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学习诗歌《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B.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索、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答案】B2、执教《再别康桥》,小结时教师深情地说:“轻快、飘逸、清新,这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再别康桥》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然后话锋一转讲起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故事,“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偶然》,‘你记得也好,最好忘掉,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他虽然生命不长,但是今天我们和他诗歌的交汇,这展现的光亮,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当中。”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教师小结时的深情和语言艺术,为诗歌意境的升华锦上添花B.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津津有味的思考期待下节语文课C.归纳完诗歌特点,以徐诗《偶然》作结,引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D.一段好的结语就如一堂课的“凤尾”,使教学过程在唯美中落幕【答案】B3、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D.教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答案】D4、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呜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答案】B5、阅读下文有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反思,回答下面的问题。A.这名教师在自己上课结束的时候,能够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总结课堂的得失,以便于日后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B.教师的自我反馈,要是再加上学生的自我反馈,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C.语文教学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学反思。D.对于语文教学我们要求有大语文观,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对具体的句子进行指导,而且需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答案】C6、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教师指出此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此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A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B.第二课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但教师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就必须加进对作者和文革背景的详细介绍C.没有关注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应从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入手,多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揣摩这种写法D.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答案】B8、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请学生说说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课前开展学情调查,能够帮助教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B.访谈的目的是发现学生阅读态度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C.学生只能提出浅层次问题,课前处理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D.学生的问题即为教师预设的问题,访谈的意义在于验证教师的判断【答案】A9、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C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C11、在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与学生分享外国著名小说。下列作品不适合分享的是()。A.巴尔扎克《人间喜剧》B.席勒《阴谋与爱情》C.福楼拜《包法利夫人》D.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答案】B12、阅读《游褒禅山记》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习的探索精神B.引导学生主动从文本中获取知识C.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D.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进而相互学习【答案】D13、学习完《过秦论》,教师补充了一段最新的考古资料,阅读并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能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潮流B.教师能结合史实资料拓展语文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综合C.与课文内容相悖,阻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D.激活了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权威,积极探索【答案】C14、教学完某版教材的诗词单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诗词的拓展阅读,指出古人常以花喻格,以花明志。下列诗词名句中未体现意象“花”的这一特点的是()。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答案】D15、阅读下面的《兰亭集序》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文言文教学应该打破先“言”后“文”模式B.文言文教学不宜采用讲授法,应“以读代讲”C.文言文教学不宜“解经”,逐句翻译D.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注重借助文言词句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感悟鉴赏【答案】D16、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实词“善”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素善留侯张良(与……亲善)B.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C.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做好)【答案】D17、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答案】D18、阅读下面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按照要求答题。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B.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答案】C19、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答案】D20、学习《故都的秋》后,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收集描写景色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A.云蒸霞蔚B.阳春白雪C.虎踞龙盘D.鸟语花香【答案】B21、某选修教材编排有“《论语》与《孟子》”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理解曾皙志向的实质和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齐桓晋文之事》以探讨孟子的论辩艺术、感知孟子为重点;其他内容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此完成对“孔孟专题”的教学。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A.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B.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C.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D.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答案】D22、教师在教学完《逍遥游》后,引导学生对“其”的代词用法进行归纳分类,下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未有知其修者【答案】B23、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下列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绿》C.《背影》D.《歌声》【答案】C24、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朱自清《背影》B.曾朴《孽海花》C.戴望舒《雨巷》D.贾平凹《秦腔》【答案】D25、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为学生推荐阅渎鲁迅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下列作品适合用于推荐的是()。A.《祝福》B.《藤野先生》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故乡》【答案】B26、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答案】C27、教师在教学完《逍遥游》后,引导学生对“其”的代词用法进行归纳分类,下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未有知其修者【答案】B28、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D29、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B30、阅读下面一节作文讲述课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发现问题,当场进行修改,读书能力很强B.生生交流和谐,讨论气氛浓厚,乐于展示威果C.教师态度模糊,没有主导课堂,只有学生表现D.师生互动顺畅,课堂流程明晰,体现师生平等【答案】C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C32、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教师突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B.创设了民主活跃的课堂,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C.主体性教学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D.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答案】C33、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34、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B.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答案】D35、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B.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整理”比“积累”重要C.“有效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有效积累”的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答案】C36、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概括莲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案】B37、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欲信大义于天下”中“信”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邹忌讽齐王纳谏》)C.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D.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答案】B38、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①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韧不拔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自强自立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39、教师以“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的“地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下列加点词语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今异义词的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口技》)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D.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答案】D40、阅读某教师《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应直接取消学生发言环节,以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进度B.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对课文内容学习毫无帮助C.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进行表扬鼓励D.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进行“满堂灌”【答案】D41、阅读某位高中语文教师为高中语文课文《再别康桥》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A.两个教学目标准确契合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B.目标一准确切入了诗歌的内容,体现了教师对诗歌的准确理解C.目标二关涉了《再别康桥》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但美中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学生体悟诗歌方法与策略的学习D.学生能力、已有积累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是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这位教师设定的两个教学目标即综合体现了三者的分析【答案】C42、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必然的选择B.阅读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C.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D.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答案】D43、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D4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列是某教师对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B.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C.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D.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答案】D45、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抓住“故都”这个切入点,整篇文章的基调就被抓住了,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的怀念之情B.文章标题为“故都的秋”,这只是作者个人的一种偏好用法,无需做过多的探讨C.运用换词法,对比“故都”与“古都”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D.这种问题式导入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答案】B4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B47、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背影》B.《孽海花》C.《雨巷》D.《秦腔》【答案】D48、学习完高中语文课文《过秦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云、响、景”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C.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答案】B49、学习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后,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手法及其效果,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用象征手法,极言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力度)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反复和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因为现实民族精神中缺少觉醒与振奋而悲愤的思想感情,也在对比中警醒人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比喻手法,借煤的形成比喻这样的事实,形象地指明了学生希望用请愿的方式实现推动反动社会变革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和成效之小,对惨案的教训进行了总结)D.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用讳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不忍接受却又不能不说的事实带给作者的深切悲痛之情)【答案】A50、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D.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答案】C51、学生喜欢《水浒传》中的故事,教师推荐这类课文供学生阅读,下列适合的是()A.《智取生辰纲》B.《范进中举》C.《三顾茅庐》D.《刘姥姥进大观园》【答案】A52、学习了《窦娥冤》一课后,学生对关汉卿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对关汉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关汉卿的一些其他剧作,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A.《汉宫秋》B.《单刀会》C.《救风尘》D.《拜月亭》【答案】A53、阅读下面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按照要求答题。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B.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答案】C54、教学《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理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B.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C.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答案】D55、某教师在教学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前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B.引导学生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C.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D.引导学生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答案】B56、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习议论文的写作B.教师可根据学情、在一个学期内统筹安排这四个栏目的教学C.教师不需要按照这四个栏目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师、学生情况相机安排D.对于每个栏目后面的练习题、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答案】C57、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下列对教师这一做法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B.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C.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D.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答案】C58、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欲信大义于天下”中“信”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邹忌讽齐王纳谏》)C.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D.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答案】B59、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经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乐声中说:“在自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这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该诗情感浓厚、意蕴丰富,适合运用情境导入B.教师用琵琶曲来渲染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C.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的氛围D.导入能成功引出课题,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答案】C60、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海燕》一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句子成分》,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答案】A大题(共10题)一、阅读材料.萧乾《吆喝》原文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的声音。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刺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播放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答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略)三、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思考(1)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2.学生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明确在作者看来,北京小商贩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四、品读文章1.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里的种种吆喝,作者难忘的只是这诸多的叫卖声吗?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3篇课文为《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单元说明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答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利用辞的体例,感知辞的押韵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古诗文语感能力;②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对作者思想进行简单辨析;③进行探究性阅读,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的关联。(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反复诵读,由浅入深地感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②小组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②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砥砺自我人生修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归去来兮辞并序》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中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三、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下列小题。案例:遇见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闺中人的一点愁怨,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使我眼前一亮。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词人在其中踽踽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9r吟出这样一阕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③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颠沛流离,青年时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她缱绻的深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深情却无处安放的慨叹,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呜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④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千年已过,它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是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⑤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问题: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和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答案】1.错别字:第②段中,“一副”的“副”应改为“幅”;“清丽托俗”的“托”应改为“脱”。病句: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使我眼前一亮。以上病句缺少主语,应改为: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我眼前一亮。2.该习作引用了大量诗词名句,语言精练优美。①文章开篇引用了王阳明的观点,从遇见词人李清照巧妙入题,统领全篇。②文章引用了李清照、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等人的诗词名句,充满了哲理,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气势,“感伤”“沉郁”“豪迈”“卿卿我我”等词语又精练概括了所引用的诗词名句,可见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章结尾运用诗化的语言,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丰富。(结合习作,任选角度写出一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四、阅读材料,完成题。苏轼《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课文介绍《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答案】一、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明确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采用明暗线结合的方式,即明写泛舟宴乐,暗写自己心境由“乐一悲一喜一笑”的变化过程。通过夜游时的所见所感来抒发人生的感慨。按照这样的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月下泛舟(1),凭吊古今(2~3),阐述哲理(4~5)。二、品味课文,突破重难点,品味景色之美,体味景中之情1.齐读第一段.画出写景的句子。2.研讨:作者笔下的月夜赤壁景色如何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月夜泛舟赤壁,一袭月光泻在这万顷碧水之上,如烟雾般笼罩在江面,清风徐徐吹来,波光粼粼。茫茫月色,茫茫江水,境界开阔而空明,意境澄沏而朦胧,如梦似幻,真可谓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真是风月无边,秋景如画。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画意总关情”。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可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从而表现出作者泛舟秋江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作者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凌空乘风而行,简直就要脱离人世,升入仙境。如此之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在这良辰美景中又可以饮酒赋诗,真是“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美景、美事,带来美的感受,此乃“山水之乐、诗酒之乐”。3.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品读情感的变化,研讨以下问题:(1)主客各自是怎样表现的(2)作者对主客的思想倾向如何明确:五、阅读材料,完成题。契诃夫《变色龙》(节选)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就把这手指头咬了一口……你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主要情节,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变色龙似的人物的典型性,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分析课文的环境描写。教学难点:对变色龙式的人物的本质的认识,对课文特定历史背景的认识。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六、案例:阅读《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师: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众生翻书思考)生1: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生2: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穿新衣服。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生2:当然是缺点。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儿)生2:爱美过度。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生3:臭美。(众生笑)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生4: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答案】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文中的“骗子”和“大臣”的表现上面,围绕骗子和大臣的表现,揭示他们各自的心态。但在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上。他紧紧抓住了“皇帝”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枢纽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给课文加副标题的办法,感悟皇帝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充分揭示他“愚蠢、昏庸、无能、无知、不称职”的特点,可谓牵住了整篇课文的“牛鼻子”。而学生给课文加副标题的过程,恰恰也就是他们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对课文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所谓“启发、引导”,也就没有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先人为主”的干扰和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完全是基于自身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展开的,呈现出多维度的、开放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多元解读,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积累了足够的有用信息。从这节课后续的教学活动来看。这位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造成皇帝、官员、百姓上当受骗的原因以及那个小孩没有上当受骗的原因。在充分交流、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师生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皇帝、官员和百姓都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有私心,而那个小孩不上当受骗是因为他无私。能够得出这样比较一致的结论.既是源于前面的教学活动中展开的多元解读所奠定的基础,也正好说明了以多元解读为基础,在多元的碰撞融合中逐步走向一元是阅读教学应有的策。七、富贵不能淫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④大丈夫⑤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⑥。”孟子曰:"是焉⑦。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⑧也,父命之⑨;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⑩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注释:①[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②[公孙衍(ya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③[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④[诚]真正,确实。⑤[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⑥[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⑦[焉]怎么,哪里。⑧冠(guδ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⑨[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⑩[戒]告诚。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妻妾应遵守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逢迎的行事作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一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指“仁”“礼”“义"?([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预习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思考探究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三、翻译下列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能移,威武不能屈。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颂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单元介绍【答案】八、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雨润万物.馨香满天①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③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使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走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垂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④“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你将邵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⑤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市技术合同认定的解读
- 2024店铺租赁的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结合力网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铝制沙发脚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分级护理护理实施
- 2023年工业炉窑的新型燃烧装置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耐磨铸钢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球形细孔硅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平螺翼干式冷水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扫路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物业保洁员培训教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酒店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公安接处警培训
-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胸部术后护理科普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产业图谱】2024年青岛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 中药药品注册法规考核试卷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