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_第1页
赣州市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_第2页
赣州市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_第3页
赣州市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_第4页
赣州市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蓉江新区第九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2023年,我校以创建“科学化管理、素质型教育、平安型校园”的特色学校为目标,围绕“巩固优化,扩大优质,发展特质”的思路,突出“一个统领,六个巩固,三个突破,三个提升”,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奋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一、主要工作目标(一)党建引领不断加强,明礼雅行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文明实践创优工程,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体、艺、安全教育活动五个维度建构明礼雅行教育体系,不断深化“红心初心匠心”的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使“明礼雅行”的办学理念真正成为师生的思想和共识,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二)队伍建设思路清、目标明、效果好。以制度引领学校自动化运行,遵循制度自主发展。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三)德育工作回归学生生活本真。利用好清明节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按照常规推进特色班级建设,常规推进海洋教育、法治教育、德育特色。突出学生岗位自主管理,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与途径,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四)教学工作规范、创新、返璞归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继续组织和深化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教研”的探索,建立完善课堂教学优化机制。加大备课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年级组电子协同备课制,积极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彰显我校“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坚定校本研修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校本研修操作模式,确保校本研修的实效性,逐步形成本校的工作特色。(五)体、艺、卫、安全教育要创新活动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且成绩优异。要以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激扬生命活力为目标整体设计体、艺、卫、安全教育活动,在认真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530”安全教育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依据生命教育的内容创新性开展工作。认真抓好各训练团队训练活动,确保在区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六)集团发展,补短板,优势互补。在集团交流中共同发展,在联盟中加强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构建两大市级联盟(作业联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联盟)。二、工作重点(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培根铸魂1.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讲政治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两个维护”这个根本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各个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2.突出党建统领。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理论学习,严格党员教育,落实党总支“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两学一做”和“四史”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修订完善学校党组织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和学校章程等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务、校务公开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不断丰富“红心初心匠心”的党建品牌,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高质量完成发展党员任务。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自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干部培养、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和“一班人”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三关”机制,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情感上关怀,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施“大美实小”师德品牌建设,构建多层面、立体化的师德专项整治工作体系,依托党建周刊、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宣传教师典型,严厉查处教师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制定实施“三名工程”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层级设计,推动优秀教师梯队发展。(二)持续“六个巩固”,优化办学成果1.巩固“明礼雅行”育人课堂建设。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在中小学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扎实开展小课题(或草根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继续深化新教育第九研究,扩大新教育第九范围。在课堂当中着力研究语言评价,评价促成长,着力研究以练习为主、以学生交流、探索为主的学习课堂关系。立足课堂,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修改教师教学考评方案,修订学生考核方案,深入开展评价制度完善。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大力表扬团结合作氛围好、研究能力强、研究有成果的教研组,发挥自主能动性,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放在备课上,放在学生的指导上。旗帜鲜明的贯彻落实关于全面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2.巩固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慧教育深度科学应用成果。持续研究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慧教育深度科学应用方式方法,体现提质减负;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方式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探索一二年级无纸笔考试。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发挥国家电视空中课堂频道作用,探索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新领域新模式试点示范,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3.巩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构架体系。加强高品质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打造多彩思政课堂;落实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推动实现中小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扎实落实体育达标工作,设立体育达标项目游戏大奖赛,作为工作难点进行突破;深入提高足球、篮球、乒乓球进校园进课堂工作质量,全力提升田径运动会训练水平。落实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实现总体近视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个百分点;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国家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参加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做好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学生体质监测,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十大行动”,加强卫生(保健)室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织密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网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筛查及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创优评估。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继续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家长大课堂、家校合作网等平台,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4.巩固社团建设成果。持续完善社团评价制度,保持社团开展的连续性,适当增加人数逐步增加力量。持续打造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举办中小学生“十大节日”,健全“十个一”项目竞赛机制,创建“十个一”项目示范学校和体育艺术项目特色学校、社团。5.巩固学生管理的自主管理阵地建设。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突出“开放、参与式”办学行为,依托学生自主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以活动为载体,主抓常规德育、特色工作,加强德育学科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积极引领学生“勤奋学习、快生活、全面发展”。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明礼雅行、大拇指成长公益行、自主管理岗位、特色班级建设等德育品牌建设,持续在实践中开展德育教育。认真组织“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读懂中国”活动。6.巩固特色班级建设。引导全体班主任老师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对班级建设的功能准确定位,让班级成为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场所,成为学生人格健全的主阵地,成为培育新人的沃土,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模式,建立人人为班级服务的“育人”模式,开展“自信、自强、自理”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三)主抓“三个突破”,扩大优质教育1.突破教师业务理论水平、课题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水平。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研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继续开展各类示范培训,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建立教师自主发展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路径。加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级部长、学术委员会的培养力度,让愿者上,能者亮,庸者让。推进幼小、小初衔接研究工作,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加强幼小、特殊学生的关爱行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树立全局育人、科学育人、智慧育人、协同育人意识,加强小幼衔接、小初衔接具体工作,以衔接课程为载体,探索各学段学生年龄身心特点,顺应规律,科学制定学段目标、学段课堂学习方式方法、学段活动方式,做以人为本、精准施策、适应个性化的优质教育。2.突破以学生中心观念、建立新型师生、新型家校关系和新型课堂教与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增强师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培育推广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法、优秀教改项目和优秀课例。提升作业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分层次作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作业,探索制作类、调查类、家务劳动类等作业模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强保障”。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落实经费保障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全面做好“5+2”课后托管服务,组织开展教师在线e辅导,全面提升托管质量。3.突破以学生中心观念、建立新型师生、新型家校关系。遵循制度,坚持以制度引领自主发展变化,修订完善学习的制度,教师评价的制度,学生评价的制度,调整单项测试内容,实现教师业务理论水平、课题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水平全面提升。(四)力求“三个提升”,发展特质教育1.提升海洋教育材料水平。持续加强海洋特色建设,保持法治特色建设,海洋教育材料提升水平。按照常规推进特色班级建设,常规推进海洋教育、法治教育、德育特色。2.提升德育明礼雅行,大拇指成长公益行层次,整理高层次材料。继续建设大拇指成长公益行志愿服务品牌,推进优质资源倍增,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继续扩大优质社区资源、社会教育资源进校园,开展集团交流支教、走校上课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发挥优秀家长共同育人作用。同时做好工会、老干部和关工委工作,形成育人合力。3.提升六年级作文智能批改水平。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提升六年级作文智能批改水平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三、推动集团协作发展,扩优提质(一)扎实做好强镇筑基工作。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协同做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建设集团总督学巡视指导制度,扎实开展集团校教学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集备学科,集备内容,建立教研组集备、展示交流、评价反馈三位一体的工作流程。(二)做好与甘肃岷县东西协集团作同步发展工作。充分调研东西协作需求,发挥集团共进优势,培养各学科东西协作排头兵,促进从点到面的协作发展。(三)关爱残疾儿童少年,创建随班就读示范校。四、保障措施(一)实行“一线”工作法,狠抓工作落实。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力推进党员干部“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培养,能力在一线锤炼,政绩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二)实施“品牌”引领,抓点带面,培育教育先进典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培养模范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创建文明班级、优胜班级,培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打造精品学科,在班级、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打造精品教育以人为本,着眼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