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人教版)目录TOC\o"1-3"\h\uHYPERLINK\l_Toc2419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ﻩPAGEREF_Toc241931HYPERLINK\l_Toc891·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PAGEREF_Toc8911HYPERLINK\l_Toc4060一、人口的自然增长ﻩPAGEREF_Toc40601HYPERLINK\l_Toc504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ﻩPAGEREF_Toc5041HYPERLINK\l_Toc2648·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PAGEREF_Toc26482HYPERLINK\l_Toc10186一、人口的迁移ﻩPAGEREF_Toc10186229616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PAGEREF_Toc296162HYPERLINK\l_Toc2940·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PAGEREF_Toc29403HYPERLINK\l_Toc22806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PAGEREF_Toc228063HYPERLINK\l_Toc23290二、合理人口容量 PAGEREF_Toc232903HYPERLINK\l_Toc2256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ﻩPAGEREF_Toc225634HYPERLINK\l_Toc20316·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ﻩPAGEREF_Toc203164HYPERLINK\l_Toc30726一、城市形态 PAGEREF_Toc307264HYPERLINK\l_Toc955二、城市土地运用和功能分区 PAGEREF_Toc9554HYPERLINK\l_Toc32116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PAGEREF_Toc321165HYPERLINK\l_Toc28657·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ﻩPAGEREF_Toc286576HYPERLINK\l_Toc5872一、城市的不同等级ﻩPAGEREF_Toc58726HYPERLINK\l_Toc3648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ﻩPAGEREF_Toc36486HYPERLINK\l_Toc27737·第三节城市化ﻩPAGEREF_Toc277376HYPERLINK\l_Toc11046一、什么是城市化 PAGEREF_Toc110466HYPERLINK\l_Toc13282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ﻩPAGEREF_Toc132827HYPERLINK\l_Toc6386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AGEREF_Toc63867HYPERLINK\l_Toc16358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ﻩ163589HYPERLINK\l_Toc3280·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ﻩPAGEREF_Toc32809HYPERLINK\l_Toc21552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9HYPERLINK\l_Toc22886二、农业地区的形成ﻩPAGEREF_Toc228869HYPERLINK\l_Toc18097·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ﻩPAGEREF_Toc1809710HYPERLINK\l_Toc6974一、季风水田农业 PAGEREF_Toc697410HYPERLINK\l_Toc20234二、商品谷物农业 PAGEREF_Toc2023411HYPERLINK\l_Toc19852·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 PAGEREF_Toc1985212HYPERLINK\l_Toc16180一、大牧场放牧业ﻩPAGEREF_Toc1618012HYPERLINK\l_Toc12817二、乳畜业 PAGEREF_Toc1281712HYPERLINK\l_Toc2925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ﻩPAGEREF_Toc292514HYPERLINK\l_Toc3370·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PAGEREF_Toc337014HYPERLINK\l_Toc13170一、工业区位因素 PAGEREF_Toc1317014HYPERLINK\l_Toc32590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PAGEREF_Toc3259014HYPERLINK\l_Toc23565·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 PAGEREF_Toc2356515HYPERLINK\l_Toc20361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区ﻩPAGEREF_Toc2036115HYPERLINK\l_Toc14302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区联系 PAGEREF_Toc1430215HYPERLINK\l_Toc22194·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PAGEREF_Toc2219416HYPERLINK\l_Toc21041一、传统工业区ﻩPAGEREF_Toc2104116HYPERLINK\l_Toc31087二、新工业区 3108716HYPERLINK\l_Toc4472第五章交通运送布局及其影响ﻩPAGEREF_Toc447218HYPERLINK\l_Toc20294·第一节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ﻩPAGEREF_Toc2029418HYPERLINK\l_Toc13967一、重要运送方式 PAGEREF_Toc1396718HYPERLINK\l_Toc18252二、交通运送布局ﻩPAGEREF_Toc1825219HYPERLINK\l_Toc1849·第二节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ﻩPAGEREF_Toc184919HYPERLINK\l_Toc24371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PAGEREF_Toc2437119HYPERLINK\l_Toc1401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ﻩPAGEREF_Toc140119HYPERLINK\l_Toc2655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PAGEREF_Toc2655220HYPERLINK\l_Toc25265·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ﻩPAGEREF_Toc2526520HYPERLINK\l_Toc27094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PAGEREF_Toc2709420HYPERLINK\l_Toc5288二、直面环境问题 820HYPERLINK\l_Toc6685三、走向人地协调——可连续发展ﻩPAGEREF_Toc668520HYPERLINK\l_Toc25583·第二节中国的可连续发展实践 PAGEREF_Toc2558320HYPERLINK\l_Toc29719一、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PAGEREF_Toc2971920HYPERLINK\l_Toc17977二、实行可连续发展的途径 PAGEREF_Toc179772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因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减少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国家增长水平增长特点因素分析变化趋势举例措施发达国家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甚至负增长俄罗斯德国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较高水平增长不久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重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趋势: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2)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类型时间因素特点路线国际迁移二战前①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②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①从旧大陆到新大陆②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①欧洲人到美洲、非洲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①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长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①计划经济体制②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①内地到沿海②山区到平原③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3、美国的人口迁移时间因素方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代自然灾害、农业危机由南部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发展由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南部4、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①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②人才、劳动力的流失。(2)对迁入地:①人才的流入和提供便宜劳动力,有助于经济发展;②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长。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重要因素(1)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3)个人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2、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3、中国人口迁移的因素(1)古代: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2)近几十年:重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运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2)影响因素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③地区开放限度(正相关);④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二、合理人口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紧迫性: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措施(1)国际社会提倡尽最大也许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连续发展战略。5、我国解决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爱惜和合理运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6、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运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3)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1、城市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布与因素举例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中部平原)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热带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山区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地势平坦,临近水源,利于交通西安(渭河平原),太原(汾河谷地)气候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河流河运起点货品在此转运江西赣州汇合处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宜宾(岷江、长江);重庆(嘉陵江、长江);武汉(汉江、长江)河口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上海和广州曲线处运用天然河流防卫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河心岛运用天然河流防卫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自然资源煤炭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铁矿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社会经济因素交通马车北方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古代的邯郸城(两条驿道的交点)帆船南方多数城市在河流的汇合处铁路我国在京广线上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运河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发展比较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送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发展缓慢)政治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合肥(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专门新建的城市作为首都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宗教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其他因素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2、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3、城市形态的类型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影响因素平原地形,用地规整,形态集中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控制沿交通线分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分布示意图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丘陵)、浦东新区兰州、洛阳、西宁、宜昌二、城市土地运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运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性区位选择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带状CBD: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化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并趋向于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重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高、低档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档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1、城市地区结构类型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图示特性由5个同心圆组成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地租①地租高低决定于交通便捷限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工业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因素:初期土地运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1)初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2)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公司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1)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等级划分: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3)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百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档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自身、城市附近的小城乡和广大农村地区3、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4、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地理位置、交通、资源5、上海城市等级提高的条件(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空间分布、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与城市的等级相相应,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2、中心地理论(1)基本概念①中心地:是指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合。②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作用范围。③中心地等级:A.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B.划分:低档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④门槛人口:维持一家公司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门槛人口越大,服务范围越大。A.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B.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档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2)核心内容①正六边形原则: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②同级独立排斥: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和排斥,呈蜂窝状分布③不同级互相嵌套: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涉及低档中心地的服务范围,面积是其三倍。(3)应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等。·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乡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乡的过程标志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长③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动力农村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限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图示特性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城市化速度不久、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水平高,增长缓慢或停滞问题处在城市化低水平时期,问题少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趋势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逆城市化(1)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2)地点: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3)因素:人们对环境质量规定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4)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乡回流,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乡发展迅速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国家特点产生差异的因素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趋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处在后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早,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大批农业劳动者向城市迁移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处在初期、加速阶段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剩余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的质量和循环;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大气水热状况。2、城市环境问题污染类型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公司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送、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ﻬ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1)概念:人类运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特点: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4)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2、农业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气候水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生长发育和产量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不同土壤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规定方便快捷的运送条件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主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科技①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高海拔小麦、江淮以北推广双季稻②农业科技可提高农业生产率;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无土栽培。生活习惯历史因素影响农业地区类型及其结构的转变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①市场需求变化使城市周边农业生产重点转为乳畜业和园艺业②交通运送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范围扩大。自然因素比较稳定①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改造温度条件;②东南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坡度大,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③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④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通过挖渠排水改造水分条件;⑤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改造土壤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运用二、农业地区的形成1、农业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运用农业土地的结果。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小麦—牧羊)(1)农事安排小麦犁地(忙碌)播种(忙碌)生长季节收割(忙碌)月份123456789101112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绵羊在牧场上放牧配种(忙碌)剪羊毛(忙碌)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2)区位优势分析分布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地广人稀,租金低,本地消费量少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重要特性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事安排有效合理;生产选择灵活·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亚洲为例)1、区位优势分析分布亚洲季风区(涉及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原、三角洲地带,地形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便于灌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需求耕地少,产量高,缓解土地压力历史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偏好稻米是居民爱慕的重要粮食2、生产特点生产特点因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家庭经营,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耕作加大科技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兴修水利二、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为例)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地形开阔平坦(中央大平原)土壤深厚肥沃(三大黑土区之一)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优势大交通航运、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工业发达,提供机械、电力、化肥等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重要特性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美、加、澳、俄、廷、乌等国家经营中国东北、西北优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农业措施①在商品谷物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灌区;②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土地肥力,稳产高产;③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农业商品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助于因地制宜,充足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ﻬ·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分布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限度高、商品率高发展措施①改善交通运送条件(如修建铁路)②合理运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③种植饲料④开辟水源(如打机井)⑤培养良种牛、防病害二、乳畜业(西欧为例)分布五大湖周边、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布局原则:①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②乳制品加工业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饮食习惯影响,市场广阔生产特点机械化限度高、集约化限度高、商品率高
小结:两种畜牧业农业地区类型比较地区类型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湿润干旱半干旱草场人工草场为主天然草场为主分布城市人口密集区地广人稀地区产品牛奶、奶制品为主肉、皮、毛为主机械化限度高较高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外地市场为主小结:五种农业地区类型比较农业地区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美、加、俄、阿根廷、澳、乌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五大湖、西欧、中欧、澳、新欧、北美、澳、新西兰气候类型热带、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温带海洋性、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热带草原气候区位因素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发达科技先进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饲料供应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稀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限度高商品率高机械化限度高集约化限度高商品率高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事安排有效合理;生产选择灵活问题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农业成本高耗能大改善交通条件,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养良种动物疫病的防治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附:农业地区类型分布图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投入要素: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按产品性质:重工业—生产服务、轻工业—生活服务2、工业生产一般过程(1)投入:自然要素:土地、水源社会要素: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零部件(2)产出:工业产品、工业三废(3)抱负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3、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工业部门名称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送或运送成本较高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钢铁厂接近原料地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送或运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消耗的量能源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接近大量便宜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规定高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4、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技术革命年代重要标志新出现的工业部门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气机的发明棉纺织、钢铁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核工业,航天,激光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原料导向型;宝钢:接近市场,交通便利——市场导向型(2)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时期类型因素与影响19世纪初动力导向型交通条件改善,运送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影响减弱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限度提高→对市场作用增强20世纪初原料导向型二战后市场导向型2、环境质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政策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地建立的大型国有公司,在西部地区建设纺织工业中心;(2)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3)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加大在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4、乡土情感及公司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回乡投资建厂。·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区1、工业联系(1)产品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零部件工厂间的生产联系(2)空间联系(基础设施联系):共同运用基础设施或便宜劳动力(3)信息联系(非物质联系)2、工业集聚(1)含义: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2)分类:①专业化生产集聚区: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加强交流,减少能耗和运送费②新兴产业集聚区:生产上没有联系,运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3)优势: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减少运送费用和能源消耗;充足运用基础设施;最终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地区(1)工业地区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区。(2)工业地区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区: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公司自发集聚形成的;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区:基础设施而存在空间运用上的联系,也也许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3)工业地区的性质①发育限度较低的工业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朴、规模小、工厂少。③发育限度较高的工业地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公司多、生产规模大。(钢铁工业: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化工: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区联系1、工业分散——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1)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厂,与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2)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公司与电子产品组装厂。2、工业地区联系(1)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送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2)作用:促进地区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3)结果: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公司·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概述(1)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特性: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公司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区。(3)普遍存在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送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2、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1)区位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2)衰落因素:①生产结构单一,局限于传统工业: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③钢铁市场竞争剧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3)综合整治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A.减少煤炭、钢铁公司数量;B.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C.新建和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公司。②调整工业布局:A.工业布局向西部、南部拓展;B.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④优化环境:A.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B.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解决系统;C.植树造林。(4)辽中南工业区的特性①区位优势:煤炭、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②不同点: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地区水源供应紧张。二、新工业区1、新工业区概述(1)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的“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等。(2)特性:在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以中小公司为主的工业地区。2、意大利新工业区(1)发展的重要条件①大批便宜劳动力是——本地条件;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国际条件;国内条件③发达的信贷体系国内条件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⑤政府的大力支持(2)生产特点:①生产规模:以中小公司为主;②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公司;④生产高度专业化;⑤分布:分散在小城乡或农村;⑥生产方式:实行家庭包工;⑦生产过程:分散。(3)发展模式—工业社区: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实现了规模生产;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4)温州乡镇公司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比较意大利新工业区温州乡镇公司相同点发展条件大批便宜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特点公司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不同点有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温州乡镇公司之间互不联系,竞争剧烈,规模效益大减工业社区公司密切联系、互相协作,形成巨型公司集团3、美国“硅谷”(1)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发费用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2)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③交通便捷;④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3)主导产业: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4)中关村与“硅谷”的比较①相同点:紧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政府大力支持;交通便利。②不同点:中关村研发费用局限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5)意大利新工业区与“硅谷”的比较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生产结构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生产特点增长速度快、更新换代快、研发经费高过程分散、家庭承包、资本集中限度低分布特点高校附近、环境优美分散在小城乡、乡村劳动力具有高水平知识和技能便宜劳动力政府因素军事订货政府大力支持
第五章交通运送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一、重要运送方式1、人类活动地区联系的重要方式及作用重要方式作用运送业重要是运送旅客和货品。①亚欧大陆桥涉及两条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重要通过俄罗斯;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便捷的通道。②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线,北太平洋航线。邮电通信通过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储蓄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商业(服务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互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涉及收购、储存、调运、消售,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重要交通运送方式和特点方式优点缺陷铁路运送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受自然因素影响小造价高、占地面积达、短途运送成本高公路运送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运量小,好能多成本高,运费贵水路运送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航空运送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规定严格管道运送连续性强,安全性高,运量大,管理方便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方式的选择(1)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品—空运(2)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品—公路(3)远程、量大、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品—铁路方式线路运具运量运费匀速灵活性连续性铁路最多最少最佳公路最佳河运最慢最差海运最少最大最低最差航空最大最小最高最快(4)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品—水运、铁路3、五种重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4、运送发展趋势:网络化、国际化、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二、交通运送布局1、交通运送网(1)组成:交通运送线: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送点:港口、车站、航空港(2)形式:一种交通运送方式形成的运送网;两种以上交通运送方式形成的运送网(3)层次:省级综合运送网、大区级综合运送网、国家级综合运送网2、铁路建设(以南昆铁路为例)(1)自然因素: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广布)——起限制作用。(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分布,少数民族聚居(3)经济因素:贫困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低——起决定作用。(4)技术因素:科技含量高——起保障作用(5)建设意义: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司机岗位聘用合同(2篇)
- 口腔诊室合作协议书(2篇)
- 国贸单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协议:科技公司股权交易及权益保障
- 工业仪表购销协议
- 舞台机械设施购销合同
- 展览摊位租赁合同
- 招标代理招标文件的保密
- 无人机植保防治作物病虫害协议
- 电商平台供应商合同协议范本
- (中级)数据安全管理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中(多选、判断题)
- 【课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行业发展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 2024年短视频剪辑制作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曹禺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 直播技巧培训
- 项目收尾工作计划
- 202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中国铁塔招聘考试真题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