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1页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2页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3页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4页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初步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以及出现的失误、经验教训学习重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毛泽东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探索的酝酿和起步

(1)主观上具备探索新路的动机

(2)客观上,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年“一五计划”的实践具备了一定搞现代化的经验。2.《论十大关系》(1)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把握的十个重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党与非党的关系(7)民族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2)尽可能克服消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消极因素与积极因素是一种矛盾,独立统一,可以转化(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有利于最大限度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思想背景国际上,1956年是多事之秋.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的秘密报告,在二战后刚刚建起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引起了激烈的震荡。这是社会主义世界的第一次总危机。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东欧出现了意欲推翻现政权的波匈事件国内也出现了农民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上街请愿、游行示威等群体事件。甚至出现殴打闹事、要“共产党下台”的事件。这对于刚刚建立新中国7年,一直还沉浸在欢悦、自豪和自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震撼。

为了巩固新中国和执政地位,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致决定,从政治思想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方面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整党整风,巩固执政地位;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一系列大的改革,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都发动起来,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于是在1958年,毛主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家都是一致赞成和拥护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专政与民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总方针是民主的方法。具体实践不同又提出一系列具体方针和原则。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人民群众和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⑶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类型⑷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⑸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⑹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人民内部:“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党派关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经济工作: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勤俭建国”的方针。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我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3)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强国3.关于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统筹兼顾,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6.关于科学和教育7.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受到热烈欢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毛泽东并没有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依然有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拓荒者。他不但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的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同样宝贵的教训。一句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探索使邓小平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和前提。

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的、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等未来社会特征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照搬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由于我们党缺乏在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进行建设的经验,党过去长期处在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比较习惯于用阶级斗争观点观察一切社会现象。“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八亿人,不斗行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曲折历程⑴阶级斗争理论的重新提出

在八届三中全会(1957.10.9.)上,毛泽东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

⑵左倾理论的系统化发展

(经历五次升级)第一次,提出“两个剥削阶级”的理论。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国当前还存在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和资产阶级右派;另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第二次,提出了“政治思想上的阶级”的理论

在1958年11月21日召开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说:消灭阶级,值得注意。作为经济剥削的阶级容易消灭,而作为政治思想上的阶级,不易消灭,还没有消灭,这是去年整风才发现的。第三次,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庐山会议是在左倾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次斗争实践,斗争的实践又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左倾理论。结果是把阶级斗争的锋芒开始引向党内。在1959年7月至8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是一次左倾理论与左倾实践相结合的升级。

第四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1962年9月召开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此,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第五次,提出“党内走资派”的理论在1965年1月中央文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当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中提出的“党内走资派”理论,把阶级斗争的矛头由原来泛指党内外阶级斗争,上升为直接指向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使阶级斗争的目标更加明确。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忽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计划、措施的科学论证,从而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所产生的骄傲情绪,和1957年在“反右”斗争扩大化中滋生的“左”倾思想,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过于乐观、急于求成和脱离实际的估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历程。1957年4月,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他在送出此文时给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信中还写道:“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到七年的余地,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忽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实,1958年大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为拔高生产关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人民公社好!”“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忽视在未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商品经济的规律,1958年搞“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否定商品生产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毛泽东说:还是人民公社好,一曰大,二曰公.成立人民公社,原来合作社的集体财产无偿调拨给人民公社。有时候说:一平二调.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集体财产无偿调拨给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于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贴上资本主义标签遭到批判,错误决策得不到制止甚至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结果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