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专题概述: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单元知识结构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欧、日衰落,美苏均势)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立政治:杜鲁门主义加强党领导的政权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军事:北约华约冷战形成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冲击瓦解呈现加强促成表现专题九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2)形成过程:(3)影响:(1)欧共体:(2)日本:(3)中国:(4)不结盟运动: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2)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美、日、西欧):(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3)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根本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美国独占鳌头: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操纵联合国苏联空前强大: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驻军欧亚许多地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高考真题】(2010·江苏单科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美国的“冷战”(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1947.3)马歇尔计划(1947.6)北约的成立(1949)苏联的反击(社会主义阵营)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9)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1)华约的成立(1955)(丘吉尔”铁幕”演说)①揭幕:②政治:③经济:④军事: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典型例题】(2010·广东江门第一次高考模拟)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A,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典型例题】(2010·聊城高考模拟一)二战后至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B.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外性C.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D.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解析:D,二战之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使得欧洲出现于分裂:东欧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欧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美苏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苏联以及东欧共产党武装。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马歇尔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目的: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北约与华约的性质有何相同之处?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共同性质: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阴影笼罩下,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德国分裂(欧洲)古巴导弹危机(美洲)热战朝鲜战争(亚洲)越南战争(亚洲)积极影响:C.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D.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体验高考1】
(2012·上海单科,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D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对抗东欧的企图。答案D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抵达缅甸,开启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美联社与路透社都将此举视为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赌博”,文章充满了“冷战”思维。世界史上“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 答案B【体验高考3】
(2012·大纲全国文综,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解析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答案C【体验高考4】(2010·江苏单科,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答案D
5、“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A.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B.稳定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解析从材料的“冷战”、“遏制”、“制造商、出口商”等即可知为马歇尔计划,寻找A项。 答案A
【体验高考5】(2009·海南单科,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答案B右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 A.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B.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加速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的格局解析从图片中的“平壤”、“汉城”、“1953年形成的军事停火线”,可知反映的是朝鲜半岛分裂。A、B、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C(2009·安徽文综,2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解析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故C项正确,A项标题范围过大,B项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项主体法国错误。 答案C7、当前,伴随着中日钓鱼岛之争,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而1950年上半年的日本,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A.东京申办奥运成功 B.冷战正式开始C.日本进行经济侵略 D.朝鲜战争爆发解析从时间来看,1950年下半年,突然大幅增加,这肯定是受到了什么突发事件的推动,故选D。东京申办奥运成功是1964年。冷战正式开始是1947年。日本二战后进行经济侵略不符合史实。答案D
原子弹:美国1945年,苏联1949年。洲际轰炸机:美国1948年,苏联1955年。热核炸弹:美国1952年,苏联1953年。洲际弹道导弹(ICBM):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人造卫星: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照相侦察卫星:美国1959年,苏联1962年。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美国1960年,苏联1968年。多弹头导弹(MRV):美国1966年,苏联1968年。反弹道导弹(ABM):苏联1968年,美国1972年。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美国1970年,苏联1975年。远程巡航导弹:美国1982年,苏联1984年。新型战略轰炸机:美国1985年,苏联1987年。--------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美苏军备竞赛PK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柏林墙它只是一堵墙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赫鲁晓夫与肯尼迪)【高考真题】(2010·全国Ⅱ卷文综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分裂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典型例题】(2010·浙江金华十校)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D,本题要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入手,另外,从立场上看,要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以此分析。朝鲜战争是与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高考真题】(2010·海南单科21)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解析:C,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欧洲人的欧洲(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②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③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⑤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2)形成过程:(3)欧洲联合的影响:1、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2、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部分变化,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高考真题】(2010·全国Ⅱ卷文综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D,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答案为D。(2010·山东济南一模)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C,西欧一体化体现了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格局,因此中国支持西欧联合实际是支持是世界多极化,从而维护世界和平。(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解析:D,邓小平支持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欧洲的联合在客观上可以减轻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压力,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选D。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二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A.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欧洲的联合过程:4、1991年,欧洲12国签定《欧洲联盟条约》5、1993年,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6、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2、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3、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4、80C后,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1、戴高乐主张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政治一体化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面,,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同一性的印象。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欧共体是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巨人日本(1)发展概况:60年代末:1987年: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之首80年代末: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投资生产占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泡沫经济90年代:(2)发展原因:A.二战后广泛的社会民主改革;B.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战略);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E.美国的大力扶植;(3)日本崛起的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影响:A、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冷战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原来的单独占领转为扶植是由于()A.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B.拓展东亚市场C.把日本当作反共桥头堡D.科技合作的需要解析:C,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敌对措施。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判断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C项为正确答案。(2010·)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国)(1分)原因:日本战败;(1分)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任答2点,共2分)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分)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2分)材料五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1分)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1分)轨迹:控制——竞争——伙伴;(答案次序完整给2分,否则不给分)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意思相似也可)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时间大事与国家强大的关系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强大的政治前提1953抗美援朝胜利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957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57-19661966—1976经济建设遭挫折仍取得较大发展文革受到极大损失(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1978年):A.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B.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富强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兴起原因:亚非拉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保持和平中立。(2)倡导者:铁托、纳赛尔、尼赫鲁等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标志: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4)宗旨和原则:(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的标志2006,14thmeetingwasheldinHavana,Cuba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高考真题】(2010·福建文综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B,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典型例题】(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解析:D,不结盟运动主张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原则,D项不符合不结盟运动倡导的原则。并且,不结盟运动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动的,这些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性,故D项也错误。强大的美国—美洲衰弱的苏联—欧亚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变化欧洲的联合—欧洲日本的崛起—亚洲不结盟运动—亚非中国的振兴—亚洲相对下降迅速上升实力情况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体验高考1】
(2011·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项。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项。答案A2、
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A.具有主权让渡性 B.体现超国家权力C.具有联邦的功能 D.成员国权力共享解析材料中表达的意思是无论在欧洲何地都有一种国度感,是欧洲一体化的结果,欧盟各成员国不具有联邦关系,C项错误。答案C【体验高考2】
(2012·海南单科,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析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体现。答案D(2012·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日本急于迈向“政治大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方面找,综合四个选项,B项最符合题意。答案B2、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解析根据图上所示,“处于单极趋向与多极趋向之间的游移力量”有可能在“要求单极化趋势的势力”和“要求多极化趋势的势力”两股力量之间,体现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一超多强”,其中还有多个力量在“一超”与“多强”中发展。答案A(2010·海南单科,20)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解析上海合组织没有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职能,排除B项;都没有对抗特定国家集团的职能,排除C项;欧洲经济共同体,没有要求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排除D项。
答案A(2011·江苏单科,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解析本·拉登作为恐怖主义的一个代名词已经消失,但国际社会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仍然任重道远,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故①④正确。③的说法错误。②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答案A5、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 解析根据时间“1988年和1990年”和图中美苏领导人的交往分析,此时处于冷战的末期,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C(一)两极格局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标志:(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合作探究】(1)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是怎样被处置的?(2)最终德国被分裂,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德国能够统一?(4)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2)东西方冷战(或者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3)①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②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③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4)①历史上德国两次统一原因的共同之处a经济发达是基础b民族凝聚力强②启示:a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血浓于水,要大力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消灭“距离感”【典型例题】(2010·山东日照高考一模)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是()A.法国B.苏联C.南斯拉夫D.民主德国解析:D,本题可用排除法。由“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可排除A项;再由“最近又换了一种钱”可判断该钱币为欧元,德国是欧元区国家,故D项正确。【典型例题】(2010·湛江高考一测)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C,材料的观点站在民族统一的角度认识了东欧剧变: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2日(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12:材料一: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内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政局动荡;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材料二:材料三: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材料四: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②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典型例题】(2010·苏北四市高三二模)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C.军事力量的失衡D.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B,根据提示语——根本的不对称性,应该理解为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存在着巨大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最终导致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失败,甚至走向解体。所以应该选择B。【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民族矛盾尖锐解析:A,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历任领导人进行了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但他们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对该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最终阻碍苏联生产力发展,成为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4)影响: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北约东扩,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如南斯拉夫。
其三,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使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困难。
【典型例题】(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1991年12月25日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B.多极格局形成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D.两极格局瓦解解析:D,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4)影响:(5)教训: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1)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1、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可利用资源: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追求目标:追求建立“单极世界”推行的政策:霸权主义政策行动措施:1998年对伊拉克空中打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欧洲一体化追求目标:加快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行动措施:1991年,签订“马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防务体系。影响: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举足轻重。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追求目标:成为政治大国,东亚地区的领袖行动措施:A、注重日美关系;B、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C、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企图成为军事大国(1992年、陆海空军指挥控制自动化)。影响:军事实力的日趋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谁来可怜我?!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追求目标:维护国家统一,尽快恢复国家综合国力,以确保大国地位。行动措施:A、1993年,推行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B、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反对北约东扩;C、采取强硬措施镇压分裂主义势力(车臣问题);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E、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F、2000年以来,普京总统的举措: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作用)。车臣战争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3)第三世界的斗争第一,召开国际会议: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第二,支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斗争的胜利。第三,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第四极。
(4)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B、1990年以来7次挫败西方国家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C、已经成为政治大国;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E、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二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走向多极化。
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如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是重要力量.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典型例题】(2010·清远高三调研)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不结盟运动微章俄罗斯国旗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D,图一代表了日本经济的崛起。图二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图三代表苏联被俄罗斯说取代,两极格局被瓦解。【典型例题】(2010·山东济南年一模)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巴黎公社失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质押资产重组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仓储物流服务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路灯照明设施安全检测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建造与设备安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质量检测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电子支付与结算规范3篇
- 3、2025年度绿色出行接送机服务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合同范本3篇
- 家里陪护合同(2篇)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年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课件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告知卡
- 卵石地层桩基旋挖钻施工方案
- 江苏对口单招英语考纲词汇总结
- (完整word版)手卡模板
- 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 18399-2001棉花加工机械安全要求
- 陕西省延安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