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讲义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公司管理、会计等专业本科阶段必考的一门专业课。尽管它是本科阶段的一门课程,从它的内容设立、考试难度情况看,它仍是一门基础性质的课程。从内容设立来看,无论是本来的教材,还是2023年新改版的教材,其介绍的都是金融学的各种基本原理、基础性知识点及其应用;从考试难度看,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题都不难,跨章节的考题也很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纯熟掌握各章的框架和重要知识点。二、教材的选用《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该书由贾玉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23年第1版)。这本教材是2023年第一次改版、2023年考试第一次使用。、从本次改版的变化来看,无论是章节体系,还是各章具体内容,变化都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教材变化非常大,与2023年的考试相比,2023年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考试。本次改版的重要变化如下:从章节体系看,新增六章:“汇率与汇率制度”(4)、“金融市场概述”(5)、“货币市场”(6)、“资本市场”(7)、“金融衍生工具市场”(8)、“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11)删除六章:“信托与租赁”(6)、“保险”(7)、“金融市场运营”(8)、“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9)、“对外金融关系”(10)、“通货膨胀”(12)明确调整2章:本来的第11章“货币供求与均衡”扩充为两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12)、“货币的均衡与失衡”(13),本来的第2章“信用和融资方式”调整为“信用”(2),内容有所删减。从内容来看,尽管有新增的章节,也有删除的章节,但这些增减章节中的内容有重新组合的部分(如本来教材中“保险”中的一部分原理介绍挪到了新教材的“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章中),尚有很多新增的部分,相比之下,与原教材重合的内容不少,但是,每一章中新增的内容更多,需要引起考生注意。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些章节名称没有发生变化的章节中,其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化和调整,删去了“国际货币”等内容,将原教材“货币的币值”的内容调整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一节,并增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内容。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增长了“利率的作用”一节,其他“节”也有很多增长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次的教材修订变化非常大,与原教材内容框架相比,理论体系更加鲜明,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所有考生来说,2023年的金融考试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三、章节体系本课程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重要是关于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涉及前4章内容(1-4):货币、信用、利息和利率、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二部分着重介绍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涉及4章(5-8):金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第三部分重要介绍金融机构体系相关知识,涉及3章(9-11):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第四部分主介绍宏观货币政策,涉及3章(12-14):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货币的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考情分析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由于2023年《金融理论与实务》教材的章节框架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章的内容重新进行可整合,因此,按照各章记录历年考题、分值的做法并无太大意义。但是,从近几年来的《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看,仍可以找到一条重要的规律:在历年真题中,各章的分值分布较为平均,偶有特殊年份某一章分值稍低,在次年的考试中,也会稍微提高该章的分值。总体来看,各章的分值物明显差别和变化。这种分值分布与《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门课程重要考察考生对于金融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无论是新编教材还是老教材,其框架和内容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很难在各章中明确分辨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因此形成了各章分值较为平均的状况。这就提醒考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全面复习。二、题型分析从历年考题看,《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考试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计算题(2题,10分)、简答题(6题,36分)和论述题(1题,14分)。(没有名词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词解释在历年试卷中没有出现过,但今年的新大纲中的考试题型部分还涉及名词解释题,在新大纲的参考样卷中,名词解释题也占15分(每题3分,共5题)。并且名词解释这种考试方法也比较适合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1.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是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分值低、题量大,考生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手。2.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拿分最难的部分,考生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单选、多选都属于客观题,回答客观题时考生应注意:(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2)按题目规定答题。一定要审清题,将不全面、不完整的备选项放弃。(3)运用排除法。(4)运用猜测法。3.计算题相对而言比较简朴,分值也较低,考生应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注意计算结束后“有问有答”,考生在这一题型上不应丢分。4.名词解释题假如出现的话,应当是对基本知识的考察,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把握答题要点。准确领略概念的含义。5.简答题的特点是:难度并不大,也较少偏题怪题,但量大(一般为6道)。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得分点。6.论述题,一道题,但分值较高,需要考生根据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做一定的发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答题方法:紧扣教材、把握要点、适度发挥。紧扣教材:自考金融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判分”应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据,因此答题必须以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为最终和最高依据,对于名词、简答、论述中设计的知识点,教材中一般都有论述,答题时先把教材中的论述回答上,这是主线。把握要点:要点即得分点,主观题的答题需要紧紧把握题目规定解答的几个重要方面(概念、框架等),并以鲜明的层次(如1、2、3、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试卷上适度发挥:这是主观题答题全面的规定。论述题需要发挥,名词、简答也需要适度发挥。适度发挥仍要以教材为依据、全面把握得分点。在答完“框架”后,需要对框架要点进行一定的“解释”,论述题“解释”要充足,简答、名词要适度。解释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原话(假如有的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比如举例、反面论述等)。三、本课程的复习方法在最后的临考复习阶段,学员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1.依据《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的规定,在前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点要仔细阅读,注意理论框架的把握,联系跨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对明显重要的考点要重点理解和记忆。2.系统训练。解决应试教育的方法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到目前这个阶段,学员应多做综合性的模拟题,考察自己对整体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限度。回顾并复习以往的错题,填补局限性和弱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复习建议本章在理论体系和历年考试中,都处在基础性的地位,由于改版后的教材内容变化较大,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重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互换紧密相连,是随着着商品互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一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二是减少交易成本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互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互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朴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尔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互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减少交易成本说:一些学者还从减少交易成本的思绪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由于货币这种互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互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互换的实现,互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二)信用货币:★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相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局限性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填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随着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重要的存在形式。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4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在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一)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二)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注意,与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区分。在这里,“交易媒介功能”仅指货币在商品流通的某个环节中,被当作买进卖出的手段,即“单纯”作为交易媒介;而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则意指货币在商品流通所有环节中发挥的各种功能,除单纯的买进卖出手段外,还被作为“计价单位”、“支付手段”。)(三)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互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基本特性: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性。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多选>二、财富贮藏职能含义: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人们直接贮藏金银,积累财富。后来,随着信用货币逐渐替代金属货币,人们更多地以持有钞票、银行存款的形式贮藏财富,但贮藏金银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优缺陷: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最大缺陷就是收益较低。【例题】(单选题)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2023.4单选)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答案】C【解析】在偿还赊销款项时,商品的销售和款项的支付这两项运动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一先一后,此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营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要素含义延伸规定货币材料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由此产生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再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通常涉及两个方面: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美元、加元、日元等)和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就是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当流通中只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尚未与黄金脱离直接关系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重要是规定货币单位的法定含金量,货币与黄金完全脱离关系,流通中所有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则重要表现为拟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重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涉及主币和辅币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1元人民币。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是一种局限性值的货币。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管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分为国家垄断铸造和“自由铸造”两种情况。为了避免铸币收入旁落,也为了避免辅币数量的过多,国家规定辅币所有由国家垄断铸造。主币则或者由国家垄断铸造,或者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关于“自由铸造”确切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导致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属条块。国家造币厂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经造币厂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假如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规定铸导致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长,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体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涉及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注意比较三者不同)金币本位制特点(名词):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币本位制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最抱负的货币制度),为什么:其一,金币的自由铸造制度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其二,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性;其三,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和自由兑换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表金币流通。这种状态表现为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对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成一定数量后才干兑换成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并没有立即让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市场中虽然流通的是银行券,但银行券仍然规定有法定含金量,只是不再可以兑换成黄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重要由钞票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简答)★★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重要内容涉及:(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钞票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钞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行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3)2023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的是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各国政府有义务保持汇率的稳定。(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填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条件。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缺陷(“特里芬难题”):“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规定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崩溃因素:一是“特里芬难题”;二是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1974年4月1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二)牙买加体系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重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作用: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实行推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不同发展限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度依赖;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使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解更为及时和有效。问题:在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下,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行效果会受到影响,储备分散化导致各国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等。【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内容的是()A.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B.实行固定汇率制。C.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D.各国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E.黄金非货币化。【答案】ABC【解析】ABC三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内容,DE是牙买加体系的重要内容。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重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其理论依据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观点):在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比较接近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用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充足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的。——影响:统一的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发明的信用货币,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货币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章信用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本课程中的基础性章节,改版后的教材内容调整较大,重要是精简了一部分内容。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重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信用的含义和作用一、信用的含义(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性。(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假如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营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现代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1个人部门:重要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重要贷出者。2非金融公司(公司部门):从整体视角看,公司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应,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重要需求者。3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4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重要供应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5金融机构: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重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1.概念直接融资:假如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假如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相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2.两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关系。【例题】在()中,银行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A、直接融资方式B、间接融资方式C、证券发行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在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3.优缺陷。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有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②有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应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③有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应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直接融资的局限性重要表现在: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限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限度与效率。②对货币资金供应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重要表现为: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应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长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应者的投资收益。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营中的作用(一)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营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因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也许性。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按期限可以将信用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按地区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按信用参与主体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是工商公司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互相提供的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限度和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一国商品经济运营的顺畅与否。局限性。(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存在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公司提供应下游公司,一般很难逆向提供。(3)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公司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三)商业票据“强制性商业信用”和“三角债”:强制性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信用中的应付方拖欠不付,应收方被迫接受长期收不回的债权。“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是众多公司之间形成债务链的形象说法。1商业票据的基本特性概念: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白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基本特性:(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2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3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了解各种行为的含义)(1)票据签发。(2)票据背书。(3)票据贴现。(4)票据抵押。【例题】下列关于商业信用的表述对的的有()(2023年多选题变形)A.信用规模无限制B.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基本形式C.直接影响一国商品经济运营的顺畅与否D.是银行信用发展的基础E.“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答案】BCDE【解析】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因此A错误;其他几项都符合商业信用的特点。(四)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一五”期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行严禁商业信用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改变严禁商业信用的政策,我国商业信用逐步得到恢复,银行也开始对商业信用的发展给予支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出台以后,商业信用逐渐得到发展,呈现规范化、票据化的特性。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因素导致的商业信用断层,以及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仍然存在着规模偏小、范围狭窄、规范性弱、失信欺诈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现实经济中,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现象司空见惯,坏账率较高,销售风险较大。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通过吸取存款的方式将其积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互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性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解除了商业信用提供者需要资金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三)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经济运营中唯一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相继恢复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含义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二)国家信用工具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重要涉及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1中央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填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根据期限的不同,国债可被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国债是安全性很高的债券,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由于假如必要的话,政府可以通过印刷钞票的方式来清偿债务,因此,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2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市政债券有两种: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运用各种也许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收益债券有特定的赚钱项目作保证,通常以某一特定工程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3政府担保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政府担保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公司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三)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此后直到1981年,我国再没有发行过国债,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到现在规模逐渐增大。如今,国家信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消费信用是工商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二)消费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助于扩大一定期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不利影响:第一,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这既有也许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大量积压,浪费生产资源;尚有也许会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引起价格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假如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承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三)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消费信用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透支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短期消费信贷逐渐进入市场。之后规模渐渐扩大。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是我国消费信用的重要形式。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是两种最重要的形式。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信贷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信用卡坏账风险有上升趋势,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逐渐增长,快速攀升的房价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带来了隐性风险。随着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风险的防控,要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基础性章节,重要介绍利息和利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原理,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重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概念:所谓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货币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呢?理论界对此的解释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马克思对利息来源的阐述:利息来源于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者使用借入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一)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二)收益的资本化概念: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称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收益资本化公式:P=r/C(本金P等于利率r除以收益C)收益资本化规律(公式)作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土地交易、证券买卖、人力资本的衡量等,都是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场合。第二节利率的计量与种类概念: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一、利率的计量(一)单利与复利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C=P×r×n(利息=本金×利率×年限)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相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S=P×(1+r)n(二)现值与终值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如何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也即本利和。与终值相相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终值的计算可以用前述本利和的计算公式,现值的计算公式则可从此公式倒推(三)到期收益率概念: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通常被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经济学家使用利率一词时,指的就是到期收益率。为什么: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例题】(计算题)北京某公司准备向银行借款5000万元,期限为2年。假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年期贷款的年利率为7%,单利计息;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同期限的年利率为6.7%,按年复利计息,那么,该公司向哪家银行借款的利息成本较低?【答案】该公司向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7%×2=700(万元)该公司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1+6.7%)2-5000=692.445(万元)因此,该公司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较低。·【解析】本题目事实上考察单利和复利的计算,考生需纯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二、利率的种类(一)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所谓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例如,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基准利率的此外一种用法是指中央银行拟定的官定利率。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二)其他分类方法划分依据具体分类延伸决定方式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分别由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拟定、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拟定借贷期限内是否调整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合用于短期借贷浮动利率则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合用于长期借贷。然较好地为借贷双方避免了利率风险,但却因手续复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长费用开支债权人是否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用公式表达:r=i+p实际利率存在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公司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的不同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例题】(单选题)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2023年单选题)A.名义利率B.市场利率C.基准利率ﻩD.优惠利率【答案】C【解析】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都不能起决定作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一、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其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重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假如资本的供应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应(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所决定。通常情况下,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会下降。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应(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的对比。3可贷资金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应(储蓄量和货币供应量)和需求(投资量和货币需求量)决定的。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一)风险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二)通货膨胀因素: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三)利率管制因素: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节利率的作用一、利率的一般作用(一)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派: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会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增长储蓄。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3利率的变动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影响机制是公司对投资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的对比。当公司投资收益率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其支付利息后的收益将随着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公司会相应减少投资。此外,利率的上升导致公司融入资金成本提高还将促使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节约资金的使用和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反则反之。(二)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1利率变动后,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居民部门、公司部门的储蓄、消费和投资行为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2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改变将共同作用于社会总储蓄、总消费和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使这些变量随之发生变化。3由此可见,利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运营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操作调整利率,充足发挥利率的调控作用,实现政策调控的目的。4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期,中央银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走低,促进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高涨期,中央银行则会通过政策操作促使利率提高,进而减少消费和投资,克制经济过热。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处在核心地位。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后,其他各种利率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政府的调控意图才干通过不同市场中的利率水平的变动传递下去。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稳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202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绪: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再贷款浮息制度,优化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结构;另一方面,根据宏观调控需要,灵活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努力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利率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ﻬ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本课程中的新增章节,也属于基础性章节。虽然是新增的章节,但有一部分内容来自于本来的教材。建议学员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重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一)外汇的含义动态含义:是指国外汇兑,即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钞票结算的行为。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达的资产,涉及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如外国政府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等。各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大都从这个角度来界定外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我国2023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达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涉及外币现钞(涉及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涉及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涉及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例题】2023年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外汇涉及()A.外币现钞B.外币支付凭证C.外国政府公债D.外国公司债券E.特别提款权【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察我国对于外汇含义的界定。(二)外汇的种类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和自由向其他国家进行支付,外汇可划分为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两大类。(是否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按照交割期限的不同,又可将外汇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是否在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二、汇率(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将两国货币兑换比率表达出来的方法叫汇率标价法。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00或1000)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达汇率。涉及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达的汇率。如英国。【例题】(单选题)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标价方法是()(2023年单选题)A.直接标价法ﻩB.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D.中间标价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我国的汇率标价方法。(二)汇率的种类划分依据具体分类延伸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各国往往会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个汇率即被称为基准汇率。关键货币的选择标准一般是:可以自由兑换,在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较多,在外汇储备中占比大。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在较多国家被选为关键货币。我国基准汇率有: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的汇率。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时间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天或2个营业日内(后)进行外汇交割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存在差额,差额用升水、贴水或平价来表达。升水表达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则表达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平价表达两者相等。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区分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买入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限度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亦称法定汇率,是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这种汇率具有法定性质,政府往往规定一国官方的外汇交易都应以该汇率为准。市场汇率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用外国与本国价格水平之比调整后的值,公式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三)有效汇率及其测算概念: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在计算一国货币的有效汇率时,通常会选择与该国外贸关系密切的几个国家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然后以该国与某一外国的贸易额在该国所有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权重。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一、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解说(一)国际借贷说:认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这一理论中的国际借贷关系实际是指国际收支,因此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说。该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释了国际借贷关系中外汇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短期影响,但囿于历史条件,国际借贷说未能进一步揭示和阐释汇率决定的基础以及影响汇率的其他重要因素。(二)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由于这些货币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重要应当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为基础。所谓“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当是相同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表白,当所有商品都满足一价定律,且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比重相等的情况下,两国货币在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物价指数(即货币购买力,由于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存在,同时在各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不同国家所选取的样本商品及其所占的权重也不相同。在此情况下,该理论提出,一定期期两国汇率水平的变动是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货币应当贬值,反之则应当升值。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一方面,该理论将物价水平视为决定汇率的唯一重要因素,而在现实中,决定汇率的因素既多又复杂。另一方面,在不同国家,因生产效率、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的差异而存在的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差异,不也许通过套利行为促使价格趋同,因而总会存在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背离。第三,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难以在技术层面实现记录和计算口径的一致,购买力平价的精确计算较为困难,故影响了其可操作性。(三)汇兑心理说:强调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汇率决定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尚有满足债务支付、进行投资或投机、资本逃避等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外国货币具有了价值。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外国货币所作出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的高低又依托于使用外国货币的边际效用。(四)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侧重于分析利率与汇率的关系。该理论关注了金融市场参与者出于避险或赚钱目的而进行的套利交易活动。该理论提出,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五)货币分析说:从货币数量的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该理论提出,当本国货币供应相对于国外货币供应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价格水平等比例上升,进而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将等比例下跌;当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相对于国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货币需求增长,在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下降,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升;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于国外利率水平提高更多时,会导致国内货币需求下降,价格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将下跌。(六)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偏重于短期汇率决定的分析。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资产总量分布于本国货币、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之上,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风险及自身的风险偏好拟定其最优的资产组合。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均衡汇率就是投资者作出资产组合最佳选择时的汇率。二、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一)通货膨胀: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量的下降,这将引起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二)经济增长:总体来说,一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长,外汇需求增长,外汇汇率有升值的趋势;假如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其他国家,则会由于上述各种作用的综合发挥,该国的货币则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三)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会引起外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外国货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四)利率:一国的高利率水平会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五)心理预期:当预期某一国家货币在未来将会升值,则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会大量买进该国货币,导致市场上外汇供应的增长,本币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币升值;相反,则会助推本币贬值。(六)政府干预上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中,前三项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后三项属于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尚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如财政货币政策、政治局势、社会状况,等等。第三节汇率的作用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促进出口、克制进口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克制出口、促进进口的影响。二、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相对较小,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相对较大。三、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方面,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物价的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从出口商品看,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促进商品出口,在出口商品供应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增长会加剧国内商品的供需矛盾,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四、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汇率变动会引发以不同货币计值的各类资产价格的重估,促使人们改变资产配置。一国货币越趋向升值,人们越乐意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相反,一国货币越趋向贬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第四节汇率制度一、汇率制度的种类(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维持固定汇率波动幅度的手段:动用外汇储备、外汇管制、举借外债、签订互换货币协议等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线的义务。按照政府是否对汇率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自由浮动(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为清洁浮动,指,完全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涨落。现实中,绝对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西方重要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管理浮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的分类一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重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即一国将另一国货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在本国流通。二是货币局制度。即一国货币当局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通过对货币发行权限的限制来保证履行法定承诺。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货币局制度。三是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制。四是平行盯住的汇率安排。五是爬行盯住汇率安排。六是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安排。七是不事先公布汇率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八是浮动汇率制。前三类大体可划入固定汇率制,后五类大体可划入浮动汇率制。二、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1赞同浮动汇率制的观点(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固定汇率制的缺陷)(1)认为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的国际收支变动情况进行连续微调,从而发挥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固定汇率制维持的汇率短期稳定使市场参与者容易丧失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且在补贴低效率的贸易和资源配置方面代价昂贵,不也许欺骗对市场基本因素有清醒结识的长期投资者。(2)认为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是一种稳定性投机,由于投机活动还得承担汇率反方向变动的风险,因此,浮动汇率制减少了国际游资对一国汇率冲击的风险。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发生恶化的时候,由于汇率不能充足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容易诱导短期资本大量流入,诱发投机者对其货币的袭击。(3)认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强,既可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平衡,又可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扰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通货膨胀将通过“一价定律”和国际收支差额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2赞同固定汇率制的观点(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浮动汇率制的缺陷)(1)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相对稳定减少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认为浮动汇率制下盛行非稳定性投机,投机者心理是非理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羊群效应”,容易扩大而非缩小市场价格的波幅,而固定汇率制下的投机行为一般具有稳定性,政府的介入并通过改变投机者的预期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不拟定性。(3)认为固定汇率制可以防止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滥用。政府在对固定汇率的维系中,会获得执行政策始终一致的声誉。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将本国经济目的放在首位,这会导致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二)汇率制度的选择多项研究表白,对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固定向浮动的逐渐转变,事实上各国汇率安排既是多种多样的,又在依据经济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变化。因素:第一,一般认为,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不太合用浮动汇率制,而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则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第二,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而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第三,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通常还要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目前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见解是,既没有合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的汇率制度,也没有对各国任何时期部合用的一成不变的汇率制度。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自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1953年开始,我国基本维持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盯住英镑1972年6月23日开始,我国改按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汇率计算调整。(二)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间)2根据国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年至1990年间)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从1991年4月9日起,对官方汇率的调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调整的方式转为逐步微调的方式,即实行有管理的浮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至今)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我国自此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第二次并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方针,开始将人民币盯住美元。2023年7月21日,我国进一步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中间价的拟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3起始汇率的调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的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则:积极性,就是重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足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可以控制得住,既要推动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钞票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足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环节地推动改革。
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市场的概括性章节,知识点比较系统,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重点,掌握理论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重要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概念: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直接金融市场。采用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间接金融市场。广义金融市场既涉及直接金融市场,又涉及间接金融市场;狭义金融市场则仅涉及直接金融市场。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重要涉及市场参与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交易的组织方式。(一)市场参与主体政府部门:通常是一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重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各类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公司部门: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需求者,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营,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公司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居民部门:一般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资金供应者。(二)金融工具1金融工具的特性★★(1)期限性: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所有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类似于活期存款的零期限,随时可以存取;另一种是类似于股票和永久性债券的无偿还期限,永远没有到期日。(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通常来说,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反向变动)、发行人的资信限度(正向变动)、收益率水平(正向变动)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重要因素。(3)风险性:购买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会有风险。风险重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或不愿履行按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约定,从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也许性,这种风险被称为信用风险。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也许性,这种风险被称为市场风险。(4)收益性:金融工具给其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是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二是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1)债券。概念: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公司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大类。①政府债券。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国债,因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所以,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故又有“金边债券”之称。国库券(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国债分次付息债券国家公债(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一次性付息债券在多数国家,地方政府都可以发行债券,被称为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重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因此期限一般较长。地方公债由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担保,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同时也具有税收优惠特性。②金融债券。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其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司债券。但金融债券的流动性低于银行存款,因此,一般来说,金融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③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又被称为公司债券,是由公司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按有关规定,公司公司要发行债券必须先参与信用评级,级别达成一定标准才可发行。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按抵押担保状况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按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校食堂餐饮经营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电商售后服务合作协议
- 04版幼儿园绿化养护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出境领队广告宣传合同
- 二零二四年农业种植技术转让协议
- 2024年度北京市二手房买卖合同(样本)
- 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市场风险分析理解并管理风险考核试卷
- 学前教育的幼儿绘本与图画教育考核试卷
- 刀剪产品广告与营销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钢结构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度假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经营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权威版
- ktv营销业绩提成合同模板
- 英语-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研试卷(康德卷)试题和答案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安徽理工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专项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演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