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学习目的】:1.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了解物流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技术。2.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各种开发方法的过程和优缺陷。3.了解常用的自动辨认技术,特别是掌握条码的结构和设计原则,了解条码技术的一般应用。4.掌握EDI的内容和标准,以及EDI的具体工作过程,了解EDI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作用。5.掌握EOS系统的作用、结构以及业务流程。6.了解目前物流运送公司广泛采用的物流运送信息管理系统,掌握GPS和GIS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GPS和GIS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7.掌握POS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以及POS系统的基本运营环节。8.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物流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了解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第一节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与作用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一)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物流信息系统(LIS:Logisticslnformationsystem)作为公司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可以理解为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解决来达成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公司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它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物流信息系统以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解决的计算机化等为基本内容。(二)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泛指凡是能拓展人的信息解决能力的技术。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重要涉及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它替代或辅助人们完毕了对信息的检测、辨认、变换、存储、传递、计算、提取、控制和运用。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重要涉及条形码及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自动化仓库管理技术、智能标签技术、信息互换技术、电子数据互换、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Web技术等。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亦称条码技术,是20世纪在计算机应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辨认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条码印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自动跟踪的最有力工具,被广泛应用。条码技术具有制作简朴、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所以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辨认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条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送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通常被解释为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影视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和可编程环境的技术,其中图像涉及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声音涉及语音、音乐、音像效果等。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引人注目的作用。多媒体技术重要涉及图像解决、声音解决、超文本解决、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等。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lnformationSystem)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为描述和解决相关地理信息而逐渐产生的软件系统。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性的空间数据进行解决,能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数据解决方式,使信息解决由数值领域步入空间领域。GIS用途十分广泛,例如交通、能源、农林、水利、测绘、地矿、环境、航空、国土资源综合运用等。4.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原始思维理念是将参考的定位坐标系搬到天际上去,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提供全球范围内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服务。使用GPS,可以运用卫星对物流及车辆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实现物流调度的即时接单和即时排单,以及车辆动态实时调度管理。同时,客户经授权后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监控运送自己货品车辆的具体位置。假如货品运送需要临时变化线路,也可以随时指挥调动,大大减少货品的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5.电子数据互换电子数据互换(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标准结构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互换和自动解决。EDI的基础是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人工输入计算机,但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扫描条码获取数据,速度快、准确性高。物流技术中的条码包含了物流过程所需的多种信息,与EDI相结合,方能保证物流信息的及时可得性。6.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方便地、及时地、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依此作为行为和决策的依据。现代物流信息量大而复杂,假如没有数据库技术的有效支持,物流信息系统将主线无法运作,更不用说为公司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帮助。7.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据资源日益丰富。但是,“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的问题至今还很严重。数据挖掘(DM:DataMining)也随之产生。DM是一个从大型数据库浩滋的数据中,抽取隐含的、从前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或关系的过程。8.Web技术web技术是网络社会中具有突破性变革的技术,是Inte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技术。采用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能把各种信息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图文并茂的信息集成能力及超文本链接能力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web页面的描述由标记语言(HTML)发展为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使得Internet上可以方便地定义行业的语义。二、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一)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从系统的观点,构成物流公司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相关人员以及公司管理制度与规范等。1.硬件硬件涉及计算机、必要的通信设施等,例如计算机主机、外存、打印机、服务器、通信电缆、通信设施,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物理设备、硬件资源,是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它构成系统运营的硬件平台。2.软件在物流信息系统中,软件一般涉及系统软件、实用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重要有操作系统(0S:0PerationSyatem)、网络操作系统等(NOS:Network0PerationSy。tem),它控制、协调硬件资源,是物流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软件。实用软件的种类很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重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seManagementSystem)、计算机语言、各种开发工具、国际互联网上的浏览器、群件等,重要用于开发应用软件、管理数据资源、实现通信等。应用软件是面向问题的软件,与物流公司业务运作相关,实现辅助公司管理的功能。不同的公司可以根据应用的规定,来开发或购买软件。3.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数据库与数据库用来存放与应用相关的数据,是实现辅助公司管理和支持决策的数据基础,目前大量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4.相关人员系统的开发涉及多方面的人员有专业人员,有领导,尚有终端用户,例如公司高层的领导(CE0)、信息主管、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业务人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人员等是从事公司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5.物流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管理制度与规范流程、岗位制度等.物流公司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是物流信息系统成功开发和运营的管理基础和保障,是构造物流信息系统模型的重要参考依据,制约着系统硬件平台的结构、系记录算模式、应用软件的功能。(二)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下图描述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不同的物流公司,当采用不同的管理理念,其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会不同。例如以机械制造业为例,管理理念由库存控制、制造资源管理发展到公司资源管理,其业务层的公司信息系统应用软件随之发生了从MRP、MRPH到ERP的变化,从注重内部效率的提高到注重客户服务,其业务层的公司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从以财务为中心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表9—1应用软件实用软件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思想与理念、管理制度及规范硬件三、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LogisticsMan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流,将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物流系统中的互相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的,因此,组织物流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基本。为了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就是要将物流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在公司内、公司间乃至全球达成共享的一种方式。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公司的各部门、各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和商业公司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公司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公司物流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四、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与网络(一)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成要素及构建的原则1.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成要素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物流的载体,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其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类。涉及机场、铁路、道路与航路网络、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场、停车场、港口与码头、信息网络设施等。另一方面是设备类。涉及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内部的各种运送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信息解决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再次是标准类。比如物流术语标准、托盘标准、包装标准、卡车标准、集装设备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商品质量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互换标淮、仓库标准、作业标淮等。2.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的原则(1)统一原则强调参与现代物流的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从适应物流需要出发,统一设备规格、技术性能、信息标准。(2)协调原则强调组织物流的各部门及运送、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解决各环节的运送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交流,在时间、空间上互相衔接。(3)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兼容性原则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是结合区域经济优势及其发展特点进行的,区域间的市场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区域间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应有较好的兼容性。(4)整体效能原则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作为一个系统化、一体化的物流支持体系,其优劣应以整体效能为评价标准,应在保证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各子系统的最大利益。这就规定在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因此,需要把握重要矛盾,解决好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中各相关环节的“瓶颈”问题。(5)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有相对的前瞻性,即适度超前铁路、公路、场站、码头、仓库等硬件基础设施属固定物,其建设具有阶段性。在任当前的建设中,都应依据规划超前建设。(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功能模块1.物流网框架用于提供一个具有延展性的平台,让使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物流网进行作业。系统管理者亦可通过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进行系统设定、基础数据维护等。2.物流网网页内容为物流网会员提供多元化物流信息,涉及物流的政策法规、最新信息发布、专家征询及常见问题解答等。3.仓库管理仓库管理功能涉及货品入库、上架、补货、捡货、出货、盘点及账务解决。4.多仓管理物流网应用平台上可同时管理多个仓库,涉及入出库、调拨、调整、账务查询等功能;并可与运送管理集成,实现储运一体的目的。5.会员管理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会员提供注册、登录、基本资料维护及管理功能。6.产品目录管理提供储运品的基本资料维护及管理,供仓库管理及运送管理使用。7.运送管理为货主、承运人、物流业者提供货品运送的执行、监控、追踪功能,如运务需求提交、运费管理、装载解决及运送状态更新等。8.合约议定货主可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将需求发送给特定的物流业者,这些信息涉及区段、数量、载具、服务水平等;被选定的物流业者,可以就自身的专长、能力或策略提出竞价,并可整合议定的结果,作为运送管理系统的费率数据。9.合约生成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会员提供各种合约模板,并可在网上完毕合约制作与下载解决。10.要车计划供货主在互联网上提交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要车计划申请。(三)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作业流程1.物流网运营模式物流网运营模式为三层架构:中央(物流中心)、区域中心、网点。物流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方式,负责全范围内的物流管理;区域中心负责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物流运作信息解决,区域内各网点信息的收集、更新,接受并执行物流中心的指令;网点为仓库系统,实际执行物流的仓库作业,完毕库存管理、补货、收货、发货等功能。2.新客户加盟新客户/货主可运用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会员管理功能进行注册申请,经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就可成为新会员。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会员可运用产品目录管理功能,进行仓库商品的资料登陆,此信息自动更新下层网点仓库系统,维持上下层资料的一致性。3.出入库/调整/调拨客户/货主可通过多仓管理界面提交出库单、入库单、调整单、调拨单给下层仓库管理系统,所提交的出库单等经仓库作业人员审核确认后,由作业部门职工进行运送安排,提交给承运人。4.货品追踪/库存查询客户/货主可以通过多仓管理系统对自己在仓库中的货品进行查询,涉及数量、储位等;承运人可通过运送管理系统将货品递送信息登录到系统;客户可运用运送管理系统进行货品追踪,掌握货品运送的动态信息。5.运送合约议价客户与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业务人员可运用合约议定功能,进行运送合约费率询价、报价。6.合约生成中央管理部门可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运送、仓储等合约模扳,为业务部门与客户提供在线填写、制作并生成合约。7.要车计划货主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交要车计划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的要车计划,将接人铁路运送管理信息系统(TMIS).物流网与TMIS整合,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物流网的功能。8.账务管理与查询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财务部门与管理人员可在多仓管理系统中查询管理仓储与运送费用。五、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一)系统的开发策略系统的开发策略是指涉及辨认问题,明确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选定适当的开发方法,拟定系统开发过程、方式、原则等各个方面在内的一种系统开发总体方案。重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辨认问题根据用户的需求状况、实际组织的管理现状以及具体的信息解决技术来分析和辨认问题的性质、特点,以便拟定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加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信息和信息系统需求的拟定限度。即考察用户对系统的需求状况,信息系统在未来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2)信息和信息解决过程的拟定性限度。即考察现有的信息(或数据)是否准确、真实;记录渠道是否可靠;现有的信息解决过程是否规范化、科学化。(3)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拟定性限度。即考察现有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是否拟定,会不会发生较大(或主线)的变化;管理模式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的规定等。(4)用户的理解限度。即用户是否真正结识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开发工作的艰巨性;用户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以后将在信息中所担当的工作是否有清醒的结识;组织的领导能否挂帅并参与系统的开发工作。(5)现有的条件和环境状况。2.可行性研究(1)经济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系统的投资涉及硬件、系统软件、辅助设备费、机房建设和环境设施、系统开发费、人员培训费、运营费等。系统的效益涉及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将系统的投资与效益进行比较,估算出投资效益系数和投资回收期,评价系统经济上的可行性。(2)技术的可行性。评价所提供的技术条件如硬件性能、通信设备性能、系统软件配置等能否达成系统目的规定,并对建立系统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3)管理的可行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将引起管理体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变更。因此,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要考虑改革不适合系统运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可行性,实行各种有助于系统运营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以及法律上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A.现行系统概况,即公司目的、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B.现行系统存在的重要问题和重要信息规定。C.拟建系统的总体方案,涉及系统目的与范围的描述;系统运营环境的描述;拟定计算机系统选型规定;系统开发计划。D.经济可行性分析。E.技术可行性分析。F.管理的可行性。G.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通过开发、使用和不断增补修订,直到最后被淘汰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法将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提成若干环节,见表9—2。表9---2阶段环节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需求分析拟定逻辑模型系统设计建立物理模型具体设计系统实行编写程序程序调试编写技术文献系统运营系统评价系统维护各阶段的重要任务:(1)系统分析阶段在系统分析阶段,先根据用户对新系统提出的规定,进行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系统总体规划。经领导批准系统可行并可以开展开发工作以后,再对原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2)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拟定的逻辑模型,拟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继而对物理模型进行具体的设计。重要内容有: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解决过程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3)系统实行阶段按照物理模型实现系统的编写和测试、系统试运营、编写技术文献、系统转换、系统交付使用运营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生命周期法的重要优点: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环节清楚,每一阶段和环节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等形式拟定下来,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在每阶段的环节中,整个项目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部分可各自独立的开展工作,但各部分的工作必须准时到达阶段或环节的终点,这样才有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生命周期法的重要缺陷:难以准拟定义用户需求。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线性发展的“瀑布模型”,各阶段须严格按顺序进行,并以各阶段提供的文档的对的性和完整性来保证最终系统的质量,这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用户在初始阶段提出的规定往往既不全面也不明确,特别是我国多数管理人员缺少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践,更难以提出完整、具体的规定。而当系统投入运营后,又感到不满意,规定修改。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时间较长,对于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一般要用2—3年。当系统实行时,本来提出的规定也许已有了变化,又要进行修改设计。同时,由于第一、二阶段时间较长,而这两阶段能提供应用户的只是文字上的成果,用户长期看不到运营的系统,不便于用户与设计者交流。整个系统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各阶段的工作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行,绝大部分工作靠人工完毕,使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也就是说,先将整个系统的开发划提成若干个不同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行等,然后在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阶段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最后在系统实行阶段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逐步实行。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1)面向用户的观点。用户的参与限度和评价是衡量系统开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激发用户的热情,使他们与系统开发人员打成一片;同时使系统开发人员更多的了解用户的需求,更进一步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使新系统更加科学、合理。(2)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行。按照系统的观点,任何事情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要站在整体的角度,自顶向下地工作。但在系统实行时,先对最底层的模块编程,然后一个模块、几个模块的调试,最后自底向上逐步构成整个系统。(3)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根据系统工程思想,必须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作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的,并在开发领导小组的检查和督促下严格按照划分的工作阶段,逐个完毕任务,从而实现预期目的。(4)进一步现场调研。在系统规划和分析阶段,要进一步现场,具体地调查研究,尽也许弄清现行系统业务解决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从而描述出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新系统逻辑模型。(5)充足考虑变化的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系统密切相关的。一旦系统开发的周边环境,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用户的需求、信息技术等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开发。因此,必须在系统调查和分析时对将来也许发生的情况给予充足的重视,使新系统具有应付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6)工作成果文档化,文档资料规范化、标准化。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系统的各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文档化。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实现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交流,才干保证各个阶段的无缝连接。因此必须充足重视文档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充足发挥文档资料的作用,为提高系统的适应性提供可靠保证。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系统的五个阶段:(1)系统规划阶段。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拟定系统目的和总体结构,拟定分析阶段实行进度,最后进行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阶段。通过对组织的现行系统进行具体分析,作出详尽描述,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若干个解决方案,分别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最后得出新系统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献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4)系统实行阶段。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文档资料,进行软件编程、调试和检错,硬件设备的购入和安装,以及对用户的培训和系统试运营。(5)系统运营维护阶段。进行系统的平常运营管理、维护和评价三部分工作。若运营结果良好,则送利益相关者;若存在一些问题,则对系统进行修改、升级等;若存在重大问题,则用户只有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规定,这标志着旧系统生命的结束,新系统的诞生。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是更强调开发人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自顶向下的观点、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即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2)缺陷是开发过程过于繁琐,周期过长,工作量太大,同时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足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也许发生的变化,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行,导致系统开发的风险较大。3.原型法原型法是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系统基本框架(称为原型)。一方面运营这个原型,然后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探讨、改善和完善,直至用户完全满意为止。原型法开发的六个阶段:(1)辨认基本需求。它是开发初始原型的基础,因此需要对组织进行初步调查,与用户进行交流,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发现和拟定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的基本需求涉及系统的结构、输入/输出规定、数据库基本结构、保密规定、系统接口等。(2)开发初始原型。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一个初步原型,以便进行讨论,并从它开始进行迭代。初始原型的质量是生成新系统的关键,假如初始原型存在明显缺陷,就会导致重新构建一个新原型。(3)原型评价。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对原型的操作、检查、测试和运营,不断发现原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功能、界面以及原型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4)修改和改善原型。根据原型评价阶段所发现的问题,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修正、改善原型,得到最终原型。当然,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需要多次反复,直至用户满意。(5)鉴定原型完毕。即判断用户的各项需求是否最终完毕。如完毕则进入一一阶段,否则继续改正和改善。(6)整理原型,提供文档。即把原型进行整理和编号,并将其写入系统开发文档资料中,以便为下一步的运营、开发服务。文档资料涉及用户的需求说明、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设计说明、数据字典、系统使用说明书等。所开发出的系统和相应的文档资料必须得到用户的检查和认可。原型法使用的工具:(1)字典编辑器。完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解决过程的编辑。(2)概要设计编辑器。根据新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将数据流图转换成功能结构图。(3)具体设计编辑器。完毕解决功能的算法描述、解释,输入/输出界面转换及文献管理等功能。(4)程序自动生成器。根据模块的设计说明,生成源程序清单。(5)图形编辑器。完毕数据流图的编辑。编辑原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和新系统的数据流图,并自动对数据流图进行平衡性、一致性和完善性的检查,保证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的说明完全一致。(6)文档编辑器。自动给用户提供各阶段的重要文档资料。原型法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实现了初期的人一机结合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文档、项目说明和示范,增强了用户和开发人员的爱好。(2)缺陷是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易导致开发人员由于最终系统过快产生。而忽略彻底的测试,文档不够健全。4.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法是系统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和拟定问题领域对象和类,对其进行静态的结构描述和动态的行为描述,建立解决问题领域的模型,用问题领域对象和类、接口对象和类、运营对象和类以及基础与实用对象和类去构成一个体系结构,通过不断地反复与累增,尽也许直接描述现实世界,实现模块化、可重用,完全而准确地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面向对象法的特点:(1)抽象化。抽象是指事物或现象的简括概述,突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而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属性。通过抽象可以尽也许避免过早陷入细节。在对象的抽象化过程中,一方面是过程和算法的抽象化,接着是数据的抽象化,最后是将过程与数据抽象概括而成的对象的形成。(2)封装性。封装是指把复杂的概念(或抽象、或属性、或模块)包装成简朴和能直接理解的形式,并由明确规定阶惟一接口与外界联系,以保护其内容不受外界任何未经允许的接触。实质上就是信息隐藏。在许多文献中,封装与信息隐藏可以互换使用。封装的的优点:一是修改一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二是使各个类(对象)彼此互相独立。(3)继承性。类(对象)间的继承性是在类(对象)之间的层次性基础上产生的,亦是最有力的机制。通过类继承可以填补由封装对象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4)多形化。多形是指同一行为(过程或函数)可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类,而每一类则以其独有的方式来执行此行为。(5)模块化。模块具有明确的界线、规定好的固定接口和可分开单独编译三大特点。对象作为程序模块,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从外部可以了解它的功能,但其内部细节“隐蔽”,不受外界干扰。因此对象问的互相依赖性很小,可以独立地被其他各个系统所调用。(6)动态链接性。是指各个对象间统一、方便、动态的消息传递机制。面向对象的开发阶段:(1)系统分析阶段。根据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繁杂的问题领域中抽象地辨认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等。(2)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的文档资料,作进一步地抽象、归类、整理,运用雏形法构造出系统的雏形。(3)系统实行阶段。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文档资料,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加以实现。(4)系统运营维护阶段。进行系统的平常运营管理、维护与评价工作。面向对象法的优点的缺陷:(1)优点是以对象为中心,运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毕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间的转换,缩短了开发的周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系统开发方法。(2)缺陷是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撑,并且在大型MIS开发中不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而直接采用自底向上的开发,因而会导致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第二节自动辨认系统及其应用一、自动辨认系统的种类与作用自动辨认技术是对数据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一)自动辨认技术1.条码技术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并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这些条和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从而构成不同的图形符号,即各种符号体系,也称码制,合用于不同的场合。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码制是:EAN、UPC、39码、交插25码和EANl28码。其中UPC条码重要用于北美地区。E州条码是国际通用符号体系,它们是一种定长、无含义的条码,重要用于商品标记。EANl28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联合开发、共同采用的一种特定的条码符号。它是一种连续型、非定长有含义的高密度代码,用以表达生产日期、批号、数量、规格、保质期、收货地等更多的商品信息。另有一些码制重要是适应于某些特殊场合,如库德巴码用于血库、图书馆、包裹等的跟踪管理;05码用于包装、运送和国际航空系统为机票进行顺序编号。尚有类似39码的93码,它的密度较高,可代替39码。2.OCR———光学字符辨认技术光学字符辨认(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已有30数年历史,近几年又出现了图像字符辨认(ICR,ImageCharacterRecopition)和智能字符辨认(ICR,IntelligentCharacterRecognition)。事实上这三种自动辨认技术的基本原理大体相同。OCR有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办公自动化中的文本输人、邮件自动解决、与自动获取文本过程相关的其他领域。这些领域涉及:零售价格识读,定单数据输入,单证、支票和文献识读,微电路及小件产品的状态及批号特性识读等。由于在辨认手迹特性方面的进展,目前正探索在手迹分析及鉴定署名方面的应用。3.磁条(卡)技术磁条技术应用了物理学和磁力学的基本原理。磁条就是把一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氧化粒子组成的材料(也称为涂料),用树脂粘合在一起并粘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上。磁条技术的优点是数据可读写,即具有现场改变数据的能力;数据存储量大,便于使用,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能粘附于许多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基材上。这些优点,使之在如信用卡、银行ATM卡、机票、公共汽车票、自动售货卡、会员卡、钞票卡(如电话磁卡)等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声音辨认技术声音辨认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效可靠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声音辨认系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这种系统可以用声音指令和应用特定短句实现“不用手”的数据采集,其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手和眼睛,但比较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5.视觉辨认技术视觉辨认系统可以看作是这样的系统:它能获取视觉图像,并且通过一个特性抽取和分析的过程,能自动辨认限定的标志、字符、编码结构,或可确切辨认呈现在图像内的其他基础特性。6.射频辨认技术(BF/ID)射频辨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辨认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辨认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RF合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辨认等规定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互换的场合,由于B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合用。射频辨认系统的传送距离由许多因素决定,如传送频率、天线设计等。对于应用RF辨认的特定情况应考虑传送距离、工作频率、标签的数据容量、尺寸、重量、定位、响应速度及选择能力等。7.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和射频通信(RF/DC)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可把那些采集到的有用数据存储起来或传送至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把它与适当的扫描器相连,可有效地应用于许多自动辨认系统中。便携式数据终端二般涉及一个扫描器、一个体积小但功能很强并带有存储器的计算机、一个显示器和供人工输入的键盘。在只读存储器中装有常驻内存的操作系统,用于控制数据的采集和传送。8.智能卡(SmartCard)科学家们将具有解决能力和具有安全可靠、加密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嵌装在一个与信用卡同样大小的基片中,组装成“集成电路卡”,国际上称为“Smartcard”,我们译为“智能卡”。其最大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功能,在无源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都非常好,成本适中。二、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用特殊的图形来表达数字、字母信息和某些符号。条形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达一组数据的符号。(一)基本术语条形码的符号:由静区和一组条形码按符号组合起来,用以表达一个完整数据的符号。通常,将人可辨认的字符注在条码符号的下面。条形码元素;用以表达条形码的条和空,简称为元素。条形码字符:用以表达一数字、字母及特殊符号的一组条形码元素。条:在条形码符号中,反射率较低的元素。空:在条形码符号中,反射率较高的元素。位空:在条形码中符号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条形码字符之间,且不代表任何信息的空。条高:在条的二维尺寸中较长的那个尺寸。条宽:在条形码符号中,排除两侧静区的那部分长度。单位元素长度:在条形码符号中,排除两侧静区的那部分长度。单位元素宽度:在条形码符号中,窄元素的标称宽度为单位元素宽度,用x表达。两种元素宽条形码:在条形码字符中,假如元素的宽度只有两种,即宽元素和窄元素,则称此种码制为两种元素宽条形码。多种元素宽条形码:在条形码符中,假如元素的宽度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则称为此种码制为多种元素宽条形码。条形码逻辑值:对于两种元素宽长形码,宽元素的逻辑值为1,窄元素的逻辑值为0;对于多种元素的宽条形码,若单位元素宽度上是条,则逻辑值为1,若单位元素宽度上是空,则逻辑值为0。连续码型、离散型条形码:在条形码符号中,假如两个相邻条形码字符之间存在位空,则称此种码制为离散型条形码,否则称为连续型条型码。长度固定、长度可变条型码;在条形码符号中,假如符号所包含的条形字符的个数是固定的,则称此种码制是长度固定条码;否则称为称度可变条型码。自校验条形码:假如一个印刷错误不引起一个字符被译成此码制中另一个字符,则称此种码制为自校验条形码。(n,k)码:具有多种元素宽度的连续型条形码,又叫做(n,k)码。N指条形码符中所含单元素宽度的个数,k指—个字符中条或空的个数。条形码符号密度:是指单位长度中所能表达的条形码字符的个数。条形码字符集:条形码字符集是指条形码制中所给定的数据字符的范围。在各种条形码制中所给定的数据字符范围。在各种条形码码制中,字符集重要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式字符集,它包含数字0—9及一些特殊字符;另一种是字母、数字式字符集,它包含数字0—9、字母A—z及一些特殊字符。污点:空及静区中出现的与条的反射率相近的点。疵点:条中出现的与空的反射率相近的点。对比度;条形码符号空的反射率RL和条的反射率RD之差与空的反射率Rl的比值,用符号PCS表达,即:PCS=(RI—RD)RI(二)条形码符号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条形码符号是由两侧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可选)和终止字符组成。图9—2给出了一个条形码符号的完整结构,其中:图9—1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终止字符静区1.静区:没有任何印刷符或条形码信息,它通常是白的,位于条形码符号的两侧。静区的作用是提醒阅读器即扫描器准备扫描条形码符号。2.起始字符:条形码符号的第一位字符是起始字符,它的特殊条、空结构用于辨认一个条形码符号的开始。阅读器一方面确认此字符的存在,然后解决由扫描器获得的一系列脉冲。3.数据字符:由条形码字符组成,用于代表一定的原始数据信息。4.终止字符:条形码符号的最后一位字符是终止字符,它的特殊条、空结构用于辨认一个知形码符号的结束。5.校验字符:校验字符是通过对数据字符进行一种算术运算而拟定的。当符号中的各字符被解码时,译码器将对其进行同一种算术运算,并将结果与校验字符比较。若两者一致时,说明读入的信息有效。(三)条形码设计1.条形码码制选择的相关因素条形码码制的选择涉及多个因素,条形码码制的选择与应用系统相关。(1)开环系统开环系统具有社会性,即社会各不同职能部门(如生产厂家、商业、使用单位等)运用条形码对条形码载体进行管理,这样的条形码系统称为开环系统。规定商品上所用的条形码具有通用性,符合国际上通用的标准。(2)闭环系统闭环系统是指局限于某一单位或某种场合的专用的条形码管理系统。因此考虑证上的条形码不一定具有通用性(而选择码制的重点在于条形码自身的特性)。由此可见,条形码的码制选择与应用系统的性质有关。2.条形码字符集编码(数据源)大多采用0—9数字、A-Z字母等符号表达。有些系统的数据源只包含0—9十个数字;有些系统的数据源则包含更多的符号。由于各种条形码码制的字符集不同,因此在开发条形码应用系统时,应当选择与应用系统所包含的信息相适应的条形码码制。3.条形码密度各种码制的信息密度有很大差别,开发条形码应用系统时,假如印、贴条形码标签的空间较小,且表达的信息量又较大时,应选用密度较高的码制。对于这种有很大尺寸的几何尺寸物体,为便于操作,通常采用低密度的码制。4.条形码的安全可靠性由于各种码制的条形码符号可靠性不同,有些码制具有自校验功能,有些码制没有;而有些码制采用校验字符,有些码制不采用校验字符。5.其他因素选择条形码制时,还应考虑条形码符号印制情况,所选码制对条形码阅读器的规定,以及闭环系统向开环系统过渡的发展前景。6.条码编码库的建立以及条形码管理系统所谓编码库就是表达一定意义的专用词且与条形码之间的相应关系。通过编码库可实现常用信息的输入。条形码编码库通常可提成两部分,一个是管理目的与条形码之间的联系部分;另一个是应用系统中操作命令等信息与条形码之间的联系部分。三、条形码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一)条形码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形码对于物流管理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即类别管理、批次管理和单品管理。类别管理是一维条码的成功应用的典型之一,其管理单位是一类别,它适合的是例如超市之类的整进零出。批次管理不仅可以得到数量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些批次应用,例如,食品的保质期解决或关心商品数量的场合。批次管理的管理单位是某个商品的某个批次,一般也由一维条码实行先进先出的策略。单品管理在于批次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根据具体的精力需求来定制。可以看出这三类管理的差别在于货品信息的精细限度越来越高,从而可以引出更多的可管理特性。条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仅限于货品的标记管理上,对于物流过程中的单据,也可以生成相应的条码。这种条码一方面可以起到防伪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限度上防止了录入差错。对于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有相称大的作用。又如条码还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例如,对厂家来说,销出的产品假如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运用条码快速将相关信息返回,这是信息反向流动的一个典型应用,在这里条码直接发明了新的信息价值。第三节电子数据互换系统(EDI)一、EDI的内容与标准(一)EDI的含义EDI的含义是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按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互换和解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于1994年确认了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标准实行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这表白EDI应用有它自己特定的含义和条件,即:(1)使用EDI的是交易的双方,是公司之间的文献传递,而非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2)交易双方传递的文献是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目前即是联合国的UN/EDI—FACT。(3)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4)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受并解决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5)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自动实现的。信息解决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人为的介入。(二)EDI的特点通过20数年的发展与完善,EDI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电子化贸易手段及工具,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单证格式化EDI传输的是公司间格式化的数据,如定购单、报价单、发票、货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这些信息都具有固定的格式与行业通用性。而信件、公函等非格式化的文献不属于EDI解决的范畴。2.报文标准化EDI传输的报文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这是计算机能自动解决的前提条件。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EDI标淮是:UN/EDIFACT(UnitedNationsForElectronicInternationalForAdmin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联合国标准EDI规则合用于行政管理、商贸、交通运送)和ANSIX.12(美国国家标准局特命标准化委员会第12工作组制定)。3.解决自动化EDI信息传递的途径是计算机到数据通信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自动解决传递来的信息。因此这种数据互换是机一机,应用一应用,不需人工干预。4.软件结构化EDI功能软件由五个模块组成:用户界面模块,内部EDP(ElectronicDataProcessing)接口模块,报文生成与解决模块,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这五个模块功能分明、结构清楚,形成了EDI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软件。5.运作规范化EDI以报文的方式互换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贸背景,EDI报文是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成熟、有效、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EDI单证报文具有法律效力已被普遍接受。任何一个成熟、成功的EDI系统,均有相应的规范化环境作基础。(三)EDI标准EDI报文能被不同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辨认和解决,其关键就在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EDI标准。EDI标准重要提供: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定义、编辑规则和协定、已出版的公开文献。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DI标准是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制订颁布的《行政、商业和运送用电子数据互换规则》(EDIFACT),以及美国国家标准局特命标准化委员会第12工作组制订的ANSIK.12。从内容上看,这两个标准都涉及了EDI标准的三要素;数据元、数据段和标准报文格式。二、EDI技术实行过程EDI的实现过程就是用户将相关数据从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传送到有关交易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因用户应用系统及外部通信环境的差异而不同。在由EDI增值服务的条件下,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转换成平面文献。(2)将平面文献翻译为标准EDI报文,并组成EDI信件;接受方从EDI信箱收取信件。(3)将EDI信件拆分并译成为平面文献。(4)将平面文献转换并送到接受方信息系统中进行解决。三、EDI技术的应用要点(一)仓储管理EDI系统设计(1)格式转换模块:它将各种EDI报文,按照EDI结构化的规定作结构化解决,按照EDI语法规则进行压缩、反复和嵌套,经代码转换及语法控制后提交给通信模块,而后发送给其他EDI系统的用户;或者将其他EDI系统经通信模块所接受到的结构化的EDI报文作非结构化解决,以便信息系统或数据库进一步解决。(2)通信模块:它是EDI系统与通信网络的接口,执行呼喊、自动转发、地址转换、差错检查和报送等功能;接受到EDI用户的报文后,便进行审计和确认,它通过EDI中心电子邮箱系统软件实现。(3)联系模块:它是EDI系统与单位EDP系统及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接口,也是EDI系统用户之间的接口。一份来自外部设备的EDI报文,通过EDI解决之后,相关内容就由应用模块送往EDP,EDP系统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联系模块传递给其他模块,最终形成EDI报文发送给其他用户。EDI信息系统运用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自动地在计算机之间以标准格式进行数据的传递和解决,从而可大大提高物流业的作业效率。目前,EDI的应用在我国还处在起始阶段,EDI信息系统仍然没有被开发和广泛使用,这样就制约了国际多式联运(铁、公、水等方式结合的运送)的发展。为此,应加快我国发展EDI信息系统的步伐,使物流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二)EDI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解决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足运用现有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减少成本。EDI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信息手段之一,通过一致的互换标准使复杂的数据互换成为也许。最新开发的软件包、远程通信技术是EDI更为通用。EDI技术的应用使供应链变得更加集成化,使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变得更加通畅、及时。EDI能清除职能部门间的障碍,不仅使信息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可靠、通畅地流通,并且能有效的减少低效工作和非增值业务。EDI在采购订单、付款、预测等过程中的应用更是提高了客户机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保证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将EDI和公司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第四节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一、EOS系统的作用(一)EOS系统给零售业带来的好处1.压低库存量。零售业可以通过EOS系统将商店所陈列的商品数量缩小到最小的限度,以便使有限的空间能陈列更多种类的商品,即使是销量较大的商品也无须很大的库房存放,可压低库存量,甚至做到无库存。商店工作人员在固定期间去巡视陈列架,将需补足的商品以最小的数量订购,在当天或隔天即可到货,不必一次订购很多。2.减少交货失误。EOS系统订货是根据通用商品条码来订货的,可做到准确无误。批发商将具体的订购资料用计算机解决,可以减少交货失误,迅速补充库存,若能避免交错商品或数量局限性,那么,把对商品的检查由交货者来完毕是十分可取的,零售商店只作抽样检查即可。3.改善订货业务。由于实行EOS系统,操作十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对的迅速地完毕订货业务,并根据EOS系统可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如订购的控制、批发订购的趋势、紧俏商品的趋势和其他信息等等。若能将订货业务管理规范化,再根据EOS系统就可更加迅速准确地完毕订货业务。4.建立商店综合管理系统。以EOS系统为中心确立商店的商品文献、商品货架系统管理、商品架位置管理、进货价格管理等,便可实行商店综合管理系统。如将所订购的商品资料存人计算机,再依据交货传票、修正订购与实际交货的出入部分,进行进货管理分析,可拟定应付账款的管理系统等。(二)EOS系统给批发业带来的好处1.提高服务质量。EOS系统满足了顾客对某种商品少量、多次的规定,缩短交货时间,能迅速、准确和便宜的出货、交货。EOS系统提供准确无误的订货,因此减少了交错商品,减少了退货。计算机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对的、及时地将订单输人,并因出货资料的输入而达成对的的管理从而减少了缺货现象的出现,增长商品品种,为顾客提供商品征询,共同使用E0S系统,使得零售业和批发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做到业务上互相支持、相辅相成。2.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E0S系统的责任制避免了退货、缺货现象,缩短了交货时检查时间,可大幅度提高送货派车的效率,减少物流的成本。同时,可使批发业内部的各种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大幅度减少批发业的成本。3.提高工作效率。实行EOS系统可以减轻体力劳动,减少事务性工作,减少以前专门派人去收订购单和登记、汇总等繁杂的手工劳动,以前,3小时至半天的手工工作量,现在实行EOS系统后,几分钟即可完毕。通常退货解决要比一般订货解决多花5倍的工时,实行EOS系统后,避免了退货,减少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4.销售管理系统化。将销售系统与商店的综合管理系统一体化管理时,使销售信息的解决更加快捷,及时补货到位,保证了销售市场的稳定,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二、EOS系统的结构与流程(一)EOS的系统结构1.批发、零售商采购人员根据MIS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并汇总各机构的要货的商品名称、要货数量,根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限、供货商的信誉等资料,向指定的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采购指令按照商业增值网络中心的标准格式进行填写,经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提供的EDI格式转换系统而成为标准的EDI单证,经由通信界面将订货资料发送至商业增值网络中心。然后等待供货商发回的有关信息。2.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商业增值网络中心(VAN)不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活动,只提供用户连接界面,每当接受到用户发来的EDI单证时,自动进行EOS交易伙伴关系的核查,只有互有伙伴关系的双方才干进行交易,否则视为无效交易;拟定有效交易关系后还必须进行EDI单证格式检查,只有交易双方均认可的单证格式,才干进行单证传递;并对每一笔交易进行长期保存,供用户此后的查询或在交易双方发生贸易纠纷时,可以根据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所储存的单证内容作为司法证据。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是共同的情报中心,它是透过通信网络让不同的机种的计算机或各种连线终端相通,促进情报的收发更加便利的一种共同情报中心。事实上在这个流通网络中,VAN也发挥了巨大的功能。VAN不单单是负责资料或情报的转换工作,也可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VAN相连并互换情报,从而扩大了客户资料互换的范围。3.供货商根据商业增值网络中心转来的EDI单证,经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提供的通信界面和EDI格式转换系统而成为一张标准的商品订单,根据订单内容和供货商的M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供货商可及时安排出货,并将出货信息透过EDI传递给相应的批发、零售商,从而完毕一次基本的订货作业。(二)EOS业务流程1.销售订货业务过程(1)各批发、零售商或社会网点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拟定所需货品的品种、数量,按照同体系商场根据实际网络情况,把补货需求通过增值网络中心或通过实时网络系统发送给总公司业务部门;不同体系商场或社会网点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发出EOS订货需求。(2)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将收到的补货、订货需求资料发送至总公司业务管理部门。(3)业务管理部门对收到的数据汇总解决后,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向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发送批发订单确认。(4)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从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接受到批发订单确认信息。(5)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库存情况通过商业增值网络或实时网络系统向仓储中心发出配送告知。(6)仓储中心根据接受到的配送告知安排商品配送,并将配送告知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传送到客户。(7)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从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接受到仓储中心对批发订单的配送告知。(8)各批发、零售商、仓储中心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将天天进出货品的情况通过增值网络中心或通过实时网络系统,报送总公司业务管理部门,让业务部及时掌握商品库存数量,以合理库存;并根据商品流转情况,做好合理商品结构等工作。2.采购订货业务过程我们可以将向供货商采购作业过程中的业务往来划提成以下几个环节:(1)业务管理部门根据仓储中心商品库存情况,向指定的供货商发出商品采购订单。(2)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将总公司业务管理部发出的采购单发送至指定的供货商处。(3)指定的供货商在收到来购订货单后,根据订单的规定通过商业增值网络对采购订单加以确认。(4)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将供货商发来的采购订单确认发送至业务管理部门。(5)业务管理部门根据供货商发来的采购订单确认,向仓储中心发送订货信息,以便仓储中心安排检查和仓储空间。(6)供货商根据采购单的规定,安排发运货品,并在向总公司交运货品之前,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向仓储中心发送交货告知。(7)仓储中心根据供货商发来的交货告知安排商品检查并安排仓库、库位或根据配送规定进行备货。第五节物流运送信息管理一、公司运送信息系统管理下面着重介绍目前物流运送公司广泛采用的物流运送信息管理系统。(一)货品跟踪系统货品跟踪系统是指物流运送公司运用物流条形码和EDI技术及时获取有关货品运送状态的信息(如货品品种、数量、货品在途情况、交货时间、发货地和到达地、货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提高物流运送服务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物流运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向货主取货时、在物流中心重新集装运送时及在向顾客配送交货时,运用扫描仪自动读取货品包装或者货品发票上的物流条形码等货品信息,通过公共通讯线路、专用通讯线路或卫星通讯线路把货品的信息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所有被运送的货品信息都集中在中心计算机里。货品跟踪系统提高了物流运送公司的服务水平,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当顾客需要对货品的状态进行查询时,只要输入货品的发票号码,立即就可以知道有关货品状态的信息。查询作业简便迅速,信息及时准确。2.通过货品信息可以确认是否货品将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能及时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货品交付给顾客的情况,便于立即查明因素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运送货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顾客服务水平。3.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提高物流运送效率,提供差别化物流服务。4.通过货品跟踪系统所得到的有关货品运送状态的信息,丰富了供应链的信息分享源,有关货品运送状态信息的分享有助于顾客预先做好接货以及后续工作的准备。(二)车辆运营管理系统以下介绍两种车辆运营管理系统,一种是合用于城市范围补偿损失应用MCA无线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另一种是合用于全国、全球范围的应用通讯卫星和GPS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1.应用MCA无线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MCA(MultiChannelAccess)无线系统由无线信号发射接受控制部门、运送公司的计划调度室和运送车辆组成。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接受控制部门,运送公司的计划调度室与运送车辆能进行双向通话,无线信号管理部门通过科学地划分无线频率来实现无线频率的有效运用。由于MCA系统无线发射功率的限制,它只合用于小范围的通讯联络。如城市内的车辆计划调度管理,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出租运送公司都采用MCA系统。该系统在接到顾客运送货品的请求后,将货品品种、数量、装运时间、地点、顾客的联络电话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同时根据运营车辆移动通讯装置发回的有关车辆位置和状态的信息,通过MCA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地向最近顾客的车辆发出装货指令,由车辆上装备的接受装置接受装货指令并打印出来。运用MCA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物流运送公司效率,并且能提高顾客服务的满足度。2应用通讯卫星、GPS技术和GIS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甚至跨国范围进行车辆运营管理就需要采用通讯卫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通讯卫星、GPS技术和GIS技术的车辆运营管理系统中,物流运送公司的计划调度中心和运营车辆通过通讯卫星进行双向联络。具体地说,物流运送公司计划调度中心发出的装货运送指令,通过公共通讯线路或专用通讯线路传送到卫星控制中心,由卫星控制中心把信号传送给通讯卫星,再经通讯卫星把信号传送给运营车辆,而运营车辆通过GIS系统拟定车辆准确所在位置,找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同时通过车载的通讯卫星接受天线、GPS天线、通讯联络控制装置和输出装置把车辆所在的位置和状况等信息通过通讯卫星传回公司计划调度中心。物流运送公司通过应用通讯卫星、GPS技术和GIS技术不仅可以对车辆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实现全公司车辆的最佳配置,提高物流运送业务效率和顾客服务满足限度。在地区辽阔的美国,由于采用通讯卫星、GPS技术和GIS技术的车辆运营系统能提高配车运送效率、缩短等待时间,因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这一系统。二、社会运送信息系统的管理社会物流基础设施涉及道路、铁路、码头、机场、海关等硬件设施和提供这些硬件设施使用状况的信息系统以及提高这些硬件设施使用效率的管理系统等软件设施。下面从道路交通和通关信息的解决两个方面说明建立社会物流基础设施关联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一)道路交通关联智能信息系统我们知道,多额度、小数量运送和及时运送的顾客物流需求使得货品运送的频度大大增长,配送的时间规定也越来越严格。在这种环境下,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道路交通运送公司,都运用通讯卫星、GPS和数字式电子交通地图建立最佳车辆调配系统。该车辆调配系统根据车辆所在的位置、装载情况和运送货品的规定(运送目的地、到达时间、货品大小等)自动选择最佳的货品运送路线、并把最佳的货品运送路线表达在数字式电子交通地图上。该系统对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对车辆驾驶员的动态管理、对提高顾客物流服务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该系统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最住运送路线的道路交通是畅通的。假如在最佳运送路线上出现交通阻塞的话,则通过最佳车辆调配系统得到的最佳运送线路就不是最佳路线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反映道路使用状况、向道路运用者提供道路信息、扩大现有道路通行容量等功能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着手开发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下一代智能交通信息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rm),该智能信息系统中关于道路交通的部分有如下作用:(1)提供道路阻塞、交通事故、交通规则限制等交通关联信息和前方道路使用状况信息。(2)通过对交通信号的控制和向驾驶员建议运营线路来实现道路交通流量的最优化。(3)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4)提供道路、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危险警告信息和提供运营过程中支援辅助信息。(5)开发智能型汽车。这种汽车具有自动操作、自动监测报警、自动回避冲突等功能。ITS系统直接的功能是提高道路运用率、实现安全舒适的交通运送。ITS系统间接的功能是由于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减少汽车的燃料消费和有毒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并能避免因交通阻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二)通关信息管理系统国际贸易的开展带来了国际物流活动。在国际物流活动中,通关活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通关速度能提高国际物流活动的效率。由于通关过程涉及品种分类、商品价格、关税税率等许多信息的交流,同时通关活动与货主、运送公司、物流服务公司、银行保险业、商品商检部门、关税仓库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一个综合的通关信息管理系统CIDS(CustomsintelligentDatabaseSystem)很有必要。综合通关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在线连接把运送公司(如海关公司、空运公司)、物流服务公司、货品装卸公司、保税仓库、通关代理公司、银行保险、关税收缴部门等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网络。通过综合通关信息管理系统,货主在系统网络终端能完毕关税申报手续,同时也能询问和检查关税申报进度和货品保管情况,并交纳关税和支付运送装卸保管费用等。税务部门运用综合通关信息管理系统,受理报关,自动计算申报商品价格、合用税率、外汇汇率,拟定纳税税款,告知纳税时间,同时进行报关审查。建立综合通关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缩短通关的时间,提高通关效率。(三)港口海运信息管理系统1.德国汉堡港德国汉堡港海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于1983年,目前重要进行海运营业使用的各种业务信息的传递并进行与海运有关的200多种格式的电子单证的解决加工。该系统的用户达200多家,其中货运代理商115家,船运代理商54家,码头经营者15家,理货业者7家,其他用户(海关、铁路和港口当局等)16家。该系统由8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货运代理商使用的单证系统、理货业者使用的单证系统、海关通讯系统、船舶信息系统、危险品信息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船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国际通讯服务系统。2.新加波港新加波于1984年开始建立港口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名称为新加波PORTENT。目前系统的用户有l200多家公司,并与2个亚洲港口和6个非亚洲港口建立了电子数据互换联系。新加波港务局的未来规划是不断延伸和改善PORNET的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建立更多的计算机通讯线路,联通港口的使用者、与航运有关的单位以及银行、保险、海关等部门,加快船舶和货品的流动周转速度。此外,新加波港务局和新加波贸易局联合开发了一个海运信息系统MAINS(MaritimeInformationSystem),这个系统把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商、贸易商和监管机构的有关文书(如货单、发票、报关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按电子互换的标准格式统一起来。3.我国海运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我国航运界在应用以电子数据互换为核心的海运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起步较早的公司是中国远洋运送集团公司。1989年中远集团开始在中美航线上进行货运舱单EDI通讯的试点工作,1992年试点扩展到中国至西北欧航线,并于1993年开始向重要航线推广使用Em的国际标准UN/EDFACT。交通部1995年组织实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集装箱EDI系统及示范工程,其目的是在“四点一线”(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四个口岸和中远集团)建成具有互联式和分局功能的以EDI为核心的海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国际集装箱运送单证的电子数据互换,以后逐步延伸扩展,最终形成覆盖我国重要外贸口岸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相配套的电子信息传输和运营系统。三、GPS与GIS(一)GPS技术及应用1.GPS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运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使地球上的任何用户都能拟定自己所处的方位,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它们24h提供高精度的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准确地说,它是由24颗沿距地球12023km高度的轨道运营的NAVSTARGPS卫星组成,不断地发送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受器同时收听3—12颗卫星的信号,从而判断地面上或接近地面的物体的位置,尚有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方向等。(1)GPS工作原理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运用高空轨道上运营的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信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信者在地球上的位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