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实用_第1页
最后一课PPT实用_第2页
最后一课PPT实用_第3页
最后一课PPT实用_第4页
最后一课PPT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踏上了东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开始了他们长达14年殖民统治。从此,那里的人民失去了自尊,有些地方还失去了他们赖以交流的语言----汉语,被迫改学日语。亡国奴的生活,是怎么的耻辱啊!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最后一课(法)都德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品的历史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天气不错哟老爸,快点拉!呃呃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检查预习哽咽()踱()

惩罚()捂()

赚()祈祷()

诧异()懊悔()

婉转()郝叟()gěng

duó

chéng

fáwŭzhuànqí

dăochà

yìào

huĭwǎn

zhuănhǎo

sǒu正音、辨形、组词:多音多义字形近字

┌()┌侮()

咽├()├诲()└()└悔()

yān咽喉

yàn细嚼慢咽

呜咽wŭ

侮辱huì

教诲

huĭ

悔恨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课文线索及结构一、上课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

(1-6)

(7-10)

(11-23)

(24-29)

朗读第一部分1---6段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的是:天气暖和而晴朗,画眉鸟在婉转地唱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烘托人物高兴愉悦的心情。还看到: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婉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1)、“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2)、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不停步”;3)、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但他还能管住自己。)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郎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分析第二部分。(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讨论,回答。其一,开始上课的时侯,过去“总有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以上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以上不同的现象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师生及镇上人们强烈的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珍惜,表现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渲染出严肃、悲愤的气氛;二是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思考题: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特意穿戴?表明韩麦尔先生对这一课严肃郑重的态度,也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突出这一课不平凡的意义,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交流,回答。小结: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他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提问: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请同学们齐读第12、13、14自然段。思考:“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的作用。表明“我”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浓浓深情:既热爱,又悔恨;既留恋,又无奈。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辛勤工作了四十年,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尊敬、热爱。请一名同学读第17、18、19自然段,提问: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韩麦尔先生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民族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提问: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也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集中体现。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把“字帖”比喻成国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对母语、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既是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的愚蠢,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请同学们默读第21自然段。提示思考:这一节中有“字帖”、“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小结:11---23段是课文第三部分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明天的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朗读最后一个部分讨论: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脸色惨白”说明他痛苦到了极点。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

------转

使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书写“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这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为什么?------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小结。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思考题:小弗朗士作为文章的主人公,他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深化小说主题。(文章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说说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怕诧异难过懊悔依恋热爱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

思考题: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一是对即将失去的国土和母语的深深眷念。二是受韩麦尔先生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和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细节描写

常出现在小说或记叙文中,就是极细微的表情,动作,衣饰等,它象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