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卫生与传染病控制第一部分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学校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责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现状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一、学校卫生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学校卫生工作的意义:工作对象:在校大中小学生学生是一个特殊人群:人群庞大:我国大中小学生约有2.2亿正在成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个体在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于儿童时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生理、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决定人的一生体格、体质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成年期健康的基础,并将关系到我国人口的健康素质,关系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由此可见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目标: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任务: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2.学生健康教育;
3.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4.预防学生传染病和常见病。二、学校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一)国家制定的与学校卫生有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学校卫生管理原则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坚持预防保健为主组织安排好学校卫生工作,施行学校卫生监督;进行对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健康水平、分析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卫生措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组织教学卫生监督,保证学生用脑卫生,实施体育和劳动卫生监督,防止意外创伤及身体发生畸形;组织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流行。以教育过程卫生管理为主实施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分工负责校医是学校领导者管理学校卫生的参谋和助手,是全校教职工工作的卫生制度,是学生的保健师学校卫生标准化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化学校卫生管理的内容预防保健管理健康管理传染病管理安全管理医疗保健管理教育卫生卫生与生活卫生管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管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生长发育调查研究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体检对在校生重点进行复查掌握学生因病缺勤情况掌握学生因病休学情况掌握毕业生体检情况教育部、卫生部的法规、规章、文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中小学卫生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与学校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学校卫生工作条例》5、《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条例》6、《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7、《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与学校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8、《四川省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10、《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1、《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1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4、《农药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发布施行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制定本条例第二章第六条: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第二章第七条: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寄宿制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第二章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中央7号文件
中央7号文件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关于体育卫生工作的文件。强调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为学校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目标
教育部下发配套文件:
1.2008-09-04教体艺[2008]7号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2.教督[2008]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3.教体艺〔2008〕5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
4.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目前我国已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学校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卫生基础、环境卫生、预防性卫生、行为规范、教育卫生、用品卫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共23项,如课桌椅卫生标准;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等1.教育部门的学校卫生保健机构:
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校医室。2.卫生部门的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市、区级的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科)各医院的地段保健科三、学校卫生的管理—行政管理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责(一)卫生室(校医室)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学校卫生工作2、做好校医室卫生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3、严把校医室药品、器械进货渠道,杜绝过期药品,做好药械登记,保障师生用药安全4、严格按照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及制度开展工作,依法行医,持证上岗,做好记录并备案5、积极参加各级主管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6、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各项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及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积极宣传卫生保健知识7、做好师生体检的统计、及时反馈,并注意其信息的隐私保密工作四、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责(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是区教委直属的事业单位,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承担本区域内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主要任务包括:1.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生的健康体检、毕业生体检及教师体检2.国家下达的学生体质调研和学生健康监测任务,完成各类体检及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3.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业务指导4.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矫治中小学卫生保健所5.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6.对学校各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宣传指导7.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校工作8.对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的检测与指导9.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五、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现状(一)校医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目前校医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校医年龄趋于老化
2、校医具有医学专业职称相对不足
3、校医按600:1配备比例不足
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校医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儿少卫生等相关知识,否则将无法适应今后越来越繁重的学校卫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虽然近年来校医始终未间断各种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及学习,但由于老校医年龄偏大,很多校医面临退休,无法适应新知识的更新及补充,小学校医很多为非医务人员,兼职过多,难以抽出时间系统学习等,造成了学校卫生工作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学校卫生工作应当由学校校长负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校长在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参谋和助手。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学校校长领导下组织制定全校的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和规定。负责监督指导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执行情况。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协助学校总务部门做好教学卫生管理。对学校教室面积、装修、采光、通风及微小气候提出科学的建议,对教学环境的卫生安全定期进行检查、监测和指导。做好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包括两操一课)和劳动的卫生指导。为学生参加体育课运动量、劳动课负荷的甄别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负责组织实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地段医院保健科和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发现重大疫情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和区教委,协助学校领导及时采取各种隔离、预防措施。参与学校就餐工作的管理,定期组织对学生食堂(或营养餐)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学生常见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负责组织体检和专项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反馈、追踪工作,并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学生今后升学、就业提出指导意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在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参与学校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教职员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负责做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要在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注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医疗工作。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寄宿制的学校,应配备有观察室、观察床、药品器械,开展必要的医疗活动,保证抢救措施,以防不测事情的发生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学校红十字青少年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做好学校卫生科学研究工作。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预防观念出发,积极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因此挑选年轻具有较高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校医,是今后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方向,各级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充分发挥校医的专业特长,最大限度的调动校医的积极性,使学校卫生工作搞得更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一)食品卫生管理
(二)学生常见病的防控
近视眼防控
其它常见病肥胖、营养不良、龋齿、牙周疾病、弱视、沙眼贫血、蛔虫、碘缺乏、心理问题、柱弯曲异常脊等(三)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四)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一)食品卫生管理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同时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食品卫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二)学生常见病的防控
近视、肥胖居高不下,防龋形势依然严峻!!
2008.9.4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2.综合防控
3.常抓不懈
4.全员参与(二)学生常见病的防控
——其他疾病肥胖、营养不良龋齿、牙周疾病弱视、沙眼贫血、蛔虫、碘缺乏心理问题、柱弯曲异常脊等。第二部分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慨况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学校传染病流行的形势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学校常见传染病与国家重点疾病的防治传染病的慨况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的人或动物并排出体外。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水、食物、虫媒血液、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非医源性血液与注射传播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即为人群的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增高的影响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群迁入,免疫力消退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免疫规划,自然感染免疫力增加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1、全球--人类早期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抗菌素的发明之前)--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成就。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显著下降,以往常见的传染病如鼠疫、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发病率明显控制:与此同时,新的病原体及其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称为新发传染病,如:SARS、猪链球菌感染、甲流感等)不断涌现;一些曾被控制的“老”传染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又死灰复燃,传染病疾病谱发生改变,给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威胁全球的新发传染病
19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达40余种,在我国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约20余种。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和新型克雅病等高病死率疾病震惊世界,莱姆病在美国被称为第二艾滋病,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感染和戊型肝炎等造成了较大规模的爆发或流行。在我国存在的新发现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莱姆病、O139霍乱、军团病、空肠弯曲菌肠炎、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结肠炎和新型病毒性肝炎、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肾型出血热等。2、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55%。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50%。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点(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四)传染病流行过程(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细菌、原虫、蠕虫)侵入人体所引起并能传播给他人的疾病。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已知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生物有500多种,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生物统称病原体。人---人流感、病毒性肝炎人---动物禽流感、狂犬病(二)传染病的特点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2、有传染性。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病原体(pathogen)细菌破伤风病毒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恙虫热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沙眼螺旋体梅毒霉菌和寄生虫脚气血吸虫病(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1、传染源
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霍乱病原携带者乙肝受感染的动物鼠疫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水痘、结膜炎(红眼病)空气或飞沫水痘、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淋病、疥疮、艾滋病血液或体液乙肝、艾滋病
昆虫或动物乙脑、疟疾、狂犬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艾滋病多途径传播艾滋病3、人群易感性
定义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特征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者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人动物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接触血液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风俗自然因素气候地理(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2、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1、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2、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2、切断传播途径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2、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4、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3、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3、体育锻炼四、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3、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月和11月。4、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2023/2/565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学校的特点相对封闭人群聚集容易相互传播接触面广(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学生的特点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容易受传染3、其他原因
一是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
二是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卫生状况差、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是学校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因素。五、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4、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完善组织由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校医院、保健科、卫生保健老师及班主任等共同参与。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卫生科;城区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要在政府核定的编制内设卫生室,按照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兼职保健教师。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卫生室,并配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另外还应保证最低要求的硬件和经费的投入,如房间、电话、体温计、消毒、注射、常备药品等,有条件的应配备电脑并能上网。2、明确职责政府职责: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保证防病资金投入,合理编制人员;卫生部门职责: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动态。要加强对学生保健机构的业务领导和行业管理,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资格审查;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制定预案、保证经费、建立机构、落实管理制度。保证校医具有相应的卫生技术资质,并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的管理,开展校内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职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人员编制、人员培训、经费投入、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的确定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等,并督促学校执行。学校:应有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校医或卫生保健教师:
负责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学校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校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和计划免疫,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所有教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学生的异常情况。3、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新生入学体检制度、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师及服务人员体检制度、环境保洁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食品卫生检查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0.5课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要安排4~8节健康教育课。还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要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三)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2023/2/577是否有多例病假或发热、咳嗽、皮疹、呕吐等类似症状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与个人卫生行为指导严把病从口入关,搞好学校食品卫生确定学校有传染病流行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主管领导1.尽早上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2.尽早要求学生就诊消除校园环境内污染物及苍蝇、老鼠等传播媒介加强个人防护:1.戴口罩2.打喷嚏或咳嗽掩口鼻3.避免用手擦眼或挖鼻孔4.痰必须吐在纸巾中或马桶里其他应急措施:1.学校环境与物品的消毒2.疫情发生时,减少室内集体活动3.尽快向师生及家长通告相关情况4.避免患病学生与其他人密切接触5.患病学生及时就诊及留家观察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的个人卫生饮食饮水卫生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1.勤用肥皂洗手2.不随地吐痰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1.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2.不食生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3.生吃水果要洗净4.选购新鲜食品5.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6.冷藏或封盖剩余食物1.勤开窗通风2.勤清理垃圾3.保持地面、桌面清洁加强健康检查加强教育与指导加强食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关键措施
(四)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平时的措施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平时的措施1、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登记本;学校要设立卫生室,并按《卫生室器械配备目录》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应急药品。2、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在校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应急接种、疫区(点)消毒处理等控制工作。传染病报告的要求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报告的要求报告时限
甲类和乙类(艾滋病、SARS、禽流感、肺炭疽)2小时其他乙类、丙类24小时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要求: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平时的措施3、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因病请假的学生,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4、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平时的措施5、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班级人数合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内清洁,坚持教室的湿式清扫,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6、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7、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保证各种食品、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保证供水安全。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2023/2/587同一班级或年级内短期内出现多人请病假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楼层内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的学生按所患疾病类型送相关医院诊治学校内就餐人员中,有2人或2人以上在进食后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立即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及学校卫生工作主管领导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根据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其他情况下,学生、授课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传染病发生若学生情况紧急,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立即向所属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到来前采取隔离等措施立即向所属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建议流程图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1、早发现:中小学、幼儿园要更加强化晨检制度。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校医院医生在学生就诊时予以排查,及时发现。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2、早报告:学校的校医或校医院有关科室的医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3、早诊断: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要尽快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和诊断依据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生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诊治。4、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也应进行相应隔离。如发生爆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同级教育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停止人群密集的活动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要教导学生少到人群集中的场所,不要互相串门,不要探视生病的同学。
在疫情控制方面,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1、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2、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3、协助在易感人群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4、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恐惧心理。5、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6.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疾病监测、疾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监测方面,要向卫生部门提供本学校的人口资料、发病资料;通过晨检等各项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做好疫情登记等工作。在卫生部门进行疾病流行因素调查时,向卫生部门反应各种可疑线索,提供卫生部门需要的各种资料,协助采集各种可疑样品。六、学校常见传染病
及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一)呼吸道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流感症状有轻有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高热,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
(2)胃肠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3)中毒型: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至神志昏迷。
(4)肺炎型:高热,咳嗽,咯血,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比较症状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发烧
偶尔会发生
一定会发高烧3-4天
头痛
偶尔会发生
头痛欲裂
身体酸痛
是
严重的身体酸痛
身体虚弱
是
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精神疲倦
不一定
头几天会这样
鼻塞
是
是
流鼻涕
是
是
喉咙痛
是
是
胸闷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咳嗽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1)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迅速减轻症状、促进自愈、早日康复,亦可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2)加强抗病毒治疗。(3)积极防治并发症: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及肺炎,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须注意其体温、血象、痰色、痰量、心率等的变化,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一般预防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遵循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详见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开朗,开窗通风,减少聚会。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药物预防
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日本法律规定,3~17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苗。我国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
2.麻疹(Measle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3.水痘(Varicella
)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是水痘患者。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流行性腮腺炎(Mumps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5.猩红热scarletfever
猩红热是由A组p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为2~3日。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杨梅舌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menin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C群流脑以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冬春季。
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
7.结核病
tuberculosis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结核杆菌由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无明显病征。(二)消化系统传染病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
痢疾杆菌引起,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and
paratyphoid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传染源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此病潜伏期为10~14天。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3.甲型肝炎hepatitisA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甲型肝炎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30日。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4.霍乱cholera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源是霍乱病人和带菌者。霍乱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由数小时至5日不等,通常为2~3日。夏秋季为霍乱流行季节,沿海地区流行较多。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死亡。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预防控制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三)虫媒与动物传播的疾病1.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
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叮咬病猪后10~12天再叮咬人进行传播。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在夏秋季节流行,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2.狂犬病rabies
由狂犬病毒引起,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主要传染源是带狂犬病毒的狗,其次是猫、狼等家养或野生动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3~5天及整个病期都具有传染性。人类主要通过被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或伤口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污感染。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偶尔短至10天或长至数年。主要临床表现患病后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口水、全身迟缓性瘫痪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病死率几乎100%。3.疟疾
malaria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为传染源。疟疾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12~30日。疟疾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其次为温带。发病以夏秋季较多,但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不受季节限制。
主要临床表现---“打摆子”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寒战持续10分钟到2小时,同时体温迅速上升,全身酸痛乏力,发热2至6小时后,开始大汗,体温骤降,持续1至2小时后进入间歇期。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律,发作数次后呈周期性发作。其他症状有头痛、疲倦、食欲不振及肌肉疼痛。间日疟和三日疟预后良好。恶性疟可有脑型疟疾,其病死率高。
4.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肝、脾门静脉系统所引起。血吸虫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是被血吸虫感染的人、家畜。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人患血吸虫病是因为皮肤粘膜接触疫水而被感染。只要不接触疫水就不会得血吸虫病,因此,应避免在有钉螺的水域游泳和戏水。人对血吸虫病普遍易感。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部分省份,感染多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节。
主要临床表现急性期可出现畏寒、高热、皮肤过敏表现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腹泻、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四)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红眼症,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2.疥疮scabies
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传染性极强,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传染源是疥疮患者。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如与患者同床共睡或握手,也可通过使用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等间接传染。
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及疥虫掘的隧道,长约2~4毫米,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线或隆起,此为疥虫钻行的痕迹;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部等。皮肤损害处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五)国家重点防治传染病
1.艾滋病AIDS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通常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一系列免疫力遭到破坏、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病毒主要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伤口分泌物之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不会立刻发病,其潜伏期平均为7~10年。传播方式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性传播母婴传播一般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卫生间、电话、办公用品,一起进餐,游泳等都不会传染,唾液和蚊子叮咬也不传染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身体抵抗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合集15篇)
- 大学学生会竞选演讲稿范文集合5篇
- 财务的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出纳岗位综合实习报告6篇
- 质量承诺书范文锦集七篇
- 2024年石材干挂工程劳务分包标准协议版B版
- 2025汽车股权转让合同
- 摄影工作计划
- 高中生毕业自我鉴定(15篇)
- 第二学期中心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答案精析
- 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修订版
- 2024-2030年中国眼部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知道网课智慧《设计创新思维》测试答案
- JT-T-1210.1-2018公路沥青混合料用融冰雪材料第1部分:相变材料
- 解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难解之谜生产关系概念与交往形式等术语的关系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皮肤疾病超声检查指南(2022版)
- 钱转入别人帐户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