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知识点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孟禄—“所有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主线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白教育具有永恒性。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重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所有艺术”。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初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干成为一个人。”“产婆术”——苏格拉底。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洛克——白板说。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成最抱负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涉及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霍尔——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提出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主张实行体育、德育和智育。马卡连柯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集体教育。荀子认为人的发展重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规定,别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罗扎诺夫—暗示教学法,运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个体运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测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三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行。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善的一种研究方式。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可以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由于教育具有经济功能。马克思认为,复杂的劳动,等于倍加的简朴劳动,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线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性质的主线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线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教育的历史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的民主性体现为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故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陵节而施)。“关键期”的存在表白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性。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抱负和激情,这种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的特点。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里哺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家访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发明性。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称为校园文化。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体的功能。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特别是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班级。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选择课题。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培养目的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拟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规定。义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综合课程。我国初中阶段课程的设立重要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属于综合课程。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立的重要类型是分科课程。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我国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课程:学科课程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新增长的两个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泰勒原理(四段论)——目的模式。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螺旋式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从中做学”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论(儿童、活动、经验)——杜威。杜威—“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身体和整个心灵来到学校。”杜威——“连带学习”: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因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也许不会再积极学习数学了。克伯屈——“附属学习”:在学习正规课程的内容时,学生在故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爱好和情感的熏陶。我国2023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培养创新精神。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义务教育的特性: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抱负重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重要是再认。花了10分钟背诗,然后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方法属于适当过度学习。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在儿童初期,促使他们努力获得学习成就的是附属内驱力。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由于会打羽毛球,不久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属于顺向、正迁移。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具体迁移。“温故而知新”——顺向正迁移。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习的中文语法的理解——逆向迁移(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总是把前面的学习材料和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属于负迁移。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是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互相干扰、阻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悲观影响。“近朱者赤”不属于迁移。人们熟悉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用。这种现象是功能固着。鲁班由“茅草划破手”发明了锯子,这种发明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原型启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别人教育,事半功倍是定势。桑代克—尝试错误说,“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映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映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映。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到小狗也会恐惊,是刺激的泛化。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时也做出类似行为,是刺激的泛化。规定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忍让和退缩,规定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是刺激的分化。撤消处分,巩固良好行为,叫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效度—一个测验可以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限度。信度——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限度。(两次测验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信度高)。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可以区分的限度。(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了低分。)考试情绪过度紧张导致遗忘内容属于压抑说(动机说)。上午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克制的干扰。对前面一组的材料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倒摄克制的干扰。当前我国中学实行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科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直观性原则: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楚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结识,从而使他们对的理解知识和提高结识能力。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原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则。“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启发性原则。“道而辅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性原则。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儿童做加减法时会用数手指的方式帮助自己,这种思维类型是直观动作思维。教学过程的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举了棉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变式。儿童在知道“萝卜”“芹菜”和“土豆”等概念时,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已掌握了“问题”的概念,新学习“结构良好问题”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事实上是一种等臂杠杆,属于下位学习。符号学习:历史课上,小明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程序性知识重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生物课上,老师规定学生绘制人的心脏结构图,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属于程序性知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这种教学方法为实习作业法。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实验,让学生观测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矫正错误”是注意的调节监督功能。上课被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注意分散。教书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发言的语音等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结识重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缺失性需要涉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韦纳——成败归因论。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佳引导学生将考试败北的因素归之于努力不够。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独立自学,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再造想象:在学习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组织策略:运用图形、提纲。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特定的意义;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复述策略:画线元认知策略:故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觉得很冷,浑身不舒适,这属于感觉的联觉。听到一支曲子,便会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视觉现象,这属于感觉的联觉。“月朗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更酸,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理论是经验类化说。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积极形成认知结构。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人格结构的核心——性格。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得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性。(顽强拼搏、当机立断)“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影响。多血质:活泼好动,反映迅速,热爱交际,爱好广泛,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稳定性差,见异思迁,注意力容易转移。面对“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应激。当取得第一名时欣喜若狂,这是情绪状态中的激情。心情愉悦,平淡的事也能快乐,这是情绪状态中的心境。“忧者见之则优,喜者见之则喜”——心境。差别感觉阈限—百人大合唱,假如增长一至两个人,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假如增长十个人左右时,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的稳定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格的独特性。当面对挫折时,坚强者会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人格的功能性。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自我统一性。小明进入中学后,经常对父母的管束感到厌倦,甚至逆反,总希望脱离父母的监视,这是中学生情绪发展的自主性的特点。态度特性: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规定严格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辅合型场依存型: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辅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辅合思维的特性,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对的的解答方式。认知风格:一、同时型;二、继时型。同时型: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也许。继时型: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档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档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朴时,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低。爸爸承诺小军假如考试能进前10,就奖励一个ipad,小军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的低档动机。心理健康表现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积极的社会功能。高考败北,认真总结分析败北因素,发现自己努力限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行为补偿。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盼望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辅导的目的:一、学会调适(基本目的);二、寻求发展(高级目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强化法:给予肯定,以增强其行为。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导致人的心理失调的因素是不合理认知,梳理错误观念,形成对的的结识,解决问题,即改变认知。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衡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主线标志是道德行为。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道德意志。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习俗水平涉及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只要违反了规则并给别人带来伤害,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不道德的,道德认知属于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当绝对的尊敬和服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规定而改变。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进行思考,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对的的,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在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多项思维,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演绎推理。(11~16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认为假如所有人都批准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公正阶段(10~12岁)—利他主义,以平等为标准。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德育过程的实质: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楷模示范法的德育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律、自励—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实际锻炼法的德育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楷模示范法的德育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教师自觉运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运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班集体的形成:初建期、形成期、成熟期。初建期班级成员,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明确的共同目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上课忽然大笑—行为不适(人们盼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沉默寡言—行为局限性(人们盼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不发生)。经常侵犯别人—行为过度(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属于悲观的课堂行为。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务会(常规班会),是班主任按照固定的日程组织安排的班会活动。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操行评估。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课堂纪律发展四个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人际纪律阶段: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行为为取向。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1)、一般教育效能感;(2)、个人教学效能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测别人行为的成败经验而获得强大的过程)。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晕轮效应—当人们在观测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测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楚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如:老师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酝酿效应: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标的与市场责任
- 2024年度场地租赁合同样本
- 2024年度大型企业员工培训与评估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模板及版权价值评估
- 04年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保密协议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品牌授权合同
- 2024年度叉车设备及配件批量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运输车辆)
- 西安曲江音乐厅小剧场票务管理方案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 蓄水池防水施工方案
- 隧道的衬砌计算(85页清楚明了)
-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 Q∕GDW 10202-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 CNAS-CL01:2018(ISO17025:2017)改版后实验室首次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总
- 护理不良事件-PPT课件
- 商业银行两地三中心数据容灾备份方案建议书
- 审核评估报告(课堂PPT)
- 体育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