有的古今意义无别有的古今意义有别。对于古今意义有别的我们要特别注意也重点讲解这些。二、副词的分类一般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表敬副词等。程度副词作用程度副词是表示性质或动作的程度的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有的也用来修饰一般动词。根据其表示的程度的状况可把程度副词分为三类程度深、程度浅、程度更进一步的。少现代汉语中的“少”常作形容词其含义与“多”相对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如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稍微安定些。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稍微消解。稍现代汉语中的“稍”是“稍微、略微”古汉语中的“稍”却是“逐渐、渐渐”的意思。如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逐渐地剥夺。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逐渐出来。颇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略微”的意思。如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出了很大的力。商爲外戚重臣輔政推佑太子頗有力焉。《汉书·王商传》上两例为程度深的是“甚、很”的意思。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略微有。

范围副词作用这一副词说明动作或与动作有关事物的范围,或数量的多少。范围副词,如“皆”“尽”等古今变化不大,变化比较大的有“但”。现代汉语里,“但”主要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古汉语里,“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汉语的“只”相当。1.表限定,把人、事物的动作、行为限定在某个范围:“但”“特”“徒”“独”“仅”“直”“第”“唯(惟)”“只”“止”。⑴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后汉书》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⑶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羸畜。《史记》(匈奴隐藏了他们精壮士兵,肥大牛马,只露出老弱的兵士和瘦弱的牲畜。)⑷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除“但”以外,“徒”“特”“第”“直”在古代汉语中也常用来表示“只”的意思。例如:(5)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6)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7)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与高司谏书》

(8)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从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荀子·非相》(9)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传》(10)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黄州新建竹楼记》(11)君弟.(第)去,臣亦且亡。《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您只管逃走,我也将要逃亡。)“独”原是“独自”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只”。(12)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石壕吏》(13)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14)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但是“独”在问句中,不表示“表示”或“只”的意思,主要是表达反问语气。(1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6)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中山狼传》范围副词“仅”从古到今也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仅”表示“只”“才”“刚够”的意思,这是古今一致的。例如:(17)齐王遁而走莒(ju),仅.以身免。《史记》(18)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轩志》“仅”的特点是言其少,但是,在唐代诗文中“仅”还可以言其多,有“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的意思。(19)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张中丞传后叙》(20)凡枉赠答诗仅.百篇。《与元九书》(21)江国路千里,山城仅.百层。(《泊岳阳城下》杜甫)这类“仅”一般只用在数目了前面,读去声jìn。2)表示统括,相当于现代汉语“都”“全”:尽、皆、咸、举、俱(具)、并、备、毕、既、胜、凡、率、大凡、大率毕、咸:(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很多贤明的人都到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2)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论积贮疏》(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远方对朝廷怀有二心的人就会争相起来造反。)既:(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2)东西周皆入秦,周既.不祀。《史记·周本纪》(东周西周都并入了秦国,周朝完全不进行祭祀。)胜:(作副词当“尽”讲)不胜枚.举美不胜.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记。《报任安书》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荀子·强国》凡:(率、大凡、大率,这几个词都表示总括)凡.杀三人,伤五人。《汉书·文三王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汉书·苏武》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所有的事,预先有计划有准备就成功,------失败。)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后汉书》大凡:(词性可作副词,可译为“一般地说”“大体上说”)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部,万三十二百六十九卷。《汉书·艺文志》(书大体上分成六大类38种,由596家写成,共13269卷。)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韩愈)(一般地说,事物得不到它合理的待遇时,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率:(单用译作“一律”“全都”,与“大”连用,可译作“大都”“大抵”)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古诗率.以四言为体。《全晋文》(古诗大都以四字一句作为它的体裁。)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柳州某之鼠》(吃的东西,大抵是老鼠剩下的。)3.表示共同、相互:共、同、相、互、交、交相、相与相:(作副词表达内容比较丰富)1)作“互相”讲……故曰:“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教育别人和自己学习是互相促进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2)作递进讲,即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前后相.随父子相.传3)“相”还可偏指一方不久自当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焦仲卿语刘兰芝]不久我一定归来,我发誓决不辜负你。)穆居家多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后汉书·朱穆传》(大臣中有许多人推荐他。)相与:(“相互”“一块儿”)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赠王孙文》柳宗元)(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时,它们一块儿看守得很谨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陶潜)(有疑问之处共同来分析。)交:(“交”除表示互相外,还可表示“共同”“一起”)风雨云雪,交.发而并至。(《甲辰答朱元晦书》陈亮)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互相憎恨)三、时间副词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词。古代汉语时间副词比较多,除了“将”“正”“已”“常”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基本相同之外,也有一些意义上差别很大。1.表过去(表示谓语动作已经完成,谓语的性质已经具备、实现等)。已经——“既”“业”“已”曾经——“曾”“尝”一向——“素”“宿”“雅”“向”刚才——“纔”“适”“方”“甫”既:a.时间:过去。“既已”可连用,“既而”等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相持既.久,日晷(gui)渐移。《中山狼》(相持的[时间]已久,太阳的影子渐渐移动。)既.已得之,又恐失之。《荀子·子道》b.表示行为很快就要发生,当“马上”“立刻”(较少)既.当远别,遂住三日共语。《世说新语》(马上就要远别,于是留住三天一块说说话。)c.表示动作行为保持原状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杜甫)(战争依然不止,孩子们都去东征了。)d.范围副词,“全部”、“都”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e.既,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过了不久”、“一会儿”既.,荣公为卿士。《国语·周语》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左传·隐公元年》曾古代汉语里作副词用时,可以表示时间,意思相当于“曾经”,各现代汉语用法相同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但是,副词“曾”在古代的主要用法并不是表示时间,而表示情态,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和现代“居然”“竟”的意思微微相近。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纣贵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史记》宿:当“一向”讲。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后汉书·刘陶传》(宿,素也。可作动、形。)雅:当“素常”、“向来”讲。“雅素”、“雅故”与“雅”同义。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史记·高祖本纪》(雍齿本来[从来]不愿意隶属沛公。)甫(fǔ):当“才”、“刚才”讲。武俊甫.十五,善骑射,与张孝忠齐名,隶李室臣帐下为裨(pì)将。《新唐书》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汉书·匈奴传》(受伤的人刚刚能起来。)适、方:也作“刚才”讲,“方”可作“正在”讲。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胸)矣。《治安策》剧辛方.赵至,邹衍复其来。(《古风十九首》李白)(剧辛刚从赵国到燕国来,邹衍又从齐国来。)2.表现在。“方”、“正”、“鼎”方:主要表示现在时。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现在人家已拿着刀和砧板,我们已象等着被刀切的鱼和肉。)方将、方且:“正要”、“将要”。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庄子·应帝王》(为人,任人之所为,凭个人爱好自由地去干。[无名人说]我正在和造物者一起,纵情遨游。)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世说新语》(将要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安定国家。)妻子其隔夜不还,方且..忧盼,见申入,急问之。《聊斋·申氏》朝廷已深知羽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汉书·魏相传》(朝廷已很了解羽翁[魏相小名]的管理才干,正要重用他。)鼎:当“正”讲。春秋鼎.旺。《汉书·贾捐之传》(正是年轻有为时。)3、示将来(表示动作将要发生):行、且、将、垂、欲。行:“行”和“行将”义同,当“就要”、“即将”、“很快”讲,也当“将近”讲。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辞》(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发育,感叹我的一切即将终止。)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与吴质书》(时光容易消逝,离别以来又将近四年。)垂:当“将要”讲,也当“将近”讲。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老别》杜甫)(天下没有太平,快要死了还不得安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三国志·魏书·张勇传》([张勇]称雄占据四川、汉中将近三十年。)欲:可作助动词,“想要”“打算”讲。作副词当“将”、“将要”讲,表示某种情况将要发生。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诨·《咸阳城东楼》)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华佗》且:将、将要。赵寇至,且.入界。《史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臣死且.不避,巵酒安足辞?《史记》(尚且、姑且,情态副词。)4、表示不定时。经常——常、恒、镇偶然——偶、间、偶然永久——永、久暂时——姑、权、暂、聊、姑且、暂且急速——遽、暴、速、急、疾突然——骤、乍、猝、忽、突然、蓦然逐渐——渐、浸、徐终竟——终、竟、卒、讫、归立即——立、登、辄、即随即——遂、乃、亦、又、旋、寻、还恬适——恰适、会、正随、既而恒: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庸蜀,四川。恒,经常。少日,不出太阳。)镇:悟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柳宗元《倾杯诗》)浸(qīn):当“逐渐”讲。政由王氏出,灾异浸.甚。《汉书·刘向传》“浸”还常和“寻(浔)”、“假”连用,意思还是“逐渐”。事浸浔..不得闻于天子。《史记·齐悼恚王世家》迄:终于。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后汉书·孔融传》(负其高气,以有很高气节而自负。靖难,平定变乱。才疏意广,才学空虚,志向不着边际。)5、示动作连续或重复:重、复、再、又、比、更、屡、数、频、亟、仍“再”和“复”在古代是表示动作重复出现的词。词类和意义都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也放在这里讨论。古代汉语里“再”是数量词,一般专指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史记》到了唐代,“再”可以专指第二次,“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但和现代的意义仍不同。现代汉语“再”是副词,常用来指“又一次”,一般不限于两次,也不一定是第三次,如“再读一次”,这个意义在古代汉语里用“复”。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不敢复.读天下书,不敢复.与天下人之事。《左传》古代“复”的用法,一般保留在现代的成语和书面语里,“死灰复燃”“一去不复返”等。比: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记》(近几年连续歉收。)亟(qǐ):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多次重复,可译为“屡屡”、“每每”。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读“jǐ”时,表示动作的急促或时间的紧迫。子亟.去,无污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你赶快离开,不要玷污我。)仍:频繁,重复多次,和现代汉语的“仍旧”不同。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帝王后代》(晋多次做没有道义的事,没有后代。)吾仍.见上,上甚聪明。《后汉书上》(我频繁多次见到汉灵帝,帝耳聪目明,视听灵敏。四、情态副词情态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情态和语气(有的语法著作,把表示语气的副词另立一类,称为语气副词),现代汉语“大概”“未免”“本来”“偏偏”都属于情态副词。古汉语的情态副词也比较丰富。1、表强调:的确、果真——确、诚、实、信、良、固、果一定——必、定、务坚决——断、决、誓特别、特地——特、故才——乃、才、始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桓公曰:“公诚.愚矣。”《说苑·政理》(你的确太愚蠢了。)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当“的确”、“确实”、“果真”讲。信:常用在叙述句或疑问句,当“的确”、“真正”、“果真”讲。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我是北方的老百姓,……果真有这回事吗?)良:表示程度当“很”讲,也表强调语气,当“真正”、“确实”、“实在”讲。诸将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史记·赵世家》古人思炳(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曹操《与吴质书》)沛公默然良.久。《史记》(沛公沉默了许久。)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汉书·冯唐传》固:表示强调有两用。

a.表示进行某种动作、行为时,态度坚决,可译为“坚决”、“坚持”、“肯定”等。前朝思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曹操《让县白明本志令》)(在此之前朝廷施恩封我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辞让不接受。)臣固.知王之不忍。《孟子》人固.有一死。《报任安书》b.强调动作行为或情况确实如此,可译为“确实”此,固.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墨子尚贤》(贤人确实是国家的财富)“固也”,“固”可以和语气词“也”直接结合为“固也”,成为一种凝固形式。在古代汉语里比较常见,意思大致相当于“本来如此”或“当然如此”,常用在对话时的应答。(赵高曰)“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久矣!”《史记·李斯列传》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战国策·赵策二》(确实是这样,等我跟你说。)果:用法较复杂,表示强调语气有两种。a.表示情况的发展同事先设想的一致,可译为“果真”、“果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陈涉世家》b.表示情况确凿,可译为“果真”、“的确”。天地果.无初乎?《封建论》(初,开始。)此外“果”还可以表示终结语气,译“终于”。晋侯在外十九年,而果.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乃:作为副词有多种用法,可表示范围、时间。范围(只):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王。《吕氏春秋·义赏》(天下打胜仗的人很多了,但建立霸业的只有王。)时间(刚):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因举以礼。《大戴礼·保傅》(古代的帝王,在太子初生时,就举行仪式。)时间(已经):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孟子·梁惠王上》(我已经作了这件事,反过来问我,为什幺这样做,我心里总弄不明白。)夫政不平也,乃.斩伐四国,而况二人乎?《新序》(政事不平的话,四方的诸侯尚且要遭受讨伐,何况是两个人呢?乃,语气上表示不变、尚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序》(乃,表意外、竟然。)乃”表示强调语气时,也有几种用法。

a.强调行为动作或某种情况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发生或出现,可译“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b.强调动作行为的某种情况发生或出现的迟,译“才”。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c.加强判断肯定语气,有辨别或申明之意,可译为“就是”、“乃是”“就”等。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项羽且死,顾谓其徒曰:“吾败乃.命,非用兵之过。”《论衡》2.表示反诘:岂、宁、庸、讵(巨)、其(译“难道”、“怎幺”、“哪能”)庸: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三魏书·武帝纪》(从以上情况说来,士即使有一点缺点,怎幺能废置不用呢?)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庄子·大宗师》((同义连用)怎幺能知道我所说的天不是人呢?所说的人不是天呢?)讵:吾军适到,马未秣,士未信,讵.可战邪?《旧唐书·李晟列传》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汉书》其:作为副词有多种用法。

a.表示反问语气,译“难道”、“怎幺”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b.表示估量语气,译“大概”“可能”“或许”势之生,其.生人之初乎?《封建论》(这种形势的产生,或许就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吧。)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远把它给你的同类,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c.表示请求、商量、命令、劝告语气,译“请”、“还是”、“可”或不译。商量: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我们[还是]回去吧。)请求: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子产相国》(谁要想杀子产,我愿意请求帮助他。)3.表示估量:约、率、似、可、庶、几、盖、宜、殆、脱、仿佛、依稀、似乎、庶几率:一岁中往来他客,率.不过再三次。《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年中往来去他处作客,大概不超过两三次。)盖: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这种用法和语气词接近,另一种副词用法,表示不确定语气,译为“大概”。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史记》盖”还可作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原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4.表示相交:反、顾(译“反而”)、偏、却

5.表示巧幸:幸、幸而、亏

6、表示祈示:其、尚、唯

7、表示依然:犹、尚、还、仍、且、尚且“且”字在古代汉语里常作连词,和现代汉语的“而且”意义相当。此外,还常常作副词表示情态,有“姑且”“尚且”的意思。例如:臣死且.不避,巵酒安足辞。《史记》古代的“且”字还可以作时间副词,略等于“将要”。赵寇至,且.入界。《史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8、表示原来:原、元、本、固

9、表示归结(终竟):竟、果、徒五、否定副词古代汉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否”。这几个否定副词意义都比较单纯,但用法比较复杂,下面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下面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不”和“弗”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古代“不”的用法基本和现代相同:既可以否定动词,又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又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动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形容词)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实。《孟子》(及物动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不带宾语)不.违农时不.谋而合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甚矣,汝之[.不.]惠!”《列子》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在秦汉以前,“弗”字用的范围非常窄,一般说来,“弗”字后面的动词只能是及物动词,但动词后边却不带宾语。子罕弗.受。《左传》功成而弗.居。《老子》上述各例,“弗”字后边动词后可以补“之”。由于前边用了“弗”,后边的宾语就不再出现。先秦“弗”后边带宾语也有,但很少见。由于用“弗”的地方都用“不”,在读古书时,把“弗”理解为“不”是不会有什幺错误的。不”、“弗”都不能否定名词,当它们用在名词前,这个名词则活用为动词。如:不.毛之地不.翼而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不说谎为小信。孚,感动。)晋灵公不.君。《左传》君子不.器。《论政》“毋”和“勿”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要”和“别”,经常用在祈示句里。表示禁止和劝阻。当然有时它们也用在陈述句里,这时的用法就和“不”差不多。“毋”字在古书中常常写成“无”,这两个字的情况和“不”“弗”很象。“毋(无)”的语法作用和“不”相当,“勿”的语法作用和“弗”相当。大毋.侵小。《左传》王无.怒。《战国策》毋.妄言。《史记》苟富贵,无.相忘。《史记》父子异心,愿王勿.遣。《史记》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冯婉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示儿》“勿”后边的动词可以带宾语,但用“勿”而宾语没有出现。“勿”后动词带不带宾语,并不十分严格。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到汉魏以后,“勿”的使用范围扩大,“毋”和“勿”这种区别消失,“勿”渐渐代替了“毋”。“毋”、“勿”有时并不完全代替禁止,而是带有劝勉或约束的意思。王请勿.疑。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面的“没有”。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史记》“未尝”是一个凝固了的形式,表示不曾式没有过。臣未尝..闻也。“未”有时也表示一般的否定,这各“不”一样。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否:1.用在陈述句作状语,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时,后面常常省略谓语,可译为“不。”学则正,否.则邪。(学习就会走正道,不[学习]就会走邪路。)予谓此北反间也,否.则托辞以逐客也。《指南录后序》(我说这是北人挑拨,不[是]挑拨,就是用它作借口来赶我跑。)与“然”相对,可单独回答问题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否”字还经常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左传》“得见”表示肯定,“否”表示否定,即“不得见”。现代汉语里常用的“是否”、“能否”、“可否”,正是这种用法。2.用于句末,表示疑问,作“可否”、“是否”、“肯否”。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中山狼传》秦王以十五城语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否)?《廉颇蔺相如列传》

晚来天欲雪,能吹一杯无.(否)?(白居易《问刘十九》)除了以上否定副词之外,古代汉语又常用“微”字,表示否定。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史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微独,凝固格式,“不但”、“非但”。不仅赵国,诸侯子孙继承封爵的还有人吗?)虽读礼传,微.能属文。《颜氏家训序》(虽然读过礼乐诗书传,[但]不写文章。)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没有管仲的话,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非、匪(上古匪通非):有两种用法。1.主要用法是,对判断表示否定(即用在判断句谓语前,否定主、谓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不”、“不是”,否定整个谓语。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后汉书》(顾,只。)子匪.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非、匪也常用否定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表示对某一事实否定),可译为“不”、“不足”、“没有”。非.能水也非.利足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诸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