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1.Def品德:广义的品德涉及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内容。狭义的品德专指道德品质。2.对道德的理解分为两类:内在品质、行为规范和原则。3.品德与道德、德性的关系是什么?答:从品德与道德的内涵看,品德与道德相似,可以说两者是“内”与“外”的关系,即道德存在于社会领域,品德存在于人的心里。德性是内在的东西,是一个人追求自己品质的一连串活动。4.品德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答:四要素+道德需要+道德境界。四要素: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5.个体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如何的?答:=1\*GB3①先依从。此时个体并非真心乐意,而是处在外在的奖励或处罚而遵守道德规范。=2\*GB3②再认同。此时个体在结识,情感,行为上与规范保持一致,从而自愿地遵守规范。=3\*GB3③最后信奉。此时个体已经深刻地结识到规范自身的价值,将规范内化,作为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6.额叶:专门负责道德发展的神经中枢。7.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答: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在生活中,道德为了生活。生活为道德提供了后天的也许性。8.儿童生活的特点是如何的?答:=1\*GB3①儿童生活是“身体生活”。儿童重要用身体进行活动,体验生活。=2\*GB3②儿童生活是“本能生活”。儿童在生活中并不刻意追求什么,也没有什么规划和设计,他们本能的嬉戏,游戏,玩耍,好奇,想象,探究,充满童真,他们生活在其中,乐在其中。=3\*GB3③儿童生活是“平常生活”。儿童咋平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建立情感性关系,以自身的爱好爱好反复着他们的游戏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他们对世界、人、道德等方面的自身体验。9.儿童生活的重要存在方式是如何的?答:=1\*GB3①关系性生活。儿童生活中重要有三种关系:亲子、师生、同伴关系。其中亲子关系是基础与核心。随着着儿童的成长,师生、同伴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2\*GB3②活动性生活。重要有三种:游戏活动、典礼活动、叙事活动。=3\*GB3③学习性生活。学习是人的天性,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生活。=4\*GB3④社会性生活。儿童的社会性生活重要体现为儿童在公共场合的活动需要儿童有相应的公德。10.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答:重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GB3①道德教育是促进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2\*GB3②道德教育作用于品德结构各要素,可以帮助儿童获得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示范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3\*GB3③道德教育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境界,促进人的“觉解”,唤醒人的心灵,追求人的道德自律与自由,提高人的道德境界。第二章: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特点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答:=1\*GB3①前道德阶段。(学龄前0-5岁)。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它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2\*GB3②他律道德阶段。(5-10岁)。这时期的儿童受外部规则的约束,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并且必须遵守。在行为责任的鉴定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来进行判断。在处罚方式上,倾向于强制性处罚。=3\*GB3③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以后)。这是儿童的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可以违反规则,如为了救人而违规的司机,就算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在行为的鉴定上,儿童会依据行为者的主观动机来判断对错。在处罚措施方面,会采用回敬性处罚。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答:=1\*GB3①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即道德规则。这一水平的儿童能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人们为了避免处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阶段一:处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二: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2\*GB3②习俗道德水平: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道德动机从具体的处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的赞赏和避免谴责。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四:遵守法规阶段=3\*GB3③后习俗道德水平:这一阶段就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成完全自律的境界。人们面临道德情境时,可本着自己的良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而未必受传统习俗或社会规范所制约。道德上的对的与法律上的合法不一定等同。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3.两个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你什么启示?答:这两个理论总结的是一般规律,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按照既定的规律走下去,一般的规律告诉我们关于道德发展的一般顺序,让我们可以理解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4.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是如何的?答:=1\*GB2⑴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2\*GB2⑵具体道德观念的发展:=1\*alphabetica.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结识到处罚的本质,认为应对于犯错者采用回敬性处罚而非强制性处罚。=2\*alphabeticb.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加看重集体利益。儿童的集体利益不仅表现为不乐意破坏公物,还表现为更加包容为集体利益而撒谎的行为。=3\*GB2⑶道德判断的发展:=1\*alphabetica.判断依据从客观后果向主管动机转变。=2\*alphabeticb.对成人的依附性逐渐减少。5.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答:他认为,成熟的人格由三个成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1\*GB3①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它是与生俱来的非理性欲望,寻求本能需要的即时满足。它遵循快乐原则,即一切以快乐为本。本我是人格中最早发展的成分,天生就有。=2\*GB3②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它重要起协调作用,检查本我欲望,接受超我的指导,选择符合超我和现实的行为。=3\*GB3③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也是最晚发展的部分。它是个体内化的行为准则,同城会对本能欲望进行约束和控制。6.简述弗洛伊德儿童发展的五个阶段。答: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儿童十分眷恋自己异性别的父/母。以男孩为例,他们会发展出恋母情结,渴望取代父亲,与母亲在一起,但是自己又不够强大,不能与父亲抗衡。为了解决这种强烈的感情冲突,男孩会认同父亲----在模仿父亲男性角色的同时内化其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发展出超我。7.道德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深刻,从单维向多维过渡,道德情感开始复杂化。8.道德情感的作用是什么?答:=1\*GB3①是道德认知的激发力量和引导力量。=2\*GB3②对道德行为起调控作用。=3\*GB3③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自我—移情—道德行为。9.移情的发展是如何的?答:移情是指被别人的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别人情绪的能力。移情是引发内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移情也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基础;移情反映随着年龄呈倒“u”型发展。10.内疚感的发展是如何的?答:内疚感指个体做错了事情,并感到自责。内疚感的产生需要满足四种心理条件:=1\*GB3①意识到过错或过失;=2\*GB3②意识到当前的错误是由自己导致的;=3\*GB3③反省自己的动机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4\*GB3④积极对所做的伤害负责任。内疚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水平:=1\*GB3①水平一是在事件发生后个体从情绪上感到伤心、后悔、内疚;=2\*GB3②水平二是个体从结识上将行为的责任归结于自己,“这都是我导致的”;=3\*GB3③水平三是个体从行为上做出形影的填补措施或者准备填补。11.Def道德意志: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自觉地调节内心矛盾、克服内外困难,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定的心理过程。12.小学生道德意志的一般特点?答:道德意志的的目的性增强;道德动机与言行从“脱节”到“一致”再到“分化”。13.道德意志的品质的发展是如何的?答:道德意志的品质涉及:自觉性、自制性(抵御诱惑)、坚持性和果断性。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14.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如何的?答:=1\*GB2⑴道德行为水平总体偏低=1\*GB3①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四年级以后的学生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2\*GB3②在学校的劳动习惯略好于在家的。启示:家长适本地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很重要。=2\*GB2⑵发展趋势:“U”型某些行为习惯低年级水平较高,中年级减少,而高年级再次升高的趋势。15.小学生典型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答: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盼望而对别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重要涉及合作、分享、助人、捐献、忍让、安慰、同情等。16.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是如何的?答:总体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逐步增长。儿童在分派物品时,做出利他行为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分享物品时,儿童更有也许将物品分派给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能力最强的人。17.Def袭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故意损害另一生命的行为,且另一生命是力图避免这种遭遇的。18.袭击的分类有哪些?答:从目的分,分为敌意性袭击和工具性袭击。从形式分,分为身体袭击、言语袭击和关系袭击。19.从工具性袭击到敌意性袭击。答:=1\*GB3①在学前期,儿童一般的脾气暴躁如随意乱扔东西等行为减弱,且4岁以后不再普遍。=2\*GB3②3岁以后,儿童对于别人的挑衅行为的报复性反映急剧增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采用的身体袭击方式开始减少,言语袭击开始增长。20.对报复行为的高度容忍。答:=1\*GB3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进一步成熟,他们能更及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意图。=2\*GB3②假如对方是敌意的,他们就会立刻展开报复。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普遍不乐意谴责报复性的袭击行为,他们觉得“以牙还牙”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也就是对报复性的袭击保持高度的容忍。21.袭击行为的作案者和被作案者。答:=1\*GB3①欺负行为在儿童中非常普遍。=2\*GB3②欺负者更也许伴有吸烟、喝酒等问题行为以及学业适应不良的情况。=3\*GB3③在受害者中存在悲观受害者和积极受害者两个子类型。22.袭击行为的发展轨迹是如何的?答:总体上,袭击行为的发展遵循四中发展轨迹:=1\*GB3①长期稳定轨迹,在童年期和成年期都具有较强的袭击性。=2\*GB3②高袭击—终止轨迹,早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袭击性逐渐减低直至正常水平。=3\*GB3③中度袭击—终止轨迹,与前者类似。=4\*GB3④无问题轨迹,个体一生中都维持较低的袭击水平。尚有第五种类型:后发轨迹,这种模式仅限于青少年,即童年期的“乖乖孩”在进入青春期后,袭击性迸发。第五章: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1.Def亲子关系: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2.亲子关系有什么特点?答:=1\*GB3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2\*GB3②具有互动性。=3\*GB3③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3.亲子关系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如何的?答:=1\*GB3①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小学生品德的发展。初期拥有安全型母子依恋关系的儿童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年少年期都会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和心理病理症状。=2\*GB3②不良亲子关系容易引发问题行为的产生。过度依赖母亲的儿童在学龄前会有较多的退缩和焦急行为;较少得到母亲关注的儿童,儿童更多地表现出袭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亲子关系不良将容易导致子女的回避行为、孤独症、袭击行为和犯罪行为。4.家庭环境的划分: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涉及: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物理环境(家庭设施摆设)家庭精神环境涉及: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5.有哪些家庭结构?答:核心家庭(父母+孩子)、主干家庭(父母+孩子+爷爷奶奶)、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6.核心家庭对问题行为的影响是什么?答: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依赖观念重。7.单亲家庭及继亲家庭对行为的影响是什么?答: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不管是在人格发展、生活适应、同伴关系、学业适应、社会技巧还是偏差行为的发生上,都与双亲家庭存在着差异。孩子的心灵上有无法填补的创伤,周边的亲人就会对他们宠溺补偿;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残缺的爱;他们敏感,多疑。8.隔代抚养的利弊有哪些?答:利:=1\*GB3①时间多,有耐心=2\*GB3②经验多=3\*GB3③给老人添加乐趣弊:=1\*GB3①孩子心理年龄老化=2\*GB3②易产生社交恐惊=3\*GB3③易行为怪异化=4\*GB3④孩子心理脆弱化=5\*GB3⑤教育理念分歧9.Def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关乎父母的教养内容、教养态度、教养行为以及孩子的感受,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10.父母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答:=1\*GB2⑴单向度。专制型、权威性、允许型=2\*GB2⑵双向度。高关怀—高权威、低关怀—高权威、低权威—高关怀、低权威—低关怀。=3\*GB2⑶三向度。1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什么?答:=1\*GB3①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爱好广泛、富有同情心等。=2\*GB3②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3\*GB3③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缺少自信、依赖性强。=4\*GB3④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袭击性。=5\*GB3⑤明主型的父母,有助于儿童形成自信、知足、独立、爱探索、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12.亲子关系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答:亲子关系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亲子冲突较少,冲突强度也较弱。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较频繁与剧烈的亲子冲突。13.打孩子注意事项:答:=1\*GB3①三岁以前可以打。=2\*GB3②打孩子要有环节,气愤到一定限度,警告后仍然我行我素再打。=3\*GB3③打之前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14.亲子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的作用方式常见的有?答:态度转变,观测与模仿,认同作用。15.父母用来转变儿童态度的方法有哪些?答:=1\*GB3①使用权利。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冷漠的拒绝等,是一种运用强制性的压力手段迫使儿童接受行为规则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很有效,特别是当成人在场能实行制裁时。比如:用眼神或者打骂让孩子符合规定。=2\*GB3②爱的回收。是一种更隐蔽、更间接地逼迫儿童服从的心理处罚形式,重要指父母对儿童表现出失望、不理睬或孤立儿童等态度。比如冷暴力。=3\*GB3③信息内化。是父母通过信息的传递使儿童长期而有效地接受或内化社会规范、行为规则的一种方法。运用信息内化最重要的是引起儿童注意,直至理解父母传递的行为标准。16.Def观测学习:指通过观测别人的行为或经验,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通过,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映。17.Def认同:儿童对楷模感到钦佩,也想像楷模同样受到别人的钦佩。18.认同发生的首要条件是:儿童对楷模感到钦佩。19.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要从哪三个方面着手?答:=1\*GB3①父母=2\*GB3②儿童=3\*GB3③环境支持系统(重要指学校)20.Def亲职教育:对父母(已成为,即将成为)父母以及父母之外的长期与未成年人公出的亲属所进行的成年教育。它是提高父母素质的有效途径。21.亲职教育实行的对象重要有哪两类?答:=1\*GB3①父母。涉及孩子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的父母。=2\*GB3②非父母者。帮忙养育未成年孙子女的祖父母及其他相关亲属。22.亲职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1\*GB3①做好父母的基本结识。涉及父母角色的结识和父母职责的结识。=2\*GB3②生养子女的基本结识。涉及生育方面的结识和养育方面的结识。=3\*GB3③教育子女的基本结识。涉及新的教育观念的结识,实用教育基本理论的结识和其它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问题的结识。=4\*GB3④家庭成员间相处问题的结识。涉及学习夫妻相处、学习亲子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其他成员间的相处。=5\*GB3⑤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协调态度的结识。23.亲职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有哪些?答:=1\*GB3①家庭教育的客体关系:家庭教育父母是关键,先教自身,再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2\*GB3②家庭教育的方式。在教育方式上注重亲情的交融与内心的感动。=3\*GB3③家庭教育的侧重点。言传身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24.Def亲情教育:即人的亲和力教育。25.学校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亲情)?答:=1\*GB3①亲情观测。让学生仔细观测父母对子女的爱,并规定记下来或者写感受,这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2\*GB3②亲情沟通。让学生积极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童年等,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父母的良苦专心,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子女与父母心理上的距离。=3\*GB3③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由于孩子主线不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学校可以瞅机会让学生与父母互换角色,体验生活,使学生体会父母持家的艰辛。=4\*GB3④亲情回报。引导孩子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26.学校采用了何种适合校学生品德发展的家校合作方法?答:一方面通过亲职教育来提高父母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亲情教育,将亲情教育寓于课程与活动中,加强校学生对亲情方面的教育,让小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学会爱自己的老师与同学,进而爱家乡,爱祖国。第六章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1.Def同伴关系: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同伴关系的作用:有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发展。3.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是如何的?答:=1\*GB3①与成人相比,小学还是能同伴关系的特点是游戏性与快乐性,平等性与合作性。=2\*GB3②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还是能同伴关系的特点有易变性逐渐走向稳定性,逐渐发展出互惠性的特点。4.小学生同伴关系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答:=1\*GB3①友谊=2\*GB3②同伴接纳=3\*GB3③欺负5.儿童同伴关系的分类:答:一类是:个体之间的双向关系,重要表现为儿童之间的友谊;个人—个人:友谊一类是:群体关系,涉及同伴接纳、同伴拒绝;个人—群体:接纳拒绝还存在着欺负。欺负6.友谊的好处有哪些?答:=1\*GB3①给孩子探索自我,与别人发展深厚友谊的机会;=2\*GB3②缓解孩子生产生活中的紧张;=3\*GB3③提高孩子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态度。7.WillianDamon认为的友谊发展阶段。答:=1\*GB3①友谊是身边的玩伴(约4—7岁)=2\*GB3②友谊是互相的信任和帮助。(8---10岁)=3\*GB3③友谊是密切和忠诚。(11—15岁)8.什么会影响孩子被接纳,拒绝的限度?答:=1\*GB3①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比如,被拒绝后哭回家的孩子和站在旁边看的孩子。=2\*GB3②家庭亲子关系、成员关系、家庭氛围等。9.接纳与拒绝的类型:受欢迎,被拒绝,被忽视,一般型和矛盾型。受欢迎矛盾型一般型被忽视被拒绝10.Def欺负:指儿童针对某个同伴的某个部分进行言语或者身体袭击,它通常是连续的,且指向特定的同伴。11.欺负者的特点:很强的袭击倾向,较弱的袭击控制能力,一般没有受别人抵制的经历。12.被欺负者的特点:同伴群体中被动、退缩、沉默的儿童,袭击性儿童(很讨人厌)。13.第二节的内容看书P1301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测儿童在同伴中的表现?答:=1\*GB3①儿童采用特殊行为方式的频次,比如袭击,假扮,沉默,社会警惕和分享等;=2\*GB3②儿童在与同伴的关系中担任那种角色,比如支配者或顺从者;=3\*GB3③儿童是否表现出社交能力,比如能否成功加入游戏团队。15.在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中有哪些角色扮演?答:=1\*GB3①引导者。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别人情感,并形成互惠导向。=2\*GB3②补偿者。通过与被欺负和被拒绝儿童建立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给予情感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疏导。=3\*GB3③中介人。在儿童起冲突时,教师并不直接干预,而是让儿童参与冲突解决,自己仅充当诚实的中间人,帮助血红色呢过取得共同的解决方法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4\*GB3④仲裁者。以权威的姿态介入儿童的同伴交往,采用直接干预的方式。=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 沃尔沃
- 学练优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
-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届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包头六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北京海淀外国语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禺山中学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政治回眸传统课件
- 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 2022幼儿园教师读书参考心得体会5篇
- 2024年《内科护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金蛇纳瑞企业2025年会庆典
- MOOC 英语话中华-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机械基础实景教学(机械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10KV配电室倒闸操作票
- 中职数学基础板块上册《角的概念推广》教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6G362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