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6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本钱课内容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方案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根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方案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公布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根底知识: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根本任务。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方案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方案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根本形成。学时重点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讲述了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根本任务、第一个五年方案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等问题。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根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公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根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开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根底;相应地开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学时难点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工业化的起步请同学们阅读课前导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教师小结: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经济上面临崩溃的旧中国,一穷二白。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合理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重工业。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但仍远远落后西方兴旺国家,就是同样开展中国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表格。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活动2【讲授】工业化的起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一五〞方案编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时间。1953年,我国政府开始组织编制“一五〞方案,目的是为了有方案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国民经济。“一五〞方案到1957年结束。师:“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由学生看书总结)①集中主要力量开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根底;②相应地开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那么,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开展重工业呢?为什麽还要相应地开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教师小结:“一五〞方案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历的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体再次显示:《中华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拟》表格和课前导读内容)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第一个五年方案是怎样超额完成的,主要成就表达在哪些方面?。(师生共同小结)工业方面: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根底工业建立起来(为钢铁工业)。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为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机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多媒体显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五年方案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交通运输业方面多媒体显示:《第一个五年方案工业交通建设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动态),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开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师:“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工程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工程,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根底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完成书中“动脑筋〞,指导学生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开展地看,小男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师: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我国的民主经济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具体表现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同学结合课文介绍大会召开的情况。学生复述:1954年9月,我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由毛泽东主持,全国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还是第一次,它充分表达出人民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师:这次大会的任务一是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国有一部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文献叫什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生:《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师:当时,蒋家王朝虽然被__,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内外的敌人还很嚣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需要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次大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公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局部和引文内容。师:宪法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四、问题探究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方案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开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练一练:列举出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任意三项或更多的国家建设成就(书读课本,找出答案。)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2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根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稳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根本完成。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阔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开展,稳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开展创造了条件。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开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稳固作用。三、教学策略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五、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读书2.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阔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根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稳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根本完成。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阔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开展,稳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开展创造了条件。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开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稳固作用。三、教学策略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五、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读书2.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阔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土地改革: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②原因:③开始:④法律依据:⑤资料:⑥实施:⑦结果:⑧历史意义: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拟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根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土地改革时公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情绪,透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提问】(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3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教材分析: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表达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表达,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假设干重大转折时期。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分、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拟能力。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及谈话法等。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1.读图分析法,即联系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奠定根底。2.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4.情景模拟法,学生通过再现历史情境,培养表演能力,也为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师生准备:为使本节课高效率、大容量、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查阅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资料,了解郑和、乾隆等历史人物以及郑和下西洋、台湾、澳门等事件的一些情况。教学环节: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围绕上述设想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四大环节:1.展示探究主题,形成学习气氛。课前播放歌曲《中国心》及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节课顺利进行做好铺垫。2.图片竟猜,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生说,师配合说其意义。图片的选择是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目的是回忆明清时期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而承转到这一时期中国仍在原有轨道继续开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导入新课课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到达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将中国放到世界大背景中去了解、探讨。3.师生互动,验证历史。新课内容的四大案例我是按三大板块来处理的。(1)海外探索的尝试。郑和下西洋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看段视频,感受郑和当年航海的壮观场面,随即读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让学生模拟旅行,重温郑和当年的航海历程,师课件演示,学生说时间、到达的地方。这样,师生互动、学生乐于参与表达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接着,通过史料分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结果及被禁止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评价这一史实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与当今实际相联系实现了《历史与社会》“以史为鉴〞的目的。(2)文明与野蛮交织。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同其他亚、非、拉国家一样也处于文明与野蛮交织的情况。让学生分两组探讨传教士与殖民者的东来对中国两方面的影响。先向学生展示利玛窦、郎世宁的地图、绘画、圆明园设计图让学生感受西方先进的文明。随着《七子之歌》的播放,让学生讲述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台湾被侵略及收复等事实。这样,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教师列出表格,指导学生列举史实,分析、总结新航路开辟后给中国科技、经济等领域带来的挑战。本环节内容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中史实的分析,学会论从史出,以史导论的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3)逃避挑战,逐渐落伍。马戛尔尼访华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及三个问题的探究来感受清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的不同态度。本环节学生从身临其境的表演体会统治者政策制定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4.稳固总结,拓展延伸。通过板书小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四个案例对中国的影响。两个问题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拓展,一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将中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行比照,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明清统治者出谋划策,培养创新思维。“历史的启示〞是帮助学生学会“以史为镜〞,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还要把握住历史的机遇……最后让学生做简短的演说,“21世纪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本节课的主题。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开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升华,在交流中感悟,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4民族团结一、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3、了解少数民族的开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开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2、学唱民歌;4、说说孔繁森的故事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民歌竟猜:1、2、3议一议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二、各民族共同开展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开展的新鲜事。说说孔繁森的故事。初二的历史教案大全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0855-3:2024 EN Offshore containers and associated lifting sets - Part 3: Periodic inspection,examination and testing
- 医疗管理计划
- 《联运知识知多少上》课件
- 《出口退税培训》课件
- 马文化研学营地主题生态游乐园总体策划概念规划案
- 心理教材教育课件
- 《G医学主题模板》课件
- 牙科咬合架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糖尿病人用的医用带果肉果汁饮料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帆布背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八年级数学家长会课件
- 院感手卫生试题及答案
- JJF(京) 94-2022 烷基汞分析仪校准规范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3年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光伏运维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判分析研究报告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 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 无人机航拍技术课程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
- 2024-2030年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TCWA 215-2024 玻纤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