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市一等奖】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把握诗意2、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体会《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3.分析语言,体会本诗的意象美、古典美和音乐美。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本诗,具体感受诗中朦胧含蓄的意象美、格调清新的古典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1949年3月到北平,任华北大学第三研究室研究员。1950年2月因病逝世。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多用象征手法抒情,用以表现个人难以排遣的寂寞、哀愁和痛苦。《雨巷》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抗战后诗风有明显变化,诗中多抒发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和追求光明的强烈情感。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高尔基《海燕之歌》: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大海、波浪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狂风、乌云、闪电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革命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二、诗作背景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o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三、诗歌赏析(一)美感体会1.听《雨巷》配乐朗读,学生合上课本,静听。2.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3.学生个人自由朗读。讨论:1.初听作品,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析评: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朦胧。低沉、抑郁、伤感,充满着愁绪、哀怨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2.这首诗美吗?析评:这首诗很美。3.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作品吗?析评: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1)优美:婉约柔和的美、和谐统一的美。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2)凄美:“凄”字带有哀伤、悲苦的意味,“凄美”,指人们对哀婉、忧郁、清朗而怅惘的景致或人物气质或乐曲旋律的一种审美,带有浓重的心境色彩。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3)壮美:雄壮美好。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毛泽东《沁园春o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4.《雨巷》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析评:一种凄美(忧郁的美)。5.《雨巷》的美是怎么来表现(表达)的?析评: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象与含蓄: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的忠贞直接。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含蓄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二)意象捕捉讨论:阅读作品,你捕捉到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怎么来表达情感?评析: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姑娘1.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2.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凄清、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丁香:美丽、高洁、愁怨、易逝。4.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5.我(诗人)。独自彷徨、默默彳亍。6.姑娘。美丽、高洁、哀怨、彷徨。主要意象:雨巷、姑娘、我(诗人)(三)感悟意境美1.雨巷:环境。狭窄、悠长走不出——环境压抑。——社会。寂寥、颓圮。悠长寂寞,前途茫茫的“雨巷”,正是诗人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的象征;雨雾弥漫,篱墙顷颓的环境,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乌云压城景象的写照。2.诗人: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心中的“不宁静”难以排遣,无奈的心灵得不到慰藉。这就是《荷塘月色》的情感主旋律。独自彷徨——惊喜——寻求解脱逢着希望3.姑娘丁香芬芳——愁怨——希望破灭飘过失望讨论:1.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析评:(1)丁香姑娘——爱情理想的象征。1927年,戴望舒回到杭州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扩大反共,杭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为安全计,他又转到松江县施蛰存家中暂避。这个时期,望舒的感情生活中也发生了一件重要事情———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1910—1964)是上海女中学生,毕业后在上海邮电部门当职员。此时施绛年业已成年,亭亭玉立。望舒因为与施蛰存的友谊已经达到忘于形骸地步,与施绛年也早已相熟,匿居于施家之后,与施绛年有了更多的接触,爱情的幼苗在诗人心田萌生。姑娘和诗人彼此熟稔,诗人又是其兄长的挚友,所以,态度明确而未遽下断语,温和平静,善意宽怀,始终以微笑对待诗人的苦苦追求,希望诗人能明白她的暗示,但多情的诗人却误会了对己的态度,以为希望之火并未泯灭,仍然苦苦追求,但另一方面又体悟到姑娘微笑中的“寒冷”,闪现出不祥的预感。望舒的初恋是痛苦的,使他更为痛苦的是他囿于传统,自尊而又内向,只能把自己的真实通过想象流泻于诗篇之中。(2)丁香姑娘——革命理想的象征。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背景回顾:《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戴望舒在抗战时期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在这首雨巷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一切景语皆情语:借雨巷:暗示环境的压抑借丁香花:表达苦闷忧愁借姑娘:象征美好希望和希望破灭的忧伤。2.诗人的情感历程是怎样的呢(按照情感的发展变化,可以将全诗分为几个层次)?析评:(1)层次:第一层(1至2节):写期盼着丁香姑娘的出现。第二层(3至5节):写丁香姑娘静默地走近,又如梦般地飘过。第三层(6至7节):写丁香姑娘走后带给诗人的无限思念与惆怅。(2)心路历程:追求理想——理想是美好的,追求过程却是痛苦的——理想似乎近了——理想却又远了——可我仍不懈追求,哪怕追求是痛苦的。在《雨巷》中姑娘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诗人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更有着追求理想的执着。相关链接:《诗经o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道路崎岖又漫长;道路险峻难攀登;道路弯曲难走通。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3.诗人给我们创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析评:形象:丁香结愁的姑娘。执着(不懈)追求的诗人。意境:凄婉、迷惘、哀怨的,飘忽不易的,超然的(四)品味语言美讨论:作者用意象、用象征、用暗示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作者还用什么方法创造意境?评析:排比、比喻等——语言1.句式:(1)长短句结合: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凉,又惆怅。(2)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2.用词:(1)情感浓重。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彳亍、冷漠、凄清、太息、凄婉、颓圮,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2)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Fen芬Chou愁Pang彷Fang芳Chang怅Huang徨3.炼字:推敲逢——着姑娘(希望)飘——过姑娘(失望)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4.节奏:两拍或三拍。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单字停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5.押韵: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6.反复: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7.比喻:丁香一样的;像梦一般地8.排比: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总结:《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配乐,学生朗诵,品味语言美,体会情感忧,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五)体会古典美丁香结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自己。南唐李璟。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春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用手卷起珠帘挂上玉钩,靠在帘上春天的恨愁怨锁在重楼。风里那飘零的落花谁才是它的归属,思念之情悠悠不绝。青鸟不能为我传递云外的书信,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结着多少愁绪。在三楚的傍晚回头看迢迢绿波,接着天向远处流。这首诗里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在一起了,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份。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中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架。诗中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细节,但时间、地点和情况也许都面目全非了。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除了“丁香”,还有“油纸伞”、“雨巷”、“篱墙”等均构成为典型的诗意化的江南雨中景致,烘托出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魅力。这在当时的新诗创作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歌曲:唐磊《丁香花》2023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城雨巷》(六)情感深入讨论:像这样借意象表达苦闷、愁怨、彷徨、痛苦情感的作品,在你读过的作品中还有吗?析评: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彷徨歌唱春天——寻找独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2.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彷徨凤凰涅槃——望星空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纳新时代已经到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