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居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居所的发展演变,掌握中国古代居所的基本类型及其在选址与建筑时所遵循的民俗原则。学习目的中国古代居所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居所的基本类型中国古代居所选址与建筑的民俗原则主要内容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方式之一,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衣食住行四者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百万年无衣服、无交通工具的时代,但却不可一日无食、一日无居,可见居住之所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由于时代不同,所处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传承不同,人们居所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中国古代先民们的居所是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第一节中国古代居所的发展演变一、萌芽阶段1.巢居
原始社会的早期,原始人类继承了古猿巢居的方式,在高树上筑巢,以避免其他动物的伤害。如《韩非子·五蠹》所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2.穴居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原始人仍然利用自然产物为居所。在有山洞的地方,天然的洞穴可以御风寒、避燥暑、遮雨雪、防侵害,自然会成为原始人群的首选。50多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居住在周口店的山洞中。此外,在湖北郧西县的白龙洞、安徽和县的龙潭洞、辽宁本溪县的庙后山石洞、辽宁营口市的金牛山石洞、辽宁喀左县的鸽子洞等都发现有原始人的遗骸、遗迹。这说明以穴为居确实是人类早期的居住习俗。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人类的居住只能更多地依赖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山洞中都有用火的遗迹,特别是距今两万多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山顶洞中还出现了活人与死人同洞分居的现象。洞的上层为活人,下层为死人。这说明原始人类不仅有意识地寻找合适的居所,还初步懂得了怎样利用居所而生活。人类这种自觉寻找和利用居所的阶段是居住民俗的萌芽阶段,居住的形式较为单一。二、始创阶段人类能够使用工具按照自身需要建造并多方面使用居舍的时期,可视为居住习俗的始创阶段。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人类群体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出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分化,在平原多水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农耕,在草原荒漠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游牧,在山林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射猎,在江河湖海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渔捞。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选择不同的居住方式。从事农耕者需要固定的居舍,因此他们往往选择靠山面水的向阳坡地,或是依山挖掘窟穴,或是建造半地穴式的有盖房屋。例如山西石楼岔沟、内蒙古凉城圆子沟等遗址均为窟穴式居所;西安的半坡遗址则是半地穴式的有盖房屋。在草原和山林地区从事游牧、射猎的人们则一般选择移动方便的棚式居舍,用树干或树枝构成框架,四边覆盖树叶、茅草或兽皮之类,用来遮风挡雨。我国古代东北地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仙人柱”“撮罗子”,蒙古人的“蒙古包”等,即这类棚式居舍。而居住在水乡泽国、低洼炎热地区从事捕捞的人们,则多选择巢式居舍,即用粗木架构在空中的巢状木屋。我国傣族的竹楼、泰国木克人的高脚屋,就是古代巢式居舍的遗留。始创阶段居舍形式的多样化,为后来丰富多彩的居住习俗奠定了基础。三、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夏商周三代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阶级的出现、城乡的分野、国家与民族的产生、家族与家庭的变化,先民们的居住形式日益发展,经历了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人类居住习俗出现了几个较为鲜明的发展趋势:一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日趋固定化。漂泊迁徙、居无定所的人群或民族日益减少。二是居住习俗日益多样化。因其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城乡的不同和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居住习俗,各具特色。三是居舍使用功能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材料的增多和房屋结构的变化,居舍使用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更加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第二节中国古代居所的类型中国古代居所的类型四、福建地区客家的土楼民居六、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庐帐五、云南省西双版地区傣族的竹楼一、西北地区的窑洞三、江浙地区的天井式住宅二、华北地区的四合院一、西北地区的窑洞窑洞式居所是由古代穴居发展而来的。我国西北的陕北、陇东、豫西、晋中等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坚实,自古以来先民们就有挖掘窑洞居住的习俗。唐代大诗人杜甫就诞生于窑洞之中。窑洞主要有两种:1.开敞式靠崖窑
靠崖窑是在天然垂直的土崖面上开掘窑洞,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落。当需要多室时,可向里深挖,分内外室,中间以窑壁分隔;也可以向左右两侧扩展,数洞相连。为防止洞内泥土崩塌,常加砌砖券,或在洞外砌成砖墙保护崖面。如崖前面积宽敞,也可以扩展成院并另建房屋,称为靠崖窑院。锢窑是在地面上仿窑洞的空间形态,用土坯、砖或石等建筑材料,建造窑洞型的房屋。它的室内空间为拱券形,与一般窑洞相同。其外观是在拱券顶上敷盖土层做成平屋顶。这样做除了美观外,利用土的重压还可以有利于拱体的牢固。平屋顶上可以晾晒粮食等。2.下沉式窑院
下沉式窑院又称为天井窑,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井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地面入窑洞用坡道和台阶。排水有涵洞和院内挖的渗井。一般居窑人家,多是挖3~5个窑洞。每个窑洞约长5~7米,宽3~4米,高3~4米。前面是一扇往里开的门,窗子直达窑顶,以朝阳为佳,窑内阳光充足。临窗建炕,锅灶连炕。炕是家人常卧、常坐的地方,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请客上炕坐,是一种亲热的表示。窑洞的正面摆案桌,上置花瓶、茶具等,窑窗上贴剪纸窗花,炕周围的墙上也贴各种花卉图案,表现出西北地区汉族人家简朴、快乐的祥和景象。窑洞虽然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因为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占用良田等优点,在北方少雨的黄土地区,成为广大民众喜用的民居形式。二、华北地区的四合院居住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广大汉族民众,虽有贫富的差别,但其居宅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即“四合院”。所谓的四合院即四面有房,当中有院。北京一带的四合院最有代表性。四合院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方形对称式的布局和封闭式的外观。在院落的布局上是以南北中心线为主轴,左右对称地建造房屋。房屋多是砖墙瓦顶,以青色居多。四合院有小四合院和大四合院之分。平民之家多居住小四合院。院落北部坐北朝南的房屋称为正房,多为长辈住。院的东西两侧房屋称为厢房,多是晚辈居住,或用做书房、餐室。正房两边各有一间较矮的房屋称为耳房,多为仓库或厨房。院落的南边也是一排房,东数第一间为门房,供守门者所用;第二间是大门洞,大门开在院落当中的东南角,取“坎宅巽门”的吉利之意;第三间至第五间称为倒座,门窗面北。进大门对面是影壁,由影壁向西走进至院内。四合院居舍的房屋,主要是堂室结构。普通人家一般是一堂两室,也有三室、四室者。中间房屋为堂,两侧为室。堂是家庭成员议事、饮食、祭祀、会客的地方。北方的小户人家,常常是在堂门内左右两侧垒厨灶,烟火与隔壁居室内的火炕相通取暖。大约是宋代以后,由女真人将以炕取暖之俗传入中原,所以堂屋逐渐又增加了新功能,成为灶间。但大户人家仍然有专门的堂屋,不相混杂。官僚富豪之家多居住大四合院。大四合院基本形制与小四合院相同,只是规模更大、更复杂一些,有二进院、三进院和东西跨院,大的还有花园等,适合四世同堂的大族居住。四合院房院联合、结构严整、安谧敞亮、主次分明,非常适合汉族宗法制大家族居住,故流行两千年而不衰。
江浙地区夏天闷热,需要通风;冬天寒凉,需要采光。因此居民的房屋多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称为天井式住宅。因其内部是环廊式结构,也有人称为环廊式住宅。天井可以设置在单元的中间,也可以设置在单元与单元之间,或将天井扩大成院。天井式住宅既能加大建筑的进深,又能增加住栋内部的空面,有利于室内的通风和采光。天井式住宅的布局多是四合院式、三合院式、“工”字形院式。四合院式。三间二进,多为楼房。进门以后(第一进)是门厅,有的则用屏墙分隔,前为门厅,后为下堂。堂两旁是厢房。第一进楼上明间是正间,两旁是卧室。穿过窄长的天井便来到第二进,中间为客厅,两旁是房间,楼上明间是祖堂。楼梯设在天井两侧或堂壁后,前进后进、梯上梯下都靠天井两侧的廊来联系。这种形式的住宅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居住模式之一。三合院式。多为一进二层,正屋面阔,常为三间,楼下做客厅,左右次间做卧室,楼上明间为祖堂,左右次间为卧室,另外常做一搭间作为厨房、畜圈。这种制式的住宅,明代时往往底层低、楼层高,楼梯放在天井一侧。清代生活起居空间移到底层,楼梯多放在堂照壁后面。徽州附近地区三合院制式多为三间二搭厢,前面用高墙围护,天井做吸壁天井,紧贴天井前墙,内壁设四柱架枋做披檐防雨,做成四水归堂的格局,这种形式有个美名称为“金鼓架”。“工”字形院式。这种住宅特点是天井不做在房屋当中,而是吸附在正屋的前后墙上;也分不出前进后进,而是当中为堂,两旁为廊屋。富贵人家的院落与四合院以中线为轴不同,是由几条长短不一、互相平行的道路为轴线,构成多路多进的庭院组群。以大门所在的一路纵深最长、进层最多。各路院落之间以花墙、假山、水池穿插围合,毗连的各房屋之间还开有一些小天井,形成自由布局的园林式建筑群,宅中有园,园中有宅。江浙的民宅,反映了水乡人民崇尚自然,追求淡雅、自由的人生情趣。三、江浙地区的天井式住宅四、福建地区客家的土楼民居居住在闽西的永定,闽南的南靖、漳浦、平和以及闽中的闽清等地山区的汉族人,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他们是晋代永嘉之乱及以后历代战乱时从中原迁来福建的汉人。出于防御敌人的需要,他们建筑高大坚固的土楼聚族而居。
土楼是以竹片、木条为筋骨,以生土、细砂、小卵石、石灰为主要原料,再拌以糯米饭、红糖,经过反复揉、舂、压而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的楼房。楼的形状以圆柱形、方形居多,此外还有三角形、曲尺形、扇形、五边形、综合形等不同样式。圆形楼最为典型,远看宛如地下冒出的大蘑菇。楼墙厚达一米,坚硬如石。楼高达13~16米,直径多在30~60米,内分3~5层,每层30~50个房间。中间设庞大的天井,有环行的走廊、水井及各种生活设施。楼的底层一般用做畜圈、厨房,第二层为储藏粮食的仓库。一、二层皆无窗。上两层为住房,同族人聚居,可容纳数百户。内侧为走廊,连通各个房间。中心为祀堂,供族人祭祀及举办婚丧礼仪和其他公共活动之用。最大的土楼是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叶姓圆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楼的外径达77米,底层墙壁厚近2米,分内外两圈。内圈为楼房,高15米、4层,最多时住400户、1800余人。福建土楼中最有名气的要数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其外径62.6米,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合而成:楼中心是祖堂、回廊与半圆形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圆屋外是三个环形土楼,呈同心圆形,环环相套。外环设四部楼梯、一个大门和两个边门,其底层外墙厚1.9米,圆形屋顶外向出檐巨大,有效地保护了土墙免遭雨淋。外环楼底层作为厨房,二层是谷仓,三、四层做卧房,全楼共有300多间房。五、云南省西双版地区傣族的竹楼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天气炎热潮湿。傣族人多在大河小溪的两岸、湖沼鱼塘的四周建造竹楼,傍水而居。竹楼一般是由数十根柱子支撑,在离地面2~3米的地方铺以竹篾或木板,在上面以竹篾为墙围成大约10米见方的房室。屋顶成多面坡形,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以茅草编的草排或瓦覆盖。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是由远古时期的巢居演变而来的。竹楼下层四周无遮拦,一般用来关牲畜、舂米、堆柴等,楼上供人居住。住屋外有阳台和走廊,阳台置大缸盛水,走廊边沿铺有简易竹台,供乘凉休息。住屋分内屋、外屋。外屋宽大,中间铺以大块竹席,供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竹席旁有火塘,支一个三角形铁架,是做饭炒菜之所,也是进餐和待客的地方。里屋是用竹篾或木板隔成的卧室,一家数代分床而宿。室内家具如桌、椅、床、箱等大多都用竹制成。竹楼坚固牢靠,与地隔离,不潮湿,且竹篾墙有窗,通风良好,即便是在盛夏,楼内也十分风凉。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很利于洪水的通过。竹楼四周有院落,可种植香蕉、柚子等树,形成一家一户的独立生活单位。数十户人家散居在碧水环绕的绿树翠竹之中,组成一个傣族村寨,日耕暮歌,快乐地生活。六、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庐帐世代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余年来一直是以半圆形的庐帐为居舍,随时可以安扎和搬迁。满族人把“家”叫做“博”,称蒙古人居住的庐帐为“蒙古博”,即蒙古人之家。因为“博”与“包”汉语谐音,“包”字又能形象地体现出庐帐的样式,所以汉字写做“蒙古包”。自清代以来,人们都以满语“蒙古包”称谓蒙古人的居舍。蒙古包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常移动的,即乌尔古格尔;还有一种是固定的,称为托古尔格尔。普通牧民的蒙古包,其外形像一个盖有伞形顶的圆筒。高3~5米,周围圆形帐壁的骨架,是用直径约3厘米的柳木杆编成的帘块围合而成的,这种帘块蒙语叫做“哈那”。每张“哈那”高1.7~2.3米,长1.7~2.3米,合则成为捆,张则成为帘。每个“包”的大小不同,围壁用的“哈那”多少也就不等。小的用4张,叫做“四合包”;大的用12张,叫做“十二合包”。用“哈那”围成圈壁后,再用2米多的木杆,一端拴在包顶的交叉架上,另一端连在包壁的“哈那”头上,形成伞形棚顶架。之后,从壁至顶都覆以白色的羊毛毡,用绳拴牢,并固定在地上。包顶开有天窗,用来采光、通烟,门开在包的南面或东南。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星罗棋布的白色蒙古包,一堆堆的羊群,远远望去如同耀眼的珍珠、滚动的白云,真是一幅绝佳的草原风光画。蒙古族以右为尊,因此在蒙古包内的坐卧起居必须遵循这一古老的习俗。包内的右侧是长辈或尊者的居位,左边是幼辈或卑者的居位。佛像、神龛都供在西侧。包的中央是火塘或火炉,用来做饭、取暖。地面铺羊毛毡,供坐卧休息。
在蒙古包外,有的用树条木杆围成篱笆,形成临时的庭院。勒勒车多的人家,有的也用车围成庭院。第三节中国古代居舍的选址与建筑居所是人类赖以栖息生存的地方,选择什么地域为群体的生存地、选择什么地点为家庭的居住地,怎样进行居舍建筑,历代大自国都皇宫的择地兴建,小到村落和房屋的选址与建造,无不遵循一定的习俗规则,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普通的民居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房址、上大梁和立门户。一、选房址——建宅择址须“顺势”三、立门户——开门立户忌“气冲”二、上大梁——房安人旺贵在梁一、建宅择址须“顺势”建造住所首先是勘察,选好建造院落和房屋的地址。勘察主要是察看天势、地势、人势三大要素。势者,外在之形也,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风水学中称这种勘察的方法为“相法”。古人非常重视相宅,不但人相,还要通过占卜请神相,称为卜宅或卜居。卜宅就是民间盛行的看阴阳宅中的“相阳宅”。天之势,南为阳,北为阴。中国地处北半球,阳光是从南部照来,寒风是从北部吹来。房屋坐北朝南,北墙阻挡寒风,南窗采光充足,这种格局叫做“负阴抱阳”,顺天势,吉;反之,背负阳光,面向凛冽北风则为“逆”,逆天势,凶,是择居址的大忌。地之势,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高上为阳,低下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居址以地处山之南,居高面水为顺地之势。顺地势建宅,吉。反之,地势南高北低,南有大山居高压顶,北有大水浸泡则为逆。逆地势建宅则凶。所以人们都是把房院建在山南水北的阳处,忌讳建在山北水南的背阴之地。那些草木不生之地、流水冲射之地、多条河流汇集之地是最不宜选为建房地址的凶地。实际上,顺天势、顺地势即顺乎自然。相人势即察看要选宅址周边的社会环境。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大城门口的通行处、监狱牢房的所在处、铜铁矿物的冶炼处、旧军营和古战场的遗址处,这些都是不安静、不安全,容易发生动乱的地方。古塔、墓地、祠堂、社坛等处,古人认为都是鬼神出没作祟致人病死的地方,当然更不宜建房居住。这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禁忌迎合了民众的普遍心理,因此在民间建宅院时被广为遵守。《扬州采风录》记载扬州江都县风俗,盖房主要避讳两种地方:一是大路直冲着房子的地方,当地叫“路箭”;二是有河道直冲着房子的地方,当地叫“水箭”。箭能射杀人,在这种地方盖房子,易遇到意外之祸,是不吉利的,所以一定要避开。二、房安人旺贵在梁大梁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绝大部分重量,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今后是否安全兴旺。因此,在房屋的建造中尤其重视选梁与上梁。选梁:民间传统习俗,主人要亲自去山上物色梁木,梁木必须笔直参天,枝繁叶茂。树的四周要长有许多小树,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孙。如果是独木一根,就不能选用。砍伐梁木和动工制梁,要挑选吉日,木匠师傅要先点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然后开始制作。上梁:上梁的仪式非常隆重,整个过程可分为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几程序。1.祭梁:砍伐梁木和动工制梁的那一天,木匠师傅要先点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然后开始制作。上梁要挑选吉日。上梁前人们将贴上红纸或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摆上香烛等祭品,由瓦匠、木匠等边说吉祥话边敬酒,叫做“祭梁”。5.待匠:抛梁结束后,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晒晒梁,金银堆满堂”。最后,主人设宴款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并分发红包,整个上梁仪式结束。4.抛梁:上梁仪式中最热闹的环节是“抛梁”。当主人“接包”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祝贺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东家越高兴,此举即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在抛梁时,匠人还要说吉利话,他们常说:“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日子越过越和美。”3.接包:接着匠人将果品、食品等用红布包好,边说吉利话边将布包抛入由主人双手捧起的箩筐中,叫做“接包”,寓意接住财宝。2.上梁:祭梁结束后,由上梁师傅主持把正梁抬上屋顶,鞭炮齐鸣。上梁师傅唱上梁歌,高喊:“上啊,上啊!大吉大利!”在上梁的过程中,要求将正梁平平稳稳往上抬,忌讳一前一后、高低倾斜。但也有一些地方上梁时往往梁的东端高于西端而上,因为东端代表“青龙”,西端代表“白虎”,按堪舆学的要求,“白虎”要低于“青龙”。将正梁放平稳后,主人要将亲朋好友送来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顶,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谷丰登,并将红布披在梁上。三、开门立户忌“气冲”门是居舍的关键所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一家人朝夕出入必经之途,如一个人的口喉,不能有丝毫差错。自古以来“门户”就是一个家庭的代称,因此各地关于门户的禁忌颇多,但总体来说就是忌讳邪气恶煞冲门。无论是院门还是房门,门的朝向忌西忌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新能源汽车构造与检修-试卷及答案 共3套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1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课后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年度企业展览展示服务合同
- 04版教育软件许可及培训合同
- 2024年度大学生电商竞赛赞助合同
- 小学双减主题班会活动
- 2024年度国际物流运输合同:货代公司与国际贸易商之间的货物转运服务
- 2024年度农业机械租赁与服务合同
- 产学研合同模板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精神科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华师大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英语试卷(含答案)
- 技术交流保密协议样本
- 论青少年合理怀疑精神的培育
-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基础知识填空默写(每天打卡)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