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考点概述知识整理与针对训练真题讲解模拟练兵01020304目录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课标要求1.词语的理解:直接填空解释、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实词解释的正误选择。2.句子的翻译:考查课文篇目的句子,采分点主要是句中重要实词和句意。3.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考查写作技巧、理解概括、主旨情感。还出现了文意理解与分析的选择题。4.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文言文的考查注重文本思想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如字词解释迁移到其他篇目,迁移到成语,文意理解题用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等。题型概述难点一:句子翻译1.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2.牢记翻译基本方法“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重难点突破难点二:文意理解1.文意理解(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重难点突破难点三:拓展延伸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如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重难点突破难点四: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
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重难点突破一、《岳阳楼记》一、作者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课本知识整理三、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四、内容概括
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思维导图】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关键字:通:顺利。和:和睦,和乐。废:荒废的事业。具:同“俱”,全,都。兴:兴办。【句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属予作文以记之。关键字:属:同“嘱”,嘱托。作:写。以:表目的。记:记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句译】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关键字:观:看。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优美的。状:景象,景色。【句译】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课本知识整理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关键字: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横:宽阔。际(涯):边。【句译】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无边。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关键字:朝:早晨。晖:日光(照耀)。夕:傍晚。阴:阴暗。气象:景象。【句译】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关键字: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述:记述。备:完备,详尽。【句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课本知识整理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关键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向北。通:到达。南:向南。极:至,直达。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会:聚会。览:观赏。物:指景物。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句译】既然这样,那么洞庭湖向北直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多在这里会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关键字:若夫:用在句首,引起下文,相当于“如果是”、“至于”,下文的“至若”用法类似。霪雨:过量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号:大声喊叫。排:推,冲击。这里可解释为“冲向”。【句译】如果是阴雨连绵,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课本知识整理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键字:居:处于。庙堂:朝廷。民:百姓。远:僻远的。君:君王。【句译】他们身处高高的朝廷就为百姓担忧,身处僻远的江湖就为君王担忧。10.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句译】是:这样。进:做官。退:不做官。句译: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1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关键字:其:他们必:一定。【句译】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1.(教材思考探究)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①第3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②第4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课本知识整理2.(教材思考探究)“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不同:①“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②“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政治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3.(教参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①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②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③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这句话精神的核心。课本知识整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重点针对训练1.(2分)本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_______,_______。2.(2分)下列加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溪深而鱼肥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D.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3.(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①②段采用对比于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③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4.(2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3分)文章分别写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重点针对训练1.
政治家
文学家2.C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更:名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副词,还;B.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C.去:都是动词,都可译为“离开”;D.空:名词,天空/动词,消散;3.CC.结合第①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第②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写出了迁客骚人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选项中“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不正确。故选C。4.期望之情。5.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写的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突出文章的主旨。重点针对训练二、《醉翁亭记》一、作者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课本知识整理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三、课文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课本知识整理四、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以“醉”“乐”二字提挚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重点句子翻译】(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自暗而明、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课本知识整理【思维导图】课本知识整理1.(教材思考探究)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①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②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③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④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课本知识整理2.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①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②这三段借助转接连词和时间副词衔接,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课本知识整理3.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文章以“乐”贯穿,请概括文中所写的几种“乐”。)①这些“乐”有:a.山水之乐;b.宴饮之乐;c.禽鸟之乐;d.滁人之乐;e.太守之乐。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课本知识整理4.文章第3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016海南改编)【答案】①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②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5.文章是用哪种手法来写“太守之乐”的?【答案】衬托。①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作者写山水之乐,是为了表现自己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②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衬托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③作者以此表现出自己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独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丙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①面而髻鬟之始掠②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注)①靧:洗脸。②掠:梳掠。重点针对训练1.解释下列加划线的词语。①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②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③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④于时冰皮始解__________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B.朝而往
面山而居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3.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的节奏。(限2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请翻译以下句子。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②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③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5.三篇选段都是节选自古代山水游记中名篇,时隔千百年,依然具有文学魅力,请你从写作对象、人物活动、作者情感、词语运用等角度,任选其一,分析三篇选段的共同点。重点针对训练1.消散
开放
茂盛
融化2.B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②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③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5.示例:从作者情感上来看,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重点针对训练三、《湖心亭看雪》一、作者作品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二、文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课本知识整理四、课文内容概说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思维导图】课本知识整理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①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②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课本知识整理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深层内涵:①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②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表达效果: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课本知识整理3.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只有作者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变式:“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表达了作者对西湖雪景异乎寻常的痴迷,对自己孤傲清高的品性以及不凡的情怀情趣的自得。②舟子跟随作者同往湖心亭,但作者仍说自己“独往湖心亭看雪”,实则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课本知识整理4.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变式设问:“痴”是本文的文眼,请分析它在文中的含义。作者的“痴”表现在: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重点针对训练1.(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滔滔不绝”中的“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出这场奇寒大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B.“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句前后矛盾,“独”是“单独”的意思。C.文中写景,运用白描手法,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转换叙述角度,通过写对方的惊讶来写自己的惊讶。3.(4分)作者与“金陵人”是真正的知音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重点针对训练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例句中的“绝”是停,断的意思。A.绝:消失,断;B.绝:独特的,少有的;C.绝:阻绝,阻断;D.绝:与人世隔绝;故选A。2.B.两句前后矛盾.“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句前后不矛盾,前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是指目的是去看雪的只有作者独自一人,而一同前往的却不只作者一个,但那些人的目的并不是看雪,所以在“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强调的是“独往”“看雪”,所以“两句前后矛盾”的理解不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依据即可。观点一:是知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说明两人有同样的兴趣,都很特别,(在晚上看雪很新鲜);“强饮三大白”能喝着么多说明是和知己在喝;最后舟子说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说他俩一样痴(对痴的赞美),意思不就是他俩是一类人么?有同样的兴趣,又是同乡,是知音。观点二:不是知音,“见余大喜”只写金陵人喜,未写自己喜;“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知金陵人是热热闹闹的喝酒赏雪,“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是一人独往的清雅看雪;从“崇祯五年”,可知张岱以明朝纪年,有明显的“故国之思”。金陵人没有,二者虽相遇,但境界不同,不是知音。重点针对训练真题讲解(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真题讲解1.加划线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2.翻译下列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工厂转让协议书
- 激励与约束对基层卫生改革的几点思考课件
- 2024-2025食醋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报告
- PLC控制技术考试模拟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制度
- 养老院环境清洁制度
- 《标准化手册》课件
- 2024年版:知名画家与画廊的作品代理合同
- 教育机构劳务合同(2篇)
- 2024年文化创意产业无偿股权转让标准合同范本3篇
- 家庭教育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 2024年国考申论真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第27章 畸形学概述课件
- 内控案防培训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技术试卷(含答案详解)
- 学生矛盾处理协议书(2篇)
- 穿越河道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 胃穿孔疑难病例讨论
- 2024年度质量员(设备安装)专业技能复习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数学】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大全(10000道)
- 《监理单位工作质量考评手册》装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