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知识定位知识结构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企业内部国家政策1、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两大经济体制的调整启示
时空定位1.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1)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失调,矛盾进一步发展从而诱发经济危机。宏观综合(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间的矛盾。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动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从而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性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危机。2.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措施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内容项目手段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性质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整3.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实行过程 ①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③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2)主要表现①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②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3)主要作用 ①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4)实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4.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改革方针的失误。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2009·广东单科,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材料型:关键是一个“这”字2.(2009·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答案:D
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D4.(广东历史)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5.(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C6.(2008山东,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答案D1.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 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出租土地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组合型: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2.(江苏历史)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B组合型: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3、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组合型: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4、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组合型:让每个拿得准的小圈发挥作用,不要在拿不准的小圈上下结论优化型:不仅选“对的”,更要选“最对的”
1.(2007天津,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优化型:不仅选“对的”,更要选“最对的”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优先掌握了农产品的支配权优化型:不仅选“对的”,更要选“最对的”
3、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最深层的原因是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D、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优化型:不仅选“对的”,更要选“最对的”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工人失业人民贫困工作待遇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的。(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种管点并简要说明理由。(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习题背后的秘密做题的目的不在得出答案,而在把握规律;做题的窍门不在数量多少,而在做出心得;做题得分不靠感觉,而是要讲明道理;习题的功效不在习题本身,而在它是知识的载体做题的境界不是去猜别人出什么题而是让别人猜我们还有什么不会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用你的“眼”去发现题的“眼”材料解析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复兴;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说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学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5分;若学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1.斯大林模式(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工业化的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2)通过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3.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现经济现代化,1937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农业的耕种现代化即机械化初步实现,但农业生产却长期停滞不前。(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1.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二战”前夕,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奉行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以尽量不干涉和少干涉经济为基本行政指南。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出现,从此,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模式。3.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通货膨胀严重。20世纪末,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了减轻,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4.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产生;资本主义各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一、新材料新情境1.大危机前,西方国家经济思想的主流是强调自由放任。在大危机的强烈冲击下,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并不能挽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迫使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转而探索通过强化国家干预的途径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由此,马歇尔庸俗经济学传统的主流地位发生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学说开始应运而生……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尝试,新政为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提供了一种模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不谋而合,新政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着重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历史专题30讲》解读材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即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著名学者房宁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中指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关注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思想理论界都在思索和探讨这个问题。对战后西方发展的普遍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事实对于世界所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在多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人类的生活。”解读这段论述的中心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3.(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
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解读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改革方针的失误。二、教学精彩片断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2.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物探索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证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稳定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4.社会主义建设失误(1)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领导人意志的影响,非经济的方法对计划的实施起了消极的作用,高度指令化和过分集中妨碍各地区、各企业的积极性。商品货币关系处于受限制、受排斥的状态。工农间、城乡间缺乏各种流通渠道。(2)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造小农经济缺乏经验,工作中注重农民利益不够,不少领导人追求集体化速度,公然采取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农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产量进一步下降;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致使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削减农业税、开荒和种玉米;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一些成果,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戈尔巴乔夫经济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政治上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最终解体背景前提措施苏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无产阶级国家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
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政府的自由放任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手段性质实质结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危机得到解决,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整三、教材细节对比1.30年代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人教版]
(1)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特点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2)新政的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岳麓版]“以工代赈”的积极作用田纳西水利工程: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
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人民版]蓝鹰运动新政的措施之一。全国工业复兴署成立后,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并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蓝鹰徽章被悬挂在企业建筑物上或印在企业的产品上。无蓝鹰标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在工业复兴署的号召下,“蓝鹰”飞遍各地。2.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人教版]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2)“斯大林模式”的得失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岳麓版](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士兵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人民版](1)苏联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一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显然,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真正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3.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与苏联的改革[人教版]
(1)战后资本主义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变化“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2)戈尔巴乔夫改革归于失败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岳麓版](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又一表现企业经营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又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2)赫鲁晓夫改革成绩的具体体现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人民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通信广播有效载荷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体燃料发动机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拱形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圆网多缸瓦楞纸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交易安全防范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多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 如何准备并发表一场成功的TED演讲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标准工程设计合同范例
- 公司职称、证书补贴管理办法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全国河流水文站坐标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1270.2-2021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GB 39552.1-2020太阳镜和太阳镜片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