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老子建立道家战国:孟、荀发展儒学;
法、墨等各家出现秦朝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西汉宋明明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批判专制思想创立和发展遭受打压批判继承,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为主流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确立正统思想地位魏晋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受到挑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经济:井田制崩溃,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建立绝对权威。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准备了人才与动力源泉。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思想文化氛围。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2、“百家争鸣”的含义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3、表现孔子,老子,庄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孟子,荀子,韩非——新兴地主阶级墨子——手工业者(平民)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5)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仁爱人忠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像以古鉴今: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宽恕恭谦,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我读《论语》之
仁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仁爱人忠恕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为政以德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我读《论语》之
仁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读《论语》之
礼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目的:使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这样社会就稳定了。读《论语》之
礼思考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仁与礼的关系?“仁”“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内在自觉自律“礼”“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外在约束他律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遵守礼制;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仁者的叮咛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中庸中庸——
即掌握分寸,不偏不倚,既不保守也不过分,恰到好处的处理问题,它是为人处世的方法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泛爱众而亲仁”“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核心思想:仁,爱人(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①以德治民②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名分等级制度)(4)最高政治理想:大同社会较低政治理想:小康社会(5)经济思想: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A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文化人物:“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对世界: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3、如何评价孔子?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受重视?客观方面:社会分裂,缺乏实行礼制的强大中央政权;诸侯国热衷富国强兵,兼并他国。不符合统治者武力统一的需要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国国际影响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三、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1)孟子(亚圣)的思想主张1、核心:发展“仁”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
2、民本思想,提出“重民”“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伦理观:主张“性本善”(仁、义、礼、智即“四心”)4、价值观:舍生取义,用“礼义”约束自己的言行5、经济主张:“井田制”——小农经济(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6、哲学: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荀子的思想——战国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①施政纲领:“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法并举、王霸统一)②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③在伦理观:主张“性恶论”(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通过礼仪和法治可改造成君子、圣人。④哲学:天道自然(而非人格神)—天行有常(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朴素唯物主义)—天人相分(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制天命而用之问题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仁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王道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时代:(2)目的:(3)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3)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观点:
1、“道”是万物的本源;
2、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3、齐物论
4、“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
5、“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6、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逍遥处世
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逍遥游》等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2、继承与发展:战国时期,庄子(庄周)3)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
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它与老子的说统称黄老之学。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黄老政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但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新儒学西汉武帝后百家争鸣法家流行春秋战国法家秦朝黄老之学西汉前期(武帝前)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2、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1)积极变法革新;
(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在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中,要遵循和顺应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天命"和"道"(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使"法"得以健全和完善,尽量令所制订的法追求"公利"而不"逆人心"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人遵守。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1、“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2、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3、科学方面:宇宙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儒家孔孟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尚同核心是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齐物”、“逍遥”(无所恃);把世界万物看作相对的变法革新;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设施安装维护合同三篇
- 化妆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美工工作总结
- 林业行业美工的森林保护
- 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 【八年级下册地理粤教版】第8章 珠江三角洲 单元测试
-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1月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 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合同(2篇)
- DB33T 2188.4-2019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 第4部分:礼宾接待志愿服务
- 养老服务中心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落地式脚手架监理实施细则
- 上海市金山区2022-2023学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节水灌溉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期末试题】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 2022年总经理年会发言稿致辞二
- 警综平台运行管理制度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简约中国风水墨山水工作总结通用PPT模板
-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 药厂生产车间现场管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