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传播_第1页
第三章 人类传播_第2页
第三章 人类传播_第3页
第三章 人类传播_第4页
第三章 人类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意义与传播一、符号是人类的表征1、符号、语言与意识、思想2、符号为人类所独有符号——形式——媒介关联物对象——指称——对象关联物解释——意义——解释关联物二、符号与意义1、意义性质与表意过程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外延意义与内蕴意义外延意义: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内蕴意义: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中国秦墓竹简古埃及泥版书古埃及纸草书画德弗勒认为媒介对人类语言和意义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立意功能、引申功能、替代功能、稳定功能。三、编码与译码科学编码、艺术编码爱德华·霍尔等按照受者译码符合文本含义轴的程度,将编码分为三类:1、投合性译码2、协调性译码3、背离性译码第二节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一、符号的特性1、任意性2、约定性3、组合性4、传授性5、跨越性二、符号的功能1、指代功能2、表义功能3、自律功能4、显示功能5、认识功能6、交流功能三、易读性与易读标准1、字词的形式2、句子的形式3、行段的形式4、难度指数5、人情味成份第三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的性质与地位语言的根本作用是通过符号唤起人们的经验、还原事物的具体形式。二、语言的基本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语言符号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三、语言的误用1、死线上的抽绎2、潜意识的投射3、误认为同一4、估计极端化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乱这是温德尔·约翰逊(W·Johnson,1972)指出的一种语用毛病。它是指语言被捆死在某一条抽绎水平线上,结果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使用人难以理解,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比如,当信息传播中充满了诸如“民主、自由、人权”等高度抽绎水平线上的字眼,而又没有低度抽绎水平线上的词汇相配合时,这样的信息内容就会因其难以理解而让人敬而远之。但是,当一位记者象记“流水帐”似地向人们报道他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只有低水平线上的描述而没有高水平线上的抽绎时,这种琐碎的全面报道也会把人吓跑。可见,不论语言传播是处在抽绎阶梯的高水平线上,还是处在低水平线上,只要它是在某条水平线上横向的直线运行,它都不会产生好的传播效果。那么,传播者怎样才能克服这一毛病呢?这就是:语言传播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和文体特点,沿着抽绎阶梯作上下波动,使之有涨有落、跌宕起伏,即既有高抽绎水平的概括总结又有低抽绎水平的细致描绘。1、死线上的抽绎

2、潜意识的投射

这是指传播者在发表某种看法时,实际上在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状态下将自己个人的深层态度加进了对事物的评价。约翰逊甚至认为:“基本上,我们说的话,从来都是在讲自己。”人人在语言传播中都会出现无意识的自我表现和不自觉的倾向性。例如,“这房间很热!”表面上是说房间的,实际上说的是讲话者本人的感受。“这部电影很精彩!”这话听起来象是对某部电影提出了客观的评价,其实当中包含着很多个人见解。面对信息高速公路,乐观主义者在粉红色眼镜后面看到的是辉煌的前景,悲观主义者在墨色眼镜后面看到的是世界的末日,其实,他们的看法只是自己潜意识的投射,而非客观事实。普通语义学家们认为,在人际传播中,语言运用的潜意识投射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不良后果,但是在大众传播中,对于政府和新闻媒介来说,它可能是很危险的,稍不小心就会引起国际纠纷和民事诉讼。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要注意语言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者象语义学家的建议的那样:在发表见解时别忘了加上“对我说来”或“在我看来”几个字,即使不说出来,心里也应想到。3、误认为同一

这是指语言的使用忽视了同一范畴或同一类别中各个分子之间的差异和区别,把它们视为同一,混为一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事物都是特殊的、有个性的,都与其他东西不完全一样。对它们不加辩别、大而化之,有时会引起麻烦。例如,“新闻报道都是撒谎”,“后娘对孩子特别狠毒,”“意大利人都是大情人”,“日本人靠抄袭致富”。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不难找到,问题是它不能代表全体,它忽视了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分子还有许多差异性。在语言传播中,对众多的复杂的现象加以适当的归类和概括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不应该在抽绎之后将适用于个体的评价当作标签贴到全体的头上,然后再利用那个评价全体的标签,作为对全体中每个分子的鉴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一个人或事物特点和个性的否定。为了防止发生这种错误,语言传播中应慎用全指、多用特指,或者象普通语义学家所指的那样:“标明指数”,如新闻1、新闻2、后娘1、后娘2,因为指数1不等于指数2。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重视这一问题。4、估计极端化

这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排斥中间层次的极端语言。好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能两者择其一,不能有中间的事物。它们都是非好即坏、非友即敌、非对即错、非成即败。凡事只有两种可能、两种取向,殊不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可能性。在美国,带头示威的人曾喊出:“你要么是阻力,要么是动力,”只要冷静地想一想,人们就会发现:至少老人和孩子对示威活动来说,就是既非阻力亦非动力。反对示威的人则针锋相对地喊出:“你要么热爱美国,要么离开美国!”这句极端化口号也排除了实际存在的种种可能性,比如“留在美国改变它。”温德尔·约翰逊(1972)认为,语言运用上的极端化估计,往往会把自身引向精神病态。如果有人这样想:“我没有成功,即是失败、而失败就完了。”,这就可能发生重大问题,甚至会导致自杀。实际上,我们每天都有若干小的成功,也有着若干小的失败。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普通语义学家针对这种极端化估计,提出遇事要作多方面的估计和考虑,或者要思考实际存在的一系列可能性,而不要只作两极思考和两种选择。5、语言与实际混淆

这是指人们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符号本身,或只是在语言领域里去推定其含义。如果某人谈吐粗俗,就推断他缺乏文化素养,学历层次低;如果某人谈吐儒雅,就推定他知识渊博、文化素养高。“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以貌取人”,也是将语言或符号与具体实际相混淆的例子。这种在谈到某人、某事时就用其所用的语言或标记来评价其实际的状态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一位传播研究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不同时间分别对同美国人结婚的日本女人进行了访问,结果发现:当他用英语同她们交谈时,她们以为他是美国人,于是回答问题使用的是美国的价值标准;但当他用日语同她们交流时,她又以为他是日本人,于是回答问题又用了日本的价值观念。这些女人正是通过语言符号来推定谈话对象的国籍的。殊不知符号并非等于实际。优美的文字和文章并不都出自美人的手,日语也并非为日本人所专用。德威特(Devito,1978)认为,符号就如地图,地图只是反映了领土,专注于符号的人,实际上是对地图(图片)加以反应,把地图当作是真正的领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甚至还可以见到将符号和标识看得比实际更重要的许多例子。在古代就有《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宁可相信符号,也不相信实际的故事。如今,一旦某件商品贴上洋文标签,售价就会立即升高;一项决策如果被标明是出自某一为人尊敬的领袖之口,人们就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特别的重视。对此,萨皮尔(E·Sapir,1929)指出:人类总是受到自己所使用的语言的摆布。他认为:“真实的世界”大部分是建立在无意中形成的语言习惯之上的。我们接受信息都受社会的语言习惯所限制,因为这些语言习惯先入为主地对我们的经验给予了一些解释,我们只能在其中寻求意义。为了避免语言与实际混淆,我们在传播活动中应该首先要了解语言的特性以及语言与实际的关系,要先看实际后察符号,而不要“望文生义”、“以文代义”,也不要重其言轻其行、重语言轻实际。6、推论与事实相乱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经常根据符号推论出事实,虽然大多比较准确,但也有推论与事实不符的,从而造成了推论与事实的混淆。“娘”字,中国人的推论是“母亲”,日本人的推论是“女儿”。“爹爹”在有的省是指父亲,有的省是指祖父。说到“警察”,人们想到的是男性;谈到“护士”,人们立即想到女性。其实这两个职业中既有男性亦有女性。认为只要出现某种符号就必然会出现某种事实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成语“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俗语“听见风就是雨”,“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等,都是将推论与事实相混淆。如果说人们只是把推论当作事实理解,或者误解只发生在人际传播中,这也许不会发生大的危害,但是假如人们将推论当作事实来报道,让误解发生在大众传播之中,那么就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在日本,记者推论一种从国外溜进日本的毒蜘蛛正在大量繁殖,它口吐毒液,能把活人毒死,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人自危。结果,蜘蛛专家和卫生部门一起出来讲话,才使民心安定。在中国,一颗流星将要撞击地球的误译的推论报道,也曾使举国哗然,以为人类的死期已到。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推论当作事实,而放弃所有其他可能的选择;假如我们心理上对某种选择可能被证明为误而有所准备,那么我们就可能不易受到误导和伤害。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