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③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材料四】①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②……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摘编自《天宫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1.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2.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青少年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B.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C.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D.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人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二、(2022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学校准备举办“科技创新成就展”,请你参与。【材料一】①过去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在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④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多次出舱,太空授课、在轨实验……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摘编自冯华
余建斌《中国航天筑梦苍穹》,《人民日报》2022年4月25日)【材料二】①“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接下来的2022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②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过去一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09%。基础研究做得越好,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筑牢根基,也要夯实人才基础。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挂帅;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③为更好地凝聚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改革落实落地。④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国家将着力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一步加强参与度、话语权。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同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摘编自杨舒《2022年,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光明日报》2022年2月26日)【材料三】问:执行本次飞天任务,有什么感受?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问;准备此次飞行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问:“太空出差”半年,有什么期待?蔡旭哲: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刘洋:我们会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4.展会请你做讲解员,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请你探究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6.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拟一个标题(有一定文学色彩,不超过10个字),并简述理由。7.文雅说科技改变生活,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科技发展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三、(2022年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冬奥赛场上,有网友发现,比赛中谷爱凌嘴巴里好像咬着什么“东西”。比赛结束后,她胸前则多了个如牙齿一般的“小物件”。这到底是干啥用的?难道天才少女也在整牙吗?其实,谷爱凌嘴里,是很多运动员惯用的“小神器”。在很多运动中,我们都会看到运动员嘴里含有牙套,在NBA赛场上很常见,尤其是拳击运动就更需要了。它学名为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守护牙齿的“金钟罩”。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从50米的高度落下,一瞬间冲击力很大。如果没戴保护性牙套,在巨大冲击下,上下两排牙齿会发生剧烈撞击,就会出现牙齿损伤,冲击也可能通过颌骨传递到大脑。造成脑震荡。据悉,定制式防护牙套是唯一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常用于滑雪、拳击等难度系数高,又不太需要说话交流的运动上。【材料二】在参与冰雪运动时,运动健儿或冰雪爱好者难免遭受外伤,尤其是牙齿和口腔外伤。牙外伤按照解剖结构不同,可分为冠折、冠根折、根折、牙齿脱位性损伤、牙撕脱性损伤、牙槽骨骨折等类别。这些风险大多来源于剧烈运动时,此时,运动员的面部可能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运动员自身的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之间发生剧烈撞击。这些瞬间的冲击力,都容易造成牙齿折断与脱位,或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曾效力于NBA某队的卡尔·兰德里,就因在比赛中挨了其他队员一肘而掉了门牙。有数据表明,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15.4%,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50%。除了专业运动选手,很多市民也需要为自己准备一套运动护齿器吗?其实如果没有参与冲撞、翻腾等高难度激烈运动,不需佩戴运动护齿器。如果是多人参与,运动较为激烈,还是建议佩戴,以起到保护作用。【材料三】我们打开手机网上商城,输入“运动牙齿保护器”,发现有不少商家正在售卖,其中款式、颜色、形状均有不同,价格也比较低廉。不过,网络上售卖的牙齿保护器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为“预成型”。预成型护齿是指已经制作成型,需要根据牙弓大小型号进行挑选,相对来说,在口腔内的匹配性没那么好,所以保护性一般,适合短期用。除此之外,还有热成型和定制型。热成型是指先加热材料,变软后置入口中,在口腔内压制出护齿。定制型护齿需要先制取牙齿的模型或进行口腔扫描,根据个人的牙齿、牙弓形态、大小来制作。据悉,定制型牙齿保护器需在牙科门诊定做,所以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3到4周,价格也相对较高。定制的护齿与自身口腔最吻合,所以性能也是这三种里面最佳的。(选文有删减)8.【材料一】中第一段作用是什么?9.【材料一】中加点词语“唯一”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0.【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1.概括【材料三】中二、三段主要的说明内容。12.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说明运动护齿器设计合理、功能强大。B.材料二举NBA卡尔·兰德里比赛掉落门牙例子,是为了说明剧烈运动易造成牙外伤。C.激烈的足球比赛中,一定要佩戴运动齿器,起到保护作用,因为该运动难度系数高。D.少年儿童选用牙齿保护器,既要考虑匹配性,又要考虑安全性,最好到牙科门诊定做。四、关于“中国空间站”的主题阅读【材料一】①天宫,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中国,被赋予更多科学与梦想的色彩,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摇身一变成了中国航天的新名片——天宫空间站。这是中国人自主建造的近地载人空间站。②4月29日,椰风林语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耀目的蓝白色火焰,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高度3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随着天和升空,属于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大幕正式拉开,紧锣密鼓的载人航天大戏开始了。③我们为何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呢?④说起空间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国际空间站,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它的规模有400多吨,由美国、俄罗斯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设计师杨宏说,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也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因此,空间站工程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杨宏说。然而,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大门,并未向中国敞开,我们走上了自主研制建造的道路。⑥中国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呢?⑦有了中国空间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家”。这个“家”的基本构型有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连接于两侧,整体呈T字构型,供航天员工作活动的空间可达110立方米。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形象地比喻:如果说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那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而中国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⑨4月29日发射的核心舱,就是“豪宅”中最大的房间。(A)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它既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还能支持开展少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核心舱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施丽铭打了个比方:核心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如同大树的枝叶,不断向外延伸。她告诉记者,(B)核心舱的长度比5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航天员入驻后,活动空间非常宽敞。此外,核心舱的重量相当于3辆大客车的重量,同样也超过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⑪实验舱Ⅰ名为“问天”,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30日文章《天宫,不再遥远》,有删改)【材料二】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规划了“三步走”战略,如今已进入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空间站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大中型载人航天器,能够让人长久在太空生活,靠货运飞船实现推进剂和消耗品的补充,可以通过航天员进行设备维修与更换而延长寿命或改变、扩充功能,堪称太空定居点。②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用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和一个空间实验室,支持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完成多趟太空之旅。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正是通过历次“神舟”和“天宫”飞行任务,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铺就了一条稳妥可靠的建造之路。③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神舟五号飞船乘着火箭拔地而起,载着首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④空间站并非是来回地球的航天器,要建空间站,就要先拥有用于运送人员的天地往返运输器。⑤航天专家介绍,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为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此外,人在空间站内长期工作和生活,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如航天员突发疾病,空间碎片或流星击穿航天员生活的压力舱舱壁等。这时就需要航天员马上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由于飞船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因此很适宜作为“救生船”长期停靠在空间站。神舟载人飞船可支持3名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在空间站停靠期间也作为“救生船”,用于航天员应急救生和返回。⑥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这3位都属马的中国航天员开始了太空旅行。仅仅用了两天适应陌生的太空环境后,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让茫茫太空多了一抹五星红旗的鲜艳。⑦神舟七号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意味着空间出舱关键技术已被突破,这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⑧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一场曼妙的太空之舞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演。两位“舞者”,是中国两个航天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12把对接锁准确启动,上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步工作,天宫与神舟牵手相拥,开始12天的“双人太空之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当今航天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对接规模大、技术复杂、风险多,是建设空间站必须走出的关键一步。⑩“不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设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设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周建平说。空间交会对接是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必须突破的重要基本技术。载人飞船的主要用途是为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所以必须攻克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样才能把航天员和所需物资及设备运到空间站上,并让飞船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⑪自此,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已被全部掌握。对中国航天员来说,已经能在近地轨道自由出入,建造空间站也具备了基本条件。(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文章《中国空间站,一步步走来》,有删改)【材料三】①虽然地球引力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磁场和大气层可以让我们免受宇宙辐射威胁。但这种保护,某种意义上也是阻碍。在观测宇宙方面,大气层相当于一层滤镜,许多天体是我们在地面上无法观测到的。而在空间站当中,可以用太空望远镜,来对宇宙进行更精确、更清晰的观察。②在材料合成方面,空间站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受限于重力,地球上很多金属材料无法融合在一起做成合金。而在太空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处于失重状态的空间站有条件把地面上无法相融的金属加热之后在太空当中合成到一起,进而制造出很多新型合金。美国在其航天器上,加工出了铝铅、铥锗、铅锌、铝铜等合金。太空合金所具备的强度、抗疲劳程度、导电率、导热率等性能都比地面上加工出来的材料要高得多。我们可以展望,如果这些新型材料能够大量生产,将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何种改变。③此外,空间站中可以生成新的蛋白质和材料。在失重环境下,蛋白质晶体的生长效果比在地面上更好。科学家可以通过合成这种新型蛋白质研发新药,也可以对很多疑难杂症的致病机理进行更通透的了解。(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2021年5月5日文章,有删改)13.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4月29日,核心舱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完成。B.中国空间站由“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段构成,整体呈T字型。C.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具有类似的功能,均可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D.大气层的滤镜作用使得地面上无法观测到天体,因此空间站建设很必要。14.阅读科技类文章,可以运用“界定概念”、“抓关键句”、“关注说明方法”等方法。请结合材料,根据下面的阅读方法提示,完成下列题目。(1)界定概念有助于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陌生的科技术语。请根据材料,提取并整合要点,给“空间站”下个定义。空间站是一种的载人航天器。(2)关键句常见的有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它们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段信息、概括文段内容。例如,根据【材料一】中的过渡句“我们为何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呢?”“中国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呢?”,我们可以了解【材料一】介绍的主要内容是①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句②概括【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相继掌握的三大技术。(3)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请在【材料一】划线句子(A)或(B)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和具体作用。我选择,15.有网友认为:“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民生工程亟待完成,比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在形势如此紧迫、任务如此艰巨之时,我们还在花大力气建造天宫空间站,是不是为时过早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文本内容,联结你的阅读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看法。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人不吃饭只喝水可以生存7天,而不睡觉却只能活4天。人为什么要睡觉?睡觉,绝不仅是人体最本能的生理需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可导致血压升高,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内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清除,进而增加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睡眠不足可能让人发胖。研究显示,晚睡以及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容易肥胖,睡眠不足会降低能抑制食欲的“瘦素”水平,升高促进食欲的“饥饿激素”,进而导致进食过量。充足、优质的睡眠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高大脑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节能力。由于睡眠能从各个方面改善健康,所以如果夜间睡眠没有或很少起夜,早晨起来精力充沛、无明显困倦感能让人表现出最好的状态。(摘编自《百科知识》2022.03B)材料二:《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睡眠指数为64.78分(百分制),略高于及格水平。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长于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13年调查的美国、日本和英国民众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但短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7.61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报告针对我国居民基本睡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在22~24点上床睡觉,在6~8点间起床。有睡眠障碍的入睡后容易被轻微声响惊醒或醒来后不能很快继续入睡。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摘编自“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22.03.18)材料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具有助眠功能。色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也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物质,它也是大脑制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能让人心情放松,减缓神经活动,从而引发睡意。色氨酸在人体内可转化成褪黑素,这种激素能宁神助眠。想让色氨酸发挥作用,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饮食组合,同时又以碳水化合物在先、蛋白质在后为最佳进食顺序。所以,晚餐或睡前不妨以此为饮食原则,可以帮助你很快入睡。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牛奶、小米、燕麦、香蕉等。B族维生素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营养素。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复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时,可让色氨酸转换为烟酸,强化助眠作用。研究发现,让失眠患者服用维生素B12,数天后多数人的睡眠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酵母、全麦制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牛奶、肝脏、牛肉、猪肉、蛋类等。矿物质中的钙和镁是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营养素。研究发现,如果把钙和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天然的镇定剂。如果再有B族维生素的加入,那睡眠就一定会听你的话了。富含钙质的牛奶、富含镁的绿叶蔬菜、水果、坚果都是日常饮食中不该缺少的。(摘编自“科学猫”网)16.下列对材料一、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影响人的情绪。B.睡眠不足会升高促进食欲的“饥饿激素”,导致进食过量,从而让人发胖。C.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具有助眠功能,可从牛奶、蛋类、蔬菜等食物中获取营养素。D.色氨酸是大脑制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能让人心情放松,引发睡意。17.材料二第①段中列举的数字有何作用?18.根据三则材料,说说好睡眠有哪几种表现。六、阅读下面的非连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钢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材料二】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材料三】①2021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等单位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GB/T41015-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②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与贮存等,适用于固体废物进行玻璃化处理后产物玻璃态的判定,以及玻璃化处理产物的环境安全和质量管理,不适用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本标准的制定贯彻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有关规定,将有力推动我国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的综合利用,大大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危险废物填埋设施不足的问题,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③下一步,固管中心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本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工作,继续推进危险废物玻璃化处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主动衔接国家碳减排、碳达峰战略,进一步发挥玻璃化处理技术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19.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20.材料二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1.材料二的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有什么好处?2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说说《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的实施将带来哪些好处?23.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D.《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规定了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与贮存等,适用于所有固体废物的处理。七、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②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③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材料二:①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②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③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瘟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瘟)疫论》。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对于疾病,中医只要能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摘编自《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材料三:①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认同。③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④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2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B.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因。D.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全面肯定。2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B.《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C.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D.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的阻碍,中医专家需加大驰援力度。26.根据材料二结合新冠病毒简单谈一谈中医和西医的关系。2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八、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不为物累①不为物累,“物”者为何?物,是外物,是指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既包括形而下的,如金钱、权力、名望等,也包括形而上的,如所思、所想,一己之执念等。“物累”,则常常是因为好之过甚,求之过度或者求之不得其道,凡事又放不开,不能淡然处之而造成的。②《世说新语·雅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祖士少,就是祖约,东晋名将祖逖的弟弟;阮遥集,就是阮孚,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他们二人,各有所好,祖约喜欢钱财,阮孚喜欢收集木屐,但当有外人突然闯入时,二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祖约是慌慌张张,急于掩饰,深恐金钱被别人分享,而阮孚则是“神色闲畅”,意态潇洒从容,并且还由自己的所好之“物”,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感悟人生苦短。③从“物累”的角度看,祖约,显然是为“物”所累者;而阮孚则表现得自然、洒脱,可谓“不为物累”者也。④那么,怎样才能“不为物累”呢?⑤《庄子·山木》中有一句话,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意思是说:人若能支配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支配,又怎会被外物所牵累呢?因之,懂得支配“外物”,成为“物”之主人,方得“不为物累”。其要,就在于要有一份淡泊的襟怀,要学会放下,懂得舍,懂得弃。以追逐“财利”而言,要适可而止,有度而行。财利为何?财利,就是为了养身,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钱,够花的就行了。”若然再淡泊一些,如夫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物累”自是荡然矣。⑥法国作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人的欲望远大于人的能力”。不为物累,方得活出一份人生潇洒;不为物累,亦是一份姿态潮翩的生命境界。(作者:路来森。有删改)【文本二】内心的丰盈①黄昏,看野花满坡,心里浮起一首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个人到处找春天,找到草鞋都踏破了,才发现春天是在梅花盛开的内部。原来,植物的内心如此丰盈,不管外部如何寒冷,也能活出人生的好时节。②丁文江是近代地质巨擘,有一次他感觉左脚大拇指发麻,傅斯年便陪同他去看医生。丁文江问医生:“要紧不要紧?”医生说:“大概不要紧。”他又问:“能治不能治?”医生便说:“不能治。”听到这话丁文江立刻就放心了。傅斯年不解,就问他:“医生说不能治,你怎么反倒高兴呢?”丁文江说:“若是能治,当然要想法子去治,既不能治,便从此不想它好了。”当一个人内心丰盈了,他便像一朵坦然的云,一棵生长的树,一条潺潺的溪水,懂人生参差多态,知万物皆宜顺其自然,这才有了与疾病和平相处的勇气。③散文家梁实秋先生说:“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懂得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作家林清玄对此也深有感悟,他说:“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一点温暖、一点希望。”这点光、这点温暖、这点希望,大抵就是来自内心的丰盈。④内心的丰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内心丰盈者是思想的强者,是善于活在当下,享受寂寞的清福;是即便明日生命即将凋零,今日也有微笑展颜的坦然;是能跳出尘世的渣滓,让人生拥有从容、自足的光芒;是能在生命的寒冬里,栽花种草,铸造出诗意与美好的一种境界。(作者:麦淇琳。有删改)2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量力而行、不求之过度、不好之过甚,就能避免被物所累。B.文本一第④段起推进论证的作用。C.内心丰盈者更能享受生活,创造诗意与美好。D.文本二第②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E.两个文本结构相同,都主要采用纵式结构。29.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论证思路。30.两个文本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机体对外界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它不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状态,而是在多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②一般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③具体来说,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为安静睡眠,表现为同步化、高压、低频率的脑电活动,脑电活动水平低,肌张力弱,心跳和呼吸较为规律。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后阶段,个体不易被唤醒;若被唤醒,则会感觉头昏脑涨。快速眼动睡眠则被称为活跃睡眠,表现为同步化、低压、混合频率的脑电活动,大脑活动水平较高,常伴有梦境、肌张力缺失、心跳和呼吸不规律以及阶段性眼动爆发。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出现在夜晚,睡眠时间长,程度深;而午休多属于快速眼动睡眠,睡眠时间短,程度浅。文本二①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②第一,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大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③第二,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有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眠时则进行“大扫除”。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体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出脑外。④第三,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几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等。研究人员给164名健康的成年人先算上追踪腕带,然后让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中,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7小时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高三倍。⑤第四,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者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9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文本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文本四研究者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的追踪访问,分析了他们在12—15岁期间的行为、睡眠质量和习惯,并与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沟通,得出结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影响很大。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如果父母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子女就会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家庭生活不安宁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睡眠扰乱。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的贵少年睡眠质量也更高。31.下面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除大脑外,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的方式来修补向由基给人体细胞造成的损伤。B.睡眠不足可使人体出现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等问题,也增加了感冒的几率。C.四国中,日、美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当,仅相差2.20%;韩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最低。D.我国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有关。32.简要概括文本一和文本四的主要内容。(1)文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本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请写出文本二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4.学校提倡学生进行午休,但有的学生却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学习,请你用文本二的相关知识劝说他们午休。十、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文本一】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为各国瞩目。中国能取得这一辉煌成就,中西医结合方案显然功不可没。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方便能更好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对于西医预防保健的欠缺,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摘编自《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文本二】①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③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④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⑤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挖掘中医文化经典的“宝库”,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⑥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⑦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摘编自《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3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与西医相比,中医在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降低医疗成本和预防保健等方面有优势。B.文本二开篇列举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中草药咖啡、甜点的事例意在论证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C.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极具生命智慧,其中有一部分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有一部分源于临床和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D.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利于让中小学生在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对中医药文化的科学认知,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打下基础。E.两个文本虽然论述的对象都是中医药文化,但文本一侧重于论述中医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文本二侧重于论述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36.文本二第④段是如何有力地对观点进行论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7.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弘扬仲景医药文化”的强音,在南阳,在河南,在全国,在世界奏响。结合上述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应该如何弘扬仲景医药文化。【链接材料】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阳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医药文化。“博大雄浑医圣祠,南阳艾草手上持。”随着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晚会上的一曲《医圣传人》,仲景故里南阳和南阳艾也火热“出圈”了。6月14日上午,2021世界艾乡(中国·南阳)艾文化系列活动在南阳医圣祠启动。参考答案一【答案】1.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②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④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2.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3.B【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第②段“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可知,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由材料二第③段“‘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可知,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由材料三第①段“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可知,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由材料三第②段“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和第③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可知,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题干“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找到材料四第④段对应的句子“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而原因的分析就在本段中,由第④段“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即可概括作答。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观察材料一的结果图可知,“开启空间站的新时代”占比64.6%,并非选项所说“近一半”;C.由材料一结果图中,“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占比75.3%,以及材料三第③段“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可知,材料并没有提到选项所说“领先世界发达国家”;D.由材料四第⑤段“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材料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并非选项所说的精彩的“天宫课堂”,理解有误;故选B。二【答案】4.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5.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航天人员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航天团队团结协作、意志坚定、顽强拼搏、充满自信。6.示例:“鲲鹏展翅”,鲲鹏语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富有气势,能形象地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7.示例:科技创新拓宽了知识获取渠道,丰富了学习内容,优化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让通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出行更加便捷安全,支付方式多元快捷,家居生活多维智能,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多彩。【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第②③④段。每段话的第一句即高度概括了取得的成就。第②段“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第③段“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第④段“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从材料二来看,原因是第②③④段。第②段第一句“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第④段第一句“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从材料三来看,陈冬、刘洋、蔡旭哲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也是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从陈冬的话“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可以看出航天团队团结一致,充满信心;从刘洋的话“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可以看出航天员意志坚定、顽强拼搏;这些都是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6.本题考查标题拟写。一般的标题要体现活动主题。本次科技创新成就展活动是为了展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在标题上要体现出科技成就的辉煌。在材料一第③段中有“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这些名字都是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来的,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标题也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来,如“鲲鹏展翅”,鲲鹏是庄子《逍遥游》中具有的神话色彩的鸟兽,巨大无比,能够形象地表现出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像鲲鹏展翅一样富有气势。7.本题考查拓展延伸。题目要求是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来写积极影响,科技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非常多。比学习方面来说,以前的学习主要从书本中来,现在的学习可以从电子书籍、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从生活方面来说,手机、电脑让通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电子支付让付款更便捷,家用电器更加智能方便,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三【答案】8.通过交代冬奥赛场上谷爱凌嘴里咬着、胸前挂着的“小物件”,引出说明对象——运动护齿器,用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9.“唯一”是只有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唯一”一词说明了只有定制式防护牙套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唯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10.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有一定比例,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比例较高,进而说明运动护齿器使用的重要性。11.运动护齿器的类型,热成型和定制型的制作方法。12.C【解析】8.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写的是冬奥赛场上,比赛中谷爱凌嘴巴里好像咬着什么“东西”。比赛结束后,她胸前则多了个如牙齿一般的“小物件”。由谷爱凌嘴里含着的东西引发读者思考:这到底是干啥用的?难道天才少女也在整牙吗?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材料一②段“其实,谷爱凌嘴里,是很多运动员惯用的‘小神器’”“它学名为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守护牙齿的‘金钟罩’”可知,引出了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这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因此第①段还有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的作用。9.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唯一”是只有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据悉,定制式防护牙套是唯一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可知,此处指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只有定制式防护牙套一个,没有别的了,由此可知,“唯一”一词在句子限制了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的数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10.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句中的“5.4%”“50%”等具体的数字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子说明的是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数量及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比例。由此说明了运动牙外伤的数量很多,由此说明运动护齿器使用的重要性。据此结合列数字的作用进行分析。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材料三第二段“不过,网络上售卖的牙齿保护器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为‘预成型’”、第三段“除此之外,还有热成型和定制型”可知,这两段写了运动护齿器的类型。结合材料三第三段“热成型是指先加热材料,变软后置入口中,在口腔内压制出护齿。定制型护齿需要先制取牙齿的模型或进行口腔扫描,根据个人的牙齿、牙弓形态、大小来制作。据悉,定制型牙齿保护器需在牙科门诊定做,所以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3到4周,价格也相对较高。”可知,第三段写了热成型和定制型的制作方法。据此可把两段的内容概括为:运动护齿器的类型,热成型和定制型的制作方法。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如果是多人参与,运动较为激烈,还是建议佩戴,以起到保护作用”可知,对于多人参与、较为激烈的运动,建议佩戴运动齿器,以起到保护作用,但不是一定要佩戴,足球属于多人参与,较为激烈的运动,但也不是一定要佩戴运动齿器,文章也并未体现足球难度系数高;故选C。四【答案】13.B14.(1)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2)①中国建造空间站的原因和愿景。(或介绍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原因及主要构成。)②自此,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已被全部掌握。(3)【示例一】(A)句通过列数字,用详实的数据更具体准确地交代了核心舱的长、直径、质量,从而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核心舱的庞大,是中国空间站中最大的房间。【示例二】(B)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核心舱长度、直径、体积、重量分别与5层楼房的高度、火车地铁车厢的宽度、国际空间站舱位的大小、3辆大客车的重量等作比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核心舱的庞大,航天员活动空间的宽敞,同时体现中国空间站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5.【示例】我不赞同该网友的观点。我认为,疫情防控、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与建造天宫空间站是不矛盾的。建造天宫空间站意义非凡: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家可以用太空望远镜,来对宇宙进行更精确、更清晰的观察;可以合成新型材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有利改变;可以通过合成这种新型蛋白质研发新药,也可以对很多疑难杂症的致病机理进行更通透的了解;新型材料与新药的研发也能会对疫情防控、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的产生积极作用。太空研究可能会对这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实为“当务之急”。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提高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是保证我们立足世界的根本。空间站工程所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中国建造空间站,开展太空研究不但不是“为时过早”,而是“刻不容缓”。【解析】1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有误,由材料一第②段“4月29日,椰风林语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随着天和升空,属于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大幕正式拉开,紧锣密鼓的载人航天大戏开始了”的内容可知,核心舱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正式拉开帷幕,并没有成功;C.有误,由材料一第⑪段“实验舱Ⅰ名为‘问天’,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的内容可知,实验舱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而实验舱Ⅰ没有这种功能;D.有误,由材料三第①段“在观测宇宙方面,大气层相当于一层滤镜,许多天体是我们在地面上无法观测到的。而在空间站当中,可以用太空望远镜,来对宇宙进行更精确、更清晰的观察”的内容可知,大气层的滤镜功能使得地面上的许多天体无法观测到,并不是所有的;故选B。14.(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材料一第④段中“说起空间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国际空间站,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和第⑤段中“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也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容可概括为:空间站是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并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根据过渡句“我们为何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呢?”“中国空间站要建成什么样呢?”联系材料一中第⑤段“因此,空间站工程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和第⑦段中“有了中国空间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家’。这个‘家’的基本构型有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连接于两侧,整体呈T字构型,供航天员工作活动的空间可达110立方米”的内容,可概括为:介绍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原因、意义和主要构成;第二问,联系材料二中第⑪段“自此,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已被全部掌握”的内容,可概括为:我国已全部掌握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活动基本技术。(3)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A句,通过句中“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的内容可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也称为列数据,目的是突出准确性,数字语言的作用是更加科学、准确、严谨、具体、直观、有说服力。本句用详实准确的数据具体交代了核心舱的全长、最大直径和发射质量,从而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核心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句,通过句中“核心舱的长度比5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核心舱的重量相当于3辆大客车的重量”“同样也超过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的内容可知,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通过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本句中运用了多组对比:将核心舱长度与5层楼房的高度作比较;将核心舱直径与火车地铁车厢的宽度作比较、将核心舱体积与国际空间站舱位的大小作比较、将核心舱重量与3辆大客车的重量等作比较;使读者真切感受到“航天员活动空间非常宽敞”,凸显出中国空间站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15.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使,全面把握材料内容,并深入理解,根据文中所述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原因和意义,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阐述即可。注意语句通顺,言之有理。示例:我不赞同该网友的观点。中国太空空间站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会直接带动整个航天科技产业链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还将为有朝一日人类能移民外太空积累科学基础。更现实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利用稀缺的空间资源进行太空探索和前沿科学研究。而疫情防控、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与建造天宫空间站是不矛盾的,空间站技术一直是各项应用技术的摇篮,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两千多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最新型的消防服中,就用到了舱外航天服的相关技术,航空医学关于失重环境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也应用在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上,这就是载人航天改变人类生活的实际价值。空间站的建立,在帮助我国提升国际地位的同时,更能促进全世界对于国际太空研究联合合作的趋势,同时在多种方向的科学技术上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说,我们建造空间站,开展太空研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五【答案】16.B17.用具体数字来说明我国很多民众睡眠不足8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