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_第1页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_第2页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_第3页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_第4页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的含义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二、经济周期的含义三、经济周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自英国1788年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算起,经济周期已有200多年历史。自1857年发生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共发生了11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每一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10年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例一共发生了9次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时间缩短,每一个周期平均时间为5年。

二、经济周期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orTradeCycle):指在总体经济运行中不规则的经济扩张和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反复出现的经济波动现象。第一,总体经济运行第二,扩张和衰退第三,反复性第四,持续性总体经济上升称为扩张:复苏-繁荣总体经济下降称为衰退:衰退-萧条总是按照“扩张-顶峰-谷底”的形态周而复始地出现扩张之后的进一步扩张的倾向衰退之后的进一步衰退的倾向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经济变量

经济周期t顶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谷底潜在增长路径实际经济活动YABCDEF不同阶段的含义:在繁荣时期,现有生产设备已充分利用。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已感缺乏。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上升,生产仍有丰厚的利润,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业下降。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急剧降至最低水平。萧条的特点是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复苏时期,是从周期最低点开始,经济逐渐开始上涨的过程。促使复苏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大批机器经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经济前景看好,投资增加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第一个周期:1982-1986年,持续五年。高峰1984年,增长率15.2%;低谷1982年,增长率8.5%。振幅6.7%。第二个周期:1987-1990年,持续四年。高峰1987年,增长率11.6%;低谷1990年,增长率3.8%。振幅7.8%。第三个周期:1991-1998年,持续八年。高峰1992年,增长率14.2%;低谷1998年,增长率7.8%。振幅6.4%。

三、经济周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经济周期尽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每一个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对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性相当大,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社会经济倒退。其破坏力常常比一场战争还大得多。

1929年10月底,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股票大量抛售,股票交易所前挤满了抛售股票的人群。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大萧条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1958年的价格计算)从2036亿美元急剧萎缩为1415亿美元,国民收入从1714亿美元大幅度下降至1004亿美元,降幅高达54.7%。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连续猛烈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5.7%至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到10亿美元。1932年全国公司的平均利润为负数,亏损13亿美元,工业生产连续猛烈下跌三年之久,倒退到1905年至1906年期间的水平。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危机所涉及到的国家受到严重损失。泰国十多年所形成的370多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倾刻化为乌有,印尼发生政治动乱导致执政三十多年的苏哈托总统下台,日本国际经济大国地位严重削弱,韩国背上了沉重的国际债务包袱。东南亚国家和日本、韩国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数量更是难以统计,国民经济水平倒退很多年。

四、经济周期类型根据周期长短划分:1.短周期,英国20世纪30年代,基钦周期:3-4年,短波2.中周期,法国1861年,朱格拉周期:8-10年,中波3.长周期,前苏联1926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长波经济周期循环论:熊彼特,美国,长周期与经济发展中大规模创新浪潮相关。(1)1785-1851:以纺织机、蒸汽机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时期(2)1844-1896:以蒸汽机、钢铁业为中心的铁路建设时期(3)1890-1920:靠电力、汽车、化工发展生产的时期熊彼特的结论:一个长周期=6个中周期一个中周期=3个短周期

§2经济周期理论一、形形色色的经济周期理论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各种经济周期理论(一)消费不足论(二)投资过度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三)心理周期论(四)政治周期论(五)创新周期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六)太阳黑子论(一)消费不足论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穷人消费不足富人储蓄过度C下降S上升AD下降AS上升产品过剩总结:消费不足理论以西斯蒙弟、马尔萨斯和霍布森为代表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源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二)投资过度论1.货币信用过度论(哈耶克、米塞斯)货币供给↑→利率↓→投资↑→资本品需求↑→资本品价格↑→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本品的产业,消费品产业被忽视→资本品生产过多→经济周期性波动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卡塞尔、维克塞尔、斯皮托夫)新技术发明、新市场开拓→投资↑→重复上述推理总结: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周期的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三)心理周期论(庇古、凯恩斯)某原因刺激了投资→繁荣→乐观→消费、投资增加→繁荣→过度繁荣→错误被察觉→悲观→消费、投资过度减少→萧条这个季节是冷还是热???总结: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1857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席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危机前:

首先,世界铁路热潮成了英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基础。1848年至1858年,全世界大约建成了6万公里铁路,投入铁路的资本累计高达160亿法郎。铁路建设促使许多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和增加生产设备。英国供应全世界铁轨和机车,还供给许多国家资本投入铁路事业。英国冶金工业、煤炭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在1847年至1857年间增加的产量和建立的新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世界其余国家的总和。

蒸汽机的改良,使其每百马力带动的纱锭和织机数目大大增加,并使其转速加快。企业生产能力的增长比其设备数量的增长又快得多。1850年至1856年英国纺织工业增加了517家工厂。

其次,其他国家得工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法国重工业的固定资本从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大致增加了75%。1846年至1856年,冶金工业大约建成了100座铁炉、475座搅铁炉和190座加热炉。1850-1857年,美国工业和运输业的固定资本投资总额,除英国外,比任何国家都大。美国建成的铁路比其余的整个世界都多。就是工业固定资本在50年代也增加了1倍。煤炭工业扩大得最快,其生产能力大约增加了1.5倍。黑色冶金业也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尽管英国人的激烈竞争大大限制了生铁产量的增加,1847年至1857年,大约建筑了100座使用矿物燃料的炼铁炉。危机产生:生产的大规模增长导致了过剩的发生,酝酿着危机。1857年秋季,美国发生了货币危机,危机席卷全国,葬送了成千上万的公司,使整个银行系统瘫痪,并且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美国的危机在英国继续蔓延,那些在美国企业里有大宗资本的公司和银行首先垮台了,破产浪潮随后又波及同欧洲大陆、澳大利亚、印度做生意的公司。许多大银行如利物浦自治市银行、格拉斯哥的苏格兰西方银行、格拉斯哥市银行等纷纷倒闭。

金融危机引发了工业危机,1857年英国的工业危机相当严重。在曼彻斯特,87家棉纺织工厂中有12家关闭了,25家非整周开工。普雷斯顿有12家工厂关闭了,有30家工厂一周只开工3-4天。威根有1/3的工厂、博尔顿几乎有一半的工厂、斯托克波特有3/4的工厂、加兹林登所有的工厂都是半开工的。

英国冶金工业发生危机比纺织工业晚些。但在1857年底,其情况也同样严重。斯塔福德郡和苏格兰有110座炼铁炉停火,南威尔士和北英格兰有1/4的炼铁炉熄了火。伯明翰工厂每周开工2-3天。冶金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铁路建设普遍紧缩和工业建设几乎完全停顿。煤炭工业也和冶金业一起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供应炼铁炉的煤矿封闭了。煤矿附近的道路上挤满了失业和半失业的矿工和炼铁工人。

原因和对策这一个阶段的经济危机的产生有两个重要原因:⑴生产的过剩。⑵购买力的不足。

以上原因使各国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经济危机:⑴扩大销售市场。资本主义用暴力把以前没有卷入国际商品流通的各国和各部门拉进国际商品流通中。1840年英国大炮为工业品打开了中国大门,1853年美国舰队也在日本照搬了这条经验。50年代,英国征服印度最后几个独立王国后,完全控制了印度。⑵千方百计控制本国市场货币供应量,提高购买力。(四)政治周期论(波兰,卡莱斯基)政治家连选的政治偏好决定以通货膨胀换取失业率的降低。失业、萧条→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失业率↓、通货膨胀↑→当选后实施紧缩性政策→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待大选再度来临→下一个循环。你的主意真不错耶!萨缪尔森的描述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关闭工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失业上升,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失业,使经济繁荣。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要让位。保罗·萨缪尔森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五)创新周期论创新→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者盈利→其他企业模仿→对资本品需求增加→繁荣创新普及→盈利机会下降→对资本品需求下降→危机(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

熊彼特(六)太阳黑子论杰文斯父子,数理经济学的先驱经济学=微积分+快乐和痛苦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地球气候变坏→农业歉收、减产→其他产业萧条太阳黑子活动减少→……太阳黑子每11年爆发一次,所以……

二、实际经济周期

2004年也就是去年最新一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美国亚历桑那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他们的工作不仅转变经济研究,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经济政策的实践”。瑞典皇家科学院如是评价。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挪威公民)和普雷斯科特(美国公民),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

获奖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他们之所以获此殊荣在于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真实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中的时间一致性问题。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经济政策可信性和可行性这一重要研究项目的基础。这一研究在过去10多年中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凯恩斯理论无法解释新的经济问题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现代凯恩斯理论和它的继承者始终在经济周期和政策稳定性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波动首先是由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例如与之相关的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经济学家也致力于解释和说明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是随后1973年和1975年的石油价格上涨和生产率的下降显示,供给一方的强烈震荡同样给经济周期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该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高明则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证明了供给一方,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需求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即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在宏观经济学中,他们的研究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真实经济周期,是由引起生产率增长波动的技术变动引起的,使用增长核算减去资本积累,生产率的波动和实际经济波动相关。

其他贡献1977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解释了经济政策中由于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将会导致一个“时间一致性”的问题,即政策制订者如果不能够将政策和提前量相结合,仅以一成不变的自然界作为对象,而忽略了与理性个体之间的动态博弈,将会导致政策导向向相反的方向变化,预期的政策结果往往无法实现。他们用这个理论解释了1970-1980年西方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的问题,从那时起这个概念也就逐渐被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和依据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随后他们将研究集中在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程序上,更加强调经济政策的制度设计,试图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经济政策可信性和可行性。

§3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又称乘数—加速数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汉森的提示下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并不是真实的经济周期的记录,而是一种纯理论说明。模型表明,国民收入周期性波动是由乘数和加速数的互相交织作用而带来的。Yt=Ct+It本期的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组成Ct=Ca+Clt=Ca+bYt-1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