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2.思想教育方面3.能力培养方面召开中国共产党一大的游船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2.思想教育方面:(1)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的艰难历程,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3.能力培养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教学重点(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课时分配: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主要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学习思考: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要阅读思考: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7月)5.《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1924年1月)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年。约为四个阶段: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0年,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20-1924年,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24-1928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无地盘的军阀。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黑暗性和动乱性。孙中山:“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着尊孔复古思潮。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进中国人的思考:中国的出路是什么?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涮干净不可。”李大钊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1)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3)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民主”和“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科学与民主——现代价值的重建目标,反传统的理论依据。《新潮》发刊词:“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并以西方的文艺复兴为楷模”。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在思想武器上批判孔学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2)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3)在思想方法上,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存在形式主义看问题的偏向。(4)在范围上: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后果: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毛泽东:“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李大钊:“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的怀疑,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途径;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土壤;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转变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俄国对华宣言的鲜明对比。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十月革命推动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条件:海外留学使李大钊初步打下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推动:非常关注、潜心研究和热情宣传十月革命;实践:李大钊在中国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15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发生有其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最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的作用。第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江泽民:“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作《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条件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第二,五四运动时期,恰逢一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斯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李大钊和陈独秀其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其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再次,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赋予新的含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1920年1月,有人呼吁:“劳动团体英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1920年8月创办《共产党》月刊,1920年秋到1921年春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等在各地成立了数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二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到党的建立。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也学习列宁原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工作。同时,与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论战内容:(1)李大钊与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李达、陈独秀与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论战。(3)李达、陈独秀与区声白、黄凌霜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界线,推动了进步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举例说明,如工人夜校)马克思主义者到工厂去当工人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创办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劳动音》《劳动界》《工人月刊》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蔡和森:“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的影响:邓中夏:“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一方面,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使自己具有了阶级觉悟,从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如邓培。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理解工人的疾苦,看到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同情工人,使得知识分子工人化。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早期组织成立为初步结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第二阶段:从中共早期组织成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例如:在长沙新民学会1921年新年会上,在通过对解决社会问题5种方法的比较后,17名与会人员中,12名赞成布尔什维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最后一天会议因暗探注意和巡捕搜查而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13名代表参加,代表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本东京)。陈独秀、李大钊因有事未出席,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参加了会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阶级斗争目的;明确中心任务:集中组织工人;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程的伟大起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第一,思想基础好——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第二,阶级基础好——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如下几个特点:(1)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2)独立自主领导革命。(3)成分复杂。(4)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若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道路,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首先,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第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新的前途。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毛泽东:“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的革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一点,在它成立初期,就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了。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第一,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地民主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第二,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毛泽东:“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认为:只有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两个“挨”:挨打和挨饿。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鲁迅:“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中国现代史上(1919年以后)第一个农民革命斗争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 国共合作的形成从国共两党来看,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带。(1)从国民党来看:第一,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第二,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从中国共产党来看:中国工人阶级需要强大的同盟军。中共一大决议:“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议决案》。(党外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其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共三大决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始复兴,创办了黄埔军校。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进行了胜利的广州战争,1926年开始了胜利的北伐战争。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国共合作的力量,形成革命的大团结。第二,北伐战争是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是正义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顺应民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第三,北伐胜利同苏联政府的支持也分不开。第四,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第五,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矛盾的存在,也是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第二,中国共产党这场空前广泛的群众运动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第三,中国共产党帮助和推动军队的建设。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1)大革命的意义:第一,国共两党都得到了大发展。第二,工农运动蓬勃高涨。第三,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第四,国民革命思想得到空前的传播。第五,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立。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党代表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决心留级保证书
- 2024年度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合作协议股东权益
- 合同协议装修合同
- 劳务分包招标文件模板精讲
- 柴油购销合同格式
- 私车出租协议范本
- 销量保证书模板
- 律师外遇悔过书范本
- 农民工守法经营声明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校园及周边重点人员排查情况表
- mbti性格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