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全国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全国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全国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全国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全国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阳四中2023—2023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卷共40题,每题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2.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A.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商品经济的发达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3.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7.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从实质上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尽力避免海难的发生9.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A.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B.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C.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D.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10.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世界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D.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11.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2.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列强殖民扩张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贸易盛行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雨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D.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4.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5.《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地区,“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布棉质量的提高B.交通运输的不便C.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D.洋布洋棉的冲击16.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品名1843年1855年茶1300多万斤8400多万斤丝1000多包5600多包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男耕女织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图一图二图三图四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9.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可见()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20.“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B.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D.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21.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2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联)()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23.“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5.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6.“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7.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8.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29.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0.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3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32.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为了解决所有制问题推行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B.三大改造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33.1958年8月前后,新华社先后报道湖北长风农业社早稻亩产15361斤;安徽高丰农业社试验田早稻亩产16260斤;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上述报道反映的现象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执行“一五”计划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34.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3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36.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7.2023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近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D.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同于以往世界体系之处主要在于()A.以抢劫设卡为手段B.以殖民掠夺为手段C.以商品倾销为手段D.以货币金融为手段39.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的疆界。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此要求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A.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B.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40.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A.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B.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C.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D.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第41题22分,第43题18分,共40分)41.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表1、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摘自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4分)(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10分)42.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3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