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EmergencyEvents)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起突发的灾害和事故不仅导致大量死亡,还引起社会动荡、传染病暴发和饥荒,既影响人类的健康,又妨碍人类的幸福。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疾病暴发、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三大类,后两类事件的积累后果更加严重,如果用“天灾”与“人祸”来表述,则不难看出前者——如地震、飓风、火山暴发、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雪灾、寒潮、酷热及浓雾等,迄今尚难为人类所征服。而人为事故——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道路交通事故、列车相撞、核泄露,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的恐怖威胁等,不仅发生频率较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本来完全有可能避免,却因人类自身的原因而未能避免,甚至酿成大祸。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逐步耗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加,其危害日显突出。当前,许多国家已将突发事件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以成了当务之急。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首例SARS(以下简称非典)病例以来,至2003年5月13日止,全球有7548人被感染,573人死亡,病死率7.5%,扩散到五大洲的32个国家(地区)。2004年12月26日,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
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南亚大地震造成了7.3万人死亡,近7万人受伤,350万人无家可归,幅员2.8万平方公里地区内的主要基础设施全部被毁。
2005年8月30日,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由“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洪水将城区淹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发生难以预测时间分布各异地点分布各异影响各个人群社会危害严重
应急处理的综合性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防止可避免的事件发生;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训练救援人员,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突发事件的分期
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暴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暴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预防或处理次生灾害;封锁疫源地,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等。恢复期指事件平息期。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突发事件的分类
自然灾害
人为事故
生物因素所致疾病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1.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
气象灾害
暴风、暴雨、暴雪、雷电、干旱、热浪和寒潮等。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和海水回灌等。
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
地质灾害
火山、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
地震灾害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农业生物灾害
农业虫害、农田杂草和农田鼠害等。森林灾害
森林火灾、树木病虫害和乱砍滥伐。宇宙灾害
陨石撞击、强紫外线、黑子和强烈的潮汐等。
设在布鲁塞尔的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与美国对外救灾局一起建立了一个名为EM-DAT的紧急灾难数据库。一起自然灾害事件如果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导致至少100人受伤、无家可归或被疏散,则被包含在这个数据库里。根据EM—DAT,最近几十年里,每年报告的自然灾难总数稳步增长,从1970年的78起上升到2004年的348起。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一部分增长是人为因素产生的,部分原因是媒体报道的深入和通讯条件的进步。另一个原因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开始寻找自然灾难。不过,大约三分之二的增长是实际发生过的,是所谓水文、气象灾难增多的结果。这些灾难包括干旱、海啸、飓风和洪水,过去25年里它们一直有增无减。全球变暖使得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温度上升,导致各种强烈风暴增多。洪水易发地区进行的快速而没有计划的城市化活动也在诱发自然灾难。2.人为事故(accident)
战争和暴力
大规模战争、小规模武装冲突和群体斗殴。恐怖活动
核恐怖、化学恐怖和生物恐怖。重大交通事故
列车相撞或出轨、机动车连续追尾、海难、飞机失事、断桥和道路塌陷等。人为火灾
住宅区火灾、厂房火灾、公共场所火灾、校园火灾和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等。意外爆炸
压力容器爆炸、瓦斯爆炸、厂房爆炸等。群体中毒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药物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化学事故
毒气泄露、毒液溢出和毒物散失等。放射事故
放射物质丢失和核电站事故等。其他群体工伤、军事事故、医药事故、探险遇难等。3.生物因素所致疾病
主要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区域性暴发、流行。鼠疫、肺炭疽和霍乱等暴发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或多例死亡发生罕见病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4.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多位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原因的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
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划分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预防接种、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突发事件。包括: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环境因素、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造成心理伤害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经济发展造成环境危害1.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线资料,评价我国突发事件的流行形势,深入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2.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突发事件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3.有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4.有助于动态观察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处理情况,评价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防治水平。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一)暴发调查
是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同一种疾病时所进行的调查。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一)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暴发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迅速控制与扑灭疫情。暴发调查的步骤包括:核实诊断→确认暴发→初步调查分析→形成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分析资料与检验假设→采取防治措施→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总结报告。通过调查,确定暴发的病例数及波及范围,描述暴发的分布特点,推测暴发的性质和引起暴发的原因,分析暴发的类型,根据调查分析,采取根除污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传播因子等综合性措施,扑灭疫情。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一般程序和步骤
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1987年底~1988年3月间,在上海市发生了医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累计发病人数共31万人,死亡47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5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5.57亿元。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1988年1月中旬,上海市突然出现大批症状相似的病人。发病特点:起病急骤,先有发热、乏力,继而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引起上海市民极大恐慌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一)核实疫情和病原鉴定临床调查: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起病急骤,发热(92%)、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肝肿大(85.4%)、尿色加深、黄疸(90%)。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大于1000U(92.4%)传染病报告网络监测:肝炎门诊和住院病人明显增多,1月23日当天报告新病例数1441例,是往年流行高峰日发病例数的4倍。证实为病毒性肝炎暴发。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一)核实疫情和病原鉴定何种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及丙型不可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流行,故甲型和戊型的可能性大。实验室证据:抽测3029名患者的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指标,95.5%的患者抗HAV-IgM阳性,发病一周后甲肝抗原检出率为68.2%。证实为甲型肝炎暴发。边调查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积极采取扑灭疫情的综合措施。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1.流行特征调查(1)空间分布调查本次流行主要限于该市12个市区,占全市发病总数的94.9%,各区疫情上升和流行曲线几近一致。
11%的家庭有至少1人发病,8%的家庭有2人或以上同时发病。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1.流行特征调查(2)时间分布调查对292301例病人按发病日统计分析,可见12个区同时于1月14日发病数上升,2月1日达顶峰,疫情上升曲线呈锯齿形,基本上由三个流行高峰构成,顶峰分别在1月20日、1月25日和2月1日,流行波持续30天,自2月2日起疫情迅速下降。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1.流行特征调查(2)时间分布调查
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1.流行特征调查(3)人间分布调查:年龄、性别、职业本次流行以20~29岁罹患率最高(8302.2/10万),30~39岁次之(7824/10万),二者合计占总例数的83.46%,以50岁及以上者为最低,发病数只占总病例数的0.58%。职业分布以工人最多(占70.63%),职员次之(占8.5%)。性别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6:1。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
排除空气传播,考虑水源和食源可能(1)水源因素调查:对供应12个市区的自来水厂,管网水和出厂水样的水质检查,按国家要求的浊度、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三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均符合卫生指标。不同水厂供水范围与地区罹患率无明显差别。市区居民普遍无饮生水的习惯。市区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各兵种士兵均饮用上述水厂的自来水,但其罹患率与往年相仿,明显低于市区居民。远离市区的工业区不用上述水厂的自来水,由该区自行供水,其甲肝罹患率(3.8%)明显高于周围郊县,但与市区发病无差异。排除水源因素可能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2)食源因素调查:推测能引起如此大面积短时间内疾病暴发的食物应具有以下特点:①上市面广,销售量大;②上市范围和时间比较集中;③有被HAV污染的可能,以生食或半生食为主;④上市时间与暴发时间相隔约一个甲肝平均潜伏期。经过查阅资料和个案调查,考虑可疑的食物:新疆的伽师瓜、苏浙的甘蔗、以及羊肉串、螺蛳、白蟹、毛蚶等。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对照病例合计食未食食162125287未食118803921合计2809281208进食伽师瓜与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对照病例合计食未食食87142229未食136843979合计2239281208进食螺蛳与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病例对照合计食83404487未食8460468合计91864955进食毛蚶与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2.暴发原因分析又获得毛蚶与发病关系的其它证据:(1)供应高峰吻合;(2)1988年1月4日市政府下令禁止采购毛蚶后一个月,发病迅速减少;(3)市场和产地的毛蚶中均分离出相似的病毒颗粒;(4)感染绒猴成功。证实毛蚶是导致此次甲肝暴发的元凶突发传染病暴发调查实例
(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3.成因调查(1)毛蚶来源调查(2)污染原因调查(三)死亡统计和远期观察病死率仅为0.015%,其中三分之一死亡者合并乙型肝炎;对1075例确诊患者随访5年,无远期后遗症。(四)卫生服务利用评估抽样调查666名甲肝患者对门诊、隔离和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利用,暴露出卫生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暴发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暴发调查的自始至终必须同步进行暴发控制;暴发调查既应运用法律武器,获得法律支持,又应接受法律的制约和限制;暴发调查应讲究工作方法,争取各个部门的协作,获得群众的支持;在暴发调查进行过程中,还应不断向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汇报疫情,以便集思广益,统一指挥或调整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二)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
以灾害和事故为主的突发事件的调查方法与暴发调查有相似之处,但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灾害和事故的调查重点不是去寻找原因,而是及时、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卫生需求。快速侦察卫生需求评估深入调查突发事件调查,尤其是灾难和大型人为事故的调查,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快速侦察
接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后,卫生工作者第一步工作是对事发地区进行快速的侦察,以核实突发事件的真实性,并立即获得事件和事发地区的初步印象,做出第一个判断和决定。快速侦察的方式有:侦察卫星发回图像、架机飞临事发地区的领空、驱车或步行进入事发现场等。卫生需求评估
主要目的确定受害人群的多少;预计所需投入人力财力的数量;考察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和次生灾害;向外部救援力量和国际救援组织提供有关事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他们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为国内外宣传媒体提供客观事实,避免因不切合实际的报道而引起公众的不必要恐慌。调查内容(1)事件信息事发地区的面积,估计受影响的人口数及所处的位置;交通及通讯系统的受损情况;饮用水,储存食品、环境卫生设施及宿营设施等生活必需品的备用情况;死亡和失踪人数,需要急诊治疗的人数;
事发地区医院及其它卫生设施遭受损害的情况,它们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及对药品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人口是否有流动和迁徙,迁徙人口的数量、目的地;社会影响和反应,公众的情绪和要求;是否存在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流行或是否有传染病流行的危险。(2)背景信息事发地区的行政区划分,人口的构成特点;主要的交通路线、现用机场、车站和港口的位置,以及地形情况;卫生设施的分布情况及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关键机构如:银行、国库、药房、自来水厂和政府办公楼等的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特点。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是存储和提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有力工具。
信息收集途径空中观察营救工作者报告宣传媒体的报道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实地考察深入调查
1.调查事发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受伤比例和居民的营养状况等,总体评价事件的影响和控制工作的得失。
2.全面调查事发地区的卫生设施及机关公共设施的损害情况。调查结果将指导卫生部门的援助计划和行政部门的重建计划。
3.建立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调查事件的远期效应,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宝贵资料。
4.对于人为造成的事故,应由卫生部门协助公安等部门查明事件原因,追究责任;对于自然灾害,应由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等专家分析成灾机制。突发事件调查实例——美国“911事件”卫生调查美国“911事件”卫生调查评估现场医疗卫生资源能否满足大量伤员的照顾与处理统计死亡人数排除伴有恐怖攻击的可能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含量及其危害监控市政供水安全、餐馆安全、啮齿动物控制以及其他环境情况分析救援人员所受到的伤害观察事件引起的精神卫生问题调查事发后社区卫生需求和事件的远期效应等。美国“911事件”卫生调查(一)现场卫生需求评估(二)死亡统计(三)排除生物恐怖攻击(四)精神卫生问题(五)环境卫生问题(六)救援人员伤亡调查(七)社区卫生需求(八)远期效应观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意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
遵循的四条原则: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一)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一个长期发展活动的计划,其目的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抵抗力、接受力和恢复能力,用以有效地预防、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便于受害地区从突发事件中得到有序地过渡,恢复到持续发展。工作内容
1.制定政策6.教育培训
2.畅通信息7.机构建设
3.科学预警8.制定预案
4.危险评估9.加强研究
5.物资储备10.严格监督制定政策1989年2月我国颁布《传染病防治法》。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海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细则》经2003年9月22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自2003年11月7日起施行。2006年2月卫生部颁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畅通信息
设立监测点、建成计算机网络;建立分类事件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开发信息处理和查询软件;制作门户网站;规范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强化信息报告责任。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属地的专业机构审核网络直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措施跟踪关注达到标准未达到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科学预警预报和警报工作是突发事件预防和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完备的预警系统集监测、预报、警报于一体,要求监测全面、预报准确、警报及时。危险评估收集有关住房、生活条件及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基本卫生情况,分析发生灾害、事故和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评估基础设施受损的危险性及评价供水、供电、通讯运输等体系的应急处理能力;估计组织和物质方面尚存的薄弱环节。物资储备突发事件间期做好重要物资特别是医疗器械、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储备,才能保证在发生大规模中毒、疾病暴发或生物恐怖袭击时不出现慌乱。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8个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存储了大量应急物资,民政部还计划进一步扩充中央库数量,适当增加储备物资总量和品种。
教育培训培训专职人员,组建一支机动能力强的专业救援队伍;教育群众,强化群众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规避意识。机构建设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政府能否有效控制和处理这个事件,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反应灵敏、指挥有力的统一领导机构;我国政府设立由国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的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总指挥由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制定预案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指挥体系;形成贯通上下的监测信息平台;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的应急队伍;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研究加强预测、预报研究加强各种伤病的治疗研究加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研究严格监督评价突发事件准备工作督察对缓解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培训和教育项目的开展(二)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处置病员公共卫生管理稳定群众情绪寻求合作和援助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处置病员严重的突发事件会造成大量传染病患者或伤员,医务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对于传染性疾病暴发,应组织专门的救护力量,设置定点医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病因未明疾病暴发时,要充分注意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公共卫生管理如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扩散和保护高危人群。临时放假关闭公共场所暂停公共活动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出入境检疫封锁疫区发放药物、设备执行隔离、观察稳定群众情绪突发事件发生后,尤其是病死率较高疾病的暴发会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因此,要防止谣言,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同时解释群众疑问,指导群众做好个体防范,以稳定群众情绪,为救援或防治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寻求合作和援助所有地区和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救援工作但当本地力量和技术有限时,积极争取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援助十分有必要若国内外同时出现重大疫情时,及时取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各国的合作,有利于吸取他国经验,提高本国工作效率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迅速恢复和重建遭受破坏的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预防和处理受害人群的心理疾患等。救援、协调、事后处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国家危机系统交通-通信-消防-资源支持-卫生和医疗服务-搜救-危险品-食品-能源……国家CDC-州-郡-城镇卫生和福利部协作
研究
信息收集和发布病原-药物-疫苗-诊断试验-流调
危机中心-信息库-传媒-网络调查技术支持、专门行动美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接待用车:汽车租赁合同
- 医疗机构麻醉科医师聘用协议
- 图书馆管理员聘用合同样本
- 铁路线路新建爆破工程合同
- 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技术升级合同
- 水电站建设河道施工合同
- 网络安全工程师聘用合同
- 办公大楼钢结构施工承包合同
- 幼教中心绿化养护合同
- 电影院入口广告牌施工合同
- 旅游景区总经理招聘协议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赫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程 教案-教学方案 项目8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管理
- 中医内科学虚劳培训课件
- 2024广东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3、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9分)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完整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专题课件
- 全册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