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六章_第1页
土壤学第六章_第2页
土壤学第六章_第3页
土壤学第六章_第4页
土壤学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土壤资源与利用1

第一节土壤形成与分布一、土壤形成因素自然成土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成土因素: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人为因素(一)母质

1.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偏砂;基性岩发育形成的土壤较粘重。2

2.母质影响土壤矿物质组成和性质母质堆积类型的影响:残积物(粗、薄、瘦)坡积物(细、厚、肥)母质类型的影响: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紫色岩砂岩易发生淋溶酸化3.母质影响土壤养分岩浆岩(magmaticrock):花岗岩形成的土壤富钾而缺磷;玄武岩形成的土壤缺钾而富磷;3沉积岩(sedimentaryrock):砂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贫乏;页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丰富。4.母质对土壤矿物组成的影响5.母质对土壤发育和形态特征的影响总之,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例如分布在我国华南的砖红壤是我国境内风化强度最深、成土时间最长的一类土壤,但母质对砖红壤的性质仍有深刻的影响。4(二)气候(水热条件)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二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1.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2)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52.温度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温度状况将影响矿物和有机物质的风化与合成。一般来说,每增加10℃温度,反应速率可成倍增加。温度从0℃增长到50℃时,化合物的解离度可增加7倍。3.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在热带地区,只有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高温才能促进原生矿物的深度风化,形成砖红壤,而在缺少水分的条件下,风化强度较弱,土壤向燥红土方向发展。61.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能量转化及有机质形成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2)富集作用及有效化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收起来,同时伴随着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化。(三)生物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3)促进土壤形成及结构体的发展植物根系可分泌有机酸,通过溶解和根系的挤压作用破坏矿物晶格,改变矿物的性质,促进土壤的形成;并通过根系活动,促进土壤结构的发展。

(4)自然植被和水热条件的演变,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由东北往华南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的分布依次为:针叶林(棕色针叶林土)→针阔混交林(暗棕壤)→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常绿阔叶林(黄棕壤)→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赤红壤)→雨林、季雨林(砖红壤)。82.土壤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参与了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养分的转化。(2)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3)土壤动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93.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为植物吸收利用;(2)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3)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4)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如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溶解移动)。

10(四)地形1.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二郎山泥巴山天全泸淀荥经汉源年均温(℃)15.115.415.217.9年降雨量(mm)1735.5639.81237.8730.8阴坡:冷、湿;阳坡:干、热11二郎山东坡二郎山西坡12泥巴山北坡泥巴山南坡13(1)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影响水分的重新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①较高的地形部位,土壤中的物质易遭淋失;

②地形低洼处,土壤中的物质不易淋溶,腐殖质较易积累,土壤剖面的形态也有相应的变化。(2)坡面的形态对水分状况影响很大①凸坡和光滑的坡面不易保存水分,而凹坡与粗糙坡面水分较充足。14

平原地区因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微地形的差异会引起土壤水分状况很大的差别。(3)地形的差别还可导致地形雨(4)地形对水分状况的影响,在湿润地区尤为重要;而在干旱地区则相对较小(5)地形也影响着地表温度不同的海拨高度、坡度和方位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和地面散射不同,例如南坡常较北坡温度高。152.地形与母质的关系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不同的地形部位常分布有不同的母质:(1)山地上部或台地上,主要是残积母质;(2)坡地和山麓地带的母质多为坡积物;(3)在山前平原的冲积扇地区,成土母质多为洪积物;(4)河流阶地、泛滥地和冲积平原、湖泊周围、滨海附近地区,相应的母质为冲积物、湖积物和海积物。163.地形与土壤发育的关系(1)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在山地表现尤为明显(2)地形发育也对土壤发育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及气候和植被状况,使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和土被发生演变。随着河谷地形的演化,在不同地形部位上,可构成水成土(河漫滩)→半水成土(低级阶地)→地带性土(高级阶地)的发生系列17(五)时间1.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1)绝对年龄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2)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18

通常说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而不是年数,亦即通常所谓的相对年龄。2.土壤形成速率和所需的时间(1)母质和环境条件的差异会影响风化作用和土壤形成的速率(2)土壤发育速率与自然界许多过程一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不同地区、类型的土壤,形成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19(六)人为因素

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3.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会破坏土壤20二、成土过程(一)土壤形成实质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1.地质大循环(macro-geologicalcycle)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212.生物小循环(micro-biologicalcycle)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3.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特点(1)地质大循环涉及空间大,时间长,植物养分元素不积累;(2)生物小循环涉及空间小,时间短,可促进植物养料元素的积累,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元素发挥作用。22

4.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macro-geologicalcyclemicro-biologicalcyclesoil23(二)主要的成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岩漆”、“地衣”和“苔藓”阶段2.腐殖化过程在木本或草本植被下,腐殖质在土体中,特别是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243.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4.钙化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移动积累的过程。5.盐化与脱盐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脱盐过程是土壤中可溶性盐通过降水或人为灌溉洗盐、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体256.灰化过程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酸溶解的硅酸残留在土体表层(或亚表层),而铁、铝、锰等盐基被淋洗至下层而淀积的过程。7.白浆化过程土体上层潜水而发生的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层漂白的过程。268.碱化与脱碱过程碱化过程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的过程。

脱碱过程是指通过淋洗和化学改良,使土壤碱化层中钠离子及易溶性盐类减少,胶体的钠饱和度降低。9.富铝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指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27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是土壤长期渍水,受到有机质嫌气分解,而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兰-灰绿色土体的过程。潴育化过程是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28

11.熟化过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谐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12.退化过程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土壤物理退化(坚实硬化、铁质硬化、侵蚀、沙化)、土壤化学退化(酸化、碱化、肥力减退、化学污染)、土壤生物退化(有机质、动植物区系减少)。土壤学29三、土壤发育

土壤发育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再积体,接受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性的土壤。(一)土壤的个体发育土壤的个体发育是指具体的土壤从岩石风化产物或其它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起,直到目前状态真实土壤的具体历程。它只涉及到土壤的个体(即具体的个别土壤)。30(二)土壤的系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指土壤发生类型在漫长地质时期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土壤既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同时也是整个地表的一个自然要素。它是独立的而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历史自然体一样,具有自已特殊的发生规律,但这种发展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与周围的外在环境条件相互发生作用,辩证地发展着。311.土壤剖面(soilprofile)———土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是成土因素长期作用的历史记录,是认土、用土、改土的主要依据之一。(三)土壤剖面和土体构型32中国土壤主要种类剖面图谱33darkbrownsoil(darkbrownforestsoil)34Alpinemeadowsoil35Cinnamonsoil36Phaeozem(blacksoil)37chernozem38Redsoil39fluvo-aquicsoil40Yellowsoil41Yellow-brownsoil42Podzolicsoil43Limestone

soil44latosol45Purplesoil46Brownsoil(brownforestsoil)472.土壤发生层(土层)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分化形成的层次。发生层的区分:主要根据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石灰性和酸碱性等形态特征。1.自然土壤发生层(naturalsoilhorizon)(1)枯枝落叶层(litterhorizon)(A0)分解、半分解的有机物质积累的层次,木本植被下的森林土壤最为明显。48A0A1A2B自然土壤发生层(2)淋溶层(eluvialhorizon)(A)

腐殖质层(humushorizon)(A1)由于腐殖质的累积,腐殖质和矿质养料含量丰富,且结合紧密,多呈良好的团粒结构,土色较深。

淋溶层(eluvialhorizon)

(A2)由于雨水的淋洗作用,土体中易溶性盐类及铁、铝水化物、腐殖质胶体受到淋失,向下移动,使该层腐殖质及养分含量减少,土色较浅。49(3)淀积层(illuvialhorizon)

(B)A层淋溶下移物质淀积而成,矿质养分含量丰富。(4)母质层(parentmaterialhorizon)

(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育的岩石风化层。(5)母岩层(parentrock)

(D)

土壤学50ABABCD旱地土壤发生层2.旱地土壤发生层(uplandsoilhorizon)(1)耕作层(surfacesoillayer)(A)受人为耕作、施肥、灌溉等影响,OM含量丰富,颜色较深,疏松多孔,结构良好。(20cm左右)(2)犁底层(plowsolelayer)(P)耕作层之下,由于长期受耕犁、机械挤压,粘粒下移,较紧实、粘重,起托水托肥作用。(6—8cm)51(3)心土层(subsoillayer)(B)犁底层之下,起保水保肥作用,对作物后期生长有一定影响作用。(20—30cm)(4)底土层(substratum)(C)未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或自然土壤淀积层原来面貌。52四、土壤分布53(一)土壤的地带性

原因:成土条件在地球上分布有规律。主要是气候和生物→地带性土壤;地形、母质→非地带性土壤(二)土壤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与纬度或经度相平行的土壤带状分布规律。1.土壤纬度地带性地带性土类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规律。(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逐渐更替)

54N:棕色针叶林土(针叶林)→暗棕壤(针阔混交林)→棕壤(落叶阔叶林)→黄棕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红黄壤(常绿阔叶林)→砖红壤(热带雨林)

S

2.土壤经度地带性地带性土类大致呈带状,与经度平行,南北延伸,东西逐渐更替。温带E: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粟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W

暖温带E: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W55(三)土壤垂直地带性56山地土壤,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土壤也呈带状变化(变化规律同水平地带性由北而南)。汶川映秀——卧龙——四姑娘山顶黄壤(800-1500m)→黄棕壤[1500-1800(2000)m]→棕壤[1800-3000(3200)m]→暗棕壤[3000-3400(3500)]→棕色针叶林土[3400-3800(4000)m]→亚高山草甸土(3800-4200m)→高山草甸土[4200-4400(4500)m]→高山寒漠土(4000-5000m)。57(四)土壤的区域性指在土壤纬度带内,由于地形、母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其土壤类型有别于地带性土壤类型,因而显出土壤的区域性。如紫色土、潮土、滨海盐土等。58第二节土壤分类土壤分类目的在于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土壤并入相应的分类单元,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以反映它们的肥力和利用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壤、改造土壤和提高肥力提供依据。一、土壤分类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土壤分类学(soiltaxonomy)研究和描述土壤和它们之间的差别,探讨这种差别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建立某个土壤分类系统的学科。592.土壤分类(soilclassification)3.土壤鉴定4.土壤分类单元5.单个土体6.土壤个体7.聚合土体(三)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土壤分类应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但土壤分类必须根据土壤特性进行,不能根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分类。60(三)土壤分类的依据

土壤分类的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四)土壤分类的要求(P219-220)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土壤分类的原则61土纲(soilorder)→亚纲(suborder)→土类(soilgroup)→亚类(subgroup)→土属(soilgenus)→土种(soillocaltype)→变种(soilvariety),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详见P226-228表7-3、表7-4)6263第三节土壤退化与防治一、土壤(地)退化(soildegradation)的概念

土地(壤)退化指的是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降。

64(1)土壤(地)退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土壤(地)资源从数量上是无再生能力的,因而具有土壤(地)数量有限性的特点,但从质量上,可以改良培肥土壤,保持“地力常新”。

(3)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最珍贵的土壤(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65二、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1.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的类型(1)干旱荒漠地区的土壤沙化(2)半干旱地区土壤沙化(3)半湿润地区土壤沙化2.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3.土壤沙化的危害664.土壤沙化的防治(1)营造防沙林带,实施生态工程,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2)合理开发水资源(3)控制农垦(4)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二)土壤流失1.土壤流失的类型及其表征土壤流失主要类型: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672.土壤流失的主要因素(1)植被破坏(2)坡耕地垦植(3)季风气候的影响3.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壤薄层化(2)土壤质量下降(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4.土壤流失的防治(1)树立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的全民意识(2)防治兼顾,标本兼治68(三)土壤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1.土壤盐渍化及类型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1)现代盐渍化(2)残余盐渍化(3)潜在盐渍化2.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69(1)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地下水和土体中盐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面蒸发而聚于表土;(2)利用矿化水灌溉时导致盐分积累于表土;(3)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过程中,过量灌溉的下渗水流溶解活化积盐层中的盐分,随蒸发而表聚。3.土壤盐渍化的防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2)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3)精耕细作(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自学)70第四节土壤污染与防治一、土壤污染的概念与污染类型(一)土壤背景值1.概念土壤背景值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2.应用农田施肥、土壤污染评价、土壤环境容量、环境医学、食品卫生71(二)土壤环境容量1.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2.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72(三)土壤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1.物理自净作用2.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73(四)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强度和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大小,当进入量超过净化力,就将导致土壤污染。2.土壤污染特性(1)土壤污染的隐蔽性(2)土壤污染的持久性(3)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74(五)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偶尔还有原子武器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2.土壤的主要污染物(1)重金属污染物在当前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铜、锌。类金属砷和非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