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物联网概述内容简介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本书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这3层分别进行阐述,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拨开萦绕于物联网这个概念的重重迷雾,引领求职者渐渐步入物联网世界,帮助探索者把握第三次IT科技浪潮的方向。前言在进入人类世界短短的20年里,互联网已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载体和平台,广泛参与到社会的运行和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在学术圈与工业圈孜孜不倦地探求互联网走向的时候,其实还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探索主线从没有放弃过,这就是马克.维塞尔(MarkWeiser)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提出的普适计算(PervasiveComputing)。一般认为互联网代表着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把人们的使用吸引在信息空间(CyberSpace)中,主要依赖桌面型计算获取服务与支持;而普适计算则倡导发展可以广泛部署的微小计算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透明和智能的计算服务,又称为不可见计算(InvisibleComputing)。如果说互联网计算此前一直崇尚人围绕着网络进行,那么普适计算则主张让微小系统形成的网络围绕着人运转。普适计算的提出也是考虑到小型化或微型化成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各种小型计算设备如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传感器、射频标签等崭露头角。同时,无线技术的运用也使移动计算变得日益成熟和普及。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开始尝试突破桌面计算的模式,将计算和互联技术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普适计算的目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环境和场景中广泛部署微型化且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普适设备,并与已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移动、无缝、透明和泛在的计算支持和服务。普适计算是人们摆脱计算设备对人类活动的束缚,将互联网推广到物理世界的初步尝试。但是执着于普适计算的人们很快就迟到了苦头,由于普适计算设备大多是互联网上已有的各种计算系统的延伸和拓展,扮演探测和感知的角色,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而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体,如移动互联、家居、医疗、导游等,找不到真正穿透国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很快沦落到一个尴尬的地位:每个人看了演示都觉得不错,但哪一个应用也没能大规模推广,普通民众更多时候的感觉就是一个词——麻烦。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传感网)作为普适计算的一个实际延伸,数年前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戴维.卡勒(DavidCuller)掀起一阵热潮之后,大鸭岛、斑马网、金门大桥监控、火山与泥石流、青岛海洋、精准农业、煤矿救援以及林业生态监控,一系列概念系统纷纷走进人们的视野。作为人们对物理世界进行有效感知和探测的手段,传感器早已开发、研究和使用了超过100年,但是把传感器组成网络,形成智能化的自我协同、自我定位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一个传感网中,大量的传感器等微型化计算设备自组织地连接在一起,将计算和服务从满足个人需要进一步延伸到制造、运输、能源、环境和建筑等国民经济生产领域,适应人们对探索、利用和管理物理世界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早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往国民经济的各主要领域,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一方面人们不断地建设和完善周围的物理世界,如机场、公路、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包含数据中心、个人计算机、宽带网络等的信息世界。两者是如此地割裂为两个次元。但现代经济的发展显然开始要求将计算技术拓展到整个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将人类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系统整合统一。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是要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在近几年推出了Cyber-PhysicalSystems(CPS)研究计划。CPS追求有效地连接诸如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嵌入式医疗器械等物理设备,在物理设备和网络基础上,通过开发智能计算、通信,控制及新型传感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快速响应的、因应用户需求的高质量服务,如结合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紧急救险与自动导航、建立车辆间网络辅助安全与自动化驾驶。CPS企图超越已有传感网系统自成一体、计算设备单一、缺乏开放性等缺点,更注重多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开发标准的互联协议和解决方案,同时强调与互联网进行联通,真正实现开放的、动态的、可控的、闭环的计算和服务支持。2009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打破这个僵局,他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智慧地球”主张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的核心就包括兴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对互联网宽带进行升级、对公共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等内容。这个举措也使得物联网概念一举登上了网络大舞台。什么是物联网,至今并没有一个精准而公认的定义。关于这一点,在本书的正文中还要更加正规和详细地讨论到。很多学者为了找英文的对应,使用了InternetofThings(IoT)作为物联网的英文回应,关于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在讨论的物联网概念,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整合了美国的CPS、欧盟的IoT和日本的i-Japan等概念,但又不完全和哪一个相同。物联网理念的出现应该说是归功于物流系统的现代化需要。现代物流系统希望利用信息生成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类似于条形码这种自动识别技术(Auto-ID),就是物联网的最初应用。除了物流领域,物联网还可以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医疗、能源、家用电器监控等各个领域。物联网的发展要求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诸如感应器、RFID标签等信息化设备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商品、货物等各种物理物体和基础设施中,甚至人体里,将它们普遍互联,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物联”。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远景立刻明晰起来。人们可以大胆假设下一代互联网将是物联化的互联网,或者称之为“大物联网”。大物联网不仅局限于目前互联网中信息系统和设备的连接与组合,还将继承和极大地拓展大型计算、桌面计算、普适计算、CPS、物联网、云等计算模式的应用翻唱,彻底地整合物理世界与信息系统,为未来人类建设统一的赖以生存的智能化环境。1998年,作为临时翻译被派到纽约,坐到IBM总裁郭士纳一尺远的地方听他说理想中的E-service概念。那时我还不知道后来异常有名的“智慧尘埃”(SmartDust)概念已经公之于众了,郭士纳先生也未必知道自己后来将因为所谓的15年周期定律被人们频频说起,大家抽空用中文悄悄交换着刚听到的传奇般的雅虎和免费的E-mail空间。真正在听郭士纳滔滔不绝的,其实只有我这个翻译。没有人意识到此后一年多Internet要经历一次泡沫崩裂,而桌上半数的精英即将加入失业大军。人们热烈地规划着今后几年的爆发路;津津乐道的是贫困的大妈因为住在网络中心楼上就发财3千万的故事,还有王菲的相约九八。1999年我参加原信息产业部一个代表团到日内瓦参观电信展,正值邮政综合计算机网规划建设期间,因为其中有邮政指挥这一部分,大家都很关注相关的内容。展览会上有人极力宣传IoT/IoM等一系列概念,有点闹笑话的是,那时候我还以为IoM就是InternetofMoney,这么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那时候都把金融流和物流挂在嘴边,几年之后看一篇文章才意识到IoM是InternetofMedia的简写。2001~2004年跟随倪明选老师做科研,第一个题目就是利用RFID做位置的感知,基于系统实验发表了“LANDMARC:IndoorLocationSensingUsingActiveRFID”这篇论文。LANDMARC作为最早使用主动式RFID的定位系统之一,迄今为止被国际国内研究者引用超过600次。2004~2007年,我们以煤矿安全生产和紧急救援为应用目标,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煤矿监控系统。通过自动监控煤矿工作空间的氧气含量、瓦斯浓度,实时检测渗水和矿道地质结构变形等事件,为煤矿以外事故的发生提供预警,并为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救援提供关键导航功能。2007~2008年,我们和中国海洋大学一起把传感网络应用到海洋生态环境监控中,研制了OceanSense系统,在黄海海域最多部署了上百个节点收集温度、光照、海深等环境数据。2008年至今,为了探求传感网大规模部署的技术壁垒,我们展开了绿野千传传感网林业监测系统。当时提出了“3个1”的决心,即在一个野外的真实环境,部署超过1000个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系统,连续运转一年以上。在2009年5月我们成功部署了一个120个节点的原型系统,到10月份原型系统扩充至330个点,至今已经运转超过13个月(/)。2009年8月我们在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个超过200个节点的实用系统,该系统至今已经连续运转超过10个月。物联网形式多样、技术复杂、牵涉面广。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物联网各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在综合应用层以下,同一层次上的不同技术互为补充,适用于不同环境,构成该层次技术的全套应对策略。而不同层次提供各种技术的配置和组合,根据应用需求,构成完整解决方案。本书按照上述四层模型由浅入深展开讨论,力争为读者系统全面地展示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每一层中,把内容上相对独立的技术和系统编排成独立的章节,从RFID、传感网,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再到云计算和数据安全,基本囊括了物联网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讨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如智能物流和环境监测等,综合阐述并总结全书内容。希望这本书首先能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供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使用;其次也尽量使其成为一个通俗的读物能引起普通读者的一些共鸣。本书的特点在于讨论物联网言之有物,从基本概念入手,强调应用,将内容落实到具体技术和解决方案,避免了炒作概念如建“空中楼阁”或者只谈技术却“见木不见林”。目录第1章物联网概述第2章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第3章传感器技术第4章定位系统第5章智能信息设备第6章互联网第7章无线宽带网络第8章无线低速网络第9章移动通信网络第10章数据库系统第11章海量信息存储第12章搜索引擎第13章物联网中的智能决策第14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15章智能电网第16章智能交通第17章智能物流第18章智能绿色建筑第19章环境监测第一篇概述第二篇感知识别第三篇网络构建第四篇管理服务第五篇综合应用网络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早期的电子邮件沟通地球两端的用户,到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万维网(WWW)技术引发的信息爆炸,再到如今多媒体数据的丰富展现,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项通信技术,更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信息世界。这个信息世界有多大?在2005年,谷歌CEO估算5X10^9GB数据。2007年产生的数据为281X10^9GB;到2008年底,全球数据内容的总量激增为487X10^9GB。作为对比,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存书大致相当于2X10^4GB;而《四本章各小节目录1.4库全书》,包含79337卷,36000余册,汉子约8亿字,全文本大约1.6GB。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或者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模式,将持续地把人们吸引在浩瀚的信息空间中。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感知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从传统的人工生成的单通道模式转变为人工生成和自动生成的双通道模式。以传感器和智能识别终端为代表的信息自动生成设备可以实时准确地开展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测量和监控。2008年全球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市场规模达到52.5亿美元,该年全球共售出19.7亿个RFID标签。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亿个具有通信能力的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英特尔公司预测这个数目将在2015年扩大到150亿个;爱立信公司预测到2020年,这个数目将扩大到500亿个。尽管数据不同,但是观点一致:低成本芯片制造使得可联网终端数目激增,而网络技术使得综合利用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变为可能。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触角(网络终端和接入技术)不断延伸,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传统的个人计算机,各类联网终端层出不穷。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多媒体播放器(MP4)、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一方面是物理世界的联网需求,另一方面是信息世界的扩展需求。来自上述两方面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类新型网络——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最初被描述为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核心在于物与物之间广泛而普遍的互联。上述特点已超越了传统互联网应用范畴,呈现了设备多样、多网融合、感控结合等特征,具备了物联网的初步形态。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这主要归因于: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第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各异,短期内还没达成共识。通过与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等相关网络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体均可寻址,每一件物体均可通信,每一件物体均可控制。一个物物互联的世界如图1.1所示。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湿的要求等。毫无疑问,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引领信息产业革命的新一次浪潮,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物理基础设施的安全利用。由于物联网融合了半导体、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多种技术,它即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其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1.1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概念最高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近年来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于2008年在《物联网2020》(《InternetofThingsin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阶段。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题为《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的物联网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推广标准化、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环境、推广物联网应用等行动建议。韩国通信委员会于2009年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该规划是在韩国政府之前的一系列RFID/USN(传感器网)相关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目标是要在已有的……2009年,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该战略旨在到2015年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每一个角落,聚焦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核心领域,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产业,以及整顿数字化基础设施。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再次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并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2010年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表示要培育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确保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2核心技术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图1.2展示了物联网四层模型以及相关技术。1)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感知识别层既包括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生成信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和管理。另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物质性质、环境状态、行为模式等信息开展大规模、长期、实时的获取。近些年来,各类可联网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多媒体播放器(MP4)、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入互联网,分享信息。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2)网络构建层。这层的主要作用是把下层(感知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互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包含IPv6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处在边缘的各种无线网络则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服务。无线广域网包括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及其演进技术(包括3G、4G通信技术),提供广阔范围内连续的网络接入服务。无线城域网包括现有的WiMAX技术(802.16系列标准),提供城域范围(约100千米)高速数据传输服务。无线局域网包括现在广为流行的WiFi(802.11系列标准),为一定区域内(家庭、校园、餐厅、机场等)的用户提供网络访问服务。无线个域网络包括蓝牙(802.15.1标准)、ZigBee(802.15.4标准)等通信协议。这类网络的特点是低功耗、低传输速率、短距离,一般用作个人电子产品互联、工业设备控制等领域。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合力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是实现物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3)管理服务层。在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技术的支撑下,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存储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数据库系统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海量存储技术,包括网络化存储(如数据中心),已广泛应用于IT、金融、电信、商务等行业。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查询数据是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以Web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查询技术异军突起,如今已成为互联网信息世界的重要入口。管理服务层的主要特点是“智慧”。有了丰富翔实的数据,运筹学理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智慧迸发”手段有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除此之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物联网时代,每个人穿戴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连接入多个网络,一举一动都被监测。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破坏、不被泄露、不被滥用成为物联网面临的重大挑战。4)综合应用层。互联网最初用来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进而发展到连接以人为主体的用户,现在正朝物物互联这一目标前进。伴随着这一进程,网络应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图1.3所示,从早期的以数据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如万维网、电子商务、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社交网络等,再发展到物品追踪、环境感知、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网络应用数量激增,呈现多样化、规模化、行业化等特点。物联网各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在综合应用层以下,同一层次上的不同技术互为补充,适用于不同环境,构成该层次技术的全套应对策略。而不同层次提供各种技术的配置和组合,根据应用需求,构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技术的选择应以应用为导向,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感知技术、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1.3主要特点相对于已有的各种通信和服务网络,物联网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感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磁科护理工作总结
- 教育培训行业工程师工作总结
- 电商供应链管理总结
- 初中班主任工作感悟与反思
- 婚纱店前台工作心得
- 教育科研行业教学改革建议
- 2024年度企事业单位聘用司机及车辆安全培训服务合同3篇
- 得寿山石默想语文阅读理解
- 白鹅微课程设计
- 波形发生器的课程设计
- 施工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无欠薪承诺书
-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 6.2.1向量的加法运算 课件(共14张PPT)
- YY/T 1866-2023一次性使用无菌肛肠套扎器胶圈或弹力线式
- 海蒂(世界文学名著经典)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 变电站检修规程完整
- 海南文昌2x4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
- 形式逻辑学全套课件
- 姜安《政治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