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体液葡萄糖检验2009.02第一节
糖代谢的调节与代谢紊乱
血糖一般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在激素等因素的调节下,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健康人群空腹血糖的参考范围通常为3.89~6.11mmol/L(70~110mg/dl),但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下调参考范围上限为5.6mmol/L(100mg/dl)。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浓度取决于血糖的来源及去路的动态平衡。血糖的来源主要受机体进食的影响,而去路则取决于机体对血糖的利用。淀粉葡萄糖糖原合成糖原肝糖原分解丙酮酸乳酸无氧酵解H2O+CO2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核糖+NADPH乳酸、氨基酸、甘油糖代谢概况糖异生途径消化吸收ATP(一)血糖的来源
根据机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血糖主要有三个来源: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的分解3.肝脏的糖异生(二)血糖的去路
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去路有:1.有氧氧化2.合成糖原3.转换为非糖物质4.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5.生成尿糖二、血糖浓度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对所控制的激素的分泌,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中的关键酶的活性,实现对血糖的调控。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核具有相反效应,它们分别通过内脏神经和迷走神经,引起激素的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肝而发挥调控作用。(二)激素的调节作用(二)激素的调节作用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可分为两大类:降低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Insulin)化学: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MW:6000,含51个氨基酸残基,有A、B两条肽链。
人类胰岛素与许多动物来源胰岛素在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上有相似性。化学组成生物活性关键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
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前胰岛素原(100AA残基)胰岛素原(86AA)(高尔基体)
胰岛素(51AA)
C肽
合成有活性
无活性合成:核糖核蛋白体前胰岛素原(102aa)
胰岛素(51aa)信号肽(16aa)C肽(31aa)95%胰岛素原(86aa)4个碱性aa5%胰岛素原释放: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速率大约为1U/h,每日分泌总量约为40U。(1)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高血糖(主要)、氨基酸、胃肠的激素、药物等。(2)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低血糖(主要)、生长抑素、各种药物等。降解:肝脏(主要)、肾。(三)释放110130minII型糖尿病患者有第二时相反应I型糖尿病患者无任何反应基础胰岛素分泌量1U/h,每天总量40U两时相脉冲式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取决于:1、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绝对或相对数量2、到达靶细胞的胰岛素浓度3、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亲和力4、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细胞内改变情况胰岛素降血糖机理1、加快葡萄糖转运速率2、促进糖原合成3、加速糖氧化分解4、促进糖转化为脂肪5、抑制糖异生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IGF结构上与胰岛素相似,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生长作用。
IGFⅠ: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
IGFIGFI又称生长调节素CIGFⅡ:生理作用尚不清楚测定IGFⅠ浓度可评价生长激素的缺乏和过量,监测机体的营养状况。IGFI主要由肝脏产生,其他许多阿组织也可合成IGFI,但不入血,仅在局部发挥作用。血液中,IGF浓度约比胰岛素高1000倍,但绝大部分与特异性蛋白质结合,仅少量以游离形式存在。而胰岛素在血液中全部是游离的,因此相比胰岛素,血液中IGF的活性很低。IGF通过特异性的IGF受体或胰岛素受体而发挥作用。
IGFI在正常糖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外源性注入可导致低血糖,而IGFI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胰腺外肿瘤可致IGF的生成过量,患者可有饥饿性低血糖。测定IGFI浓度可评价生长激素的缺乏和过量,监测机体的营养状况。升高血糖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分泌含2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及酮体生成作用:
促进脂肪动员2、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作用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3、生长激素
促进糖糖异生和脂肪分解
作用拮抗胰岛素的促组织摄取血糖作用4、皮质醇
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作用促进脂肪和蛋白分解(三)肝的调节作用
肝从器官水平通过各种酶对血糖进行调节,具有双向调控功能,包括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的异生和转化等。三、糖代谢紊乱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一)、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6.1mmol/L(130mg/dl),血糖高于肾糖阈9.0mmol/L(160mg/dl),则出现糖尿。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损伤、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分类: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高血糖和糖尿均为一时性的,可见于:(1)饮食性的高血糖和糖尿(2)情感性的高血糖及糖尿(3)肾性糖尿2.病理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五、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2001年)(1)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
(2)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3)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二)、糖尿病的定义与分型1、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糖血症。2、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有时伴有多食及视力下降。长期高血糖使患者易继发感染,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另外可并发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等。3、分类分型在糖尿病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约占90~95%,1型糖尿病约为5%~10%,其他型糖尿病仅占较小比例。
遗传、免疫环境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障碍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持续血糖升高急性代谢紊乱慢性并发症●●定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主要有两种病理过程参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①多种因素引起的胰腺β细胞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②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绝对或/和相对不足是导致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基础。
患糖尿病年数血浆葡萄糖水平126mg/dl(7mmol/L)相应的β细胞功能发病机制发生机理患病情况全球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约1.35亿(WHO1997)我国: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糖尿病的病因学分类(2001年)1型糖尿病(胰岛的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免疫介导特发性。2型糖尿病(定义的范围可从显著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相对不足,到显著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遗传性缺陷12号染色体HNF-1α(MODY3)、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MODY2)、20号染色体HNF-4α、(MODY1)、线粒体DNA、其他。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貌综合征、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其他。胰腺外分泌性疾病胰腺炎、外伤及胰腺切除、肿瘤、囊性纤维化病、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变、其他。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其他。药物和化学品所致吡甲硝苯脲(vacor)、戊双脒(pentamidine)、烟酸(nicotinicacid)、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二氮嗪(diazoxide)、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因钠(dilantin)、α干扰素、其他。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其他。少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Stiffman综合症、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其他。其他可能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症Down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Worfram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Huntington舞蹈病、Laurence-Moon-Biedel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卟啉病、Prader-Willi综合征、其他。妊娠期糖尿病(GDM)(三—)、几种类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1型糖尿病1、免疫介导糖尿病1)病因: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导致1型糖尿病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病人的基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关。当具有易感基因的个体(如HLADQB1*0302,DQB1*0201)在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或某些β细胞毒性物质的破坏后,即使仅有少部分的β细胞受到轻微损伤,仍可由此而激发针对自身β细胞的免疫攻击反应。
2)主要特征:①胰岛素的绝对不足
胰岛细胞胞浆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②存在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酪氨酸酸化磷酸酶自身抗体(IA-2、IA-2β)3)特点:①常见于青少年。②起病较急。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④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可检出自身抗体(ICA、IAA和GAD)。⑤对胰岛素治疗敏感。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有很强的关联2、特发性1型糖尿病具有1型糖尿病表现,但病因中缺乏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也无HLA基因型相关特点。多见于非裔及亚裔。——2型糖尿病这类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是发病的关键。无自身免疫损伤2型DM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涉及多种基因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病因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
2型DM的发生与年龄、肥胖、慢性炎症和缺乏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有关。尤其好发生在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者。特点:①典型病例常见肥胖的中老年成人。②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检时发现。病人可通过控制饮食使症状减轻。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④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⑤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不适于用胰岛素治疗。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⑦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无关。——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基因遗传性缺陷(β细胞、胰岛素受体基因)。2、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的炎症、肿瘤、感染、损伤和胰切除等)。3、内分泌疾病所致: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4、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苯妥因钠、α干扰素等。5、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6、其它。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但糖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组。在分娩6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①糖尿病;②空腹血糖损伤(IFG);③糖耐量减退(IGT);④正常血糖。其中多数GDM妇女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另外,空腹血糖损伤(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与糖耐量减退(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作为正常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分别反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的轻度异常和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的减弱。(四)、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1、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糖尿2、脂类代谢紊乱--高血脂、酮症酸中毒。3、体重减轻和生长迟缓4、微血管、神经病变和白内障的发生代谢紊乱症候群
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疲乏无力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临床表现多食多尿皮肤干燥饥饿视力下降疲倦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利用↓糖异生↑蛋白质合成↓脂肪合成↓分解↑能量生成↓组织处于葡萄血糖↑糖饥饿状态血浆渗透压↑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多疲乏无力分解↑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酮体生成↑酮症多食体重减轻口渴、多饮1、糖代谢紊乱机制INS绝对/相对不足→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利用葡萄糖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多;肝、肾糖异生作用增强→高血糖症。2、脂代谢紊乱机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肝TG合成↑→合成>释放→脂肪肝脂解↑VLDL↑→高脂血症(Ⅳ型)乙酰辅酶A↑→高胆固醇血症酮体↑→酮症酸中毒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脂肪分解↑甘油三酯↑LPL活性↓酮症酸中毒血中VLDL、CM清除↓高VLDL、CM血症FFA↑VLDL↑高VLDL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酮体生成↑脂类代谢紊乱—高血脂、酮症酸中毒
肝血浆胆固醇↑升血糖激素↑HMG-CoA还原酶↑肝3、蛋白质代谢紊乱机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促进合成代谢激素活性↓→蛋白合成、脂肪合成↓→分解↑→体重减轻和生长迟缓;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合成↓,分解↑,糖异生↑→血中成糖氨基酸↓,成酮氨基酸↑↑→酮症酸中毒原因之一。
血液肝细胞糖原(分解)(高血糖)磷酸戊糖+NADPH葡萄糖葡萄糖G-6-P蛋白质(动员)
(酮血症)乳酸丙酮酸氨基酸酮体酮体(高Ch)乙酰CoA脂肪酸胆固醇胆固醇TCA循环甘油三脂(动员)
代谢紊乱及其联系图
代谢紊乱特点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生化特点,同时伴有糖、脂类、蛋白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糖尿;脂类代谢障碍:高脂血症;蛋白质代谢障碍:体重减轻,生长迟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糖尿病高渗性昏迷1、定义:
低血糖症(hypoglycaemia):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某一极限,临床出现一系列因血糖浓度太低引起的症候群。一般认为空腹血糖浓度低3.33~3.89
mmol/L称为低血糖。(二)低血糖症2、病因:血糖的来源小于去路:(1)激素效应:a.胰岛素过剩,指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用量过度;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素瘤、胰岛素增生症等;b.皮质醇缺乏,如阿狄森病;c.ACTH缺乏;d.生长激素缺乏。
(2)肝病变:a.肝糖原过度消耗如长期饥饿空腹、剧烈运动或高烧病人,严重肝细胞损害和急性药物中毒等。b.肝糖原释放受损,主要见于遗传性缺陷病如G-6-P酶缺乏所到的Ⅰ型糖原贮积病。3、新生儿与婴幼儿低血糖
新生儿的血糖浓度远低于成人,平均约1.94mmol/L(35mg/dl),并在出生后由于肝糖原耗尽而迅速下降。因此,在无任何低血糖临床表现的情况下,足月新生儿的血糖可低至1.67mmol/L(30mg/dl),早产儿可低至1.11mmol/L(20mg/dl)。新生儿期低血糖较常见的原因包括早产、母体糖尿病,GDM和妊娠子痫等,但低血糖往往是短暂的。而在婴幼儿早期发生的低血糖很少是短暂的,可能的原因有遗传性代谢缺陷或酮性低血糖,往往由于禁食或热性疾病而进一步降低。
4、成人空腹低血糖
成人低血糖可能是由于肝脏生成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或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所致。低血糖相当普遍,而低血糖紊乱并不多见。真性低血糖(即低血糖紊乱)常提示有严重的疾病并可能危及生命。有时可见禁食3天,血糖浓度低至1.67mmol/L(30mg/dl)的健康妇女,因此目前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值用于确定低血糖。但一般来讲,当血糖浓度低于3.0mmol/L(55mg/dl)时,开始出现低血糖有关症状,血糖浓度低于2.78mmol/L(50mg/dl)时,开始出现脑功能损伤。
检测低血糖紊乱的经典诊断试验是72h禁食试验。低血糖合并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就可诊断为低血糖紊乱,仅有低血糖不能确诊。如果禁食期间未出现有关低血糖的体征或症状,则可以排除低血糖紊乱。
5、餐后低血糖
某些药物、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和先天性缺陷(如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餐后低血糖(postprandialhypoglycemia)。餐后低血糖等同于反应性低血糖(reactivehypoglycemia)。对于反应性低血糖(以前又称功能性低血糖),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只存在自发性的反应性低血糖(或称自发性餐后综合征或称自发性餐后低血糖),而不存在功能性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病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餐后低血糖症状并且血糖浓度低于2.5~2.8mmol/L(45~50mg/dl)。测定其血糖浓度时有特殊要求,需要使用转化为动脉血的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
该症患者在餐后大约1~3h有疲乏、肌痉挛、心悸等自主症状,通过进食可缓解30~45min。大多数患者有餐后自主症状,但没有低血糖所致的神经低血糖症状,因此这些自主症状很少是由低血糖引起的。这类患者有时也可无自主症状但有低血糖,或血糖正常却有自主症状。餐后低血糖比较少见,确诊餐后低血糖必须要在餐后出现自主症状的同时出现低血糖。
6、糖尿病性低血糖
药物治疗期间,1型和2型糖尿病经常发生低血糖,称糖尿病性低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大约出现1~2次症状性低血糖,每年大约10%的患者受严重低血糖的影响。而住院病人,由于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其发生低血糖的几率约高2~6倍。同样,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亦可发生低血糖,但其发生率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
(三)酮症1、概念: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20%78%2%酮血症:酮体形成过多引起血中含量增高,称为酮血症。酮体形成过多的原因糖尿病:糖摄取不足:脂肪动员糖原贮积病:脂肪动员碱中毒:代偿2、酮体的生成:糖代谢障碍脂肪酸分解3、酮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不能同时检测酮体三种成分)Gerhardt’s氧化铁试验乙酰乙酸硝普纳反应丙酮测定临床意义:1、如有酮体存在,需确定酮酸中毒状态
2、酮血症的诊断对指导胰岛素治疗最有价值。(四)半乳糖血症1、概念:
半乳糖血症是机体不能转化利用半乳糖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血和尿中半乳糖增高。2、生化缺陷:酶的缺陷半乳糖半乳糖-1-磷酸葡萄糖-1-磷酸UDPGUDP-半乳糖葡萄糖-6-磷酸半乳糖激酶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最常见)UDP-半乳糖-4-差向酶临床表现:酶缺乏导致半乳糖和半乳糖-1-磷酸沉积在肝脏、肾脑、眼晶状体和红细胞中,引起相应的病变。代谢过程:第二节体液葡萄糖测定尿糖测定:重要线索。注意肾糖阈!空腹血糖:主要依据,以血浆为准。G耐量试验(OGTT和IGTT):用于可疑患者的确诊。糖化蛋白测定(HbA1C和果糖胺):一、体液葡萄糖测定1、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空腹(FPG测定)或服糖2h内(糖耐量试验)或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血液。(2)、采血方法:动脉血糖(推荐方法,不易误诊)毛细血管血糖(浓度≈动脉血糖)静脉血糖(较动脉血糖低)空腹↓2-3mg/dl(0.1-0.2mmol/L);一般情况↓10-20mg/dl(0.5-1.0mmol/L);高糖饮食↓50mg/dl(3mmol/L))使用不同的标本应采用不同的参考值
标本葡萄糖浓度血浆/血清成人儿童足月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全血(成人)脑脊液(成人)尿液(24h尿)
4.1~5.9mmol/L3.5~5.6mmol/L1.7~3.3mmol/L1.1~3.3mmol/L3.5~5.3mmol/L2.2~3.9mmol/L0.1~0.8mmol/L
(74~106mg/dl)(60~100mg/dl)(30~60mg/dl)(20~60mg/dl)(65~95mg/dl)(40~70mg/dl)(1~15mg/dl)(3)、标本类型:血浆:3.9-6.1mmol/L(推荐采用)全血:3.6-5.3mmol/L(受RBC比容和较多非糖还原物质的影响,较血浆血糖低10-15%)血清:(放置时间长,血糖分解,不宜采用)脑脊液:立即测定尿液脑脊液可能会含细菌或其他细胞,因此应立即进行测定,否则标本离心后应冷藏于4℃或-20℃。
尿标本容易污染,其容器应在24h尿液收集前加入5ml冰醋酸或5g苯甲酸钾或双氯苯双胍乙脘+0.1%叠氮钠+0.01%氯化苯甲乙氧胺,并应4℃贮存。抗凝剂:草酸钾-氟化钠2mg/ml,24h内可阻止G酵解。使用带分离胶真空管,可分离血浆和血细胞。2、葡萄糖测定方法及评价葡萄糖分析方法比较无机化学法-----氧化还原法有机化学法—缩合法生物化学法--酶法其他测定原理和评价(1)、有机化学法(缩合法)方法类型原理评价邻甲苯胺定量G+邻甲苯胺→G基胺操作简便、
法
(630nm)无需滤液、
特异性较高,
很少用于自动化
邻甲苯胺法(2)己糖激酶(HK)法方法类型原理用途及备注己糖激酶定量G+ATP→G-6-P+ADP血清尿液脑脊液、(HK)法分光G-6-P+NADP+公认参考方法动态→GA-6-P+NADPH操作简便,特异终点(340nm)性和灵敏性均高手工、自动化分析已糖激酶法(3)葡萄糖氧化酶(POD)方法类型原理用途及备注葡萄糖氧定量G+O2→GA+H2O2血清尿液脑脊液、化酶(POD)分光H2O2+染料→有色染料推荐常规方法动态(还原型)(氧化型)终点偶联法可制试纸片定量(Trinder)(4-氨基安替比林+酚定量筛选试验→红色琨类化合物505nm)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概念适应证操作方法葡萄糖耐量曲线临床意义二、糖耐量试验(一)葡萄糖耐量试验概念:耐糖现象、糖耐量增加、糖耐量降低糖耐量试验: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称为糖耐量试验。(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IGTT)1.OGTT的适应症(1)空腹血糖浓度在6.1-7.0mmol/L且疑为糖尿病患者(2)诊断为妊娠性DM(3)诊断糖耐量减退(4)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者。2.OGTT的标准化(1)病人准备:a.正常饮食,正常活动,试验前3天,每日饮食含糖不低于150g。b.试验前三天停服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咖啡因、速尿、氟哌啶)。c.试验前应空腹10-16h。d.试验前和试验中,病人精神和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e.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和进食等。(2)葡萄糖负荷量
成人将75g葡萄糖溶于250ml的温开水中,于5min内饮入;妊娠妇女用量为100g;儿童按1.75g/kg体重给予,最大量不超过75g,同样于5min内服完。(3)标本的收集
试者在服糖前静脉抽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每隔30min抽血样一次,共4次。若疑为反应性低血糖症的病例,可酌情延长抽血时间(口服法延长至6h)。于抽血同时,每隔1h留取尿液作尿糖试验。3.参考值(1)空腹血糖<6.11mmol/L(2)口服葡萄糖后30~60min达高峰,峰值不超过10mmol/L(3)2hPG<7.8mmol/L每次尿糖试验均为阴性。参考范围:
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30~60分钟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10mmol/L;服糖后2小时内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糖均为阴性。临床意义:糖尿病性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妊娠期糖尿病OGTT结合FPG可协助诊断糖尿病及其相关病理状态
(1)糖尿病性糖耐量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b.葡萄糖峰值超过11.1mmol/L;尿糖(+)c.延迟(2h以后)回复到空腹水平。
此时重要的判断指标是服糖后2h血糖浓度仍然高于空腹水平。DM患者糖耐量曲线的最大特征是耐糖曲线延迟恢复到空腹水平。(2)耐量受损(减退)
常见于无症状的糖尿病(亚临床型),表现为轻度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可低于7.0mmol/L,但口服葡萄糖后,30min、60min、90min、血糖水平可≥11.0mmol/L,特别是2h后血糖水平仍在7.8~11.1mmol/L者,追踪随访几年后,其转归为:1/3→正常,1/3→糖耐量受损,1/3→DM(3)耐量增高型其特点: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服糖后,血糖浓度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不大,不见血糖浓度以正常形式增高,呈平坦型耐量曲线。可见于:粘液性水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胃排空延迟以及小肠吸收不良等。(4)贮存延迟型糖耐量
此类曲线特点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30min达最高峰(10mmol/L),然后急剧下降,2h值又低于空腹血糖水平。此种情况常见于胃切除或严重肝病等。(5)空腹血糖受损其表现为:①血浆FPG<7.0
mmol/L②2hPG≥7.8mmol/L(四)糖化蛋白测定HBA1a1*HbA(>90%)HBA1aHBA1a2*HbHbA1(7%)HBA1b
HbA2(2.5%)HBA1c*为主HbF1、糖化血红蛋白A1糖化血红蛋白A1为血红蛋白中2条ß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四)糖化蛋白的测定
测定糖化蛋白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而不受短期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因此,糖化蛋白浓度主要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用于糖尿病的诊断。GHb的形成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GHb):在红细胞生存期间,HbA与血中已糖(主要是葡萄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反应产物,为HbA合成后化学修饰的结果。形成特征:
①形成是不可逆的。②浓度与红细胞寿命(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1、糖化血红蛋白(四)糖化蛋白测定HBA1a1*HbA(>90%)HBA1aHBA1a2*HbHbA1(7%)HBA1b
HbA2(2.5%)HBA1c*为主HbF1、糖化血红蛋白A1糖化血红蛋白A1为血红蛋白中2条ß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多种方法可用于GHb的测定:①根据电荷差异,可用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常规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方法:②根据结构差异,可用亲和层析和免疫测定法;③基于化学分析技术,可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无管什么方法,结果都表示为GHb占总Hb的百分比。其中,化学分析技术已经使用很少。其他大多数方法都有良好的精密度,但存在测定组分上的差异。从简便实用出发,临床上常以HbA1反映总的GHb水平。
GHb测定方法层析法阳离子树脂交换层析法*:常规方法,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受HbF正干扰;GHb5-8%亲和层析:常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高度特异、干扰少;GHb5-8%、GHbA13-6%HPLC:参考方法GHb测定方法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简便易行,受HbF正干扰等电聚焦电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症医学科考试题(附答案)
- 护理三基三严理论知识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多人承包鱼塘合同范例
- 皮夹外加工合同范例
- 急救理论知识习题及答案
- 户外改造策划合同范例
- 河津出租车承包合同范例
- 小区清洁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东营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试题
- 产权代办合同范例
- 高温热泵烘干机的维护与保养
- 数字化变电站的IEC61850建模
- 管道闭水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软件
- 学校综合督导汇报ppt课件
- 人流咨询话术
- 铁路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标准(附表)
- 农村祠堂上梁说辞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的程序及要点
- 市政工程沟槽开挖与回填自动计算表
- SJ8002B电子测量原理实验指导书(V3.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