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答案:D解析: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A、B、C三项皆属于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汉朝时不可能出现,故本题选D。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本题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唐朝三省各部门、各官吏之间相对独立和互相制约,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有审议、封驳权,但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书省独享决策权,门下省独享裁决权B.它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享C.三省分权能够制约皇权,保障体制内民主D.能减少但不能杜绝中央决策失误和官僚腐败答案:D解析:依据“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可知,A、C两项错误;B项错误,唐朝属于封建社会。三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和官僚腐败,但不可能杜绝,故本题选D项。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世史》中谈到唐朝中央官制时,评价某机构为“天子的秘书官”,该机构应是()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答案:C解析:“天子的秘书官”,应指为皇帝草拟和颁发诏令的中书省。5.“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材料描述的可能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三司”“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等并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宋朝的三司制。本题选C项。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C项正确;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只是被分割了并没有被剥夺,B项错误;A、D两项明显错误。知识点二选官制度7.苏轼总结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时说:“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这反映了汉代主要的选官途径是()A.世袭B.察举C.科考D.按门第选拔答案:B解析:“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指的是官员的选拔依赖郡县官吏的举荐,据此分析可知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故选B项。世官制(“世袭”)为先秦时期的选官、用官制度,A项可排除;科举制(“科考”)始于隋朝,C项可排除;“按门第选拔”与材料不符,D项可排除。8.《通典·选举》中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由此可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A.选拔有才德者为官B.选拔有较多土地和其他社会财富的人为官C.选拔豪门望族子弟为官D.优先选拔官宦子弟为官答案:A解析:依据“言行修著,则升进之……道义亏阙,则降下之”可知,本题选A项。本题易错选C项,随着豪门望族把持朝政,品级评定和人才选拔任用实际上由豪门望族把控,但由材料中的“初衷”判断,C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皆与题意不符。9.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答案:C解析:“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等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和隋朝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控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故选C。知识点三监察与谏议10.下列选项所列权限,属于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的是()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执掌群臣奏章,监察百官C.管理全国军务D.封驳中书省诏令答案:B解析:A项为丞相的职责,与题意不符;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B项符合题意;掌管军务的官职或机构有秦朝的太尉、唐朝的兵部和宋朝的枢密院等,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为唐朝门下省的职责。11.唐太宗认为:国事千端万绪,遇事应与“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唐太宗为避免一人独断采取的做法是()A.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B.尚书省决策,中书省审议C.中书门下决策,枢密院审议D.尚书省决策,六部执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的行政决策过程。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率六部负责执行。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12.司马光在《谏院题名记》中说:“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以职事。”材料中的“谏院”()A.代表中央监察地方B.是独立的谏官机构C.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D.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司马光”“天禧”“真宗诏置谏官六员”可知,这描述的是宋朝的谏院,据所学知识可知它是独立的谏官机构。故答案为B。谏院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故A、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达到顶峰,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答案:(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4)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1)包含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3)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解析:第(1)问“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门下缴驳”,所以这其中包含了中书省、皇帝、门下的意见。尚书奉行后,要交给尚书下辖的六部去执行。这里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它们各自的职能。第(2)问从材料三中戴胄用“法”来规劝唐太宗,可知唐初君主至少受到当时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第(3)问结合特点从三省的分工与牵制两个方面分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防止专权,皇帝一定程度上受三省长官制约,有利于达到总体政治上的清明。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可以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④秦朝废分封,设郡县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九品中正制下的选官在实行过程中被世家大族把持,不利于加强皇权,①错误;秦朝设郡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其他选肢均是对相权进行分割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故答案为A。2.《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A.政治民主化出现B.三省体制存在弊端C.皇帝大权已旁落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推行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并不是政治民主化的出现,A项错误;由“上不能决”可看出三省体制存在弊端,B项正确;由“上不能决”看出决策权仍在皇帝手里,C项叙述不符合史实;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君权空前强化,相权名存实亡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比较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和“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等信息分析可知,唐宋时期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宰相拥有很大的权力,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4.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学者意在说明()A.皇权得到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高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最高决策权实际上仍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5.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宋朝官制的设置、名称都是沿用唐朝的旧制度,然而三师、三公不常设置,宰相不专门从三省长官中选出。中书省、门下省被排斥,另外中书省设置在宫中,被称作政事堂,与枢密院一起掌握大权,由此说明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削弱。6.《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朝中央体制,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三司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从“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分析可得知,C项正确;A项中“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枢密院设立后,主管军事,中书门下则只管行政,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答案:C解析:御史能够监察百官之首的宰相,但权力和地位低于宰相,故A项错误;B项不够全面,宋代还设御史监察中央官员,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宋代重视制度建设,形成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体系,故C项正确;御史监察,可有效加强君权,故D项错误。9.下列机构中具有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双重性质的是()A.唐朝中书省B.元朝行省C.元朝宣政院D.元朝中书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朝中书省。唐朝中书省属于中央行政机构,不具有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排除A项;B、C两项属于地方行政区划,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排除;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又统辖有一定的疆域,具有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故D项符合题意。10.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衰废于清末。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成为重要的理念,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与问题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信息不符,故排除。1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③保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③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不重视科学研究,且科考以儒家经文为主要内容,④错误。故本题选A。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并未反映出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开始”二字,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即可)。(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影响:发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1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设施安装维护合同三篇
- 化妆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美工工作总结
- 林业行业美工的森林保护
- 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 【八年级下册地理粤教版】第8章 珠江三角洲 单元测试
-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1月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 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合同(2篇)
- DB33T 2188.4-2019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 第4部分:礼宾接待志愿服务
- 初中必背古诗文138首
- 蓝色国家科学基金4.3杰青优青人才科学基金答辩模板
- DLT 5434-2021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
- 2024年房屋交接确认书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天疱疮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研究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综合技能训练实训报告学前教育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管理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