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高等教育论文_第1页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高等教育论文_第2页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高等教育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发展研究结束语与以下为参考文献,高等教育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发展研究结束语与以下为参考文献结束语当下,我们国家高校发展正处在从群众化向普及化逐步过渡的进程中。伴随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所带来的高校外部生态环境的频繁变动,高校必须通过调整本身内部的生态系统构造来适应外部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用生态学原理分析高校可持续发展经过中出现的众多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应合理规划高校系统构造,突出主体性;找准本身办学定位,凸显办学特色;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高校应优化其生态环境,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高校政策环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调整社会经济环境,统筹经济改革与高校发展;建立优良文化环境,培育自由民主的高校文化。最后,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实现高校主体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机制的再平衡。高校要建立并完善当代大学制度,避免花盆效应根据适度原则调整招募生源规模,提高高校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遵循限制因子定律,加大投入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生态位原理,实现高校良性竞争与协同进化;优化高校区域构造,发挥教育生态边缘效应.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下乃至今后我们国家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需要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进行深切进入地研究和讨论。由于笔者科研能力有限,又缺少高校管理的实践经历体验,对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把握不够准确、研究不够深切进入全面,本文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笔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经过中继续关注和考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深化认识、扩展思路,力争有更大收获。以下为参考文献:[1][美]雷切尔卡尔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62.6.[2]AshbyE.Universities:British,Indian,African,astudyoftheEcologyofHigherEducation[M].london.WeidenfeldNicolson,1966.26.[3]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M].台北:台湾维新书局,1975.3-5.[4]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8.[5][2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157-195.[6]李军。我们国家教育观念中的教育生态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21-124.[7]张忠迪。论大学教育生态化[J].教育评论,2018,〔1〕:24-26.[8]贺旭辉。21世纪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4,〔12〕:150-152.[9]覃逸明,吴文亮。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构思[J].高教论坛,2003,〔1〕:134-136.[10]刘贵华。生态哲学与大学教育思想探寻求索[J].高教探寻求索,2001,〔13〕:52-55.[11]杨移贻.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100-104.[12]蹇兴东,孙小伍。试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生态环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0-13.[13]潘懋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4〕:8-11.[14]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2-7.[15]赵庆年。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几个问题的考虑[J].辽宁教育研究,2001,〔8〕:19-21.[16]肖爱平。论高等教育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5,〔8〕:13-15.[17]刘华东。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考虑[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72-73.[18]汪丽娜,张才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8-99.[19]张忠迪。大学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大学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15-18.[20]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21]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1〕:1-9.[22]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3-127.[23]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42.[24]罗玉莲,习萍,匡仁伟。教育发展合生态性思想探源[J].教育探寻求索,2007,〔7〕:11-12.[2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27]刘魁.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40-41.[28][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29]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26.[30]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34-42.[31][美]奥德姆。生态学基础〔第5版〕[M].陆健健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07.[32][英]马尔特比。生态系统管理-科学社会问题[M].康乐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3]李舜。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39-41,[34]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6-9.[35]潘懋元。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博士论坛,1997,〔3〕:1-13.[36]眭依凡。大学的责任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37][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07.[38]谢安邦,刘莉莉。市场的逻辑与大学变革[J].当代大学教育,2001,〔3〕:8-12.[39]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4.[40]蹇兴东,孙小伍。试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生态环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0-13.[41]刘根厚。基于生态视角的高校学术组织权利的优化[J].教育探寻求索,2018,〔9〕:61-63.[42]李春玲,肖远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在状况与途径选择-基于Z省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8,〔23〕:7-10.[43][62]资料来自中国教育网。教育部: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34.5%[EB/OL].[44]PhilipCoombs.TheWorldCrisisinEducationSystematicAnalysis[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8:18[45]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求是: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缺乏制约教育事业发展[EB/OL].[46]袁连生。我们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10.[47][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7-64.[48]柳友荣,黄国萍。新大学去同质化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8-71.[49]马金虎。论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重叠与矫正[J].教育评论,2018,〔3〕:3-5.[50][63]纪秋颖,林健.基于生态位原理的高等学校特色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8-10.[51]资料来源:张乒乒.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上,2020,〔4〕:39-42.[52]周济。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07-11.[53]资料来自新浪网83所首都民办高校特色展示〔1〕[EB/OL].[54]郭卉.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8,〔7〕:46-47.[55]马莉.论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2-16.[56]杨丽丽.市场机制: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J].教育探寻求索,2020,〔11〕:87-88.[57][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3.[58]潘懋元。多科学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3.[59]刘绍怀,等。当代大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