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_第1页
氮及其化合物_第2页
氮及其化合物_第3页
氮及其化合物_第4页
氮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氮气(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空气中含78%(体积分数)的氮气。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9℃(3)分子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N2中三键键能很大,不容易被破坏,因此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N⋮⋮N∶N≡N(4)化学性质①氧化性(工业合成氨)②还原性2NO+O2===2NO23NO2+H2O===2HNO3+NO俗语“雷雨发庄稼”(5)用途

合成氨、制硝酸、作保护气等。(6)氮的固定游离化合2、氮的氧化物(1)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

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N2O3、N2O5N2O、NO、N2O3、NO2、N2O4、N2O5氮的氧化物NONO2色、态、味水溶性对人体、环境的影响(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与水反应(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2)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有毒有毒NONO2化学性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

①与水反应

②自身化合③较强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________3NO2+H2O===2HNO3+NO2NO+O2===2NO2蓝2NO2

N2O4

②NO2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3)NO、NO2

的实验室制法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收集:排水集气法①NO作业(4)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及防治①常见的污染类型

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②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思考】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1.用水鉴别:加入少量水振荡,气体溶解颜色变浅或变无色的是NO2,变化不大的是Br2蒸气。2.用AgNO3溶液:加入AgNO3溶液,振荡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无沉淀的是NO2.3.用CCl4鉴别:加CCl4振荡,气体溶解得橙红色溶液的是溴气,不溶的是NO2。【例】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①1.2mL②2.4mL③3mL④4m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D二硝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___色易挥发的液体,有________气味。2.化学性质无刺激性(1)不稳定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硝酸要保存在_____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棕色(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化学方程式: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显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用途: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前三点写作业【规律总结】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2.硝酸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1)浓硝酸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不表现酸性。【思维建模】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38.4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况),反应消耗的硝酸可能是(

) A.1.0molB.1.6mol C.2.2mol D.2.4molC三氨、铵盐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2)化学性质①还原性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应用: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③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NH3+HCl===NH4Cl产生白烟(3)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向下排空气法蓝白烟实验室制氨气的的注意事项(1)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因加热过程中NH4NO3

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碳铵受热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

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NaOH、KOH腐蚀性太强,在高温下能腐蚀试管。(3)干燥:在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作干燥剂。不能用浓硫酸、P2O5

、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如CaCl2

吸收氨气会生成CaCl2·8NH3。划线部分写作业拓展二种方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或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分解氨气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2.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1)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2)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3)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3.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2.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三解”①不稳定性(热解)a.NH4Cl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NH4HCO3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反应(碱解)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b.加热时或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C2.判断下列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