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1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2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3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4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欣赏“沧海桑田”的故事高考在线图1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地貌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明确考点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的影响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3、内外力作用的表现的形式极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顶上发现了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代森林的遗迹。从下列材料中,你有何启示?这说明了地表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主要是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高低起伏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地质作用与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也叫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按自然形态分为高原、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概念辨析】内外力共同作用(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板块运动与地形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A.请大家快速地记住板块的名称,并在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有什么发现呢?B.仔细观察,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有何区别?C.板块交界地带和内部有差异吗?活动1:观察下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呢?(2)这两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合作探究:活动2:观察下面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2、与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板块张裂例如:红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活动3:说说下列地形是怎么形成的?(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屿,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那海沟菲律宾海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板块运动对地形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碰撞陆陆相碰陆海相碰板块张裂形成高大山脉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岛弧,陆上形成海岸山脉,海洋形成深海沟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碰撞)生长边界(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脉裂谷、海洋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断层(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1.褶皱合作探究:1、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地形就直接判断它是背斜还是向斜?2、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3、我们如何来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向斜看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岩层年龄巧辨别,中老侧新是背斜,中新侧老是向斜。区分方法要记牢,地表形态不可靠。巧学妙记背斜向斜巧判断BCA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和地形名称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背斜谷地向斜山岭背斜构造类型

新老关系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褶皱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向斜1.褶皱中老两新中新两老归纳小结1.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大褶被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2)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明确一些区域的板块位置。如澳大利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南美洲以西的太平洋海底属于南极洲板块。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

海南地理卷]读图7-10,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解析】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海底地貌,是海洋海水的最深部位,所以结合海水等温线可以找到板块界线的位置;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的形成原因。【点评】本题把板块理论与等高(深)线结合考查,既重视了基础知识,又使能力要求得以提升,体现了新课标考核理念,这对我们搞好平时复习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1)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1)D

(2)B

【解析】第(1)题,M为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第(2)题,图中所示的边界为板块张裂地区,属板块生长边界。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点拨】◎探点——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论基础,在现实科学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认知——“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是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依据;该理论从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也是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的前提。◎关键——掌握六大板块的范围、边界,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说明世界主要地貌形态的变化。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例4[2011·

重庆卷]图7-13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判断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D

【解析】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点评】认识地质构造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类的生产活动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构造进行。例如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而应选址于背斜位置等。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B.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D.⑤处形成大陆岛(2)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1)C

(2)D

【解析】第(1)题,由于难以确定⑥处岩石的性质,是否含有化石难以确定;岩浆③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在与①岩石接触后可以发生变质作用;⑤处形成火山岛。第(2)题,①处为向斜,为储藏地下水的良好构造;⑥处为背斜,修南北向的隧道好于①处;②处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④②①按照形成顺序,①最早,④最晚。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四点拨】◎探点——地质构造是地球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和地堑等类型。◎认知——对比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和地堑等地质构造,从其差异性上判断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其实践意义奠定基础。◎关键——判断地质构造是学习本知识点的前提,加强各个构造类型的实践运用才是最根本的落脚点。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五地质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地(地形倒置)。(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3)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断块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4)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5)火山喷发、地震与地貌形态①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火山锥、火山口;②地震造成地势起伏与海陆变迁。2.断层请欣赏“断层”视频资料断层合作探究1、什么是断层?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3、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呢?图示地形地堑地垒断层举例断层面—陡崖山地—块状山地或高地谷地、低地或者盆地庐山、泰山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东非大裂谷汾渭谷地、吐鲁番盆地地垒地堑断层面断层线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断层: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地震和渗漏。

褶皱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地堑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4)图中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D山岭BAECD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三、外力作用----“雕塑家”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表现形式:(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1、流水作用(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河流沟谷、峡谷水流冲刷侵蚀作用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庐山瀑布

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地貌: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崇明岛)。流水沉积地貌:(2)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2、风力作用(1)风力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蘑菇女王头石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力侵蚀地貌:风沙丘、沙垄、黄土高原。风力沉积地貌:不断改变地表形态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主导外力作用

雕塑家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