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0~2011学年第一、二学期课程名称:设计基础授课教师:游伍平、季勇、蒋维清、黄丽萍、刘泽玥课程所属系(部):艺术与传播系课程名称:设计基础授课班级:10级服装设计、10级室内设计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总学时:132学分:8学分使用教材:自编讲义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辅导、讨论、图片分析考核方式:完成作业情况及作品质量主要参考书目:1.梅爱冰、冉冉、李淑琴主编《平面构成》科学出版社2008年2.黄刚著《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3.满懿编著《平面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4.赖小娟主编《色彩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5.林家阳著《设计色彩教学》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6.毛德宝编著《设计色彩》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7.常红兵、李凯洲主编《立体构成》大象出版社2007年8.魏婷编著《立体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赵殿泽编著《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一概述与造型要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授课时数: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难点:对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点、线、面)的理解。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概述与造型要素1.1平面构成概述一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具有“组构”与“合成”之意,就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视觉形象。“构成”是设计界共通的图形语言平台,是一种艺术设计专业的常用术语。
所谓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语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中如何创造和美化形象,其终极目标在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具体来说是运用点、线、面(包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和形式法则进行组构、打散再合成,从中获得有意味、有创意的美的平面图形。平面构成是系统训练各种构成技巧和形式手法,以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为提高设计综合能力打下基础。二平面构成是构成和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摒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涉及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平面构成提供的形态和视觉形式的训练,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同样作为基础课的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包括光构成,都有各自的研究重点。但是色彩、立体和空间以及光的存在,在人们的视觉中都是和一定的形态结合在一起的。都有点、线、面等基础形态,以及对比与调和等关系的处理,只不过关注的重点有所变化而已。平面构成也是设计的基础。现代设计领域的划分有多重标准,通常接照呈现的形式分为: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三维世界的立体和空间设计以及带有时间因素的多维设计。每个类别里又有各个具体的应用门类。平面构成讨论的问题在各种设计形式中都存在,并且都是基础问题。在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同属于设计基础课程,是从基础绘画到设计的起步阶段。三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学习方法与应用领域(一)构成的目的意义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它包括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方面的训练。构成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的准备过程。除了形式感训练外,构成的重要目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构成的原理中,包含了一些方法和规律,这是形态和设计的共性;寻找新的设计形态,挖掘原有形态新的感受,把这些大家都熟悉的设计“语汇”以新的方式呈现和组合,形成新的视觉形式,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开始。不断地试验,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增加对形式的感受,甚至产生一些偶发形态,这是构成,也是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构成的弹性在于,可以先不考虑设计的具体应用和功能,仅集中注意于形式的创新体验,作大量的“资源储备”,一旦结合了目的和功能,就可以发展成完整的设计。通常来说,设计需要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前三个方面可以归纳为感知能力。设计是心、手、脑的结合,感知能力体现在对视觉和表现形式有敏锐的感觉和构思判断能力。通过构成的练习,可以从构成的角度分析理解设计作品。构成的原理本身就是大量的观察归纳总结的结果;构成的很多练习也是训练你对视觉元素的理解和表现力。若能把构成的分析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在生活和自然界得到更多的启示,更能理解感受寻常事物中的美的形式。这就形成一种综合的感受,成为构思和创意的基础。总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习方法1、借鉴前人的经验,立足与时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引发构思、培养独创精神;3、通过对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4、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材料、工具及技法表现,力求新的组织方法。(三)应用领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经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记装桢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四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略)1.2造型要素构成设计中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它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的构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这些基本的要素及构成原则是我们研究其它视觉元素的起点。点线面通常由被称之为“构成三要素”。一点(一)点的概念从几何学意义上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和结束,是直线与直线的相交。点是平面构成中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点通常指小的东西,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人以点的视觉感受,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对比下才可以确认。璀璨的星空布满了小的亮点,但是我们看到的“星星点点”往往比地球大得多。严格地说,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形状,但是生活和设计中的情况却往往复杂和有趣得多。(二)点的形态1、体积小而分散的事物:芝麻、沙粒等。2、远距离的、大空间对比下的:星座、远处的灯火、远帆、地图上的城市等。3、处于交叉位置的:围棋线的交点、面的交点等。4、符号的一种:逗号、引号、盲文、音符等。5、短小有力的笔触和痕迹。归纳起来,点通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面积小的、弱的、处于两头和交叉位置的、分散的等等。点既是自然形态,也是人文形态,它们来自于生活中的场景和长期的历史发展。专题讨论:点的形态注意:1、只要是相关的,都记录下来,数量和质量都要。所发现的事物先不要给予评价,或互相否定。2、点的形态的联想要分类别,不必集中于一个类别,主要锻炼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3、控制时间和节奏,组与组之间不要互相讨论和参考。4、语言和形象可以互相补充,不拘形式和细节。(三)点在应用中多变的特征1、不同的点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我们通常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达这些感受,比如大小、虚实等。2、点的视觉强度并不和面积大小成正比,太大、太小都会弱化点的感受。3、点通常是在比较的环境中得以确认自己的位置和特征。4、单个点会吸引并停留视线,产生强调作用;多个的点会使视点往返跳跃,分散其力量。5、点的位置很重要,画面中心的点比较稳定,边缘的点有逃逸的倾向。6、很多的点间距很近,连续排列就给人线的感受,这就是点的线化和面化。7、一些点的特效会产生特殊的感受和趣味。(四)点的情感在平面构成中,作为视觉形象的点由于大小、形态各异,在排列中的多样化使点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1、圆点具有完美、圆润、充实、饱满、运动的感觉;2、方点具有沉稳、静止、坚实和次序感的特点;3、多变和异形点具有紧张、尖锐、不安定机自由、随意的感觉;4、不规则点由于没有规则的形状,所以性格富于变化、显得自然、生动;5、大点具有简洁、单纯、单一的感觉,小点具有琐碎、有光泽、丰富的表情。(五)点的构成形式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二线(一)线的概念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动后形成的。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宽度的,但是现实和设计的视觉形态中的线,不仅有宽度,而且有丰富的变化,是非常敏感和多变的视觉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也非常大。从几何学角度上看,线只有长短、方向和位置而没有粗细之分。线条增加其宽度会倾向于面的特性,粗的线能增加力度和厚重感。细的线显得纤细、敏锐而柔弱,锯齿状的线因其强烈的刺激性而产生不舒服的感受,粗糙的线会令人产生受阻的苦涩。线通过集合排列形成面的感觉,应用线的粗细的变化、长短变化、疏密变化的排列可以形成有空间深度和运动感的结合。(二)线的分类与特性1、线的分类:直线:折线、平行线、虚线、交叉线、发射线、斜线等。曲线:弧线、旋涡线、抛物线、波浪线、圆、椭圆、任意封闭曲线等。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等感觉。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畅,让人想象到头发、羽絮、流水等,有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序及自由。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3、线的构成(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和不规则的线三面(一)面的概念面按照数学的解释是线移动的轨迹。通常的视觉上,任何点的扩大和聚集,线的宽度增加或围合都形成了面。而给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面积而形成的视觉上的充实感。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通常的视觉上,任何点的扩大和聚集,线的宽度增加或围合都形成了面。而给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面积而形成的视觉上的充实感。(二)面的分类(面是和“形状”最密切的形式)1、几何性的面:用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线性的面:用直线任意构成的形态。
3、有机性形态的面:用自由的弧线构成的形态。
4、不规则性形态的面:用直线和自由弧线随意构成的形态。
5、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
6、徒手性形态的面:不用任何几何器械辅助,而用毛笔徒手绘写的形态。(三)图与底,正与负的形象
形象: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特征或是设计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通称为形象。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视觉的,占有空间的形象被称为“图”。反之,后退的在“图”周围的空间的形象称为“底”。若“图”在前面,“底”是背景,这种形象就称为正的形象。反之如果形象实际上是平面上的一个“洞”(空白)则此形象就“底”,“洞”的周围就形成“图”这种形象就是负的形象。“图”和“底”总是相互陪衬着的。“图”和“底”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转换的时候,当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线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间联合起来的时候,何者为“图”,何者为“底”,就不十分明显。因而就很难辩认出某种形象究竟是正形还是负形,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和“底”也就是“正”与“负”随时变化的关系为设计构成中的填色来选择图形,使图形具多样性提供了较多的可能。(四)面的构成形式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徒手的面。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1.3造型基础一基本形的概念在平面构成中基本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由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基本形,往往代表着设计者思想的不同含义和感情色彩。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把它们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巧妙地进行排列组合,便会得到千姿百态的新的形象和好的构成效果。一个优秀的设计家在设计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气氛,不同的地域,以及设计者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而进行的。二基本元素的关系点、线、面这些元素,都可以看作是单独的形态。在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它们单独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是一个对象,也存在它和周围空间的关系。所以在构成中,研究各种同类、不同类形态同时出现时它们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配置才能共同形成某种形式,这比研究单个对象的特征更接近设计和构成的本质。世界万物是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我们也应该在不同的关系中认识它们。因为只有在互相之间的关系中,在不断的变化组台中,各种视觉元素才会活起来,才能表现无限的可能性。在学习绘画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对象之间的前后、虚实、大小关系,构成和设计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而已。元素的关系如果有两个单独的元素,它们的关系基本有以下几种: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的距离。相接(接触)——形与形之间的边缘正好相切。相交——覆盖(覆叠):形与形之间是覆盖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合并(结合):形与形相互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叠透(透叠):形与形有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剪切(减缺):形与形相互覆盖,形被覆盖的地方被减掉。差叠: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重合: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三基本形的产生方法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形态圆方角,经过多种组合方法而形成的。基本形的产生方法有:(一)加法基本形式由两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等组合方法而成的。即使有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相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二)减法基本形式由两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等组合方法而成的。即使有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相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三)分割法基本形是因一个基本形象被一种或几种分割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形象,也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四)重叠法基本形是由一个形象覆盖在另外一个形象上产生的。与两个大小不同形象重叠在一起,就是正负形。重叠可获得强烈的视觉形象。(五)透叠法两个形象相重叠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新形象,这就是一个具有透明质感的形象。(六)分离法基本形是将两个形象在不联接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新形象。分离的方法是要保持基本形间的距离互不接触。1.4骨骼前面我们谈到了基本形的的形象与形象组合所产生的构成关系。有了形象,应该怎样去考虑和安排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因为形象是存在于空间中的),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骨格。一什么是骨格经过设计者刻意精心的编排,使形体具有秩序的空间叫骨格。骨骼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分割画面的空间。骨骼分有作用性和非作用性,规律性、非规律性。骨格线的交叉点称轴心。二骨骼的类型与特点(一)有作用性骨骼所谓有作用性骨格,就是把基本形放在骨格中,骨格呈正方形,基本形也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色彩一样,没有变化。而实际应用中骨格有多种形式,如长方形、三角形、米字形、菱形,主要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和具体的情况自己变动。通过填色,使骨骼和基本形都显现出来,所以称为有作用性骨格。有作用骨格中的基本形,可以有大小变化、位置变化、方向变化、色彩变化等自由。当基本形过大超越了格子时,超越的那部分基本形一定要去掉,不能影响其它格子中的基本形。在填色时比较随意,甚至可以把图形都隐没在空间中。有作用性骨格是利用骨格线的存在而影响画面的造型,使之出现较多的变化,但不是一定要骨格线全部出现,如需要一部分不出现骨格,也可以把骨格线和基本形去掉。有作用骨格的特点1、基本形都在格内,通过不同的明暗显示骨格线的存在。2、基本形超出格子的部分要擦掉,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可以自由安排。3、骨格线起划分空间作用,并分割背景。(二)无作用性骨骼所谓无作用性骨格,是把基本形放在轴心上,它的骨格线只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不论有多少形体,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空间中,在填色后,骨格线都需要擦掉。所以骨格就好像不起作用,所以称这种骨格为无作用性骨格。在无作用骨格中,基本形也可大可小,方向、形状也都是自由的。根据以上规则,可以分别给有作用性骨格和无作用性骨格找出不同的特点。1、基本形必须放在轴心上,骨格线起轴心作用。2、骨格主要管辖基本形的准确位置,最后线要擦掉。3、形可大可小,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三)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所谓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而且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而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主要由变异、密集等构成。思考题(作业):□实训:实训一:点、线、面的构成(8学时)□练习:□讨论:点的形态□课外: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二形式美法则教学目的与要求:美的形式是反映具体事物美的特定内容的外观形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对比、统一、比例等形式美法则,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运用形式美得基本法则进行创作,激发创新思维。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形式美法则;难点:形式美法则在构成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及过程:二形式美法则美的形式是反映具体事物美的特定内容的外观形式。在美学上,被统称为“形式美”。形式美包括“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方面。外形式指材料的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表现内容的结构形式。形式美通过人的感官给人以美感,引起人的特定想象和情感时,它就成为审美对象。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2.1和谐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2.2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2.3对称对称又叫均齐。在图案设计里又叫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变成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例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中外各种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在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2.4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2.5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比如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2.6重心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物体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形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经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但画面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因此,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成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7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运用。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有加强魅力的能量穿针引线。2.8联想与意境
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例如图形的色彩:红色使人感到温暖、热情、喜庆等;绿色则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生命、春天,从而使人产生平静感、生机感、春意等等。各种视觉形象及其要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意境,由此而产生的图形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视觉语义的表达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平面设计构图中。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美的形式法则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形式美法则不是僵死的教条,要灵活体会,灵活运用。图案基础知识一(略)思考题(作业):□实训:□练习:□讨论:□课外: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三构成形式与表现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等基本构成形式和基础的构成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创造有新意的基本形;寻找特殊的材料、肌理并利用各种骨骼进行创作。授课时数: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难点:表现方法在构成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及过程:三构成形式与表现方法3.1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一重复构成(一)概念重复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重复,是指骨格的单元、形象、大小、色彩和方向等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的构成形式,来源于自然界万物周而复始的更叠,它使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形成和谐富于节奏感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加深人对形象的记忆。重复是设计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形象只要多次的展现,就会给人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有规律性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但是如果人们在感观上所受的刺激形式和方式长时间的不发生变化,那就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麻木感和乏味感。所以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多从形的重复方式上下功夫。重复可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1、绝对重复:利用骨格保持基本形态始终不变的重复。2、相对重复:指基本形的大小、位置或骨格形式有一定变化的重复,相对重复中基本形的设计可在统一中求变化,骨格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二)重复中的基本型与骨骼1、基本形是被用来做重复的形状,每一个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明了为主,如基本形过于复杂,不但不易组合,也容易使画面散乱不整。一般来讲,设计中的基本形大多选择较简单的几何形,这点应特别注意。2、重复骨格是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变动。变动时可以是线条方向的变化,也可以是线质发生变化。可以全部变化,也可以分条变化。重要的是要保持骨格的重复,不要一个画面出现两种骨格形式。另外基本形也要保持重复不变。设计时可以从一个骨格入手,逐渐展开。重复时基本形的方向,色彩都可以变化,不必拘泥于一个方向或相同的色彩,那样画面会感到单调。用这样的方式去设计壁纸、瓷砖、花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简便易做,排列自由,画面由于填色不同,可以出多种效果,是一种既快又省事的设计方法。3、重复构成的几种形式(1)重复是一个大概念,严格意义上的重复是指同一个对象。以不变的方式反复出现。但供重复用的单元形以及重复的骨骼都可以变化,以致看似简单的重复形式,也有无穷的变化空间。(2)重复的骨骼没有形的变化,只有疏密的变化。一般说来,密集的骨骼容易使人注意画面的总体黑白肌理效果,而忽视单元形本身的特点;而宽大的骨骼,使人更加注意重复后产生的黑白空间的轮廓和变化,更加注意到形态本身。(3)单元形的应用形式主要是指单元形的排列方向和黑白关系。(4)骨骼不变,单元形微变,单元形的应用形式变化,这有时也叫近似构成。二近似构成(一)概念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同样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程度大,就容易产生重复之感;反之,近似的程度太小就会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总之要让人感觉到,近似的形与形之间是一种同族类的关系。(二)近似构成的形式近似也是在重复的基础上,使基本形出现微小的变化。近似初看并没有多少差别,细看就各不相同了。近似可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及探索兴趣,增加画面的活泼性,但必须有所节制,不能任意变化。要明白画面是一个整体,同一画面中的基本形应保持统一,呼应和关联。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若属同一族类,他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是近似的一样。在形状的近似中,一般首先找出一个基本形作为原始的材料,然后在这个基本上作一些加、减、变形、正负、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强弱要特别注意,不能变得形状之间一点相似的因素都没有了。要保持形状同族的关系。其次,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相加、减,可构成不同的近似形状。另外,同一基本形在空间中旋转方向,也能得到近似的形状。还有利用变形的手法,把基本形伸张或压缩以取得近似的效果。2、骨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可将基本形分布在设计的骨格框架内,使每个基本形以不同的方式、形状出现在单位骨格内。三渐变构成(一)概念形态产生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渐变。渐变着重表现变化的过程,还有其中包含着的节奏和韵律。基本形有规律的递增和递减或是将形由此至彼慢慢转化,比起重复的同一性,渐变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美,更有生气。渐变开始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就会产生重复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二)渐变的类型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到残缺,也可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须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除掉。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5、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是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各种骨格线的渐变。渐变骨格的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觉和运动感。四发射构成(一)概念发射就是中心对称,指围绕着一个中心,形态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发射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表示各个方向的均衡的力的作用的形态,有时发射象征着圆满的结构。圆是最典型的中心对称,雨伞、雪花、车轮等也都是中心对称。(二)发射的类型1、中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在发射构图中比较普通的是分别称之为“离心式”和“向心式”的发射。发射的骨格线可以是直线、曲线、弧线等。2、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是以旋转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转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同箭靶的图形。五特异构成(一)概念特异构成和重复构成、渐变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特异,是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上,某个形态突破了骨骼和形态规律,产生了突变,这种整体的有规律的形态群中,有局部突破和变化的构成叫特异构成。
特异的效果是从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产生新奇的、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二)特异的几种形式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变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视觉焦点。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作些变异的对比。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的成分,以打破单调感。4、方向的变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是有秩序的排列,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变异效果。3.2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一材料、肌理和质感肌理和质感是把触觉的感受引入到平面的视觉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摸过这些材料,因此看到这些图像时会唤起我们的感受。生活中纯粹的平面图形是不存在的,任何形态都是附着在材料上的。肌理和质感把不同材料的组织结构细节展现出来。或者人为地再现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纹路。肌理偏重于材料纹理,质感更偏重于材料和质量对心理的暗示,如丝绸和钢铁分别给人柔软光滑和冰冷坚硬的感觉。(一)材料的分类1、自然材料:自然界是一个极大的取之不尽的材料库。树叶、石头、木材、毛皮、水、冰、泥土……当然每种材料在不同的状态下有着各种变化的形态,每个类别里也有上万种的具体形态。2、人工物品材料:自然材料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了人工物品丰富的材料和物品库。同样是泥土。经过锻烧等工艺,变成了陶、瓷。木头既可以简单加工成各种生活用品、建筑材料,也是制纸的原料之一,各种纸的质地、厚薄都会产生质感的变化。3、绘画材料:无论哪种绘画形式都要用到特定的材料和工具,传统中国绘画的宣纸和毛笔,油画颜料、丙烯、炭笔、喷枪都有各自的表现效果。绘画中颜料的厚和薄,笔触缓急都使画面产生肌理变化,而笔墨落在宣纸上,产生干、湿、润、枯的质感变化则是中国画特有的肌理表现。(二)常见的肌理的制作方法肌理可以用很多特殊的手段来制作和表现,一般有以下一些方法:1、颜色的使用:吹、渲染、堆积、滴淌、墨彩、抗水、飞白……2、工具的特殊使用:甩溅、敲击、弹线、喷洒……3、凹凸物理表面的应用:拓印、擦印、盖印……4、纸张的特殊处理:刮、叠、压、揉、撕、拼贴、浸水、包裹、附加和堆叠……二错觉和视知觉的现象看上去是和实际情况有偏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错觉。比如经过透视看东西近大远小,但实际物体的大,小、是不变的,这就是错觉。错觉产生以后,人们会不自觉地用日常生活经验去纠正它,所以并不对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干扰,而且还常常将错就错地利用错觉。来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感受。《平面构成》中有关错觉和视知觉的内容:(一)三维立体的假像:透视、阴影和投影、立体感、大小错觉、直曲错觉、空间方向错觉、色彩错觉。(二)视知觉:重心、力和场、粘连关系、动和静、图底关系、简化和归纳、残像、封闭、基调、视线的规律和焦点。(三)矛盾空间。矛盾空间矛盾空间在平面上再现了真实空间里不可能的现象,它的魅力在于充满了想像和机智的情趣,成为一种特殊的构成形式,在各种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矛盾空间不是没有规律的,而是从现实空间变化转换而来的。矛盾空间显示了设计的趣味和巧妙的一面,需要非凡的想像和空间意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设计语言。(四)平面中立体感的表现平面的空间形式不一定表现平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多种手法表现立体,产生错觉。这种方法用在构成中增加了空间的深度,丰富了表现力。1、形态大小的变化产生空间感。2、线的粗细、翻转和扭曲产生空间进深。3、形态的变化模拟了空间。4、灰度变化产生空间的远近。5、阴影的衬托产生立体感。三数码时代的构成和设计自然和文化遗产对设计和构成产生影响,而技术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技术特征,这种技术会对艺术、设计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并和其他因素一起综合成一种时代精神。当今时代可以用多种特征概括:网络化、全球化等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和技术基础,它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和设计。构成和设计在数码时代有什么表现和特点,这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1、图像记录手段的变化——数字摄影。2、采集图像的其他手段:扫描仪、复印机等。3、电脑和软件作为综合处理的平台已呈主流趋势。四构图和分割我们介绍了很多画面中的元素,以及如何把它们组织到一起。有一个问题却一直没有仔细讨论过。那就是画面空间的处理。点、线、面,都是呈现在一定的画面空间里的,设计应用更是有空间的限制。虽然都是平面设计,但视觉环境和设计目的不同,对空间的设计要求也不同。比如标志设计要求元素关系紧凑,以相对整体的形式出现;而唱片封套设计就要求对空间里的元素的安排更具艺术性。把整个画面空间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安排适当的内容,这就是分割和构图。相对分割来说,构图更讲究艺术性和表现性,和绘画的关系更密切。有的艺术家作品中特殊的构图方式,就是真个性和意念的表达方式的一部分。摄影中构图和取景都很讲究,同样面对对象,不同的构图方式带来的画面效果可以相差很多。构图和分割不仅对画面元素的安排起作用,还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精神,它们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观者对画面的感受,是否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是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画面是充满张力,还是稀疏平淡?传统的设计构图稳定,现代设计和艺术构图变化丰富,在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把自己的观念和内容传达给观者,就不得不仔细经营画面,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达到视觉传达的效果。图案基础知识二(略)思考题(作业):□实训:实训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12学时)实训三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8学时)□练习:□讨论:□课外: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二部分色彩构成一色彩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色彩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分类、属性和色彩体系等基本理论,并能把各方面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色彩三要素;难点:对色彩学和色彩艺术规律的理解。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色彩基础1.1色彩概述一色彩理论的历史发展色彩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的。由于色彩因素在艺术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都很重视色彩理论和技法的研究,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色彩经验和理论。中国关于色彩的论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论语>>里所讲的“绘事后素”,以及〈考工记〉里所讲的“凡画馈之事后素工”就是说绘画不仅有白描勾勒的色彩底稿,在此之后还要着色,赋彩,南齐时期谢赫德六法论提出了“随形赋彩”的设色要求。清代画家邹一桂又具体指出:“寒暖强弱,大小(指色块的大小),光暗皆色调也,画家宜调度得体方佳。”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教学中也要求把素描和色彩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近代色彩学中把原色和间色区别开来的问题,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也遭以提出,古人称原色为正色,不正为间色。〈礼玉藻〉中有文说“衣正色”。〈疏引梁皇侃〉:“正色谓清黄白色。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之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橙色)也“。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齐提出:”最重要的是六色。光的白,大地的黄,水的蓝,空气的青,火的红,暗的黑“。近代则把原色缩减为三原色。当前以三原色学说为主,不过由于有些现象不能用三原色来解释,所以也还有四原色的学说。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总是与绘画材料的使用和工艺过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古埃及,希腊,罗马的蜡画,中世纪的湿壁画和蛋彩画都很重视色彩的应用。但是这些画作使用的材料有的性能限制了色彩的运用和发展,乔凡尼说:“蛋彩画画起来很慢很费劲,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画效果生硬,不润泽。”因此画家们终于舍弃了蛋彩画和湿壁画,转而采用油画。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多德(384---332)写有《色彩学》的小册子,认为原色是白黄黑,他的色彩理论主观推论较多,他曾经提出“光照在物体上,物体的颜色随光的颜色而变化”,说明他当时已经察觉到物体色和光源色的关系,意大利文艺复兴带来了美术技法理论的巨大发展,在绘画中采用了几何学的远近法,开始使用明暗表现立体和空间。达,芬齐(1452---1519)的理论著作《绘画论》,其中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配色理论,他不仅提出“为光所照耀的饿对象的颜色为发光体的颜色所影响”,科学的道出了光色,物体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提香很善于运用色彩,他的作品中用一种主要色相和种种不同的冷暖,明暗,鲜灰的变化来组织画面,发展了油画色彩语言,提香是把素描色彩很好结合起来的色彩大师。他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同样致力于把色彩和素描紧密结合起来,在用色彩造型方面也取得很高成就。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光色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为色彩语言的发展和绘画技法提供了新条件。167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用三棱镜将太阳的光线分为7种颜色,从而证明了白色太阳光,产生于多种不同颜色光线的混合。他的著作《光学》为色彩的产生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与牛顿不同的是大文学家歌德,他在1810年所写的《色彩论》一书中着重强调的色彩的心理作用。法国传统的波伦亚学派一向以素描为主,提倡采用单纯统一的色彩处理,当时就受到了挑战。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一反古典主义的色彩单纯的传统色彩手法,以鲜明强烈的饿色彩表现他热情奔放的激情。他非常关心色彩理论和技法,勇敢的饿冲破习俗观念的禁锢,为绘画色彩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非常关心色彩理论和技法,勇敢地冲破习俗观念的禁锢,为绘画色彩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品《希阿岛的屠杀》一画,当时竟然被指责为“对绘画的屠杀”。德拉可罗瓦的画面以红青紫黄色彩为主要表达强烈的感受,他去非洲的摩洛哥等地旅行时为当地明亮的光线和强烈的色彩打动,画出了许多了色彩鲜艳的作品。他读了歌德的色彩论,又通过自己的观察,便把补色的对比的规律应用到绘画中去。其后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们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固有色观念,认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色相的深浅变化,阴影不是没有光,而是不同色彩不同明度的光,阴影不是色彩的熄灭而是色彩的诞生。印象派画家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大大的扩展了色彩语言的表现力。在此前后发表的法国化学家乔洛夫(1786——1889)的《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曾对印象主义画家产生过明显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1859-1891)、西涅克(1863-1935)等人用分解对象色彩的办法,以高纯度的小色点在画布上并置,能使一定距离的观众在观看时,形成视觉混合,取得了比直接混合的颜色更为鲜明的色彩效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画面都使用色点组成,所以又被称呼为点彩派。以高更(1848-1908)、梵高(1853-1890)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与印象派的出发点不同,他们不追求客观的光色效果,而是强调具有强烈个性的色彩,他们在合作色彩表现画家的自身感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绘画色彩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许多画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扩大了色彩的表现力。1905-1908年出现的野兽派,在绘画语言中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画面以鲜明的红、黄、青、绿四原色为基调,配合以单纯的形状和线条,色彩语言的着眼点放在追求装饰性、色块构成及主观感情的表达上。以毕加索(1881-1973)为主的立体派,在作品中强调物体的基本几何体,色彩以黑。茶。灰。白等中间调子为主,抽象派绘画开始兴起进,是以包豪斯学校的康定斯基(1816-1944)等人为主。康定斯基以接近原色的强烈色彩和线条,用抽象的形构成华丽而和谐的色彩交响乐。超现实主义的米罗则追求抽象形体和色彩的单纯性。交效应派则利用色彩的视觉错觉,以抽象的色彩,线条造成闪动不定的效果。更为突出的是在某些抽象派画家那里,色彩甚至成为唯一的独占的因素。有的画面只是一块平涂的色彩,没有线条,没有形体,也没有明暗变化。这是绘画语言中反色彩语言强调至极端的例子。随着科学的发展,色彩的应用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建筑设计师开始反对单纯灰色的建筑物,,提出要重视室内外的色彩效果。20世纪出现了将色彩调节应用在建筑,交通设施,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着色上,利用色彩的心理,生理,物理性质,使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具有舒适高效率。色彩调节起源于1925年,美国的一个外科医生在手术时,由于长期注视红色血液,因而造成视觉残象,使医生在注视白色墙壁时感到视觉疲劳,经过杜邦公司色彩顾问比伦研究的结果,反手术室的四周墙壁的白色,改涂为灰绿色,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医生的视觉疲劳,提高了工作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伦中心的色有调节技术应用到工厂,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交通事故的防止方面又取得了进展。此后,在许多方面,像医院,工厂,飞机场,学校,办公室,公共设施的室内都逐步实行了色彩调节。这种色彩调节的方法随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起来。20世纪的技术发明产生了彩色印刷,彩色电影和电视以及各种彩色霓虹灯。随着色彩日益进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色彩科学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测色学建立起来;在分光测色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色彩体系;以标准色标表示的美国的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和德国的曼塞勒色彩体系得到世界艺各国的广泛采用;穆恩和斯本塞“色彩和谐理论”得到传播,市场调查心理学实验中色彩计划获得进展。这些都是这个世纪色彩发展的重要成果。色彩理论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观察理解和表现主客观世界的更大可能性。我们不要迷失在色彩理论的许多科学技术细节中,那些曾经为许多画家迷茫费解的色彩现象;困扰的难题,通过色彩语言理论的发展和不断的实践,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清晰,并且展示出许多新的领域和创作的多样可能。二光与色1666年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一)光与色之间的关系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色是光刺激产生的结果。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波长较短。(二)色彩的成因牛顿发现光的成因。太阳光从一小孔导入暗室,通过三棱镜可以将无色的日光分离出红、橙、黄、绿、蓝、紫。由于各种色光的波长是不同的,折射率也不同,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三)光源色1、光源:宇宙间凡是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而言太阳是最大的光源。2、光源种类:白轵灯(代表晚上的光)火,太阳光、有太阳光时特有的蓝天的昼光,也就是带有蓝味的白光--也是常说的光源。3、标准光源:颜色根据照射光源的性质而言而发生的变化,颜料色决定与照明光色。为了调色的准确性规定了标准光源,以在调制颜料和染料时使用。4、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太阳、月亮、灯光、火焰等)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不同的发光体,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光源色的色彩不同。会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的倾向性越明显,对固有色影响越大。(四)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会发光,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凡是本身不会发光的色彩通称为物体色。(五)固有色:物体在阳光、灯光等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在光线足、柔和的情況下,物体亮部中间色部份能够比较充分地呈现出固有色。(六)环境色是指从某个物体上显现出来的旁边物件投射到它上面的色彩。环境色规律表明,两个不同颜色的物件并置在一起,相互间在色彩上都会发生反射作用,颜色深的对颜色浅的来说,反射强烈,相对颜色浅的对颜色深的,反射微弱。(七)色彩与色温:一般的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都可产生色光及色彩的变化。(八)视觉的生理构造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九)色调调子是一种色彩结构或画面给人的整体印象,调子由以下因素决定:1、明度基调色彩的明度基调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关系的对比特征,在绘画作品中,整体的色彩是暗还是亮;是明度对比强烈还是柔和,这是明暗关系的特征,将为绘画的色彩效果奠定基础。2、颜色基调颜色基调,主要表现色彩结构或画面在色相及纯度的整体印象。一个整体色彩,它是倾向暖色还是冷色,是偏向橙红还是偏粉红,是鲜艳的饱和色还是含灰色,这基本的印象对整个色彩所要表现的情绪和美感有极大的影响。对色调的把握,主要在色量的控制中,如果是寻求有倾向性色相的色调,就应该先确立主色,并让主色的面积达到足以大到是整体的色彩倾向于它,然后根据需要适当搭配其它的色彩。有色相倾向的色调具有明显的表情特征,属于色相色调。颜色基调又是强调对比关系构成的,不同的对比有不同的效果,如强冷暖对比和弱冷暖对比,强对比的基调是比较激烈的,弱对比是含蓄柔和的。他们构成冷暖色调。色量的鲜灰度又构成了画面中整体色彩纯度的不同,根据实际应用和控制色彩的纯度高低,形成纯度色调。3、主观色调:是画家根据客世界的色彩变化和印象,进行改变,不可意模仿肉眼观看到的色彩初步印象,从主观上对局部或整体的色彩做重新的调整处理如:夸张、强调处理。由此升华了色彩基调,更适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1.2色彩的分类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微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一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二有彩色系:它是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组成三其他色系概念:(一)基本色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它们是最基本的色彩群。(二)三原色是基本的,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色彩,是原始的“母色”。原色分:1、色光的三原色,即朱紅光、翠綠光、兰紫光。2、色料的三原色,即紅、黃、兰。(三)间色用两个原色混合所得到的新色称为间色。紅黃混合得到橙色,紅兰混合得到紫色,黃兰混合得到绿色。原色等量混合得到的橙、紫、綠,是三个标准色。如果改变原色的比例,所得的間色就发生变化。而三个原色和三个标准色的间色,是六个最純正的顏色,它們接近太阳光谱上的标准色,所以它们被称为标准色。(四)复色是指用任意两个间色相混合,或者用一个原色与不含有这个原色的间色混合得到的新色。这样不同的颜料比例相互混合,大約可产生万种顏色出来。他们是构成画面的主要色彩。(五)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六)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七)冷暖色色彩本身无所谓冷暖,不同的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只在人們的心理上引起冷一些或暖一些的感觉和反应。紅色、黃色、橙色以及傾向于這些顏色的色彩,能給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看到暖色会联想到太阳光、火光、灯光等,因此称這些顏色为暖色。而蓝色、兰绿色、兰紫色,便会联想到天空、海洋、冰雪、月光等,使人感到冰。因此称这些顏色为冷色。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予温暖、舒适和活力,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将对色彩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八)近似色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1.3色彩三属性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1)光源的照射。(2)物体本身反射的色光。(3)环境与空间对色彩的影响。在有彩色系中,只要有一块色彩出现,这个色彩就同时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以外,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色彩明度的两种情况: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降低明度的方法:加黑或其他低明度色(如:蓝色、紫色等)。提高明度的方法:加白色或其他高明度色(如黄色等)。二色相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三纯度指色彩的纯净度,也称艳度、彩度、鲜度和饱和度等。光谱中的七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无彩色系列没有色相,纯度为“0”。1.4色彩推移一明度推移(一)定义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二)表现方法:通常选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底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二色相推移(一)定义: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二)表现方法: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色相推移的中介色也可以使用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或金属色,任何颜色都可以推移至另外的颜色。三纯度推移(一)定义:是指某一纯色向无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二)表现方法: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等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四冷暖推移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1.5色彩的体系一牛顿色相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像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相接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二色立体所谓色立体,即是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的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即以明度阶段为中心垂直轴,往上明度渐高,以白色为顶点,往下明度渐低,直到黑色为止。其次由明度轴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阶段,愈接近明度轴,彩度愈低;愈远离明度轴,彩度愈高。各明度阶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阶段向外延伸,因此,构成某一种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阶段为中心轴,将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红、橙、黄、绿……等顺序排列成一放射状的结构,便形成所谓的色立体。三奥斯特华德色立体与孟塞尔色立体四色立体的用途(一)色立体相当于一本“配色字典”。它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包括全部色彩的体系,它会帮助我们丰富色彩词汇,开拓新的色彩思路。(二)各种色彩在色立体中是按一定秩序排列的,它指示着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的一些规律。(三)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色立体谱,这对于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将带来很大的方便。注意:在色彩设计中,色立体只能作为配色的工具,科学的工具毕竟不能代替艺术创作。思考题(作业):□实训:实训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8学时)□练习:□讨论:□课外: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二部分色彩构成二色彩混合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节学习,了解色彩混合的原理和各自用途;掌握空间混合的规律和特点,并能正确运用;明白色彩推移的形式和规律,以及各自构成的画面效果。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色的混合、空间混合以及色彩推移;难点:以色彩混合的原理,空间混合以及色彩推移为基础应用于其他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及过程:二色彩混合色彩的混合包括色光的混合、色料的混合及色彩的空间混合,各种混合有不同的性质。色光三原色混合出现白光,色料三原色混合则出现黑色;色光的红和绿混合出现黄色光,而色料的红和绿混合则出现灰黑色。因此,色光混合和色料混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把色料混合的规律套用于色光混合。2.1色光混合色光的三原色是朱红、翠绿和蓝紫。这三种原色混合后的色光比它们的平均亮度更亮,所以色光混合又叫做加色光混合或者正混合。2.2色料混合
色料的混合包括颜料、染料、印刷油墨等色彩材料的混合。色料的三原色为品红、柠檬黄和湖蓝。色料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比参加混合的颜色的平均明度要低,并且混合的次数越多越暗,因此色料混合又叫做减光混合或者负混合。原色是不能被其他的颜色混合出来的,是最基本的颜色,称为“第一次色”。两种原色产生间色,称为“第二次色”。色料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橙、绿、紫是色调的三间色。色料的三间色接近色光的三原色,反过来色光的三原色则接近色料的三间色。2.3空间混合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的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空间混合或者并置混合。例如,新印象派的点彩、彩色印刷网点、纺织品的彩色经纬线交织等的色彩明度相当于参加混合的各种颜色的平均明度,不增不减,所以又叫做中性混合。空间混合的色彩比色料调混的色彩生动。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即点彩派)作品,就是将当时物理光学上的成就应用于绘画艺术的成果。印刷网点也属于点彩空混,只是点的单位面积很小,一般彩色印刷都是青、品红、黄、黑四色版印成,青、品红、黄网点能混合成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另外,点彩空混与距离有关。色点小,近距离即可空间混合;色点大,必须在远距离眼睛才能感觉到混色效果。现代色彩艺术是建立在物理光学基础之上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理解光的本质特征之后,才容易把握色彩的普遍规律。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是控制色彩的基础,这是色彩应用时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造型是骨骼,色彩是衣服。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对绘制游戏贴图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光、色、形不可分割。思考题(作业):□实训:实训五色彩混合(8学时)□练习:□讨论:□课外: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年月日-节标题:第二部分色彩构成三色彩的情感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色彩心理表现类型和色彩的联觉。能够运用色彩的搭配表现心理感受。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色彩心理表现类型、色彩联觉。难点:色彩心理的表现。教学内容及过程:三色彩的情感色彩对人头脑和精神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色彩的知觉力,色彩的辨别力、色彩的象征力及感情,这些都是色彩心理学的重要问题。
生理心理学表明感受器官能把物理刺激能量,如压力、光、声和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到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而人的心理过程,如对先前经验的记忆、思想、情绪和注意集中等,都是脑较高级部位以一定方式所具有的机能,它们表现了神经冲动的实际活动。
费厄发现,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发生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依次增强。库尔特·戈尔茨坦对有严重平衡缺陷的患者进行了实验,当给她穿上绿色衣服时,她走路显得十分正常,而当穿上红色衣服时,她几乎不能走路,并经常处于摔倒的危险之中。3.1色彩的表情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旦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面对典型的性格,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的。一红色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处于可见长波的极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但眼睛不适应红色光色光的刺激,可它善于分辨红色光波的细微变化。因此红色光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中轴射的直线距较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深,给视觉以逼近的扩张感,被称为前进色。
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艳丽的鲜花,以及丰硕甜美的果实,和不少新鲜美味的肉类食品,都呈现出动人的红色。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使之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了首位,成为最有力的宣传色。若装演商品便成为畅销的销售色。
火与血人类视之以宝,均红色。但纵火成灾、流血为祸,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爆炸、恐怖的象征色。因此人们也习惯地引作预警或报警的信号色。
总之,红色是一个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红色与不同颜色搭配的感觉:橙色底色上的红色缺乏朝气;黄绿底色上比较活跃、莽撞、冲动;蓝绿底色上显得有生气,迸发出赤热的火焰;黑底子上的红色更显得跳跃、纯正、温度升高。红色具有威武、恐惧、火热、革命、力量、献身、奉献、暖和、吉利、喜庆、危险、禁止等含义。红色是一种热烈、冲动、有活力的色彩。二黄色黄色光的光感最强,给人以光明、辉煌、轻快、纯净的印象。在自然界中,腊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以其精美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帝王与宗教传统上均以辉煌的黄色作服饰;家具、宫殿与庙宇的色彩,都相应地加强了黄色,给人以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仁慈的感觉。
但由于黄色有波长差不容易分辨轻薄、软弱等特点,黄色物体在黄色光照下有失色的现象,故植物呈灰黄色,就被看作病态,天色昏黄,便预示着风沙,冰雹或大雪,因而有象征酸涩,病态和反常的一面。黄色与不同颜色搭配的感觉:在红色背景上显得比较燥热、喧闹;橙色底的黄显得轻浮、稚嫩和缺乏诚意;蓝背景上的黄感觉明亮、温暖;但稍生硬调和感稍差;被白包围时显得无力、暗淡。黄色一般有光明、希望、快活、向上、发展、嫉妒、庸俗等意味。三橙色橙色又称桔黄或桔色。在自然界中,橙柚、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有丰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所以妇女们喜以此色作为装饰色。
橙色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仅次于红色,而色感较红色更暖,最鲜明的橙色应该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给人有庄严、尊贵、神秘等感觉,所以基本上属于心理色性。历史上许多权贵和宗教界都用以装点自己,现代社会上往往作为标志色和宣传色。不过也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的色。
上述红、橙、黄三色,均称暖色,属于注目、芳香和引起食欲的色。四蓝色在可见光谱中,蓝色光的波长短于绿色光,而比紫色光略长些,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短。每天早上与傍晚,太阳的光线必须穿越比中午厚三倍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其中兰紫光早已折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施工图范例》课件
- 2023年水处理剂项目筹资方案
- 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化管理培训 课件
- 机械制图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养老院老人生活娱乐设施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监测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投资养殖合同(2篇)
- 2024年版:临时建设设施买卖合同规范
- 2025年阿克苏货运车从业考试题
- 完整版场记单模板
- 实木家具工艺标准(全流程)
- 高一语文必修一4篇古文 词类活用(课堂PPT)
- 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模板2
- OPERA系统培训ppt课件
- 电镀工艺-电镀镍
-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10Kv输变电工程电气安装技术交底
- 录屏软件Camtasia_Studio使用教程
- 工厂常用英语
-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