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鉴赏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一、美乡的醉梦者“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60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宗白华《艺术欣赏指要》如醉如痴的体验与个体生命经验的释放
苏联作家高尔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
黄籘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阿炳:二泉映月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王立平:葬花吟艺术的欣赏也是一种对生命宽容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宗教,懂得了欣赏艺术,也就懂得了宽容、悲悯和赎罪。艺术人生,是一种有福气的生命二、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艺术欣赏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接受美学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德国出现的接受美学,作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迅速在世界各国激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塞尔,他们主张研究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确定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是创造历史的力量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重写文学史重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
文艺理论家姚斯姚斯等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期待视野”(1)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一方面作品应当使读者出乎意料之外,另一方面作品又不能过分超前;(2)期待视野的不同使不同读者对于作品的需求与好恶不同。伊塞尔“空白”所谓“空白”,就是指本文(text)中未写出来的部分,只是本文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伊塞尔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空白”。“空白”不仅不是文学本文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特点与优点。接受美学的意义接受美学的诞生与发展,代表着文艺研究领域一种崭新的方法论,它把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转移到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的研究,从而使文艺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麦茨
麦茨《想象的能指》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王冕《墨梅图》
赵孟坚《墨兰图》
《双钩竹图》
吴昌硕《菊花图》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1.欣赏主体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大量艺术欣赏的实践培养纯正的趣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篇》“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小,趣味愈纯正”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苏联作家高尔基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作品《独上西楼月如钩》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带饕餮纹的青铜器局部西方现代哲学《存在主义》4.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极精彩处,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经验了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例如描写饥饿罢,富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懂的,如果饿他几天,他就明白那(作品的)好处。”
——鲁迅郭沫若
屈原《离骚》5.美育与艺术教育北京大学非常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其原因在于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然而,艺术鉴赏中又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尤其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鉴赏者,常常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或一致的审美倾向。
麦积山石窟塑像
龙门石窟塑像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鉴赏心理的保守性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鉴赏心理的变异性所谓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同化”与“顺应”“同化”:人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总会按照自己原有的审美心理图式去“同化”作品,使之适应自己的欣赏习惯或审美趣味,呈现出鉴赏心理的保守性。“顺应”:人们的审美心理图式又具有“顺应”或调节的功能,它不断接收着新的信息,改编着原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欣赏习惯图式,表现为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和发展性。司汤达《红与黑》凡·高最后一幅作品《麦田里的乌鸦》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一、注意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之上。布洛“距离说”主体与对象之间要保持着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既不会因距离太近对审美对象采取实用功利态度,也不会因距离太远对审美对象漠然视之,这两种状况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注意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1)使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2)有意注意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川剧《秋江》剧照二、感知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在艺术鉴赏中主要运用视觉和听觉两种高级感官。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审美感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接地完成的,但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苏轼画像苏轼作品《枯木竹石图》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三、联想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和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德彪西交响素描《大海》联想是电影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在电影审美心理中,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就是联想。蒙太奇的各种类型,几乎都可以从联想的不同形式和表现中找到心理根据,如“对比蒙太奇”的心理根据就是对比联想。普多夫金《母亲》剧照《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四、想象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心理学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艺术鉴赏中的想象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艺术鉴赏中的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常常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欣赏想象。
京剧《三岔口》剧照舒曼钢琴套曲
《童年情景》五、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人的高级情感(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情感(1)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来作为基础的。勃留洛夫油画《庞贝城的末日》
《庞贝城的末日》局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情感(2)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面,联想与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情感(3)艺术鉴赏心理中,情感与理解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电影《苔丝》海报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电视剧《渴望》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海报
《妈妈再爱我一次》剧照六、理解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艺术鉴赏中的理解多以直接理解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间接理解的参与。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1)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2)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达利《记忆的永恒》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3)对于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张艺谋《老井》
陈凯歌《孩子王》
伯格曼电影《第七封印》海报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术语;“美学”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指感觉学(Aesthetica)审美和艺术活动都离不开直觉。夏夫兹博里:“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普列汉诺夫:“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觉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一看见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快感。”
审美直觉的特点:直观性与直接性。审美直觉的直观性是指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必须亲自去感受,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席里柯名作《梅杜萨之筏》审美直觉的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无需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罗中立《父亲》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碧城》三首之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审美直觉中的通感所谓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对象物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到牧人在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
——费尔巴哈“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钱钟书审美直觉所把握的只是艺术初感,然而,初感虽然宝贵,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此时,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马斯洛“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它使人如痴如醉、消魂落魄。“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人的潜能和价值》)审美体验中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与审美直觉相比,审美体验由于更加侧重于鉴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想象、联想和情感在其中更加活跃,发挥着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南宋马远作品《梅石溪凫图》根据契诃夫《万尼亚舅舅》改编成的电影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艺术鉴赏阶段主客关系审美愉快性质艺术作品层次
审美直觉客体(艺术品)作用于主体(鉴赏者)
“悦耳悦目”
艺术语言
审美体验主体(鉴赏者)反作用于客体(艺术品)
“悦心悦意”
艺术形象
审美升华主体(鉴赏者)与客体(艺术品)浑然合一
“悦志悦神”
艺术意蕴审美升华中的理解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中,同样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活动,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复杂作用,但其中理解因素最为活跃。审美升华阶段中的理解已经不同于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阶段的理解,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审美升华中的顿悟在鉴赏艺术作品最深层次的意蕴时,既不能依靠直觉,也不能依靠体验,甚至不能依靠单纯的理解。由于艺术意蕴大多是将无穷之意蕴含在有尽之言中,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要把握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就必须通过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香菱读王维诗大卫名作《马拉之死》审美升华中的共鸣所谓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画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审美升华的本质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一、艺术批评的作用1.艺术批评不是批评艺术,而是为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或者说,为欣赏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个创作者思考的过程。
电影期刊《大众电影》艺术批评的作用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果戈理像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
果戈理《死魂灵》艺术批评的作用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二、艺术批评的特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二、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好的艺术批评常常需要艺术史的宏观训练,艺术史是从事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史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史料、史观和美学。史料是艺术史讨论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有一部分可能会和考古或人类学重叠,也可能与文物鉴定学重叠,像是一种冷静的科学分析。现代艺术史的史料鉴别,常常借助于考古上碳十四的测定,用化学反应的分析来断定文物的年代。史观的意义在于使得艺术史研究不再是纯粹客观、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终止劳动协议
- 难治性伤口病因介绍
- 药物滥用性头痛病因介绍
- 7.1《反对党八股(节选)》【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七年级政治知识让人生更美丽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 专题07 阅读理解(说明文)(安徽专用)
- 2022-2023学年天津四十七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电子装接实36课件讲解
- 2023年旋涡式鼓风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公路养护项目融资计划书
- 咨询咨询合同三篇
- 成都锦城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电子课件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下册双色U2-Role-Models
- 财务会计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影响新体验》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 2024年合肥高新公共资源交易限公司招聘6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山东济南历下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3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心理健康》第9课《远离厌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