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11年10月15日-----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2012年1月1日,《求是》全文刊载了胡锦涛同志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2年主要任务中第七大任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党的十八大的“亮点”、关键词亮点
党的十八大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个闪光的关键词关键词一: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集中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六中全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在共和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文化强国目标是我国继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之后又一个国家层面的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词二: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内涵
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国颂》就提出过“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关键词三: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
世纪90
年代。综观世界文化市场,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它亚太国家共占4%。
2月18日《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
从2004年起,中国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长5~7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万亿。浙江文化产业年均增长值总量近千亿元,远超同期GDP增幅;北京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总量12.6%。
关键词四: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是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的感召力、政治动员的能力、运作国际组织的能力等。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
宣传思想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改进,强化了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与灵魂
2.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创新和加固了文化软实力的经纬
3.
文化体制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为文化软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供了政策保证
4.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拓展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5.
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不断出现新亮点
6.孔子学院的设立和汉语国际传播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影响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当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国对外直投跃居全球第五位
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竞争力(大陆)全球排名第26位世界最幸福国家排名125(155)
生活质量指数96(194)
美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25%
日本文化产业占GDP比重20%
韩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15%
中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足3%1.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持续发展,欧债危机和美国失业继续发酵,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困境。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
2.从国内发展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制约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诸多因素尚未得到解决。因此,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国民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道德沦丧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中国道德生态遇“双重门”见义难勇为pk草根最美
见义勇为成“农夫与蛇”社会遭遇“道德沙尘暴”
草根“最美”激起层层涟漪折射民众强烈道德饥渴感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目标和任务
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把现阶段紧迫任务、阶段性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完成以下重要任务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4.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5.积极培养和造就文化人才队伍6.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一个战略目标,在《决定》里对文化强国做了原则性的表述,没有指标性的表述,没有时间表。实现“文化强国”,至少应达到如下标准: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8%~10%,形成一批世界级、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文化艺术人才辈出,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流派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举措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就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道路,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定信念。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引领群众,形成全党全民共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精神支柱,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凝聚力作用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第二,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如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一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首先,社金公德是指全体公民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的要求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持环境,遵纪守法。其次,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全体公民明是非、知荣辱,自觉地近是远非批判非、近荣远辱抵制辱。因此,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表现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三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道德与文明一样,从来都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对于自身更高要求的一种自我约束。这种约束,是从现实生活中思考总结而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在我国显现的十分突出,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看,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另一方面从负面效应看,刺激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思想和行为。
四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这有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道德、家庭美德,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个基础性的前提就是必须创作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因此,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的原则,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求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受到百姓的欢迎,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二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犹如社会的“黏合剂”,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整合在一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和推动力,可以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三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熏陶作用。群众性文化的力量深深融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四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各类教育、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第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和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以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二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首先,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的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对文化产业必须加强监管和调控,坚决打击反动、迷信、淫秽物品的生产和流通,确保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文化产品价值增长最大化,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要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理顺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合理配置资源。
四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我们常说,文明成果没有国界,一切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因此,我们要以宽阔的胸怀,积极并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恃别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的落后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但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急需先进文化作为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使国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实现“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经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十分明确,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主动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四、文化热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热潮之一:和谐文化热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热潮,并成为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1、先进模范引领社会新风尚。2、精品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政府推动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热潮之二:传统文化热国家已正式把传统节日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入法定假日。从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解说《论语》引起轰动,到各地纷纷开办国学班,一度沉寂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开始重新热遍中国大地。1、文化自信带来传统文化勃兴。
经济发展、国家强盛让中国人重新找到文化自信。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文化的勃兴。
2、传统文化的“现代叙事”。
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紧密结合,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叙事”。热潮之三:民间收藏和都市文博热
“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
作为城市文化名片,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华夏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当今中国国运昌盛,我们正迎来历史上第四个收藏的黄金时代,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1、艺术品拍卖:借助市场语言重拾文化价值。
经济的强劲发展、社会的安定繁荣、民间资本的快速积累,为文化艺术品收藏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3日,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书》2、私人收藏馆热潮之四:都市“讲坛”热
热潮之五:乡土文化热
剪纸、泥塑、雕刻、黄河号子……过去一度被冷落的乡土文化的“声”与“像”,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目光。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的乡土文化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回归。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开始从乡土文化中寻找精神营养。1、农民剧团唱遍乡野
2、乡土文化热遍神州
3、双重呵护起文化传承
热潮之六:广场文化热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大大小小的广场出现在全国各地,成为不少城市的标志和亮点。在富裕的沿海省份,乡镇甚至村子中也开始建起广场。这些广场的出现,带动了广场文化的兴起,不仅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更为展示老百姓自己的才艺搭建了舞台。热潮之六:广场文化热1、“广场不在大,在于有文化”
2、“人人都是主角”
3、让广场文化扎下深根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动作思路,为广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热潮之七:网络文化热
五大现象见证网络文化热潮:
现象一:网络文学异军突起
现象二:网络即时通讯越来越红火
现象三:“博客”造就亿万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泔水回收与环保设施投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矿山土地及资源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白糖进口许可证申请代理服务合同下载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驾驶员押运员安全责任及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事业单位节能环保办公电脑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电子商务平台借款及库存商品质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纺织原料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2篇
- 小区下水管网清理疏通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产买卖合同含抵押权转移及贷款利率协商协议0183篇
- 2025年度农业科技推广财产赠与合同3篇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单词默写单
- 高中英语名词性从句讲解
- 计算机二级wps题库及答案
- 整套课件:工业催化
- 爆破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 旅游地理学教案
- 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课件
- 企业信息公示联络员备案申请表
-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89号)
- 挑战杯生命科学获奖作品范例
- 医院岗位设置与人员编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